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嘗試修補信任

李素的思緒也很混亂,有點兒肚裡東西太多,不知道從何處頭緒說起之感,而且他的內容還得修飾架空、把原本發生過的事情說成是哲學推演,這就更累了。

好在劉備也不是很急切,他本來都已經陷入一種焦慮和僥倖交替的精神狀態,覺得那麼難的問題,哪怕是智如李素、知天命如李素,一時答不上來也是正常的。

“伯雅賢弟能想到《殿興有福論》和《史記索隱尋正統》這兩招跨越時、空的正統常法,已經很不容易了,朕今天的問題,也確實有些過於突兀……”劉備見李素沉思,便在內心如是自忖。

好在李素終於還是理清了思緒和話術,又回憶梳理了一下劉備剛纔的主要問題,開始一一作答。

“陛下剛纔最後問道,假設天下無有陛下橫空出世,華夏會不會陷入神器卑辱、戰亂連綿的狀態。這個問題雖然不該假設,但臣可以正面回答:很有可能會。

最初會有袁紹代漢,但他若是步伐不夠快,而且沒能活到滅掉其他殘餘擁漢勢力的時候,那麼曹操代袁就是必然的。

曹操之後,如何再被他人所篡,臣說不出具體的推演,但無非是曹操選擇兩條路:要麼嚴重貶抑武臣,自廢武功,一改秦漢以來華夏強而夷狄弱的局面。如此,則曹操終將亡於胡。

如果曹操不嚴重貶抑武臣,但他自己又是篡袁而立,考慮到任何人對於自己走過一次的路都會嚴加提防,到時候曹操肯定會總結出‘袁氏之亡在於宗室兵權相比於外姓兵權不夠有壓倒性優勢,所以才被外姓挑撥宗室亂中取事’的結論。

到時候,他就是大封曹姓諸王,而且實掌兵權,哪怕會因此導致一兩代人後重演漢之吳楚七國之亂也在所不惜。而且曹操本來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現在還沒得多少疆土,都已經只重用夏侯惇、夏侯淵、曹洪、曹仁掌兵,其餘諸將豈有獨力傭兵五萬以上的?

在他看來,就算重演一遍七國之亂,好歹將來的七國都是姓曹的,哪怕中樞被地方藩王所滅,最後上去的也是一個姓曹的嘛,總比曹氏被其他人篡竊後跟袁氏一樣覆滅要好。

在正統崩潰的時候,最重要的往往是最初的六十年,也就是一代人的壽命。一旦最初的六十年熬過了,確保一個帝國的子民都是在建國之後出生的。

生於前朝的老者都老死了,也就沒人親歷過朝代更替的腥風血雨,不會有切身體會的前朝記憶,也就不會覺得‘王朝會更替’是正常的,反而認爲朝代不會更替纔是正常的,這就算是正統認知在庶民階層中基本穩定了——

當然,這裡僅針對庶民,不針對士,也就是讀過書的人。讀書人會通過史來了解前朝,所以他們心中的正統性一旦崩塌,是很難用時間重建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高祖當年的廣封諸王,雖然導致後來諸王血統漸遠後離心離德,但也確實完成了‘讓沒讀過書的庶民都忘記曾有前朝’歷史使命,幫漢拖過了最初一世庶民壽命的時間。

但是,七國之亂畢竟是必須吸取的教訓,曹操指望廣封掌兵諸王來撐過正統崩塌的六十年,他未必能確保中樞勝過地方。

而一旦天下大亂起來,就不再是‘庶民是否識正統’可以穩住的了。曹操相比於漢,在士中永遠沒有正統性,所以只要中樞壓不過藩王,所有有識之士都會當牆頭草,再無忠義之人,最終限於崩摧。”

李素這番話說得很艱難,還好幾次停下來,不但要給劉備時間理解吸收,他自己也要臨時組織調整話術,把“八王之亂”、“五胡亂華”逆向拼湊解讀,僞裝成“智謀推演所得”。

很多地方的處理,還是似是而非比較生澀的。

好在本來就是憑空推演,劉備心中壓根兒沒有任何圖景,李素能有理有據說出一些乾貨來,他已經覺得很有道理了。

其實更主要是李素跟他認識十三年,算無遺策,積累的信用夠多了。現在李素說出一些細節不嚴密的東西,他也傾向於直接相信了。

總而言之,劉備是確實得出了“只要正統性崩潰,軍閥篡位循環不可避免,要穩定就得不惜損害對外戰鬥力抑制武臣”的推演結論,也爲自己避免了這個深淵而捏了一把汗。

不過,沉思良久之後,劉備居然觸類旁通,自己醒悟出了一點——這種醒悟,如果是原本歷史上那個不愛讀書的劉備,還真做不到。

但這一世劉備不但親自細讀史書,尋求治亂經驗,關鍵是還專門通讀過李素寫的《殿興有福論》等政治哲學書。劉備此刻是從他對《殿興有福論》的學習心得裡,找到的疑點:

