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救天下者,唯玄德公一人

第98章 救天下者,唯玄德公一人

黃昏鴉啼,如人泣哭。

臨淄城下,劉備雖然擊退了徐和,但這心情卻是高興不起來。

徐和逃了。

但臨淄城下,卻留下了數千的屍體,有黃巾的,也有州兵的。

還有那幾萬飢寒交迫的老弱婦孺。

這些老弱婦孺不知道何去何從,一個個眼神麻木,迷茫待死。

“雲長,子義,將城下的鄉民分批聚集。”

“告訴他們,臨淄城稍後會給他們熬製粥飯。”

安撫黃巾流民的方案,劉備已經不是第一次執行了。

有安置劇城外十餘萬流民的經驗在,安置這幾萬黃巾流民並不會讓劉備舉足無措。

關羽和太史慈的眼神,亦是凝重。

兩人都沒有多言,各自前去安撫流民。

“傳召臨淄城的州吏,速來城門口見我!”劉備沒有入城,而是直接遣人入城傳達召令。

臨淄城外,鴉啼人嚎,亂世慘象令人落淚。

臨淄城內,因爲先前城門被攻破,城內的士民百姓紛紛恐慌不已。

一些有錢的大戶走東門惶惶而逃。

剩餘的士民百姓,則是紛紛祈禱黃巾賊兵入城之後不要過分的搶掠。

臨淄城的州吏,同樣如此,逃的逃,藏的藏。

來見劉備的州吏,更是連十個都湊不齊。

“別駕從事在何處?”劉備掃了一眼來的州吏,忍不住蹙眉。

昔日焦和設宴,向劉備引薦了臨淄城中刺史府的屬官,如別駕從事、治中從事、功曹從事、簿曹從事、兵曹從事、文學從事、武猛從事、督郵、主簿、帳下督、門亭長、書佐、計吏等數十州吏。

但現在,來的卻不足十個!

而別駕從事、治中從事、功曹從事、兵曹從事等州吏中官位高的,一個不見。

一個州吏顫顫巍巍的道:“別駕出城了。”

“出城?”劉備銳眼微微一眯,盯着州吏詢問:“可是出城求援?”

州吏不敢言語。

一見州吏這反應,劉備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但劉備也沒追問,目光落向了州吏中的一人:“薄曹從事,立即組織人手,將糧米運到西城外,熬製粥飯,安撫受災的流民。”

薄曹從事一愣:“可他們都是黃巾——”

話音未落,劉備的呵斥聲打斷了薄曹從事的疑慮:“黃巾賊已經被擊退,城外的只是受災的流民,也只能是受災的流民。”

“若是聽不明白,你這薄曹從事也就別當了!”

劉備剛從戰場上廝殺回來,這身上的殺戮之氣本就令人畏懼。

再有這一陣呵斥,薄曹從事當即嚇得不敢多言,連連領命。

劉備又讓剩下的幾個州吏,出榜文安撫臨淄城的士民百姓、同時去延請城中有名望的協助恢復秩序。

一道道的政令下達,讓這幾個州吏惶恐的內心也漸漸變得平穩。

不多時。

糧車漸漸出現在西城外,一個個粥棚也隨之搭建。

因爲天色漸晚,劉備又令人點燃了大量的篝火照明。

而臨淄城外,麻木迷茫的流民,也漸漸燃起了希望。

沒有什麼口號,比眼前能直接見到的粥棚更令流民心動。

“有粥飯了!孩兒,快跟上,阿牛,牽好你弟弟。”

“阿爺,放粥了,放粥了。”

“感謝蒼天,這一定是蒼天在憐憫世人!”

“什麼蒼天?那是昔日安頓北海國十餘萬流民的仁德之君、平原相玄德公!”

“玄德公所到之處,都會籌措錢糧安置鄉民,不論是平原國還是北海國,落難的鄉民都會得到救助。”

“蒼天憐世,讓我等能遇到玄德公,何其幸也。”

“.”

在關羽和太史慈有意的引導下,這些流民從最開始的迷茫恐懼,漸漸的滋生了對未來的嚮往。

而“平原相劉備”“仁義玄德公”等稱呼也在流民口中流傳。

儘管寒冬臨近,這夜晚的臨淄城寒風刺骨。

但糧米卻是源源不斷的運到城外,熬製粥飯的鍋竈也在逐漸增多。

而在另一邊。

潰敗的徐和,因爲輜重糧草來不及運走,又累又餓。

看着眼前的莊園,徐和的內心也變得兇狠。

“可惡的任旐,竟敢辱我!”

