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規律

“敢問先生,對治理天下,怎麼看。”

王易問了一個極其大而化之的問題,也就是給了諸葛亮一個話把兒。

諸葛亮正在糾結着,當下一聽這話,也是暫時拋下了糾結,開始談起自己的一些治政理念,從大的方針到具體的方式,無所不談。

這一談,王易就發現這人不愧是青史留名的全才,嘛都會,不管是大而化之的方針政策方向,還是具體到某一事如何去做,選拔什麼樣的人去做什麼樣的事,做得有條有理,情節分明。

甚至當王易問道,如果現在益州由你來管理,你將如何去做的時候,他也從法制、經濟、軍事等各方面描述了自己的想法,具體到了下面哪怕一個低級官吏應該做什麼,這麼一個大州,在他的嘴裡,如同眼前的沙盤一般,如臂使指。

雖然具體的情況肯定和後世史書裡說的諸葛亮治蜀的方式相差甚遠,然而大體上的思路卻是不變的,經濟上如同初級的計劃經濟一般,集中所有的財富,官市買賣,平抑物價,保證百姓能夠正常活下去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集中了民間所有的財富,去做國家級別的大事。

計劃經濟不管怎麼說,在國家建設的初期,那是極其有用的,歷史上蜀國實行的就類似於計劃經濟,用官市控制物資的分配,平抑物價,以百錢來集中民間的財富,所以蜀中雖然貧瘠,卻一直沒出亂子,因爲大家都活得下去。

現在諸葛亮說的當然沒那麼詳細,可是這思路是展現出來了。

也難怪他在歷史上,二十軍棍以上的事情都要親自過問,未必是他真的要事必躬親,而是維持這麼一個龐大的整體良好運轉不出岔子,還非得這麼個總設計師事無鉅細的過問不可。

這樣的體系,一直維持到他去世後數十年才慢慢崩掉,他的辦事能力可見一斑。

“此等經濟方面的言論,先生從何處學來?”王易有些詫異的道。

這倒不是他看不起諸葛亮,而是現在這個世界上,善於理財的人少,懂基本經濟規律的就更少,這種計劃經濟看起來粗淺,已經是經濟學的範疇了,如果放

在後世,真不是學聖賢書的古人能夠理解的,也就是末漢之時,百家爭鳴的遺澤還在起作用,各種各樣的所謂”雜學”都還有繼承人罷了。

“亮曾與零陵劉子初徹夜討論過經濟之學,獲益匪淺。”諸葛亮搖着扇子道。

王易恍然大悟。

這就說得通了。

劉子初就是劉巴,後期蜀漢的重臣,他一直討厭劉備,躲着劉備,最後卻還是無奈投入了劉備的麾下,他在蜀國一路做到尚書令這樣的高官,雖然當時投入劉備麾下完全是不甘願的,可是出仕之後卻做到了最好,奉獻了自己的全部才能。

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劉備入蜀之後,整個政權經濟接近崩潰,劉巴就出了著名的蜀三條”鑄百錢通行,統一物價,官市平賣”,數月內,府庫充盈,民間和官府的用度都相對充裕,爲劉備接下來取漢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同時蜀國的法律《蜀科》,也是他和諸葛亮、李嚴、法正、伊籍等人共同起草的。

諸葛亮此時就和他有過來往,從他身上學到經濟方面的知識絲毫不出奇,諸葛亮這人的學習能力堪稱恐怖,不管是執政還是帶兵,他一開始都有不足的地方,尤其是前兩次出祁山,其實打得並不好,第一次藉助着曹魏的力量都在南邊的情況下,用兵和用人都有錯誤的地方,所以才無奈地退回,第二次出去又被郝昭以少量兵馬駐紮陳倉,諸葛亮久攻不下,還是隻能退回。

這兩次作戰,充分的暴露了諸葛亮在用兵上的短處,可是在吸取了這兩次教訓之後,他接下來的用兵就開始神出鬼沒了,不管是據曹真、殺張郃還是破司馬懿,用兵都讓這些身經百戰的名將們焦頭爛額,五丈原病死退兵之後,司馬懿觀看蜀軍的陣營,發出了天下奇才的感嘆。

從賢相到名帥,諸葛亮一直在進步,雖然不如演義中那樣多智而近妖,卻更加的真實,讓人感嘆這人腦子到底是怎麼長的,怎麼學習能力就能這麼快?

