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蓄勢待發

話分兩頭,時間線回溯到年初冬季的時候,視野也拉回到南海的萬頃波濤之上。

因爲海路的煙波浩渺、隔絕消息,趙雲的部隊其實早在198年底的冬天,就對林邑國展開了軍事行動。

但他戰鬥的發起、動手的經過,一直沒有傳回北方,遲遲不爲劉備君臣所知。

如前所述,趙雲南下交州、備伐林邑,那還是去年八月份的事情,後來是九月初抵達侯官、九月中抵達揭陽,算是海路行軍到交州境內。

進入交州地界後,趙雲也不着急,他知道林邑的軍事實力不足爲慮,關鍵還是後勤補給和環境適應,那纔是滅林邑的最大難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得先讓部隊適應當地氣候和地理環境。

所以在揭陽短暫盤桓兩日,趙雲便第一時間召集魯肅派來配合他的官員,詢問蠻夷賊情、地理氣候。

“大軍遠征,這次還得走海路,不得不慎。林邑人戰力或許不足爲懼,兵甲不堅利,最大的倚仗也只是戰象,而我軍已經掌握了破戰象的戰法。

所以最大的危險,還是不熟氣候地理、毒蟲瘴氣。諸位久在魯使君麾下任職,這兩年子敬也多有安排打探,諸位覺得大軍南下有什麼該特別注意的,請務必知無不言。”

面對趙雲的垂詢,大部分魯肅派來的交州後勤官員,倒也說不出非常明細的所以然來,只是大致含糊地說:

“趙將軍,林邑瘴癘、毒蟲,確實比交趾更爲兇險。只要比照在交趾時的防備措施,再多加小心,便能應付。而林邑炎熱,也是更過於交趾,如憂其酷暑,可爭取儘量寒冷臘月作戰、速戰速決。”

趙雲對這個答案挺不滿意:“子敬督造福船已兩年有餘,先造的商船隊,後造的戰船,還讓商船隊假借行商實則打探夷情,你們拿回來的就是這種籠統說法?沒有真知灼見、詳實細節的麼?

林邑畢竟在交趾郡更南千里之外,最遠不知有多少縱深,我們若以對交趾的地理氣候揣測林邑、籌備軍需,說不定會陷大軍於未知之境!”

部分交州官員面面相覷,不知道如何應付。他們這兩年把南海的航線、風向這些搞清楚,覺得已經挺不錯了,爲大軍渡海行軍掃清了技術障礙。

主要是那些人真心覺得蠻夷沒什麼獨到之處,都戴着有色眼鏡看人,自然不會真的走心仔細觀察,更不會細緻到風土人情、飲食起居、防病習俗。

魯肅在最初督造船隻階段,還是親自諸事過問的,但從197年開始,因爲跟孫策翻臉,魯肅還要兼管給李素的部隊提供軍需後勤,也跟着北上了,這兒後續的事情沒時間親自用心。

下面的基層官員,也就因爲看不起蠻夷,而略有懈怠。

這種優越感,就好比後世國內很多人看其他膚色的人種,都覺得同一類膚色的人種都長得差不多,懶得去分辨他們內部的細微差別。

不過,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此刻趙雲對準備工作的精益求精,正好給了個別用心的年輕基層官員表現機會。

只見魯肅手下一名負責督領某支福船商隊、打探夷情的小官,越衆而出向趙雲稟報:

“稟將軍,林邑除了比交趾更炎熱瘴癘,還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是林邑國土狹長,沿着海岸分佈,但其地遠不如交趾郡,多有大河沼澤。舊都本爲我大漢日南、象林等地,但舊都城邊河流也不過數十里即入海,難以灌溉種稻。

唯有林邑國土最南之地,纔有大江河入海的肥沃平原,比流經交趾郡的紅河更大,是該國立國後主要種稻區域。自與我大漢交惡後,林邑王區氏、外戚範氏恐我大漢報復,在肥沃的大河入口另立陪都,以免舊都離邊境太近,被我大漢一鼓爾破。

我之前曾航行抵達此大河河口,尋當地土人貿易,畫下地理圖本,回程後還特地請教過熟悉蠻務的滇州調任同僚,言此大河便是滇州的瀾滄水、在流出滇州地界後,在崇山莽林中再蜿蜒不知三四千裡,方抵林邑國新都。

