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意外消息

韓孺子睜開眼睛,看着熟悉的崔小君,朦朧中,那是一張微微起伏的側影,只有鼻尖稍顯清晰,韓孺子伸出手臂,想要輕輕觸碰一下,臨到最後,他卻笑了笑,悄悄下牀,準備進行這一天的工作。

他有許多事情要做。

朝廷積累了大量奏章,必須一一批覆,像是一座山,等着皇帝一個人剷平,由於還沒有正式恢復帝位,手裡也沒有寶璽,韓孺子還不能正式批覆奏章,但是可以提前審閱。

凌雲閣幾乎成了倉庫,堆滿了一箱箱、一摞摞的紙張,每一張都在相應的部司衙門裡存留副本,有據可查,皇帝想偷懶藏起幾張的話,很快就會被發現。

宰相府、勤政殿的職責之一就是幫助皇帝處理奏章,韓孺子希望能在朝廷恢復運轉之前瞭解一下各地情況,因此一直沒有恢復勤政殿議政,至於宰相府,更是癱瘓已久,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韓孺子並非漫無目的地亂看,命令中書省將有關各地災情的奏章集中在一起,他要優先查閱。

情況不是太好,韓孺子越看眉頭皺得越緊。

外面天亮了,張有才熄滅蠟燭,等到皇帝放下一份奏章之後,輕聲道:“陛下,該用早膳了。”

韓孺子點點頭,表示就在凌雲閣裡用餐,擡眼望向窗外,花園裡已有幾分春意,他不由得想起自己被迫讀書時的場景,臉上露出一絲微笑,隨後向張有才說:“杜氏爺孫離開京城了,你聽說了嗎?”

“嗯,杜穿雲請蔡大哥送給我一封信,說……說什麼時候在宮裡待得無聊,就去找他玩兒,只要在江湖中提起‘杜穿雲’三個字,沒人不知道,肯定能找到他。”

韓孺子大笑,一聽這就是杜穿雲的狂妄口吻,“可惜他們不肯留下,我正想重用他們呢。”

食物早已準備好,韓孺子去隔壁房間用膳,等他吃得差不多,張有才接着剛纔的話說:“杜氏爺孫,尤其是杜穿雲,還真重用不得。”

韓孺子的思緒已經轉到別的事情上,聽到這句話微微一怔,“爲什麼?”

“他們爺倆兒都不守規矩,一次兩次行,次次這樣,陛下可就爲難了,放過他們,其他人也不守規矩了,不放過他們——所以他們還是行走江湖更好。”

韓孺子悵然若失,這世上真有他想用而不能用的人,楊奉說得或許沒錯,皇帝必須瞭解哪些事情是自己不能做的,但不是就此放棄,而是繞過“不能”,用“能”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一名太監匆匆跑上來,跪在地上,雙手呈上一份文書,打斷了皇帝的思緒,“兵部加急。”

文書已被拆開,兵部顯然已經看過,覺得十萬火急,於是加蓋印章,直接送到皇宮裡,而不是按照正常程序逐級上交。

韓孺子看了一眼,臉色驟變,“去勤政殿。”

皇帝雖然不來,勤政殿的議政大臣們卻不能曠工,每天上午都要過來打聲招呼,彼此說幾句客氣話,然後再回本衙辦公。

殷無害一直病重,韓星和崔宏在外,勤政殿因此變得冷清,只剩下右巡御史申明志、吏部尚書馮舉和禮部尚書元九鼎三人,元九鼎尤其尷尬,他是太后選入勤政殿的,如今太后失勢,他的位置變得非常危險,不能不來勤政殿,又不敢表現得理所應當,每次都像被罰站一樣守在門口,隨便什麼人一口氣就能將他吹出去。

