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

雙方互射了幾輪箭矢,不約而同地停下,發起衝鋒。

韓孺子登上戰車親自擂鼓,樊撞山率領二百騎衝入敵陣,其餘將士嚴陣以待,只等皇帝一聲令下,也要進入戰場。

敵強我弱,奇怪的是,沒有人感到害怕,不只因爲皇帝親自督戰,更因爲過去的幾天裡他們已經與敵人數次交手,摸清了路數,發現敵軍並非不可戰勝。

面對十幾倍於己的敵軍,韓孺子沒有退卻,第一,他要給京城守軍鼓勁兒,第二,他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撤退必須以進攻爲保障,否則的話,敵軍士氣更盛,己方的將士則會變撤爲逃。

樊撞山一生中的巔峰盡在這一天,手持長槍,縱馬衝入密密麻麻的敵軍羣中,不管對面是人、是馬、是駱駝,都是一槍刺殺,他根本不在乎前方有沒有攔阻,只在意身後的目光和鼓聲。

樊撞山衝入敵陣裡許,聽到收兵的鑼聲,又衝了一段距離,才調頭回來。

神鬼大單于的軍隊往往有進無退,今天卻出人意料地謹慎小心,沒有追趕,也退回原陣。

二百騎傷亡過半,樊撞山卻沒事,只是槍頭斷了,將槍桿往地一拋,抱拳道:“請陛下允許我再入敵陣,以壯軍威,這回別太早招我回來。”

“不愧真猛將,來人,賜酒。”

不等別人動手,崔騰搶先跳下馬,拿着酒囊跑到樊撞山面前遞了過去,一臉的崇敬神情。

樊撞山也不客氣,拿起酒囊灌了一大口,隨手扔掉,崔騰雙手接住。

樊撞山向本部士兵道:“一、二隊衝過一次了,三、四隊出列。”

二百士兵立刻驅馬向前,樊撞山招手,有人送來一杆新槍,他接在手裡,“不夠,再來一杆。”

樊撞山左手握繮,腋下夾着一杆槍,右手持另一杆槍,再次衝向敵陣。

就像約好了一樣,敵軍仍沒有射箭,也派出一隊將士,大概五百餘人,當先五名將領,同樣手持長槍,樣式不同,更長更粗。

韓孺子擂鼓,樊撞山率軍第二次衝鋒,與敵將相距十幾步的時候,他的左手鬆開繮繩,手臂鬆開,腋下長槍下墜,他一把抓住,雙手持槍,大吼一聲,再次加速,在最後一刻身子前傾,躲過對方的長槍,將自己手中的兩杆槍深深刺進兩名敵將的脖子裡。

敵將人仰馬翻,樊撞山只是速度稍緩,持槍繼續前衝,所至披靡,如入無人之鏡,敵陣又派出第二支隊伍上前迎戰。

樊撞山連破三撥敵軍,直至大軍陣前,舉起右手長槍,向敵陣中最高大的旗幟遠遠擲去,又吼一聲,調頭轉回,再入戰場。

樊撞山這一次衝入戰場五六裡,一去一回,損失的兵力卻更少,只有二十幾人亡於陣中。

樊撞山馳至皇帝車前,扔掉剩下的長槍,“還能再衝,只是槍不堪用,馬也不行了。”

“換槍,賜朕御馬。”

兩名將領送上新的長槍,東海王親自牽來皇帝的坐騎,崔騰再次遞上酒囊。

樊撞山喝下酒,對皇帝的馬卻有幾分猶豫。

“朕不愛一馬,獨望將軍平安歸來。”韓孺子道。

樊撞山這才上馬接槍,向本部大聲道:“三、四隊歸列,五至十隊隨我出戰。”

六百人前行,樊撞山指着遠處的京城,“這一回要衝到離城牆一箭之地,讓守城將士知道陛下駕臨。”

