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此法名喚軍屯法

劉雲接過孫權呈上的《太平經》,隨意地翻閱了幾眼,發現這《太平經》和劉雲先前的三卷天書《太平要術》有異曲同工的妙處。

《太平要術》有醫術、符術和道術等,而《太平經》則專注一點,則人術,只要與人有關的,在《太平經》內都有所記載,寫其妙用。

比如治病,《太平經》裡有大量的藥方以及治法,此外,還針對人的一些特性,像辯別聲音、行止做了詳盡的註解。

孫權所說的,用來剋制孫魯班的魯班秘術,還挺合適的,魯班秘術的其中一項,就是比易容還逼真的傀儡術,而得練了《太平經》,按經書裡的辦法,一眼就能看出眼前人的真假。

“仲謀,此乃仙人所贈,可算是爾的機緣,爲何願割愛,拿出來獻給朕?”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江東孫家被劉雲連根拔起,雖說劉雲會繼續重用孫策、孫權等人,但放任孫家,仍像以前一樣,坐鎮一方,當一地諸候,那絕對沒可能了。

不過,劉雲看孫權,算是越看越順眼,至少孫權這小子上道,有寶物是真給,就憑這一點,劉雲賞賜孫權一些好處,也無可厚非。

“稟陛下,陛下曾說,大漢雖大,世間衆人,皆爲陛下臣子,我等臣子莫說主動爲陛下蒐羅至寶,此乃本分,豈能據寶私藏,暗含禍心?”

“陛下,若信得過臣,臣願爲陛下前往江東,守在江東海邊,尋一偏僻之地駐兵,要是小姨孫魯班或冢虎司馬懿敢來,臣一定將其生擒,帶來交由陛下發落。”

孫權知道在洛陽,人才濟濟,一板磚下去,恐怕都能砸到一個太守或都尉,在這兒混,混不出頭的,還不如將孫堅、孫策留下當人質,自個跑去江東混個小官職,來得逍遙自在。

自個的便宜小姨孫魯班有多厲害,得了無量碗的司馬懿有多牛,孫權不在乎,打不過就跑吧,反正天塌下來,有劉雲扛着。

“大善!仲謀有心爲朕分憂,朕自不會壞了你的心思。不過,江海之大,深不可測,孫魯班或司馬懿不知何時會來,不宜陳列重兵,勞民傷財。傳朕口諭,孫權有勇有謀,其心勇烈,殿前聽封,封孫權爲揚州州牧,負責揚州內政事宜,太史慈調任爲揚州刺史,兩人相輔相成,爲朕守住東邊各地。”

劉雲不可能白白養着這些人才,只好將孫權和太史慈組隊,慢慢地同化孫權等人的忠誠度。

像孫權這種江東的大才,劉雲派出太史慈,也有監視之意,不然隨便派出周瑜、陸遜等人,說不定時間長了,難保碧眼兒孫權不會有異心。

“謝主隆恩。”

孫權大喜,一本《太平經》換來揚州的一把手,雖說兵權仍由太史慈掌管,但一個揚州足夠孫權霍霍了,當初孫堅拼死拼活,得個吳王,也才佔了江東六郡這點小地盤。

當知揚州之富,穩居漢室之首哪。

太史慈一點就透,同樣抱拳領令,恭聲說道:

“謝陛下,臣等定將秣兵厲馬,早日造出千人樓船,揚帆出海,尋出各海島的藏身之地,將孫魯班、司馬懿等逆賊一網打盡,不負陛下之託。”

箭術一絕的太史慈本來負責水軍,是個水戰的好苗子,前陣子在劉雲的安排下,得了荊州黃家的相助,已經開始建造大型的樓船,倘若千人龍牙大船完工,太史慈片刻就能帶上數萬水軍,直接殺到深海五百里之外。

