第2538章 道德與法律

方運好似沒有看到法家讀書人的反應,繼續講話。

“我們不去管法律,只看原始的規矩。若再進一步思考,原始的規矩源自什麼?”

“源自生存?有許多規矩其實並不影響生存。”

“源自平息爭鬥?我們考察原始社會,會發現,原始社會的人與人之間更加平等,他們甚至不存在私有物品的概念,一切東西都是集體的,爭鬥其實很少。”

“源自神賜?”方運的神色突然變得嚴肅,“我們人族歷盡無數磨難,無數先賢用屍骨鋪就進步之路,讓我們發展到今天,獲得無數成就與功績。若我們厚顏無恥地宣稱這是神賜,那便是在玷污歷代先賢,等於把他們挫骨揚灰,等於否定我們的血脈,否定我們的智慧,否定我們人族存在的理由!既然一切都是神賜,要人來做什麼?人又做了什麼?這樣的人,連蟲子都不如,連螻蟻都不如!所以,我不希望人族有這種聲音,說那種話的人,是人族進步失敗的產物,應該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臺下的讀書人紛紛點頭,認可方運的話。

“言歸正傳,我們仔細研究便會發現,我們古老的先祖,在制定規矩的時候,必然會考慮到許多因素,這些因素中,確實有生存,確實有爭鬥,但因爲因素衆多,其中的所有因素都無法成爲原始規矩的源頭。那麼,我們繼續推斷,是什麼讓那些制定規矩的先祖要考慮如此多的因素?或許會有人想,規矩隨便定就好了,有人倒黴就倒黴,有人因此做壞事就做壞事,孩子被欺辱無所謂,老人被殺死也無所謂……”

方運故意停頓數息,然後繼續道:“聽到我說這些,你們內心自然會有一些牴觸,認爲這些不好。你們看,這就是重點。我們其實在遵循一種潛在的標準去判斷,尤其方纔諸位在判斷這些事的時候,恐怕大多數人不會考慮這是否合法,而是覺得不好,不合情不合理。那麼,我們自然得出結論,這種標準,是道德。”

“我們的先祖,是根據我們的道德去制定原始的規矩,而原始的規矩,影響了現如今的法律。所以,法律的起源,是道德。”

會場內鴉雀無聲,有人深思,有人贊同,有人卻露出質疑之色。

方運微微一笑,道:“我說過,我並非對法的起源蓋棺定論,我只是談一談我個人的見解。至少目前爲止,誰也不能否認道德是影響原始社會規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我已經見到臺下許多人不服氣,畢竟,在衆人的認知中,儒家最重視道德,禮殿也重視美德與德行,而且,目前有一部分法家要讓法律完全脫離禮教,完全斷絕與道德的關係。但實際上,每個人都被道德影響,哪怕是不道德。”

“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們不考慮道德,僅僅從沒有感情色彩的文字內容來看待殺人,那麼,一個人殺了另一個人,被害人死了,因爲沒有道德作爲標準,我們放棄了感情,放棄了情理,只是從純粹的中立角度去看,我們對所有兇手的判決,所有的量刑,都應該是一致的,因爲過程都是殺人,結果都是人死。”

“但是,實際情況是,我們是有感情的,我們是有道德的,所以在針對誤殺人、正當防衛殺人或殘酷惡劣的手段殺人,其量刑是不一樣的。若是法律不考慮感情與道德,僅僅按照法律本身來判斷,實際是站不住腳的。”

“所以,如果我們真制定一部不考慮道德和情理的法律,那會成爲人類的末日。”

“這時候,我們要說一說量刑。目前法家人大多數支持‘報應量刑’,這個無須過多解釋,僅僅從字面上的意義便可以看出,這種法律的量刑是根據其犯罪行爲量刑,是對罪犯的懲罰,罪行重,懲罰就重。很顯然,懲罰做壞事的人,源自人的道德。”

“但是,還有極少數法家人認爲,量刑不應該考慮道德,法律不是爲了懲罰,而是爲了防止犯罪、阻止犯罪。但是我們如果仔細思考,便會得出一些荒謬的結論。比如,一個人殺了人,那麼爲了防止他再犯罪,判他流放十年。那麼,如果一個人說要殺人,或者可能要殺人,那罪行豈不是應該等同?”

“如果判決是爲了防止一個人再犯罪,那就無法決定判罰多少年,因爲,誰能確定‘兇手什麼時候不再犯罪’?是兇手自己,是大理寺卿,還是衆聖?我可以不容置疑地說,衆聖都做不到。如果衆聖能做到,那一定是掌拍死兇手,然後說,從現在開始,保證這個兇手不會再犯罪!”