想到這裡,王易心中突然一動。

諸葛亮這人雖然是大文學家,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可是這人也是喜歡搗鼓雜學的,傳說中的連弩和木牛流馬都是他創造的(也有說是他妻子黃月英和他一同創造的),換而言之,這人也是一個文科世界的理科奇才啊。

“孔明先生,可曾見過水車?”王易問道。

“自然見過,此物運水極有效果,任何作物都需要水,有此物在,可節省大量人力,田中產出,自然就多了。”諸葛亮道。

王易點點頭,你知道這個就好。

“水往低處流,高處的田地,是沒法有水自動流過去的,所以我們才需要水車,讓低處的水澆到高處的田地之中,才能夠更好地灌溉高處的田地。”王易道。

諸葛亮點點頭,卻不知道王易說這話的意思是什麼。

“可是孔明先生是否想過,爲何水會往低處流?”王易問。

諸葛亮張了張嘴,突然發現這個問題自己回答不出來。

是啊,水往低處流,人都能夠看到,所有人都知道,可是爲什麼呢?沒有人想過啊。

所以諸葛亮只能說:“此乃天道。”

“沒錯,天道,天地之間自然的道理。不過我更喜歡把它稱之爲規律。”王易笑道。

“何爲規律?”諸葛亮神色微微一動,繼續追問。

“規律,是規則和律法。人生在世上,有規則和律法來約束,所以人的行動,就是有規律的,那些規則和律法,大家需要共同遵守,天下才能夠穩定,不亂。一旦大家都不遵守了,就是天下大亂。”王易道。

諸葛亮微微點頭,王易這個解釋倒是很有新奇的意思。

“而天地之間的規律,就是天地之間萬事萬物,要遵守的東西。”王易笑道。

第647章發揮效果第387章處於劣勢第87章留着孫策更有用第634章爲了任何事情付諸行動第141章舒縣城牆第17章每次抽獎都很開心第661章沒有任何行動第446章御駕親征第241章拿走的第700章不太友好第663章可以遠程操縱第374章袁家的傳承第124章活着就行第33章敗家子第317章荊州的變化第720章明白彼此意思第296章無限的未來第308章田豐定計第230章發散第393章好好生活下去第283章荊州的年輕人們第483章授受不親第159章劉備的地盤第707章還沒有盡興第337章雙頭出擊第34章敗家子第712章沒來得及最後一面第577章一臉的無法言說第117章調兵第564章有什麼熱鬧的樣子第322章授人以漁第39章寒門不易第416章交織第154章校場演武第719章能夠知道對方第119章唯一的可能性第650章發揮作用第429章越多越好第468章再一次重演第445章手到擒來第3章哈哈,我兒真厲害第210章雄兵第216章時代不同了第271章最大的魚第265章死中求活第297章諸葛亮的糾結第377章謀略第125章最關鍵的時刻第676章拼命往上爬第547章留下好印象第655章很可觀第61章雷霆萬鈞第682章有待考究第147章全據揚州第652章訓練的過程第235章未雨綢繆第330章衣帶詔第108章原來我也很牛叉第237章無奈第433章食慾大漲第613章統一想法第340章南皮陷落第591章獨有的時代第112章暢所欲言第21章多麼好的一羣人沒有大的動盪。第216章時代不同了第518章爲什麼要努力第216章時代不同了第407章心情如何第509章以後的計劃第336章皇帝退位第297章諸葛亮的糾結第264章袁紹的機會第503章誰的墊腳石第235章未雨綢繆第461章頂尖的謀士第459章名正言順第41章門閥第325章東萊第206章推斷第416章交織第257章舌戰羣儒第11章勾引徐晃第84章在下王易第502章拭目以待第302章三顧茅廬第541再一次地打敗第281章閉門謝客第18章每次抽獎都很開心第677章處理事情第658章要求不嚴第664章第一次第603章設下陷阱第646章莫名奇妙第548章十分讓人有快感第74章送上門來別放過第115章鬱悶的孫策第336章皇帝退位第683章殘酷第727章悄無聲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