料想,孫魯班有道術秘法加持,可能藏得遠些,但司馬懿絕對插翅難逃。

劉雲解決了東邊的隱患,心中始終掛念着涼州、益州,在猶豫着是先拿馬超狠揍,還是按着劉璋狂錘。

這時,荀彧瞅了瞅劉雲,終究忍不住,站出來說道:

“稟陛下,近年連續征戰,多地十室九空,臣等總管內政,發現國庫錢糧虧空,百姓民不聊生,臣心生不忍,特此諫言,懇請陛下量入爲出,休養生息,不可輕動刀兵,以使百姓陷於水深火熱之中。”

荀彧的強項是內政,替劉雲管好整個漢室,別看劉雲在前頭陣前耍威風,浪得飛起,全靠荀彧的一力支持。

打仗,打的是什麼?打的是國力。

糧草、錢餉、兵器、盔甲和各種帳逢輜重,甚至是軍兵戰死之後的撫卹,這些都要錢。

在荀彧看來,馬超、劉璋可以晚幾年再征討,如今劉雲已收復了不少州郡,先苟幾年,等百姓民富兵強,到時出兵穩多了,還不傷元氣。

荀彧一說,武將大多不樂意了,時光不待人,過幾年,誰知又冒出多少年輕的大將,而文臣們則大多點點頭,支持荀彧。

一直出兵,一直爽。

可誰在乎文臣的難處呢?

錢又不是大風颳來的。

“文若,是否征討逆賊,兵發不臣,此非內政之事,姑且不提。要是休養生息,讓百姓過上安穩日子,文若可有妙計?”

劉雲需要的是能解決問題的人,漢室天下大得無邊,問題大大小小都會有,能看出問題,並不是本事,只是眼界而已,能替劉雲解決問題,纔算真正的人才。

荀彧心知剛纔貿然進言,劉雲的想法尚還不知,倒是一羣武將得罪的,死死的。

荀彧出身穎川,才智過人,劉雲這詢問,荀彧瞬間就聽出弦外之音,是讓荀彧先解決錢糧之事,然後也不影響劉雲的用兵。

荀彧本來準備了兩套方案,一套是隻守不攻,一心苟着發育,發展如日中天,另一套則是攻守兼備,邊用兵邊發展,慢是慢點,但勉強能解決錢糧和用兵之間的矛盾。

“稟陛下,如若不興兵出征,想要百姓富強,國庫豐盈,無非就一個法子:免賦役,強商賈,開荒田,廣積糧。而陛下想用兵,也並非沒辦法。孟德曾向臣推薦一道政令,臣深感其然,此法似於古之墾荒法,可勝之千百倍。此法名喚軍屯法,與幽州田氏一族的屯田法大有不同。”

“屯田法,始終是世家帶頭,百姓踊躍的民間耕種法,雖有開荒之勢,但限於百姓自身的體力與財力,所種的田地有限,產糧量不高。軍屯嘛,則完全解決了各種問題,此間妙處,陛下大可請孟德一講,給我等開開眼界,亦算普及。”