所以,正因林邑國土少大河,故該國雖不缺水,但絕大部分國土多靠連日多雨、蒐集雨水、天然蓄水湖泊供給百姓,而不靠江河取水。

林邑南部,雖然也廣種水稻,但只是在人口相對稠密的城邑周邊種植,便如前述瀾滄水兩岸。

其餘鄉野之地,尤其是漫長的沿海瘠薄之地,林邑人不修水利,少種稻谷,多種耐鹽雜樹。只事稼穡,卻不灌溉施肥,任谷木自生自滅。

我軍如若從海路攻入林邑,還要擔心的一點,那就是當地百姓都少有食用林邑稻,稻米只是林邑富人用於收稅、囤積財富的糧食,普通人則吃草木之實、果樹木幹之粉。

我軍如果繳獲不到他們的糧米,又吃不慣當地的木頭,就只有速戰速決,靠海船隨軍運去軍糧。

不過,好在林邑自我大漢故地日南郡以南,所有城邑均無城牆,便是國都也只有木柵。所以不存在據城死守相持,只要野戰殲滅敵軍,便可決定勝局。”

這番話有條有理,有詳有略,說完之後,不僅趙雲眼前一亮,就連其他魯肅手下的同僚官員,也對這個執掌一支商船隊的年輕小官刮目相看。

雖然這些內容有點匪夷所思,與外人的刻板印象有很大不同。但細細想來,還是有很多幹貨,憑空編造不出來,至少是腳踏實地調研過了。

畢竟哪怕是21世紀的國人,一說起越南,都會有個刻板印象,覺得“土地肥沃,降雨充沛,所以全境只要有平地,都是高產的水稻區”。

畢竟林邑稻/占城稻就是那兒傳過來的嘛,發源地還能不擅長種水稻?

但事實上,後世的越南,也只是湄公河三角洲、紅河三角洲和九龍江沖積平原幾個地方集中巨量產水稻。

大部分漫長貧瘠的、無大河注入的海岸線,哪怕有植被農耕區,也種不了水稻,都是種的相對耐鹽鹼的經濟作物。說白了,就是地理環境多山缺河,所以國土才那麼狹長——

歷史上法國人19世紀來割殖民地的時候,割成這樣不是沒有道理的。就是因爲國土寬的地方地皮肥沃,值得深入內陸割佔。

而割得窄的地方,就是因爲貧瘠多山爛地,所以只割海岸線邊一丁點,稍微深入內陸,白送給法國人一開始都不要(當然後來工業發達、過了幾十年第二次來擴大殖民時又要了,那是後話,所以纔有了老撾)。

一千八百年前的漢人,卻能夠克服這方面的“刻板印象”,打探到這個程度的敵國地理特徵、後勤供給難點,並略加科學分析,已經挺不錯了。

趙雲聽後,捻鬚嘉許:“汝乃何人?是何出身?現居何職?”

那個魯肅手下管商船隊打探情報的小官答道:“屬下步騭,章武元年同賓貢科明算出身,十七歲入仕。中舉後被司空府功曹暫代吏部除授,撥到荊州魯使君帳下,分管部分海船通商,歷任至今。”

按照朝廷法度,科舉取仕是要吏部統一銓選分配官職的。不過兩年多前第一科考試的時候,因爲組織準備工作倉促,當時劉備在派李素到襄陽上任時,額外發了一道特旨。

臨時授權那一年的南場科舉取仕,錄取來的候補官員,李素都能直接在他總督的南方各州境內授予官職。

這是一項非常大的人事特權,要不是特殊時期、第一次搞,劉備也不至於如此放權,因爲這是很容易導致割據的。也就李素這麼受劉備信賴的人,才事急從權偶爾爲之。

於是乎,那一年幫忙建議授官的實權,就落到了司空府功曹從事張鬆、王累等幾人手中。因爲李素太忙,那些剛考中的候選小官具體怎麼分配,李素根本不可能有精力親自來擬。

只能是張鬆組織一個班子討論,先按照哪些官位有缺、大致把人排進去,然後拿名單給李素看,李素最後拍板微調。

李素懶得微調的那些,就直接按張鬆等人草擬的意見發下去了。那一波,着實讓張鬆撈到了一大票官場人情——

李素本人心裡對這一點當然也是門清,但他就是念在張鬆在首屆南場科舉的組織中,幫他做了不少事情,平衡各方利益穩住局面。

張鬆當時還把得罪人的活兒攬過去了,就像法正爲劉備本人做的那些背黑鍋的操作一樣。所以李素事成之後,要獎勵張鬆,就給他這麼一次隱性權力。

還別說,因爲章武元年南場科舉取上來的官,都是張鬆分配的職務,後來多年後總算是成爲張鬆仕途上繼續往上爬的一個助力。

張鬆後來也算是在三四十歲的時候,勉強爬到了上卿的級別,晚年還得到了榮譽性的三公職務。考慮到這一世的張鬆並未爲劉備李素建立什麼定鼎基業的奇功,能有這樣的結局已經算是仕途很順利了。

