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我得軍師,乃天賜也

劉政想了一下,說道:“我與子義不是很熟,當年只是與他同船而歸,不過據我所知,他家中唯有寡母。子義爲人孝母,若以其母之命,他應該會回青州。”

周興微微點頭:“看來只能如此了,不過此事不急,等回了黃縣我再與主公說。”

太史慈在揚州,不管是跟劉繇還是跟孫策,要想讓劉備一封書信就把他召回來根本不可能。

要想讓他回來輔佐劉備,只能通過其母之命才行。

而且最好是在他降了孫策,劉繇又死之後會更容易。

如果太史慈還沒被孫策擒住,那他此時應該正在丹陽山裡自稱丹陽太守,手裡還有幾千人的兵馬,劉繇又在豫章,根本無法讓他放棄那些兵馬回來。

假如他降了孫策,劉繇又已死,此時只要他回了東萊,周興就有信心說服他留下來輔佐劉備。

周興派人去揚州探查情況,尤其是關於太史慈的消息。

幾日後,斥候回報,說是管承帶領人馬到了北海的壯武縣就停下不走了,看樣子是要盤踞在壯武。

北海的壯武縣與長廣縣相距有三百里,不算遠但是也不近,離東萊的不其縣卻只有數十里,但周興現在不想帶兵去追剿。

管亥死了,讓管承留在北海也好,以後想要進兵北海,就可以說是去剿滅管承。

很快,劉備有回信,同意讓劉政統領一千兵馬留守長廣,讓周興和張飛領兵回黃縣。

周興對劉政囑咐一番,給他一千兵馬,留守在長廣城裡,然後和張飛一起帶領三千兵馬,趕回黃縣。

行軍數日,周興和張飛帶領兵馬回到黃縣。

劉備和關羽等人出城相迎。

周興提前下馬,迎向劉備。

劉備也帶着衆人快步迎來。

“軍師辛苦了!如今東萊無賊,軍師當居首功啊!”

劉備緊緊握着周興又手,大喜道。

周興應道:“主公,此次管亥被斬,乃張司馬之功,興不敢居首功!”

“哈哈哈,我真不敢想象,劉府君到東萊上任不足三月,而盤踞東萊多年的四大賊寇已滅其三,管承雖未能覆滅,卻也迫其遠走北海,不敢復歸。賊滅而民能安,劉府君之仁德威名遍傳東萊,如今已是人人皆知,衆口皆碑啊!”

功曹李業開懷大笑,繼續說道:“周軍師之智謀亦是令人歎服,張司馬黑臉將軍的名號,還有關司馬紅臉將軍的名號,更是令賊人聞之喪膽,遠遁他郡!”

“李業代東萊百姓謝明府君之恩!”李業說着向劉備深鞠一躬。

他是東萊郡的功曹,是衆吏之首,確實可以代表東萊之衆。

劉備趕緊扶起,說道:“備既已身爲東萊太守,便要護住東萊百姓,不使百姓受賊所害,此次除賊,皆賴衆將士與諸位之功!”

黃縣縣令王修接着說道:“明府君過謙了,明府君心懷仁德,又有除賊安民之志,因而得衆人追隨相佐,衆士皆願捨命盡力。如今賊已盡除,民皆可安,東萊太平了!哈哈哈……”

“是啊,東萊太平了!!!”

李業緊接道,而跟隨出城的衆位郡吏縣吏也都紛紛感嘆。

他們都是東萊人,是真正從心底感到高興。

劉備心中歡喜,滿面笑容,尤其是看向周興的眼神,更是充滿了感激。

他心裡明白,如果沒有周興,自己不可能到東萊,也不可能這麼快就剿滅賊寇。

現在,自己能使一郡太平,

將來,自己就能使一州,甚至是使整個天下都太平!

劉備此時信心滿滿,望着面前的周興和張飛,還有關羽和劉政等人,喜不自禁。

衆人入城,回到太守府,劉備已令人備下酒宴,爲周興等人接風洗塵。

周興同樣歡喜,當聽到那句“東萊太平了”的時候,心中感到無比自豪!

雖然剿滅賊寇不是他一人之功,但也是出了大力的,不過他也明白,現在的東萊,還不是真正的太平。

賊寇雖滅,遼東兵馬卻要來攻,要擋住遼東兵馬,就要募兵練兵,將來還要奪佔青州甚至打出青州,東萊的百姓可能還要苦一苦。

周興盡興而飲,結果喝醉了,一覺睡到第二日將近中午才醒。

一睜開眼,卻看到大耳長臂的劉備站在牀邊,安安靜靜地看着他。

“軍師,你醒了。”劉備面上微笑,輕聲道。

“主公……”周興趕緊起牀。

劉備笑道:“哈哈,都怪益德,昨日竟把軍師灌醉了。”

周興這纔想起來,昨日張飛頻頻向自己敬酒,就連一向不正眼看人的關羽也向自己敬酒,加上自己心中高興,不知不覺就喝多了。

“主公找我,是有事嗎?”

劉備笑笑:“也無事,軍師先用飯再說。”

周興現在是獨身一人,起牀洗漱後,又跟劉備一起用餐,二人才到議事廳坐下。

劉備一臉嚴肅道:“軍師,據遼東傳回來的消息,遼東太守公孫度正在召募兵馬,可能下個月就要渡海來攻。”

對於這個消息,周興並不意外,問道:“可知道公孫度有多少兵馬來攻?”

