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一統

陛下說,他們李家軍和王家軍太過抱團不好,國防軍將來是戍衛整個華夏,不是保衛一個地方,把大家打散,可以讓士兵們更好地融入整個集體。

這話很對嘛。

他李招遠想要自家兄弟完完整整,想要還帶領自家兄弟行軍作戰,那是他李招遠的私心,是不信任陛下,不信任華夏,這種做法,同樣也會讓自己很難融入集體的。

再說,陛下的意思說得明明白白,也沒有瞞着他們,陛下不喜歡小山頭主意,拉幫結派,在陛下看來就是不妥當。

而且,陛下對所有人一視同仁,華夏的軍官將來都是軍校出身,他們要是不讀軍校,以後豈不是要和同僚們說不上話?

弟兄們心裡頭親近彼此,那沒什麼,親近歸親近,但是公私要分明。

陛下如此公平公正,對於他們這些後來者,也是一件好事。

李招遠咂摸了下米酒的滋味,還是有那麼點遺憾。

就是可惜啊,華夏進展太順,大周慫的太快,他和王宏豐還寸功未立。

眼看着就沒仗可打了,以後再想立功着實是不容易。

一念及此,李招遠扭頭低聲問明月,“明月姑娘,我記得那位李大膽,李統領說,最近要出兵剿匪,我們這些學習期的軍官也有派出去的機會?”

王宏豐也道:“就是,他們都傳遍了,說是要在正式開國大典,大周皇帝退位之前,讓四海安寧,也省得那些土匪們攪了我們陛下的興致。”

“跟你說,剿匪這事我熟,綠林道上的那些事,咱們可是行家。”

王宏豐略帶幾分暢想,雙手按着桌案,半俯下身看向明月,“保證在大周皇帝退位之前,把這事處理得漂漂亮亮,絕不會出半點差池。”

高湛:“……”

明月不禁一笑,咳嗽了聲,不那麼官方地給王宏豐二人保證:“如果有內部消息,小女一定提前通知二位。”

於是皆大歡喜。

方若華也是在書房裡召見的高湛,並沒有多麼鄭重,一見他,不待這位高老先生髮揮自己那高超的談判技巧,就擺擺手道:“高老先生的口才,我也是有所耳聞,但是我們都很忙,您老就不必與我多說什麼,將來有您顯能力的時候。”

“我不喜歡戰爭,再有優勢的戰爭也要花費大量的金錢,也有可能造成犧牲,如果是與異族征戰也就罷了,在自家打仗,就是勝,損失的也是我自家的東西。”

“但是,底線不能破,我也不能給皇室太多優待,唯一能做出的保證,就是我將一視同仁,皇室也好,大周的官員也罷,與大周的百姓一樣看待,在一切事物上,享有一樣的權利,有罪者誅,有功者酬。”

高湛一怔:“我聽說陛下爲國選聘良才,唯纔是舉?無論何人,只要有能力,就能爲陛下效力。大周皇室子弟,也可參與華夏科舉?”

“可以。”

方若華道,又笑了一聲,“熱烈歡迎。”

“不過,因爲國情不同,你們大周官員們的處事方式,在我華夏不適用,若是想參加國考,順利通過,得以爲國效力,恐怕要正經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纔有可能。”

高湛沉吟片刻,心裡還是覺得不可思議,培訓之類的,理所應當,如果方若華不說這話,他或許還會覺得有可能是敷衍。

雖說華夏女帝應不會在這等事上開玩笑,他自認爲對這個‘對手’,也是深入瞭解過,可是普通官員也就算了,對前朝皇室子孫也一視同仁的話,還真讓他這個古稀之年的老傢伙,也覺得很長見識。

高湛一時怔忪。

方若華卻覺得,此事也未免拖得太久:“大周皇帝退位,皇室的私有財產,我會請專人評估,允許皇室帶走他們應得的財產,超出的部分,以大周皇室的名義,劃撥專項基金,用於國家建設。”

高湛愕然。

“我稍後會讓人出一份協議書,老先生可以帶回去給大周皇帝看一看。”

方若華輕聲道,“還有,我們華夏,除了老弱病殘,無行爲能力者,不白養別人,至於優待,我們也只優待功臣,優待烈士親屬,大周皇室宗親,不在優待範圍之內,自然更不會白養着他們,勞煩老先生回去說清楚,歡迎大周皇室宗親親力親爲地去找工作,工作是光榮的,不勞而獲很可恥。”

高湛:“……”

