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趙雲

得知關羽成了橫行幷州的流寇之後,張飛、高庸等人都忍不住咧嘴——這就是自己一行要去見的豪傑嗎?

這種賊寇真值得去見嗎?

高庸開口道:“大兄,你想的是建功立業,而這位關……關壯士則是賊寇,兩者完全不搭啊。”

高庸、高奇兄弟都是涿縣人,兄二十二歲,弟二十歲,好勇鬥狠,粗豪任俠,父母族人不能止。跟隨劉備已經數年,也算是劉備這個小團隊的核心人物。

劉備道:“以訛傳訛,也是有的。關君胸懷壯志,絕不會如此目光短淺,甘心做一個盜賊。”

張飛年方十九,而身長八尺有餘,“雄壯威猛”,勇武爲衆人之冠。夏侯博、高庸、高奇、張式等不論長幼,都對張飛很服氣。

張飛有些擔心地對劉備道:“大兄,你可別從賊啊。”

劉備笑道:“益德放心,我只是有些疑問想與關君探討,我乃宗室之後,豈會從賊?”

這是劉備的心裡話。

他鄙視賊寇,從賊的事想都沒想過。但他對關羽這個“賊”的好奇,遠大於鄙視。

毅然不遠千里來找關羽,一是因爲關羽那宛如親見的斷言和篤定,二是因爲關羽那理所當然的信賴和認可。

劉備並不是生來就那麼自信和堅定的。另一個時空,十年後,北海相孔融派太史慈向劉備求救,劉備受寵若驚:“孔北海竟然知道世間有劉備?”

他在與諸多英雄打交道的過程中逐漸成長起來、變得自信。因此當曹操放他去徐州攔截袁術,他直接斬殺徐州刺史車胄而反,面對曹操手下將領來討,他自信地道除了曹公爾等皆非敵手。

後又跟袁紹、劉表、孫權等都打過交道——天下英雄,不過如此,我亦不弱於人!

而現在年紀輕輕、還不夠自信的劉備,接到一個千里之外、名震天下的豪傑的推許,告訴他“天下將亂,正如莽時”,認可他“匡扶漢室,舍君其誰?”,他心中能不震動?

這驅使着他毅然南下,來尋關羽。

進入常山後,劉備作爲輕俠領袖,自然也對常山地界的輕俠比較關心。

在亭舍住宿時,與亭卒攀談,詢問常山可有什麼豪傑。

亭卒開始見劉備白身一個,不甚禮遇,後對答幾句,覺得甚是投機,態度轉變了許多。見劉備動問,便興致勃勃地道:

“本縣有一壯士名喚褚燕,身高不足七尺,然而剽悍俠義,捷速過人,國中輕俠、少年爭附之。可否稱得上豪傑?”

張飛感興趣地問道:“這位褚君可有什麼任俠事蹟?”

亭卒道:“去年有盜賊劫質張氏幼子,而張氏曾有恩於褚君。褚君獨至山中,願以身相代。盜賊感動,遂釋放張氏子,而深敬褚君,自此不至本縣劫掠。”

劉備若有所思。

樂弘年才十七,沒那麼多城府,衝口而出:“這褚君恐怕與盜賊乃舊識吧?”

亭卒一怔,臉色不太好看。

劉備輕斥樂弘道:“阿弘,無憑無據,亂說什麼?”向亭卒道歉:“舍弟年幼無知,童言無忌,王君勿怪。”

亭卒王泰道:“罷了。君等非是本國人,不識褚君,也是正常。若有機會相見,定然不會像這位……這位壯士如此說了。”

常山是國,非郡。首任常山王爲本朝明帝劉莊之子劉昞。現任常山王劉暠,爲劉莊七世孫。本朝諸侯國王無權,國政由國相主持。

現任常山相爲南陽人馮巡。馮巡乃南陽名士,治政清平無爲,與劉備等剛經過的中山國相、漁陽人張純大不相同。張純性格剛強,國中豪強皆憚之。

張飛感興趣地問:“這位褚君如今可在縣中?或許我等可以登門拜訪一下。”

王泰搖頭道:“卻是不巧。褚君去博陵郡訪友未歸。”

博陵郡在常山國東北方向,是一個小郡,僅轄五縣。最開始是先帝桓帝劉志即位後爲其父蠡吾侯劉翼所建之陵,曰博陵。先是一縣,後增爲郡。

張飛有些失望。

劉備問王泰:“貴縣可還有其他豪傑?”

王泰想了想道:“本縣還有個少年豪傑,年齡雖小,弓馬刀槊,無不精通,勇武不遜於成年豪傑。姓趙,名雲。”

劉備問道:“這位趙君多大年紀?”

王泰道:“約莫十四五歲。”

十四五歲?那還是要聽父母之命的,不可能跟自己天涯遠遊。

劉備只得按下心思,爽然若失,彷彿錯過了什麼特別重要的東西一般。

次日繼續啓程。從真定開始就要改往西行了。

衆人加快腳步趕路,不一日就到了太行八陘之一的井陘。

從這裡穿過太行山,就能到達幷州的太原郡。

井陘乃是山中峽谷,道路崎嶇,車行不易。還好一行人是以馱馬爲主。

從涿縣到晉陽近千里,且有時在路上碰到陰天下雨,山路溼滑,很不安全,便只得暫住。

劉備一行人足足走了一個月時間,望見晉陽城時已是三月中。

城中,太原太守委進正與幷州刺史張懿爭執不下。

張懿被朝廷下詔責備後,一心戴罪立功,想再組織諸郡兵征討關羽。

這次朝廷沒讓他調南匈奴兵,虎牙營騎兵也已回京兆,張懿只能以州兵和三郡兵爲主。

委進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的:“張公,關羽已成流寇,在漢胡之間流竄,來去如風,連其出沒地點都無從知曉,如何征剿?

上次出兵,我郡數百步騎,折損一成有餘,撫卹尚無着落。

現在南匈奴精騎不出,僅靠我們三郡,即使堵住關羽,也是一場惡戰,屆時必有損傷,撫卹如何安排?

不如以守爲主,堅壁清野,關羽抄掠不得,遭飢捱餓,必然衰弱。那時將其討滅不費吹灰之力。豈不妙哉?”

張懿含怒道:“委君說得輕巧,三郡之地,如此之大,如何堅壁清野?

君之策還不是坐視關羽抄掠?其越抄掠,糧谷越多,只會更強,怎會勢衰?

我奉朝命,必去剿賊。君莫非要抗命不成?”按刀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