“伯雅,如此說來,你當初創設《殿興有福論》,尤其是後續還寫了註釋的《蔡李公問對》,朕如今卻從中隱晦地看出一個見解:

一旦殿興有福論傳遍天下,爲天下讀書人所知,則士懷敬畏,恐懼天譴,不敢爲私慾權利妄爲。然黔首無知,不知畏懼,故爲君者仍需慎待百姓,蓋揭竿而起者不知天譴。

現在看來,你是早就知道自己的殿興有福,有多大適用範圍了吧。你要追求的,不是單純爲劉氏一姓萬世不易,那只是順帶而爲。

你要的是把‘權貴篡竊’這種改朝換代的方式堵死,哪怕要改朝換代,也只能是黔首揭竿,不能是權貴軍閥中的野心家爲一姓私慾篡竊?

如此,不管天下姓誰,只要天數有變神器更易的理由,不是權貴軍閥篡竊,只要軍閥篡竊這種事情歷史上一次都沒成功過,那麼新朝的君主,就依然可以信任武臣,不用文武相害、自廢漢人對蠻夷的戰力。

總結一下,是不是可以理解爲,你要追求的是這個:第一,能少改朝換代就少改朝換代。但換個姓享受榮華富貴,別的什麼都沒變的那種改朝換代,不要也罷。

非改不可,那也是黔首活不下去而改,甚至改了之後要有新政普惠天下,還依然儘量不傷人君與武將的相互信任,不產生歷史首次武將成功篡竊。”

劉備說出這種話,絕對是朗姆奶酒喝多了,思維奔放,膽子也放得開,才說得出口。

衆所周知,喝酒對於創意幫助的三境界,只有“微醺”是觸發創作靈感的,“酣暢”並不能導致發現靈感,只是讓人之前已經產生的靈感敢於表達出來,而“酩酊”就只是誤事,喝斷片了。

劉備算是“微醺”下思考、傾聽,剛好喝到“微醺”向“酣暢”轉變的臨界點時,全部說了出來。

但李素才微醺呢,劉備敢說他也不敢接口啊,他當然是四平八穩地說:“人智猶有盡頭,臣窮極智數,只能想到彌補到這一步的法門,其餘非臣不願,實乃不能。”

劉備擺擺手:“行了,朕就是偶覺豁然貫通,沒有責怪你,知道你不敢徹底把話說開的,哪怕再無六耳也不敢。

算了,這話題揭過,關起門來,朕有什麼不敢講的?治亂興替那麼多次了,誰敢說萬年無期?子孫不肖,真連續都出魚肉百姓,貧者無立錐之地,自然會有揭竿而起的。

先漢之末,連劉歆身爲宗室,還掌太史,尚且覺得王莽該代漢,恐怕便是親見貧者無立錐之地——這句話可是他親筆寫的。

說點建設性的吧,今日跟賢弟此議,朕最大的收穫,就是發現原先不怎麼在乎的‘君與武將相得,互無疑忌’,是多麼的難得,居然是華夏尚武之風的根髓所在。

這個根髓立之至難,傷之至易,卻又極爲重要,干係到華夏漢統,能不能長久保持對蠻夷戎狄的優勢——

現在看來,安順衝質桓靈,鮮卑之禍愈演愈烈,跟朝中自竇憲獲罪後,其後八十餘年,屢以外戚爲大將軍掌兵、而天子亡故後又靠宦官另立旁支、外戚宦官互相攻殺、大將軍屢屢不得善終有關。

竇憲、鄧騭、閻顯,都是曾有對外武功的大將軍,卻不得善終,連續三朝先例在前,到後來幼君與外戚的關係便越來越勢同水火。

不僅把幼君推向了宦官,導致亂政加劇。也導致此後爲大將軍乃至挾君把持朝政者人人自危,越來越想擁兵專權以自保,樑冀、何進、董卓、袁紹、曹操,愈演愈烈。

自樑冀以後,那些大將軍只是空掛其名以攬朝政,並無對蠻夷御外侮之功,因爲權力鬥爭被殺,倒還不至於在後世史書上被人借鑑自比以自危。

但竇憲有封燕然山之功,可比衛霍,細讀其史,他本人不過是跋扈專權之罪,謀反則未必。從和帝對竇憲的處置來看,竇憲並非被朝廷定罪而明正典刑,只是落入辦案的大鴻臚樑棠之手,逼他自行了斷。