他一時覺得,自己這份協議拿回去,或許會被那些倚老賣老的宗室顯貴們,飽以老拳。

可別看方若華此時言行溫和,此前也不曾直接對京師動手,但任誰都看得出,她是那種不輕易說話,可說出口的話,就輕易不會更改的人。

“大周陛下同意,就請退位,我決定在今年冬日來臨之前,結束這一切,把全部精力,工作重心,轉移到國家建設上面,如果陛下做不了決定,那我的海龍軍,就去替他老人家做這個決定。”

高湛一時也不知該不該怒一怒,爲眼前這個華夏女帝,如此不給大周留顏面的話語,但此時只有他們兩個在,又是華夏女帝的書房內,高湛終究是沒說多餘的話,只是輕聲道:“老夫一生效忠大周,也不知這一次,算不算是晚節不保。”

方若華輕笑:“也或許就因爲你這最後一次爲大周盡忠,反而會名留青史,世人頌揚。”

高湛苦笑:“只要別是在佞臣中留名,那就很好。”

他老了,年輕的時候,其實不怎麼在意身後名,到了如今這個年歲,半截身子入了土,卻是不得不關心蓋棺論定的事情來。

等他到了那一日,後世會如何評說他這個人,其實對他,還是挺重要的。

華夏元年,十一月十五日,大周敬德帝趙書昊,宣佈退位,遷出皇宮。

十一月十九日。華夏女帝,改前周京師爲永安,定都永安城。

當時歷史上第一個由一位女性,建立的國家,就此成立,名爲華夏。

女帝方若華,登基繼位,從此在很多方面開了歷史先河。

據傳登基大典一結束,就氣得十幾個大儒翻了白眼,直接在大典上就捶胸頓足,大呼有辱斯文。

第二百九十二章 淳樸第三百三十三章 敬重第一百九十六章 統考第三十三章 專欄第八百六十五章 道理(兩章合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職業習慣第七百六十一章 傳聞 (兩章合一)第六百六十五章 傾塌(兩章合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該死第一百一十二章 老小三兒第五百八十七章 到家了第四百六十六章 一家人第三百六十八章 饞 (兩章合一)第六百六十八章 紛雜(兩章合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天命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孝 (兩章合一)第五百一十八章 通行證第四百八十五章 好看(兩章合一)第八百四十二章 煉藥 (兩章合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和親第五十六章 道路阻且長第五百零二章 狡猾第八百六十四章 街上(兩章合一)第九百零三章 風流(兩章合一)第四百六十四章 符咒 (兩章合一)第五百七十一章 變故第五百七十七章 做英雄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二第八百五十四章 進京 (兩章合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進門第三百二十六章 金磚第八百二十八章 試一試 (兩章合一)第九百七十五章 要求第一百七十九章 國協(兩章合一)第五百二十一章 國內已無人第四百三十章 退還婚書第一百二十三章 天分第六百九十五章 爭 (兩章合一)第九百八十六章 後續第三百二十一章 車馬店第八百四十二章 煉藥 (兩章合一)第八百八十八章 補藥(兩章合一)第九百三十九章 相逢第七百三十八章 在祀在戎第八百五十二章 癲狂 (兩章合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請見太子第五百七十四章 警戒線 (兩章合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契約第五百九十八章 說不定第一百二十一章 做戲第三百四十四章 擊殺第三百八十五章 來信第三百二十六章 金磚第八百八十三章 雪夜(兩章合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出國第四百七十二章 高考又算什麼?第八百七十三章 山中(兩章合一)第九百三十六章 海藍第九百八十章 多年後第六百五十六章 涼水第四百五十五章 逃跑第二百三十三章 避雨第八百八十五章 線索(兩章合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擊殺第七百五十九章 做主第四百二十四章 瞧不上第五百八十一章 希望第九百四十七章 分明第六百二十七章 憑什麼第九百零四章 龍鳳(兩章合一)第八百三十五章 規矩 (兩章合一)第一百三十章 舞臺第五十八章 居神仙第六百七十章 肥肉 (兩章合一)第九百七十五章 要求第五百八十五章 和平勳章第三百八十七章 四年第七百九十章 地盤 (兩章合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管第九百六十三章 稀奇第三百一十一章 替身第四百六十六章 一家人第二百三十一章 考問第八百三十九章 不講究 (兩章合一)第六百八十六章 絕境(兩章合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老小三兒第三百二十五章 無恥第五百零一章 好重!第八百四十七章 種靈 (兩章合一)第九百七十五章 要求第九百九十一章 神卦第九百三十五章 主人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膽第二百二十六章 鬼故事第三十九章 教訓第八百一十六章 清閒 (兩章合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統考第四十一章 試探第九百二十九章 道侶第三十二章 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