韓孺子在路上下達了幾道命令,召集兵部尚書蔣巨英、南軍大司馬崔宏、北軍將領柴悅和劉昆升,一同來勤政殿。

南、北軍大營都在城外,將領們來得慢一些,兵部尚書離得近,比皇帝到得還早。

消息已經傳開,大將軍韓星兵敗,函谷關已被上官盛奪去。

韓孺子想不明白這種事怎麼會發生,韓星擁兵數萬,又有城池之堅、地勢之利,面對只有殘兵數千人的上官盛,斷無大敗之理。

他一走進勤政殿,在場的四位大臣和中書省的數名吏員立刻跪下,韓孺子揮手示意他們起身,大步前行,沒有坐在一邊的寶座上,而是站在桌前,向蔣巨英道:“給我一個解釋。”

四位大臣面面相覷,皇帝所處的位置平時是屬於宰相的,他站在那裡可有點不同尋常,但是沒人敢吱聲,兵部尚書蔣巨英尤其不敢,他曾經受冠軍侯指使,公開與當時的倦侯對抗,收穫一場慘敗。

冠軍侯最後起事的時候,蔣巨英沒有跟隨,可身上畢竟有過污點,十分害怕,一聽到皇帝的質問,立刻跪下,“臣……”

“起來說話。”韓孺子道。

蔣巨英起身,什麼都沒做,已是滿頭大汗,偷瞥了一眼右巡御史申明志,心中稍安,“前線混亂,第一封信是商縣送來的,有可能是失誤,再等一等,纔有更準確的消息……”

“嗯,可以等,但不能幹等,不管什麼原因,假設大將軍兵敗、函谷關失守,朝廷該如何應對?”

幾名大臣你瞧我我瞧你,都希望對方先開口。

楊奉走進來,站在皇帝身後,他不是議政大臣,用不着通報。

蔣巨英是兵部尚書,只能先開口,“依臣愚見,上官盛即便獲勝,也是僥倖,無需朝廷大動干戈,稍假時日,大將軍定能反敗爲勝。”

申明志、馮舉都支持兵部尚書的看法,禮部尚書元九鼎嗯嗯了幾聲,甚至不敢確定自己有資格站在這裡,直到皇帝的目光看來,他才說:“大將軍……必能……反敗爲勝。”

韓孺子聽得不太認真,他知道這些大臣的才智不在戰事上,肯定拿不出好主意,他只是利用四人說話的工夫,回想自己看過的奏章。

北軍軍正柴悅和北軍都尉劉昆升趕到,路上已經聽聞函谷關兵敗的消息,參拜之後,柴悅立刻道:“函谷關必有異常,要麼是消息有假,要麼是大將軍本人出了問題。”

在大臣們聽來,“出了問題”另有含義,吏部尚書馮舉吃驚地說:“不至於吧,大將軍乃宗室重臣,對朝廷向來忠心耿耿……”

柴悅解釋道:“我是說大將軍有可能意外亡故,給了上官盛可趁之機。”

韓星年紀不小,的確有突然病故的可能,只是時機太巧了一些。

柴悅繼續道:“事不宜遲,朝廷應立刻派大將東行,還有機會招聚敗兵,奪回函谷關。”

韓孺子早有選擇,就是柴悅本人,正要開口,身後的楊奉輕輕踢了一下皇帝的腳後跟。

韓孺子馬上明白了楊奉的用意,柴悅只是皇帝心目中的“大將”,對於天下人來說,柴悅的職務、名聲與威望都不夠高,由他東行,很難聚集起韓星的舊部。

他收回嘴邊的任命,說道:“如果上官盛真的奪取函谷關並且固守,問題反而不大,再奪回來就是,朕只擔心一件事:關東災情嚴重,放糧賑災太晚,執行又不得力,入春以來,流民必然增多,上官盛若與各地盜賊同流合污,纔是大麻煩。”

韓孺子曾經想方設法讓各地開倉放糧,可是這幾天看到的奏章,表明他的努力只成功了一部分。

沒有聖旨終究是個死結,各地官員對開倉態度不一,災情越嚴重的地方,官員反而越不願意開倉,害怕糧食不夠,最終引發更大的混亂。

韓孺子早就想補發聖旨,可是沒有寶璽的“聖旨”能讓京城官吏承認,送到京外,效力就會減弱,信與不信又變成地方官員自行選擇了。

申明志建議將戶部尚書、左察御史蕭聲也都叫來。

兩人很快趕到,尤其是蕭聲,好像就等在大門外面,一叫就到,而且態度也比其他人積極得多。

事實表明,大臣都不笨,當他們努力思考的時候,還是能想出好主意的,“當務之急是昭告天下:大楚撥亂反正,陛下重返至尊,朝廷穩定,軍民同心。上官盛大逆不道、劫持宗室子弟,人人得而誅之,他無路可逃,必然兵散人亡。”