“當然,也有和事佬,要折中,認爲量刑既要考慮懲罰,也要考慮預防阻止,那麼,一切還是迴歸之前,法律,終究是要藉助道德。道德判定正義的法律纔是法律,不正義的法律,是少數人利用法律來維護自身利益,正如奴隸主規定奴隸們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聽到這裡,非法家人都覺得方運的話通俗易懂,把相關的東西講得很明白。

但是,衆多法家人的情緒出現明顯的波動,因爲他們隱約覺察到方運的目的。和之前的反對與質疑的情緒不同,這次許多法家人竟然隱隱期待。

方運繼續道:“我們談完了法的來源,談了法律受什麼影響,那麼,我們現在應該考慮,誰能制定法律,法律爲誰制定!”

在衆人的期待中,方運卻突然話鋒一轉,道:“在談制定法律之前,我引用韓非子韓聖在《五蠹》中的一句話,‘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於當今之世者,必爲新聖笑矣。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爲之備。’”

“這句話的前文在說,韓非子認爲,原始時期,有巢氏教人在樹上造屋,燧人氏教人鑽木取火,所以人們尊敬愛戴他們。但是,若是到了夏朝,還有人用古老的方法造屋,在鑽木取火,一定會被大禹嘲笑。如果到了商周,還有人認爲治國第一要務是治水的話,必然會被商湯和周武王嘲笑。那麼,回到這句話,如果現在還有人推崇堯、舜、湯、武、禹等人的治國之道,一定會被現在的衆聖嗤笑。真正的聖人不會期待照搬古代的方法能解決一切,不會完全遵循陳規陋習,而是應該根據現如今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治國之法。”

“那麼,我想問諸位,韓聖在說什麼?”

沒有人回答,所有人都瞪着亮閃閃的眼睛看着方運,想要得到答案。

“天變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方運鏗鏘有力的聲音在會場響起,直上雲霄!

第474章 破紀錄第456章 天花亂墜第1507章 斬雪劍詩第304章 東聖討要第3231章 帝神樹第830章 《獄訟書》第891章 方運解題第2728章 反攻第608章 末日大帝第826章 十息改詞第五十章 方鎮國第2960章 聖血戰書!第2775章 永遠記住第960章 結案第1487章 壓力第十三章 只認衣衫不認人第1318章 磨礪劍壁第3237章 虛空黑球第2246章 追殺方運第2024章 十王戰第769章 希望第2115章 自我拷問第688章 鳴奇再現第152章 名勝悟道河第2977章 永照龍城第2423章 每日一禮第2379章 文曲壯大第二十五章 是賺是賠第2575章 探聽消息第778章 奇異戰畫第239章 滴血化龍第2951章 衆生之怒第2669章 雙門合一第2244章 聖墟故舊第2911章 真龍聖劍第189章 大勢初成第1116章 地圖爭端第187章 聖墟三子第2878章 海選太古衆寶第1795 揹負第1111章 抵押良心第3188章 虛空星鑽第3170章 崑崙古源第341章 正視聽第三十二章 十國第一案首第390章 可是方郎?第2627章 孤注一擲第3236章 戰聖祖!第1039章 婦女之友第3047章 研究太久第550章 龍吟墨汁第三十五章 文曲星動 六首才子第196章 樹先生第297章 囚禁第276章 白象第1933章 抄蛟聖宮!第1181章 霧封龍井第2922章 雜家計劃第1308章 聖墟重聚第601章 神罰之矛第2443章 歷史的必然第517章 龍琥第1101章 六首才子第1282章 等待計知白第2915章 畫地爲牢!第3213章 收復虛獸第195章 狂君方運第1270章 大日帝君第3074章 志同道合第3281章 生民之命第3036章 比人多?第911章 天道循環,報應不爽第2020章 聖院放棄第1434章 讀書的作用(一)第657章 鎮國公!第497章 聖院七進士第3305章 混沌邊界第1488章 傳世!第2339章 聖氣大戶第1529章 初登軍功簿第1221章 濁世清蓮第2814章 初遇釣海翁第575章 詩文抵罪,春秋決獄第2039章 北上朔方!第727章 方運專場拍賣第719章 聖子龜傲第2650章 龍城!龍城!第423章 方家雛鳳凰第227章 鷸蚌相爭第1146章 白龍不入濁流第3299章 衆祖之路第2815章 新的學生第2723章 泄憤第731 聖血妖蠻第1048章 化詩爲船第288章 又見兇君第1316章 衆議結束第1449章 祝融書院第2919章 橫出萬界第1519章 文界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