敵軍派出千餘人迎戰,這一回將領更多,共有二十多人,衝在最前一排,目標都是楚軍的猛將。

雙方的衝鋒已經與勝負無關,而是關係到士氣與名聲。

韓孺子第三次擂鼓,同時下令全軍備戰。

樊撞山被敵將圍住了,混戰中,他大吼了一聲,似乎受了傷。

韓孺子立即下令全軍前移。

樊撞山衝出包圍,手中只剩一杆槍,敵將倒下五六人。

楚軍主力緩緩前進,做出全軍出擊的架勢,敵軍調整陣形,選擇了撤退。

樊撞山看不到前後的變化,只知前衝,目標唯有一個,就是遠處的城牆。前方的人越來越多,可他看不出有任何東西能阻擋自己。

樊撞山素以猛將聞名天下,今天他的發揮甚至超出了自己的想象,似乎擁有了十倍於往常的力氣,就算前面橫着一座山,也能一槍挑翻。

城牆近在眼前,樊撞山能望見城頭的旗幟與隱約的身影。

他覺得自己還能再往前衝,跨下的坐騎卻不幹了,哀鳴一聲,重重摔倒在地上。

樊撞山推開死馬,翻身站起,長槍不知哪去了,他赤手空拳,原地轉了半圈,向敵人發出嘶吼。

本部士兵追上來,護住樊撞山,有人將長槍遞到將軍手中。

樊撞山還要徒步前行,一名軍官大喊道:“將軍,已到一箭之地,請速退,勿讓陛下擔憂。”

樊撞山又向城頭望了一眼,跨上一匹空馬,與衆將士往回衝。

城牆之上,鼓聲雷動,喊聲直衝雲霄,爲樊撞山送行。

這一戰規模不大,雙方主力皆未出動,影響卻極深遠。

京城裡的人知道自己沒有被拋棄,皇帝親自率軍前來支援。

敵軍明白,雖然接連攻破城池,他們卻沒能讓楚軍屈服或害怕。

對韓孺子來說,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他可以率軍撤退了。

不到一萬士兵,救不了京城,更不可能與敵軍進行真正的決戰,他得見好就收。

天黑之後楚軍才撤,在此之前,韓孺子於陣前犒賞全軍,人人賜爵一級,隨樊撞山衝鋒者賜爵二級,陣亡者三級。

爵位意味着身份、田地與金錢,陣亡者的家眷可以繼承這一切。

樊撞山被封爲破軍侯,這一賞賜當之無愧,全軍山呼萬歲。

東海王是這一戰的見證者,與別人一樣,他感到極度振奮,一度曾想與樊撞山一同衝鋒,幾番猶豫才放棄這個過於大膽的念頭。

他還非常困惑,對敵軍、對皇帝都感到困惑,當陣腳穩住之後,他忍不住擡頭向戰車上的皇帝問道:“敵軍明明勢強,又以拼死戰鬥聞名,今日爲何膽怯?”

韓孺子扭頭看了一眼不遠處的趙若素,大聲道:“敵軍死戰,乃是因爲身後有主人逼迫,圍攻大楚京城是首功,主人捨不得讓給奴隸,親自出動了。”

“神鬼大單于就在軍中?”東海王吃了一驚,與衆人一同向對面望去,除了黑壓壓的人羣,什麼也看不清。

“或者是他本人,或者是他的心復,能夠自作主張,而不是沒頭沒腦地一直向前衝。”韓孺子笑了一聲,“主人越膽怯,對待奴隸越嚴苛,反之也是一樣,敵軍越不惜命,敵酋心中越怯。如樊將軍者,朕只怕他一去不返,見他平安歸來,如得一城,絕不想讓他陷入陣中。敵勢雖強,其心卻懼,朕因此敢與之一戰。敵酋不知底細,以爲楚軍背後還有伏兵,又怕城裡軍隊內外夾擊,因此不敢放手一搏。神鬼大單于,不過如此。”

“非陛下親征,別人即使猜到敵酋心怯,也不敢出戰。”東海王佩服得五體投地。

入夜之後,楚軍撤往函谷關。

行軍途中,樊撞山才發現肋下血流不止,原來是受傷了,“嘿,無恥之徒,不敢明面射箭,卻以暗箭傷人,我當時把箭拔掉,過後卻忘了。”

