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

世家的地位不只體現在自家子弟身上,通過聯姻、親友、同鄉、同窗、門生等多種途徑,每一家都能組成一股範圍廣泛的強大力量。

世家,以及世家羽翼之下的各小家,擁有最多的兵奴與私奴,當皇帝越來越嚴格,真要動手的時候,他們最爲不滿。

在此之前,朝中官員雖然接二連三地提出請辭,但都是試探,並不真心,皇帝若是直接發出聖旨,他們也會遵守,這回不同,他們也要動真格的。

二月最後一天的上午,早早起來,打開大門準備恭迎各位官員進府的小吏與公差,驚愕地發現,老爺們沒有按時出現,而是派來家中奴僕,稱病告假。

吏、禮、兵、戶、刑、工六部,御史臺、大理寺、宗正府……但凡是朝廷重要部司,官員都不肯來,只有尚書與侍郎現身,留下一兩人看守衙門,最高長官則去勤政殿通報情況。

勤政殿的大臣倒是聚齊了,一共五人,宰相、左察御史、吏部尚書、禮部尚書和戶部尚書,沒說幾句話,其他大人陸續趕來,在殿外候旨,很快獲召。

大楚官職最高的十幾位官員,基本都到了,只有右巡御史瞿子晰和大將軍府掌印官蔣巨英還在外面奔波。

衆臣一一上前說明本衙門的缺席情況,總共五百多人,集中在四品到七品之間,更高的官員不想當出頭鳥,更低一些的不夠資格參與,還都堅守崗位。

沒人提出任何訴求,只是告病,聲稱自己起不來牀,實在沒辦法,只得請假數日。

韓孺子聽完,看着殿內的大臣,心裡清楚得很,這些人並不無辜,沒有他們的暗中許可,官員們不敢做出這種事。

大臣們心裡也很清楚,皇帝已經看破一切,能不能讓皇帝重新遵守規矩,就看這一遭了。

“最近比較忙,大家的確辛苦了,傳朕的旨意,全員休假三天。”韓孺子起身離去。

殿內的大臣跪下恭送,皇帝的身影一消失,衆人立刻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韓孺子前往凌雲閣,顧問們還都在,沒人缺席,韓孺子命令他們各回本衙門,什麼也別做,更不要多說,就在大堂上坐着就行。

獲封官職的顧問只有四十餘人,支撐不起朝廷的運轉。

韓孺子照常與剩下的顧問議論時事,得空就批覆幾份奏章,中書省倒是沒人告病,仍在正常爲皇帝服務。

到了下午,事態變得嚴重起來,告病之風擴展到京兆尹府等地方衙門,一些好事的小吏,也紛紛聲稱腰痠腿疼,或公開,或暗中,回家休息,衙門裡更空了。

皇帝仍無動作,只是傳旨宣佈休假三日,可是傳達聖旨需要諸多官員的配合,如今人都休息了,聖旨只能張貼在少數幾個部司的大門上,然後由大家口口相傳。

這一天,皇帝不動聲色,好像早就料到會有這種情況發生。

次日上午,皇帝正常前往勤政殿,與大臣們聊了幾句不相關的話,又去凌雲閣了。

皇帝不急,自然有人急。

崔騰已被削奪爵位,但是留任宿衛軍中,仍是皇帝的近臣,而且比一般顧問更容易見到皇帝。

“陛下怎麼還跟沒事人一樣?”崔騰看樣子已是驚慌失措,“這是明擺着的挑釁啊,若是不給他們一點教訓,以後還不得造反啊。”

“不急,等休假結束再說。”韓孺子道。

“那就來不及了。”崔騰上前,毫無必要地壓低聲音,“我聽說,軍中將領也在密謀,要參與此事。”

南、北兩軍都在塞外,京城唯有宿衛軍,軍中的世家子弟極多,當然不會置身事外。

韓孺子擡起頭,“將領也要鬧事?”

“是啊,我是這麼聽說的,他們的意思是守衛皇宮與陛下的將領正常履職,輪休以及宮外的將領告病,跟那些文官一樣。”

韓孺子問:“你覺得朕該如何應對?”