戶部尚書到得稍晚一些,沒提出什麼意見,倒是佐證了皇帝的猜測,關東的形勢不容樂觀,流民數量的確在減少,但是極不穩定,這些人無地可種,一旦過了春耕季節,發現今年還是難有收成,很可能再度轉爲流民。

崔太傅來得最晚,路上幾次改主意,最終還是來了,心裡打定主意,如果皇帝又要派自己去平亂,無論如何也要拒絕,除非女兒崔小君生下一位太子,崔宏是不會感到安全的。

崔宏連理由都想好了,皇帝卻沒有派他出兵。

將近午時,崔太傅剛到不久,函谷關的消息接二連三地傳來,直接送到勤政殿,兵部尚書拆封,當着皇帝的面讀出來。

柴悅猜對了,大將軍韓星的確發生了意外,卻不是病故,他的身體一直不錯,無病無災。

韓星遭到了暗殺,時機恰到好處,正是兩軍即將開戰的時候,楚軍無主,因而大亂,給了上官盛以少勝多的機會,如今他已佔據函谷關,下一步動向不明。

韓孺子忍不住轉身看了一眼楊奉。

楊奉昨天剛得到消息,孟氏兄妹和十幾名侍衛一路東奔,在函谷關附近消失不見。全本小說網

第五十四章 氣數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軍第五百三十九章 臨陣之賭第三百八十五章 藥膳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飲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七十九章 願望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兩封信第四百九十三章 遷都之爭第三百六十五章 不欠人情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二十七章 勢變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四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寬容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三百八十四章 微臣與草民第四百四十章 替兵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單于的女兒(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計策第四百九十二章 太后之難第一百零八章 真龍天子第四百零九章 拜求請第五百零九章 朕要親征第一百七十八章 東海王的承諾第一百六十七章 城門之上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於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一百七十三章 關內關外第一百六十二章 後悔第五百五十章 朕一人定奪第三百八十二章 瞭解皇帝第二百八十七章 曲聲動心第二十三章 武帝與皇孫第一百九十五章 欽差督戰第十六章 皇帝總是一無所知第五百二十七章 再攻京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四七十七章 放虎歸山第一百七十九章 無字之信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一百四十五章 夜談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神不寧第四百三十七章 子弟軍第八十章 散心第二百六十一章 上官盛之怒第二百三十一章 快樂的英王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第四百七十九章 羣盜無主第四百八十九章 朕知道了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四百二十章 私交第五章 齋戒第十八章 太祖往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三百五十三章 妾身自薦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十五章 奸詐是爲了救人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對質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頭眺望第三百四十二章 朕之職責第五百一十章 西進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薦儲君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二百九十七章 輕重緩急第二百三十章 哪裡好玩第八十二章 楊奉的過去第二百七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走一回第三百三十二章 兩路逃亡第八十六章 皇太妃的囑託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三百六十五章 不欠人情第八十四章 以下觀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內奸第四百六十章 四方第四百七十一章 陛下不要的東西第二百一十八章 受到鞭策的東海王第三百零九章 聲名遠揚第四百一十八章 崔騰?第二百七十一章 宰相臨終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行湖中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供第四百七十一章 陛下不要的東西第四百三十四章 熱鬧的新年第五百一十三章 請兵三千第三百四十二章 朕之職責第二百三十九章 出城第三百三十章 不尋常的夜晚第五百四十三章 獻城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魚和小魚第三百三十八章 東海王的猜測第三十一章 聯繫者第三章 聰明的孩子第六十章 宮門第五百四十六章 返程第四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寬容第五百三十六章 難解的楊奉第二百六十九章 拒之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