“殺入莊園,一個不留。”

數千黃巾賊兵,如狼羣一般兇狠的殺入任旐在博昌縣的莊園。

這些常年征戰搶掠的黃巾賊兵,可沒有什麼仁慈。

一時之間,任旐的莊園中哀嚎四起。

任氏是博昌豪族,這莊園中的錢糧頗多。

有了錢糧,徐和的底氣漸漸回升,開始聚集跟隨而來的老弱婦孺。

倒不是徐和心善要賑濟這些老弱婦孺,而是徐和需要這些老弱婦孺來吶喊助威。

但徐和可沒有放粥的心思,只是將幾個屯糧的糧倉位置,告示給跟來的老弱婦孺,讓他們自己去拿。

到了翌日正午。

這博昌縣再次聚集了七八萬的黃巾。

然而。

好運並不會因此而照顧徐和。

還未等徐和思考出今後的出路,進攻高菀四城的黃巾潰兵,聽聞徐和在博昌縣,紛紛簇擁而來。

一見到徐和,潰兵就匍匐哭訴:“渠帥,樂安國來了一支兵馬,十分的驍勇,我等難以抵擋。”

徐和大吃一驚:“樂安國哪來的兵馬?”

但很快,徐和就猜到了這支兵馬的出處。

“樂陵城,一定是樂陵城,那支南下的騎兵!”徐和的眼神再度變得陰鬱。

進攻臨淄城失敗,進攻高菀四城的幾支兵馬又被樂陵城的官兵擊敗,徐和忽然感受到了嚴重的危機。

“這支樂陵城的官兵,必然是跟劉備有關。”

“可惡的劉備,這是要趕盡殺絕嗎?”

徐和暗暗握緊了拳頭。

但厄運並不會因爲徐和的憤怒而減少,一個個驚慌的黃巾嘍囉接連來報。

“渠帥,高菀方向殺來一支官兵。”

“渠帥,臨淄城的官兵殺來了。”

“渠帥,官兵勸降。”

“渠帥.”

還未等嘍囉開口說完,徐和直接飛起一槍,見眼前的嘍囉給刺了個對穿。

“再敢亂軍心者,殺無赦!”

面對徐和的暴虐,周圍的黃巾頭目一個個驚懼不已。

在徐和心煩之際,博昌縣外,劉備立在道口,正在焦急的等待。

囑託州吏妥善安置臨淄城外的流民後,劉備留下太史慈和簡雍守城,然後跟關羽和鄭平驅兵來到了博昌縣。

準備對徐和進行最後的一擊。

而在部署妥當後,劉備也得到了盧植的傳訊,邀劉備在這道口相見。

自征討張角一戰後,因爲各自仕途跌宕,劉備就沒怎麼跟盧植見過面了。

如今盧植肯南下相助,劉備難掩心中的激動。

“來了!”

忽然,劉備眺望的目光一凜。

只見前方豎起的旌旗下,盧植身着鎧甲,手持長槍,正凜凜而來。

“盧師!”

劉備激動的策馬向前,然後又在中途翻身下馬,拱手而立。

見劉備這般禮敬,盧植亦是欣慰的捋了捋短髯。

同一批的門生中,劉備是迄今爲止,對盧植最禮敬的一個。

雖然公孫瓚對盧植也頗爲有禮,但相對於劉備的禮敬,公孫瓚更多的是看重盧植的聲名。

一旦涉及到關鍵的事,公孫瓚是不會理會盧植的。

否則以盧植跟劉虞的關係,又怎麼可能坐視劉虞和公孫瓚的矛盾而不去理會。

因爲深知公孫瓚的個性,所以盧植知道,劉虞和公孫瓚之間的矛盾是難以調和的。

但眼前的劉備,卻是不一樣。

單單是請盧植以長輩的身份南下主持婚禮,足見劉備對盧植的尊敬之心。

如今劉備更是在中途下馬,立在道旁靜候,這是在以晚輩的身份迎接盧植。

“玄德,多年不見,你倒是令老夫刮目相看啊。”盧植翻身下馬,上前扶起劉備。

看着劉備多年飽經風霜而比同齡人更顯蒼老的面龐,盧植心中更是感慨萬千。

劉備的語氣更是謙恭:“幸有盧師昔年教誨,學生纔有今日。”

盧植哈哈大笑,看向劉備的眼神更是滿意。

大笑間,鄭平、關羽、張飛和田豫,也紛紛近前。

看到劉備和關羽,張飛頓時心頭一樂,顯擺似的喊道:“大哥二哥,告訴伱們一個好消息,俺也拜入盧師門下了。”

“自今日起,俺跟大哥是兄弟也是同門了。”

“二哥,哎,二哥你扭頭作甚?”