……

這些後話暫且不提,反正這步騭的出仕,也算是機緣巧合,陰差陽錯。

就血統和家族而言,步騭和罪將橋蕤手下那個書記員的女兒步練師,還算是遠房堂兄妹關係,比步練師年長几歲。

196年袁術覆滅時,步練師才九歲,被李素抓住之後,賞賜給了龐統,算是補償“小橋寧死都不肯被醜男奴役”這事兒對龐統造成的傷害。

如果沒有李素導致的一系列蝴蝶效應,歷史上步騭和步練師等族人都該是袁術滅掉後南渡長江移民,才被孫權發掘,步騭還依靠過一部分裙帶關係,才少年得官。

現在袁術的橋蕤系地盤都是劉備奪取的,這些人自然流落到了劉備的轄區。

好在步騭學問還行,這一世雖然沒機會靠遠房堂妹的裙帶關係得到大人物的認識,但那年李素開了科舉,而且對淪陷區的賓貢科,參考條件還比較寬鬆,不用太守舉薦,也沒法圍標。

有真本事的人,只要能從同郡士人中間殺出重圍,便能有官做,步騭就殺了出來。

來到魯肅手下後,魯肅當時正被李素交代,要搞“福船造船業”,先搞商船積累經驗、探索南海商路,然後再造福船戰船。因爲是新拓展的業務,魯肅手下有些人才缺口,就把分給他的稍微懂點數學和實務的都往這塊事務上填。

這種新開闢的工作領域,是最容易讓新人的才幹顯露冒頭的。幹了一兩年,魯肅發現步騭這人擅長處理夷務,跟蠻夷或者是外國人打交道——

畢竟歷史上步騭在孫權手下,也是以撫察山越蠻夷事務著稱,做到交州刺史。魯肅挖掘出他這方面的特性後,最近一年,就讓步騭負責了一支商船隊。

去交州南部淪陷區甚至林邑國沿海,假借通商之名,打探南海情況,順便刺探軍情,蒐集地理信息。

這纔有了此刻在趙雲面前獻策、幫忙處理夷務的機會。

趙雲通盤瞭解完步騭介紹的情況後,決定採用一個更持重的推進策略,做好萬全準備:

“很好,那我們交州地界,那些已經與林邑人接壤的、或者被林邑人攻入淪陷的地方暫且不論,其餘各郡縣,可有地理氣候、植被作物,與林邑儘量相近的所在?可供我大軍暫時適應林邑南部環境的?”

其他魯肅手下的文官,聽了趙雲這個問題時,也是暗暗懊悔。他們都知道,要是能幫趙將軍解惑這個問題,那可是一個重大的露臉表現機會,等於是參贊了滅國之戰的軍機。

可惜,他們同樣沒準備這方面的資料。

步騭想了想,說道:“要在交州找與林邑氣候、作物完全相似的地方,倒也困難。因爲林邑之地普遍在交州以南千里,其國都更是距離交州南界兩千裡。

冬季交州任何地方都遠不如林邑炎熱,倒是春秋時日在林邑之北,部分時候冷熱相似。

不過,要想找到百姓稼穡飲食與林邑風俗相若、並且也是缺河靠雨水的地方,倒是可以找到,便是南海郡最南段的朱崖縣。

朱崖縣分爲兩部分,一部分與大陸相連,爲往南凸出的半島,另一部分便是朱崖洲。朱崖洲上,地理與交州其餘各郡皆不同。

交州其餘各郡縣,多沿鬱水(珠江)及其支脈分佈,百姓靠河水灌溉日用,沿海灘塗也多泥淖渾濁,爲鬱水沖積攪起海底淤濁所致,海魚也因此繁雜。

朱崖洲南部,海岸漫長而缺河,又遠離陸地,故而海水澄淨,缺魚缺灌。當地狸蠻(今黎族)也因此罕有種稻,靠草木之實與樹幹爲食,近似林邑沿海諸蠻。”