荀彧爲人最爲低調,曹操的軍屯法,荀彧覺得還行,可劉雲沒點頭,荀彧也不好全面推廣,生怕亂了根基。

荀彧是實幹派,大漢多年戰火連綿,田荒四野,並不缺少田地,缺的是種田的人,而一旦鼓勵百姓去種田,則此消彼長,從軍的精兵就會變少,有了戰事,又會導致兵馬不足的弊端。

偏偏治世能臣的曹操結合兵法,還真給想出瞭解決的方案,當初荀彧看到軍屯法,驚呼曹操爲天人,此屯田方法堪稱爲一絕。

第三十七章 本太守是說:在座的,都是垃圾!第一百八十六章 還玩彈珠呢?幼稚!第一百五十九章 本將先撕了你這張臭嘴第二百二十四章 孔明燈和馬良神筆第一百四十八章 女人,只會影響拔刀的速度第六十章 給何進寫一封信第一百零七章 陛下,俺洗乾淨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一弦雙響!兩箭齊飛!第四十二章 懷疑的種子第一百七十章 降之,年年有餘,也有魚第六十四章 空手套貂蟬第一百三十六章 列爲頭號刺頭第一百五十五章 八門金鎖陣第一百二十三章 哪裡來的瘋狗第八十四章 外鬥外行,內鬥內行第二百零五章 順風、東風和枕邊風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陶州牧的人頭一用第二百七十二章 奪妻之恨,不共戴天第二百四十九章 朱紋刀?本將就笑納了第三十二章 做飯切菜的功夫,想殺人?第四十六章 小刀扎屁股,開個眼第一百三十一章 戴上痛苦面具第二百三十四章 吹!給朕狠狠地吹!第九十一章 上中下三策第二百三十一章 藥石無靈,命不久矣!第二百零六章 這筆賬記在江東水軍身上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可知魯班秘術?第十四章 天大的笑話第一百零七章 陛下,俺洗乾淨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御姐感十足第一百二十二章 朕不發威,當朕是病貓麼?第二百一十一章 老將之威,尤以剛烈第二百一十八章 天命不在荊州第二百六十六章 婚嫁媒娶皆得父母之言第一百七十三章 誰爲朕取了張勳的人頭?第一百九十九章 睜大眼睛,看着死神降臨吧第四十五章 公孫將軍,該你出手了第二百九十章 是誰?是誰在找死?第八十五章 異變突起第二百八十章 省省吧,你這個老六!第四十一章 你妹跟了我第一百零九章 水鏡先生的水鏡書院第十二章 羣*Aoe第二百零二章 不知忠義爲何物哪!第二百六十三章 堪稱人間一絕,絕絕子!第三百零六章 你是說得輕鬆,你行,你上啊!第一百二十三章 哪裡來的瘋狗第二百三十六章 想掐死蔡瑁的心都有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在城在,誓共存亡!第七十三章 獅子搏兔,當盡全力第一百八十八章 籠中對:五行大陣第八十三章 老牛吃嫩草第一百一十章 五大輔臣和五大謀主第二百八十一章 心狠手辣,嘴也犀利!第二百八十一章 心狠手辣,嘴也犀利!第一百九十五章 黃墨四寶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陶州牧的人頭一用第一百三十八章 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陶州牧的人頭一用第八十五章 異變突起第三十一章 來自豬隊友張飛的助攻第二百零七章 爲將者,最忌心浮氣躁第一百四十六章 葫蘆娃救爺爺第二百四十二章 荊州第一大族,非蒯家莫屬第九十六章 逃了,好坑第一百零二章 天子一言,血流五步第一百五十八章 肉爛在鍋裡第七十三章 獅子搏兔,當盡全力第三十八章 文士大禮包第十五章 往死裡錘第一百九十四章 婚姻大事皆由我爹作主第二十八章 今天,殺的就是你第一百章 上癮了麼?第一百一十章 五大輔臣和五大謀主第一百七十一章 這位置,你按你也疼第一百一十七章 賊不走空第一百四十九章 朕!天命所歸!逆朕者:死!第一百二十章 軍師好雅興第二百六十七章 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第八十二章 郭嘉善詭計,陳宮長險謀第七十八章 張娘娘的兄長第二百二十九章 淩統這烏鴉嘴第二百七十七章 當初的你,愛理不理第三百零九章 小小的長劍,想擋兩把大刀?第五十八章 休想逃過屠夫的屠刀第六十四章 空手套貂蟬第一百六十九章 身子沒長開,還善妒第三十一章 來自豬隊友張飛的助攻第十二章 羣*Aoe第五十六章 氣運之爭,正式開始第五十七章 貂蟬,好名字第一百三十九章 曹操問戰,朕就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本將先撕了你這張臭嘴第十八章 孟德,你這又是怎麼了第四十三章 六匹良駒第一百八十一章 氣氛一凝,迷之尷尬!第二百零七章 爲將者,最忌心浮氣躁第二百零一章 誰纔是真正的上將軍?第一百三十章 當一回‘人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