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隱患

第171章 隱患

徐婉如跟着唐知非,去尋了他們行蹤不定的師父,浪跡天涯去了。

潘知遠帶着送旨的隊伍,也回了京城。

朱自恆在山東耽擱了半個多月,念及家中剛剛出生的小女兒,也快馬加鞭,飛速回家去了。

徐婉如的事情,他不打算告訴忠順府,更不打算讓徐錚知道。至於徐簡,日後有了機會,再說不遲。

英王和謝石安也跟着潘知遠的隊伍,一起回了京城。

只是這次遠行,英王在濟南遇刺,宮裡的鄧太后和方太妃極爲擔心,次日就召了英王進宮,噓寒問暖。

英王無奈,只得提了謝石安,說他陪着自己在濟南遊歷,還提了龍川先生和歷山書院的事情。

方太妃和鄧太后相視一笑,這孩子總算是開竅了,交了個上臺面的小夥伴。

要知道,這會兒的謝石安還沒沉溺青樓,是京城才學俱佳的少年才俊,家世不錯,品行不錯,正好給無所事事的英王做個伴,引着他往正道上走。

於是,鄧太后一時興起,就讓人給鎮國公府傳了懿旨,讓謝石安進宮一見。

要說,後宮召人進宮一見,多半是誰家的小姐。謝三郎前世今生兩輩子合一起,這是第一遭被太后召去見面。

好在,今年他才十二歲,還不到招蜂惹蝶的年紀。按理,不應該引起後宮女子的注意啊。

謝石安跟了鄧太后身邊的大太監黃公公,一起往西邊的永壽宮去了。

鄧太后做皇后的時候,就住在幹清宮西側的永壽宮。現在升級做了太后,按理,應該搬去慈寧宮住了。

只是鄧太后習慣了西六宮,心理上一時還接受不了搬去慈寧宮。雖然不能對人言語,鄧太后總覺得,搬去慈寧宮了,她就真的作古了。

現在宮裡的皇后是鄧太后的侄女,也出自承恩公府,是現任承恩公的姐妹。可這後宮的大權,鄧太后是一絲兒也不願意放權。

鄧太后做皇后的時候,不知道多少謙卑,上頭壓了個扶植自己夫君坐上皇位的婆婆賀太后。

可以說,鄧太后嫁到周家,再到周家得了天下,再到太宗坐上龍椅,她的日子,都不怎麼好過。

進宮之後,鄧太后雖然貴爲一宮之主,成了母儀天下的皇后。可賀太后卻扶植了東海王府的侄女賀皇貴妃。

鄧太后膝下的一子一女,都是早年進宮之前生下的。進宮之後,幾乎就跟個透明人沒什麼區別了。除去祭祀大典,宮中誰記得永壽宮裡住着這麼個皇后啊。

本來,大楚的後宮,皇后應該住在幹清宮後邊的坤寧宮。可賀太后發話,讓鄧太后住到永壽宮。一來二去,鄧太后就住了這麼多年的西六宮。

而賀皇貴妃進宮後極端受寵,接連生了兩子一女。恃寵而驕,完全不把她這個中宮皇后放在眼裡。更何況,她還有個權勢滔天的姑母賀太后。

直到賀太后去世,太宗開始收拾後宮,鄧太后的日子纔好過了一些,而那會兒,她也三十五六歲了,早過了花期。

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賀皇貴妃太過顯赫,太宗又遲遲不立太子,鄧太后嫡出的三皇子雖受輕視,卻安全長大。