趙雲聞言,沉吟良久:“那就先過去看看,大軍南下之消息也絕對別先暴露給林邑人知道。務必等大軍徹底適應只用,再擇機出擊,務必一擊而中。”

趙雲決定讓部隊先適應一下林邑人的飲食生活習慣,再擊破林邑。

第250章 教壞百姓李伯雅第360章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七千字大章)第70章 大功告成(第三更!)第18章 你丫開自瞄掛了吧第858章 重回桃園,封賞功臣第116章 師妹你聽我解釋第833章 秋天來了,收穫的季節到了第605章 旱地行舟2.0第800章 有超能力也不能膨脹第422章 袁曹謀主許子遠(第四更,明天早上結束支線劇情)第14章 定個親有什麼好墨跡的第332章 大家一起來繞後第781章 斬首行動:目標張飛第444章 千騎欲問邊,斬汜過居延。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第619章 還是年滿三十歲再當丞相吧第805章 連荀彧都反對第499章 天威折服第291章 資金鍊斷裂了還不容易?抵押田產加槓桿啊第484章 利用變法撈錢撞到槍口上了第826章 入秋之前,孤就要看到曹仁首級番外第46章 吃了沒文化的虧第73章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陽平關第427章 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一點免費感言第388章 諸葛亮出仕第754章 夏侯幼常的爛攤子,只好讓李子均來收拾第654章 互相包餃子第276章 跑官不成就開噴第277章 槍打出頭鳥第388章 諸葛亮出仕第412章 一路種田到前線番外第66章 危塔高百丈,手可摘星辰第365章 衆正盈朝豈能用宦官的發明!第95章 李中郎回京第110章 搜刮京師第105章 破門者趙子龍第366章 不爲堯存,不爲桀亡第362章 收割勝利果實第327章 不到渭河心不死第715章 文化交流不光是紙面的番外第51章 水利之神諸葛亮的變廢爲寶第701章 克復兩京,還於舊都第9章 市義第648章 謀士多有謀士多的壞處第100章 能當諸侯的都是人精第301章 這點間接證據根本騙不過賈詡第27章 好戰略也要有好執行第552章 不是李司空不盡力番外第66章 危塔高百丈,手可摘星辰第681章 論功行賞第388章 諸葛亮出仕番外第38章 進兩步退一步第124章 八艘飛甘興霸番外第73章 覆滅漠北鮮卑(第二更五千字。新書已開)第168章 讓!全都可以讓!第70章 大破韓遂只是基本操作番外第2章 周瑜歸降第376章 當世子貢楊德祖第19章 冊封都亭侯第116章 師妹你聽我解釋第659章 成廉:我有呂將軍給的一萬兩千騎兵,你能秒我?第444章 千騎欲問邊,斬汜過居延。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番外第47章 搶得越狠,死的越慘第449章 出兵交趾第670章 雒陽八關取其五第9章 市義第249章 破除迷信的日常第54章 收服典韋只是開始第781章 斬首行動:目標張飛第768章 爲什麼只有“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後面就沒了第560章 張鬆禰衡中門對狙第37章 平定遼東指日可待第781章 斬首行動:目標張飛第16章 高考移民舉孝廉第366章 不爲堯存,不爲桀亡第123章 花樣百出番外第55章 族運決戰第39章 天下何處得此賢才?第342章 像活塞撞潤滑油一樣輕鬆第261章 此法可用三百年第617章 即將到來的春季攻勢(兩線時間線吻合)第798章 做丞相的好處,就是隨口說句話都能當科舉考題番外第19章 師夷長技制別的夷第66章 漢中太守假節鉞第470章 苟聖難得破一次例第11章 要不先給個關內侯意思意思?第360章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七千字大章)第762章 德配其位第14章 定個親有什麼好墨跡的第549章 法正:我不做人了!第469章 順理成章誠懇道歉跟大家請個假第674章 周瑜覆滅第105章 破門者趙子龍第703章 司隸校尉的正確打開方式:九卿布政使太守隨便你換第564章 孫策十萬奔夏口第815章 諸葛亮:挖掘技術哪家強,大漢荊州找南陽第271章 女學霸不好糊弄第725章 蠻夷到了極點第686章 李素終究只是個修水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