若非衆人在,關羽都想跟張飛切磋下武藝了。

劉備見狀輕斥道:“翼德,盧師在此,不得無禮。”

張飛卻是不以爲然,直接拉走關羽:“大哥,你跟盧師談,俺跟二哥敘敘舊去。”

劉備無奈,擔心盧植會認爲張飛無禮,連忙替張飛辯護道:“盧師,翼德許久未見雲長,言語有些失禮之處,並非本心。”

盧植輕笑道:“玄德對翼德倒是維護,老夫見翼德勤懇好學,故而讓其拜入門下。這是田豫,尚未及冠,未取表字,原本是伯圭麾下騎兵伯長,跟翼德一起拜入老夫門下。”

一旁的田豫見盧植親自向劉備介紹自己,心情頗爲激動。

這一路也聽張飛時常嘮叨劉備的仁德信義,對劉備早有仰慕之意。

“漁陽人田豫,見過府君。”

劉備玲瓏心思,瞬間就領會了盧植的意思,上前扶起田豫,語氣真誠而有一種令人舒坦的磁音:“能得盧師青睞,必定是當世少有的才俊。”

“不知賢弟家中還有何人?”

田豫感受到劉備的真誠,如實道:“家中尚有老母在。”

劉備凜然:“令堂在家,賢弟卻千里迢迢來青州,愚兄心中有愧啊。待愚兄立穩青州,賢弟可將令堂也一併送來,也能跟家母做個伴。”

田豫更是感動不已。

而在劉備跟田豫敘說的時候,鄭平則是上前向盧植一禮:“小侄見過叔父!”

盧植攆着短髯,看向鄭平的眼神多了幾分複雜:“自洛陽一別,老夫跟顯謀也一年多未見了。”

“猶還記得顯謀當日斷言洛陽禍事,讓老夫去勸說大將軍何進切勿召外將入洛陽。”

“可恨啊!何進一介屠戶,雖然身居高位卻不明大勢,以至於讓董賊禍亂朝綱,少帝被廢而殺,幼帝又被劫持去長安。”

鄭平眼神淡然:“朝廷權爭,由來已久。不論是舊日洛陽,還是今日長安,都不過是自詡忠義之人相互爭權奪利導致。”

盧植眼神變得深邃:“顯謀自負大才,昔日不願在洛陽助老夫勤王除賊,如今卻助玄德立足青州。可否替老夫解惑?”

在鄭平出遊洛陽斷言洛陽禍事的時候,盧植就曾想讓鄭平留在洛陽勤王除賊,但被鄭平以“洛陽難成大事”爲由拒絕了。

今日再見鄭平,盧植心有感慨。

鄭平微微斂容:“昔日晉獻公昏庸無道、寵信驪姬,公卿臣子更是黨同伐異、互相構陷,以至於朝綱混亂,太子申生無端慘死,唯有重耳在外逃得一命。”

“匡扶之道,不一定非得在朝堂之上。”

“若是死守朝堂之地,能勤王除賊的良策,也無外乎刺客之流。”

“但刺客之流,終究只是小道,稍有不慎就會身死族滅,徒讓賊人恥笑。”

“自桓、靈二帝以來,皇綱失統,社稷崩壞;先有十常侍欺主罔上,後有賊臣董卓作惡多端,大逆不道。”

“想要匡扶漢室,報國安民,唯有擇選一個賢明之主,以兵威征討天下叛逆。”

鄭平的目光看向正在跟田豫攀談的劉備,嘴角泛起一絲笑意:“小侄離開洛陽之後,也曾去過酸棗大營,拜會過會盟羣雄。”

“然而會盟羣雄,大抵都是追逐虛名之輩,而少數有大志的,要麼多疑成性,要麼優柔寡斷,小侄難以跟其推心置腹。”

“正當小侄心灰意冷之際,卻在高唐縣遇到了時任當高唐尉的劉府君。”

“弘雅有信義,有仁德之心而無迂腐之意,跟小侄又有淵源,如此人傑,小侄自然會多加關注。”

“劉府君當了高唐令後,更是不遠千里來高密請小侄出仕。”

“心存大志,禮賢下士,這般仁德信義之人,小侄又豈能不竭力輔佐?”

頓了頓,鄭平又多了欽佩之意:“青州之局,叔父也看到了,焦和無能,以至於黃巾禍亂青州;但劉府君卻能以勇武敗黃巾,以仁德賑流民。”

“當今天下能匡扶漢室者,唯有劉府君一人!”