宮裡宮外,大家都看好賀皇貴妃的五皇子和六皇子,所以,三皇子反而低調地娶了鄧家的表妹。

賀家被徹底清理之後,過了四五年,太宗纔開始有意立儲。直到最後兩年,才定了嫡出的三皇子爲太子。

這時,鄧太后才覺得自己總算是揚眉吐氣了。次年,太宗去世,鄧太后母子的好日子,這會兒纔算正式開始。

所以,這好日子纔開始,就讓鄧太后退居二線,搬去慈寧宮住,把權力交給皇后,這點,鄧太后是如何都不願意的。即使,那皇后是她的孃家侄女。

既然鄧太后不打算放權,總得找個合適的理由,比如皇后年輕不懂事,又比如皇后做錯了什麼事,又比如,皇后做事不夠老練,等等。

好在,承恩公府很快就看穿了鄧太后的意思,好生安慰鄧皇后,眼下莫要姑姑侄女離心,先站穩了腳跟再說。

對鄧家來說,鄧太后和鄧皇后誰掌後宮都行,對他們承恩公府來說,沒有兩樣。眼下鄧太后更得勢,就先讓讓她吧。

鄧皇后自然是不服氣的,可她之所以有幸坐到皇后的寶座上,主要原因,也是姑母鄧太后。

後宮的人,多數也是聽從鄧太后的,鄧皇后再不服氣,也無可奈何。更何況,眼下她的四皇子已經立爲太子,誰都爭不過她了。

所以,鄧太后不願意搬出西六宮的永壽宮,鄧皇后也對外解釋,是因爲肅宗皇帝的孝心,想好好重修慈寧宮。等一切都修繕好了,太后自然會搬去慈寧宮。

這樣一來,既堵住了言官的話頭,同時,也給鄧太后埋下了一個倒計時的時限。總有一天,鄧太后還是得放權的。

鄧太后如何看不出鄧皇后的招數,心裡也生了不滿。成就鄧皇后的是她,要毀了鄧皇后自然也不難。可若是徹底毀了,對自己鄧家不利,對太子不利。

所以,鄧太后的做法,和她婆婆賀太后如出一轍,再扶植幾個妃嬪和鄧皇后打擂臺。等她手上一忙,就會知道,該朝誰求救了。

就這麼着,肅宗登基一年了,後宮掌權的還是鄧太后。

而鄧皇后卻陷入和妃嬪廝殺爭鬥的惡性循環裡去,埋下了日後太子被皇子們分權的隱患。

謝石安跟着黃公公,過了御花園,一路往西而去。剛到儲秀宮的門口,卻看見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衣着富貴,卻跪在儲秀宮的臺階之下。

少年身邊,還跪了一個三十出頭的婦人,眉目和順,穿了件藍地寶貴三多紋的褙子,跪的端端正正。

怎麼看,這兩人的身份,都不尋常。謝石安琢磨着宮裡皇子的年紀,這個跪着的少年,多半就是劉嬪所出的二皇子了。那麼,那個婦人,也應該就是劉嬪了。

只是,卻不知道,二皇子和劉嬪,好端端的,幹嘛跪到儲秀宮的門口。

(本章完)

第417章 遠嫁第941章 石橋第396章 傷藥第96章 半年第455章 吃虧第600章 出事第706章 和好第81章 問罪第869章 懷疑第198章 華堂第729章 性格第906章 反問第945章 消息第849章 訪客第1044章 追問第528章 拼圖第660章 反對第833章 嫌疑第176章 疑心第1034章 傳話第333章 朱樓第756章 印章第878章 過繼第49章 釣魚第982章 勸說第606章 失望第903章 惡意第3章 情敵第830章 和好第100章 送藥第494章 求娶第741章 計算第339章 夜訪第98章 說客第949章 怒火第169章 師父第868章 試探第655章 出府第301章 撞見第1019章 孩子第156章 豆娘第171章 隱患第478章 吃酒第849章 訪客第784章 被困第58章 服軟第435章 送馬第841章 長史第587章 寡人第1022章 對敵第954章 添妝第61章 書信第50章 初見第71章 賓客第802章 京衛第16章 朱家第782章 幫忙第632章 滅口第256章 信任第29章 蕙蘭第132章 離開第512章 聯手第141章 國師第152章 前朝第324章 舊恨第116章 圖謀第718章 玩笑第53章 看花第50章 初見第772章 水火第1017章 殃及第413章 潘繡第365章 小心第498章 上門第383章 挑唆第627章 安寧第137章 子孫第500章 討價第371章 謀算第537章 才俊第1036章 上表第989章 心事第95章 打算第612章 心累第18章 手掌第942章 救助第457章 猜測第995章 姚家第556章 側妃第996章 試探第352章 不服第811章 觸動第487章 小人第427章 解圍第256章 信任第91章 蘭草第613章 母后第469章 過往第353章 野心第566章 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