“本來公孫度準備派遣五千兵馬來攻,聽說我們將東萊郡內之賊剿滅,他又再增募五千兵士,準備派遣一萬兵馬來攻。正因如此,他纔會遲遲未至,否則早已渡海攻來。”

周興說道:“他有許多是新募之士,一萬兵馬並不算多,又是渡海來攻,遼東兵並不足懼。有云長與益德在,我們又有六千兵馬守城,要擊退他們不難。主公,我們當前之急是要安撫郡中百姓,使離鄉百姓歸家,開荒復耕,同時招納流民,進行屯田。”

“屯田?”

“不錯,流民無田,讓他們屯田耕種,則其有糧可食,我們也可有糧養兵。”

劉備仔細一想,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

外州外郡的百姓如果逃難來了東萊,沒有田地便難以生存,如果有官田給他們耕種,再收取田稅,那他們能得到糧食,自己也可以收到稅糧,用來養兵。

“還有,”周興又說道,“屯田可分爲軍屯和民屯,軍屯由軍士耕種,農時種田,閒時練兵,如此我們可有一支備戰之軍。民屯則由百姓耕種, 我們提供種糧和耕具,百姓出力即可。”

周興繼續說道:“管統在時,田稅收至十比一,甚至是五比一,又有賊寇劫掠,百姓因此無奈逃離家鄉。我們可以先按十五比一收取田稅,以後若是糧食足用,則可降至三十比一,減輕百姓負擔。”

“另外,如今口賦自一歲起徵,百姓或生子而殺,或聚衆抗賦而化身爲賊,避居山裡,此乃亂源之一。主公可免去口賦和更賦,算賦提至二十歲起徵,每算降爲百錢,如此則民心必歸!東萊必興!”

口賦一般是由七歲起至十四歲徵收,每人二十錢,漢武帝時因爲用兵耗費巨大,改由三歲起徵,每人二十三錢。到了漢末時天下大亂,州郡自據,很多地方更是由一歲起徵,就是說生下來滿歲就要交二十錢的人頭稅。

《零陵先賢傳》有記載:鄭產,泉陵人,爲白土嗇夫。漢末,產子一歲,輒出口錢,民多不舉。產乃敕民勿得殺子,口錢自當代出。因名其鄉曰更生鄉。

更賦是本該到邊地服兵役,但是人可以不用去,交三百錢就行。

算賦是由十五歲起至五十六歲徵收,每人一百二十錢。

劉備驚異地看着周興,沒想到軍師這麼年輕,以前又是個遊俠,想到的東西卻這麼多。

同時他也大爲驚喜,說道:“軍師所言,正如吾意,百姓正是不堪稅賦之重而化身爲賊,若減賦稅,百姓必安!百姓歸鄉,人多而田廣,稅賦雖輕,我們所得錢糧亦可足用。軍師爲民之心與我相合,哈哈哈……我得軍師,乃天賜也!”

第五章 劉備如劉邦,曹操如項羽第四十五章 攻其所必救第六章 讓州第四十三章 王營的妙計第二十五章 來人,把張飛綁了第五十八章 軍師,俺來也第二十二章 言而有信第三章 亂世方可出英雄第二十二章 言而有信第六章 讓州第四十三章 王營的妙計第二十二章 言而有信第四十章 意外之糧第一十一章 軍師第一十二章 青州的人才第二十五章 來人,把張飛綁了第五十六章 難破之陣第五十六章 難破之陣第二十二章 言而有信第八章 一派胡言第四十二章 勸降第二十二章 言而有信第三十一章 救,當然要救第三十章 給袁紹寫信第一十六章 邀戰第一十一章 軍師第六十七章 遼東兵來了第三十八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三十六章 明使君,此城不能守第九章 誰說呂布有勇無謀的第四十七章 中計了第一十一章 軍師第三十二章 劉備出兵第五十九章 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第四章 俺每日要飲酒,哪有時間去讀書第一十六章 邀戰第二十四章 張飛來也,不怕死的來啊第六十九章 示人以弱第四十章 意外之糧第六十章 擒賊先擒王第四十六章 空營計第二十六章 你要殺俺就殺吧第四十七章 中計了第六十六章 男兒志在四方第五十五章 關羽在此,爾等受死第四十一章 脣亡齒寒第三十九章 鴻門宴第六十六章 男兒志在四方第三十五章 你沒聽說過“黑臉將軍”之勇嗎第三十一章 救,當然要救第九章 誰說呂布有勇無謀的第四十四章 破敵之策第五十九章 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第六十九章 示人以弱第二十章 以德服人第三十四章 我們是來勸和的第八章 一派胡言第八章 一派胡言第六十五章 劉備的仁德第六章 讓州第六十一章 關羽之憂第三十六章 明使君,此城不能守第三十九章 鴻門宴第一十四章 孔融拒絕得很爽快第二十章 以德服人第一十四章 孔融拒絕得很爽快第三十六章 明使君,此城不能守第五十七章 化友爲敵第六十五章 劉備的仁德第六十六章 男兒志在四方第二十一章 勸說第四十三章 王營的妙計第五十三章 管亥的奸計第六十六章 男兒志在四方第一十二章 青州的人才第五十八章 軍師,俺來也第五十三章 管亥的奸計第四十七章 中計了第六十一章 關羽之憂第五十四章 關羽之智第三十八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七章 劉備的三點希望第二十章 以德服人第六章 讓州第三十九章 鴻門宴第六十三章 我得軍師,乃天賜也第十章 比武第二十章 以德服人第三章 亂世方可出英雄第六十章 擒賊先擒王第二章 苟且偷生的苟第六十二章 你認識東萊太史慈嗎第一十八章 進一步粉身碎骨,苟一時天寬地闊第一十五章 爽快之人第三十五章 你沒聽說過“黑臉將軍”之勇嗎第八章 一派胡言第四十七章 中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