第三更還沒寫完,尷尬,預計下午三點發

(本章完)

第240章 十二軍令,郭嘉陷入混亂第41章 謙雅之士,劉備盛禮敬賢第210章 智威雲長,曹操心生嫉妒第129章 以仁驅武,亦知先登之勇第41章 謙雅之士,劉備盛禮敬賢第335章 孫策發威,鄭平算計司馬第134章 今日敵手,漢末三大良將第55章 雷霆手段,巧計懾服郡兵第147章 遠交近攻,袁紹定連環計第258章 關中旱災,荀諶欲說荀攸第203章 周郎年少,劉繇結仇劉備第53章 黃巾來襲,平原戰事將起第81章 義馳北海,東萊郡太史慈第118章 出使青州,沮授舉薦田豐第149章 大勢在我,青州斡旋天下第175章 鹽鐵之論,帶阿亮入軍營第59章 攻心爲上,鄭平長袖善舞第56章 略施小謀,劉子平的驚歎端午祭祖,請假一天第25章 謀士髒計,誘豪強借田地第195章 反敗爲勝,袁紹誆騙公孫第286章 李通文聘,張飛薅瘋了啊第21章 性度恢廓,仁主宴請賢士第265章 關中大旱,劉協欲遷青州第246章 養虎孫堅,鄭平的術與略第48章 親上加親,劉備喜得良緣第115章 賢才齊聚,擁韓馥制袁紹第340章 諸葛出手,另類的出師表第135章 孫堅兵敗,麴義破成皋關第99章 衆望所歸,繼任青州刺史第332章 帝位之爭,劉虞私問劉備第88章 袁曹密謀,劉備名揚四州第15章 蒹葭蒼蒼,北海伊人今在第253章 大賞特賞,劉備得青徐揚第225章 謀士對弈,各掌天下大勢第200章 因勢利導,人才拯救計劃第113章 圍爐而坐,劉備論討董事第237章 人心盡失,袁術又作死了第95章 請君入甕,青州決勝一戰第29章 星漢燦爛,當聚文武義士第272章 三營出兵,鄭平忽悠許攸第242章 三郡結盟,太史慈入揚州第91章 初掌騎兵,輪到俺老張了今天沒有第三更,容我花時間調整下後面的劇第293章 領左將軍,劉備開府治事第137章 九原鳩虎,本侯智勇雙全第270章 好謀無斷,遲疑的袁本初嘆,今天只能一更了。第271章 亂中取勝,周瑜用混戰計第31章 御下之道,當施之以恩義第82章 劉備震怒,心無百姓爲賊第5章 立志青州,何懼天時不在第22章 初顯謀略,御下需有權威第274章 袁氏內訌,劉備欲迎天子第301章 陷陣高順,敬英雄斥匪類第1章 趨利避害,奇士初逢仁主第103章 權略相爭,河北義士沮授第34章 堅壁清野,張飛的大耳刮第228章 郭嘉鄭平,陶謙營寨起火第38章 察民疾苦,寒微亦有人傑第60章 老驥伏櫪,士爲知己者死第25章 謀士髒計,誘豪強借田地第123章 西征之議,盧植誓破長安第343章 割須棄袍,袁紹一敗塗地第279章 劉備發飆,擒文丑破南皮第53章 黃巾來襲,平原戰事將起第342章 四營亂陣,袁紹被烏桓坑第305章 智說呂布,曹家有子曹昂第114章 仁德章武,臧霸孫觀拜服第68章 近朱者赤,胡昭勸降管亥第159章 詭士鄭平,這權略真的髒第128章 分治冀州,劉備勸和袁韓第161章 舌燦蓮花,鄭平遊說劉虞第243章 三英齊聚,淮陵城曹孫劉第137章 九原鳩虎,本侯智勇雙全第343章 割須棄袍,袁紹一敗塗地第20章 壯哉玄德,文王孝公之禮第55章 雷霆手段,巧計懾服郡兵第108章 擇主而事,陳登二張魯肅第264章 袁紹得計,劉備也該敗了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162章 縱橫捭闔,蘇秦張儀之能第264章 袁紹得計,劉備也該敗了第46章 陳紀教子,都是人情世故第139章 巔峰皇甫,關羽麴義瀕危第34章 堅壁清野,張飛的大耳刮第253章 大賞特賞,劉備得青徐揚第319章 斬殺顏良,袁紹遷都鄴城第151章 定勢河南,劉備未雨綢繆第295章 張飛急了,大哥你留點啊第263章 荀攸出仕,鄭平遷爲軍師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17章 靜以致遠,劉備來信相邀小孩發燒,今天兩點這章只能欠更了第88章 袁曹密謀,劉備名揚四州第108章 擇主而事,陳登二張魯肅第330章 許攸定計,劉協被劫走了第330章 許攸定計,劉協被劫走了第325章 四路並進,袁紹決意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