崔騰認真地想了一會,“這個我真拿不準,只是覺得要儘快解決,否則的話,咱們怎麼跟匈奴打仗啊?”

“是啊,匈奴……朕本想趁着匈奴分裂之機,徹底將未降的匈奴人收服,以爲北方屏障,現在看來,不止文官不可信,武將也有異心,朕需要另想辦法了。”

“別啊,我覺得陛下只需要稍退一步,文武百官還是會同心協力支持陛下的。”

“退?怎麼退?朕如今走在懸崖上,退一步可能就要墮入萬丈深淵。你且退下,朕自有主意。”

崔騰無奈,只得退下,行禮之後又道:“陛下,崔家跟這事沒關係,真的,一點關係也沒有。”

韓孺子微笑道:“朕知道,這裡有你父親的奏章,將事情說得很清楚。”

崔騰鬆了口氣,退出房間。

韓孺子繼續瀏覽奏章,站在他身邊的張有才了實在忍不住,開口道:“這個崔騰,今天可有點古怪。”

“別又犯錯。”韓孺子頭也不擡地說。

張有才吐吐舌頭,急忙閉嘴,再不敢亂說亂猜。

東海王下午求見,他本不想見皇帝,是被崔騰攛掇來的,“我對他說,陛下肯定有辦法應對,他卻急得不行,非說我的話陛下肯聽,讓我來勸勸陛下,真是可笑。”

“有什麼可笑的?”韓孺子認真地問。

東海王長長地呃了一聲,“陛下肯定早有準備,崔騰完全是杞人憂天。”

“朕有哪些準備?”

東海王苦笑,“這我哪知道啊,我只是覺得陛下向來謹慎,廢私奴也不是一天兩天的突發奇想,對大臣的怠工肯定已有應對之策。”

“朕允許你猜上一猜,赦你無罪就是。”

東海王嘿嘿乾笑兩聲,“胡猜啊,陛下在各部司中任命了一批官員,他們忠於陛下,必要的時候,陛下完全可以撤掉一批帶頭的告病官員,讓陛下的人代替。按道理,官員們不可能如此齊心,大多數人大概是受到了蠱惑,或是礙於人情,不得不參與鬧事,陛下一旦殺雞駭猴,我相信,他們立刻就會回到衙門裡。”

“那樣的話,朕與大臣的隔閡將會更深,不到必要之時,此計斷不可行。”

“魚死網破,乃是下下之策,所以我也只是胡猜。”

“繼續猜。”

東海王撓撓頭,“陛下前些天從各地召回一批將領,想必是要重整宿衛軍,只要將士們仍然聽命於陛下,朝中官員的鬧事不足爲慮。”

“朕召回的將領不過十餘人,宿衛軍中盡是世家權貴子弟,只靠這點人,如何重整?”

“也對,而且陛下已經掌控宿衛軍,最重要的劍戟營,從上到下都是陛下的心腹,又有樊撞山這樣的猛將坐鎮,其它營不敢生事。”

“再猜。”

“陛下這是在難爲我嘛。”

“與其背後猜,朕更願意聽你當面猜。”

東海王硬着頭皮說下去,“陛下召回將領,若不是爲了接管宿衛軍……那就是爲了組建新兵部了,只要兵部完整,陛下就能繼續進行與匈奴人的戰爭,其它部司發現自己失去重要性,立刻就會向陛下屈服。”

“總算有點接近了,可百官怠工,朕總不能放三天假了事,你再猜。”

東海王后悔來見皇帝了,可是也有一點興奮,振作精神,仔細想了一會,“如果我是皇帝……”話一出口,把自己嚇了一跳,撲通跪下,“陛下恕罪,這只是無心之失……”

“朕已說過,赦你無罪。”

東海王慢慢起身,臉色仍然蒼白,好一會才恢復正常,繼續道:“百官如此齊心,背後必有主導之人,擊其首腦,餘黨自散。”

“嗯。”韓孺子表示鼓勵。

“第一可疑之人是宰相卓如鶴,他是百官之首,說話有人聽,而且……”東海王一直沒向皇帝提起卓家公主,現在也不想,“卓家也算世家,一直不太支持陛下的廢奴令。”

“還有嗎?”