韓孺子率軍奔往京城時是急行軍,撤回時卻是正常行軍,沿途橋樑、道路都不破壞,兩座城池也都留人駐守,並且設立大量哨所,監督敵軍動向。

韓孺子猜對了,準確地說是趙若素猜對了,敵軍果有怯意,鋒頭一過,沒有再來追擊,只是專心圍城,在外圍建立大量壁圍,看樣子是要採取守勢。

函谷關守將崔宏得知京城的消息之後,親率全體將士,出城三十里相迎。

皇帝這一戰絕非大勝,更沒有解脫京城之圍,卻令楚軍士氣大振。

韓孺子向崔宏下令,在沿途險要之處設立臨時關卡,以木石阻道,也做出防守之勢。

奇招畢竟是奇招,只能偶爾一用,想要打敗敵人,還是得步步爲營。

進入函谷關,脫下戰甲,獨自坐在屋子裡,韓孺子才感到全身虛脫,手心冒汗,連心跳都變快了。

他根本沒有連日來表現得那麼鎮定與自信,派樊撞山出擊完全是迫不得已,敵軍膽怯,他與別人一樣意外,陣前對東海王說的那番話,倒有一半是臨時想出來的,而不是事前的深思熟慮。

無論走到哪裡,有幾本書韓孺子總是帶着,其中之一就是太祖本紀,他顫抖着雙手隨意翻開一頁,逐字讀下去,慢慢地心中踏實,手也不抖了。

太祖的每一次死裡逃生都更像是運氣,但太祖有一個本事,能承受得起壞運,也能擔得起好運,不驕不餒,一遍遍地東山再起。

書中掉出三頁折起來的紙張,是造反之書《淳于子》僅剩的三頁,裡面記載了太祖韓符的一段故事,聲稱他曾向豪俠低頭。

韓孺子一直沒明白這個故事裡的含義,今天卻別有一種感覺。

“太祖也會害怕。”他喃喃道。

房門打開,張有才進來,笑道:“陛下,瞧我在軍中發現了誰?”

韓孺子擡起頭,驚訝地看着張有才身後的人。

孟娥竟然來了,身着宿衛士兵的盔甲,臉上抹灰,很難看出原來的樣子。

“皇后派我來的。”孟娥說,“陛下打了一場硬仗。”

“這才只是開始。”韓孺子很高興自己克服了心中的恐懼,也很高興看到孟娥,“圍困京城的敵酋不是神鬼大單于本人,但他會來的,等他一到,纔有真正的硬仗。”全本小說網

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將軍遇刺第二百八十二章 懶散之軍第二百六十五章 計劃提前第七十章 掛名宿衛(明日上架,求首訂)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動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動第一百九十五章 欽差督戰第二百九十章 遙望齊魯第三百六十三章 後宮大勢第二百七十八章 跑在前面第三十一章 聯繫者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四百四十章 替兵第一百零八章 真龍天子第四百八十五章 辯才第四百六十四章 朝廷不可分裂第一百三十八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走一回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負責第一百九十五章 欽差督戰第二百八十八章 醜王賭約第五百零五章 重獲信任第三十九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三百四十四章 車騎將軍第四百六十一章 祭天第十九章 進退第一百六十章 大軍過河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一百四十七章 殘城第二百零二章 太后的教導(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五十章 初見匈奴人第二百六十章 大勢如水第三百三十八章 東海王的猜測第三十九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二百零四章 聯姻(求月票求訂閱)第一百九十九章 北軍之怒(求月票求訂閱)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三百一十九章 飢渴交加第四十一章 聖旨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宮權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一百八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三百七十七章 各有門道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從軍第四百三十一章 諸王之宴第四十八章 江湖人的報仇第二百五十九章 誘之以利第一百八十九章 打開城門(求保底月票)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於心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三百三十章 不尋常的夜晚第十六章 皇帝總是一無所知第二百一十一章 老實人發怒第二百一十八章 受到鞭策的東海王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行湖中第五百一十一章 是楚軍還是海盜?第二百零六章 定計第五章 齋戒第九十章 賭局第一百五十章 初見匈奴人第二百二十九章 不欠人情第一百一十五章 遷營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第一百二十六章 要挾(求訂閱求月票)第二百八十章 洛陽城外第一百五十九章 亂前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四百零八章 刺客的希望第四百六十三章 猜不透的皇帝第一百七十四章 獨自決定第四百八十五章 辯才第九十章 賭局第三百八十五章 藥膳第五百零七章 一舉一廢第四百六十九章 成千上萬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二百四十七章 虎皮第二章 兄弟第二百零二章 太后的教導(求月票求訂閱)第二百七十四章 無人可用?第一百零二章 勳貴的玩法新章發佈時間調整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誘兵之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囂張的強盜第三百章 孰是孰非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五百三十七章 解惑第二百一十八章 受到鞭策的東海王第一百四十章 指點迷津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邊第九十八章 反目成仇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談第五百零九章 朕要親征第二百八十一章 洛陽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