“第二可疑之人是那個南直勁,此番怠工者,以四品以下的官吏爲主,像是南直勁能挑動的事情。”

“還有嗎?”韓孺子重複問道。

東海王擡頭看向皇帝,前兩人嫌疑大些,但是也有不足之處,宰相太顯眼,而南直勁被皇帝識破之後,早已失去從前的影響力。

東海王終於明白皇帝要讓自己“猜”什麼,不由得輕嘆一聲,“再就是崔家,我瞭解崔宏,只要還有一口氣在,他就不會放棄權力,沒有軍隊,他就要利用各大世家的子弟。這一回——只怕崔騰也參與了,所以他纔會這麼急迫地勸說陛下讓步,這小子對陛下還是有一點忠心的,只是……只是先要爲自家着想。”

韓孺子沉默良久,“就爲這點忠心,朕猶豫未決,你有什麼好主意?”

東海王就知道,皇帝又要交給自己極難的任務。

“崔騰追隨陛下已久,爲人……有些魯莽,還有些恃寵而驕,總以爲能得到陛下的原諒,按理說,這種人就得逐退,送到苦寒之地受點罪,他若能反躬自省,尚可召回,若是頑固不化……”東海王沒再說下去。

韓孺子嘆息一聲,對崔騰,他有一點虧欠之意,“你去和他談談吧。”

東海王知道,自己這回是要將崔家徹底得罪了。全本小說網

第二百二十七章 勢變第二百一十九章 讀書人的請求第五百三十五章 招降第三百一十章 崔家的敵人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第二百五十七章 燃燒的軍營第五百五十章 朕一人定奪第四百九十五章 媒婆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會怎麼做?第三百一十六章 濃煙下的圍殲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誘兵之計第二十六章 呼吸通知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潮洶涌第三百七十章 點醒第二百四十一章 冠軍侯的機會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來與現在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長輩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爲上計第四百四十九章 酒後一句話第四百八十章 謀自己的反第二百八十七章 曲聲動心第八十章 散心第四百八十五章 辯才第二百九十章 遙望齊魯第二百一十七章 讀書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殘城第五十三章 慈順宮囚徒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眷第四十二章 第二次腹痛新章發佈時間調整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兩封信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五百三十七章 解惑第一百七十八章 東海王的承諾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動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兒第二百八十二章 懶散之軍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神不寧第三百零五章 選妃之爭第三百七十六章 失蹤第七十五章 劫車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五百二十四章 守城無計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場硬仗第四百九十五章 媒婆第二百七十六章 皇帝家事第七十八章 遺孤第一百八十章 “假象”第四百六十五章 無休無止第一百一十二章 祭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無虛發第三百七十五章 開誠佈公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留人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舊交替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將軍遇刺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兩封信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楚使者第一百八十四章 衆將奪印第三百八十七章 隱而不退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四十一章 聖旨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動第一百三十七章 兩位公子第七十五章 劫車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誘兵之計第五百二十章 逃難路上第七十六章 老婦闖門第三百九十二章 鋪路第一百七十章 神機妙算第四十八章 江湖人的報仇第二百二十六章 第一份公文第十三章 宮中的士兵(二更)第四百九十二章 太后之難第四百二十三章 將軍風度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臣的選擇第三百零二章 無言相勸第五十章 軟禁第二百零三章 楊奉的選擇第二百零四章 聯姻(求月票求訂閱)第三百八十七章 隱而不退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邊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長輩第三百四十四章 車騎將軍第三百四十二章 朕之職責第四百三十七章 子弟軍第三百八十九章 替換之道(一更)第四百九十六章 親上加親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緊第三百九十八章 限期抓捕第四百七十四章 後事第六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五百五十章 朕一人定奪第四百二十五章 劃線的門道第二百二十六章 第一份公文第二百二十四章 丟印第一百零五章 匈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