朕以爲,先在弟妹修的《後漢書》裡,重新把史官點評的部分修飾一下,強調竇憲罪不至死,只是樑棠與竇憲兩家外戚宮鬥私逼致死,以顯示大漢公允。對於攘除外侮之武臣,非謀反不以死罪論的寬宥。

要是順利的話,把《漢紀》裡的韓信之死篇目,乃至《史記索隱》裡重新補足的‘太史公言’對韓信案的點評,也都加上,強調‘韓信罪不至死,高祖從未下令處死,爲呂后私加重刑’。

如此,可能多挽救一些後世君、將之間的相互信任?至於明詔給這些古人重新定性,還是等過幾年,天下徹底統一再說。反正有朕一日,雲長翼德子龍這些是不用擔心的,朕擔心的是後世子孫任用的那些武臣,肯不肯釋懷爲公。”

劉備也不能直接說自己祖宗不好,但好在他找的這兩個例子,已經是能夠儘量遮羞修修補補了。

韓信從法理上來說確實不是劉邦下令殺的,當時他在外打仗征討叛軍,雖然可以說呂雉的命令大概率是揣摩了劉邦的意思,但這裡面還能有機會圓回來一點。(韓信是否有謀反這裡不討論,展開又很長。我認同王立羣教授的分析,削爲淮陰侯的時候確實沒有反意。後來可以說有嫌疑,但畢竟是第一次被削了之後被逼了)

竇憲和辦案逼死他的樑棠的恩怨,也可以解釋。

因爲竇太后和樑貴人的恩怨,就有點像靈帝時候何皇后和王美人的恩怨。竇太后是正牌太后,但她沒兒子繼承皇位,是被她壓制的樑貴人生的兒子成了漢和帝(但竇太后沒有像何皇后鴆殺王美人那樣殺樑貴人,她尋罪殺了樑貴人和樑棠的父親,樑貴人是自己驚嚇鬱悶而死的)。

所以說樑棠要找殺父仇人的弟弟報仇,私下逼死竇憲,也說得過去。

劉備這就是想把有統一戰爭和對外戰爭大功的人的定性平反一下,示好於後世武臣。

這招他活着的時候完全用不上,完全是他覺得這樣可以給子孫積德,讓武臣對皇帝的猜疑鏈稍稍鬆一些。

當然了,那些純粹因爲外戚成爲大將軍、混日子沒有對異族大功的,就完全沒必要平反了。不管他們有沒有謀反還是僅僅跋扈就被殺,不重要。武臣對君主的信任,也不會因爲聯想到這些人的下場而有所損失

比如樑冀那種外戚跋扈將軍,對外作戰屁事沒幹成,哪怕他沒想篡桓帝,只是跋扈專權,殺了也就殺了,不解釋。再說樑冀也不是被明確問罪而殺的,是直接畏罪自殺。而且樑冀鴆殺質帝的罪名跑不了。

當然了,這一切的前提和操作,也就是基於劉備現在所處的環境、華夏文明之前還沒有武將篡逆爲皇帝的先例,皇帝殺有功武將的先例也極少,所以還修修補補得過來。(武將篡國君、國君殺功臣的例子很多了,那都是春秋戰國時候的王,不是皇帝。有皇帝制度之後還沒有)

如果是已經唐宋了,惡劣先例歷史包袱太多,那還修補個屁。就算君主想修補,李素都會主動勸他放棄的,都爛了,補丁面積比本體還大,修不過來的。

歷史太悠久,有時候也是一種包袱。會讓每個人都代入其中的角色,然後揣摩“我代入的這類角色在歷史上有沒有善終”,來調整自己的行爲習慣。

揣摸多了,原本沒有反意的,因爲看到的悲慘案例多了,也殺心漸起(君臣都有問題,都有殺心,不是單方面的)。

現在這狀態,能不能補回來,李素也說不好,但劉備想嘗試,看起來就算幹不成,也不至於有什麼反效果,也不至於被說“揭祖宗的短”,導致思想意識形態混亂。

何況,兩個案子分別過去四百年和一百多年了,也可以解釋嘛,也確實不是皇帝親自下令殺的功臣,試試就試試吧。

劉備決定以後一定要教導後續子孫,好好讀讀歷史書,要自己讀,不能讓博士挑重點講解。

當皇帝的人,尤其是生於深宮,本來就對社會缺乏瞭解,不知民間疾苦,再不以史爲鑑,根本就不瞭解如何代入和安撫臣子的疑慮。

安排完這些,劉備因爲剛纔提到了給韓信平反定性的事兒,也是越想越惋惜。

高祖一輩子留下的絕大多數是政治遺產,但唯獨這兒,讓人扼腕嘆息。雖然劉備也知道那是劉邦當年正統還不夠強,所以手段狠了一些。如果是劉家人已經當了哪怕五六十年皇帝了,再有個韓信都不用怕的。

如此一想,劉備就骨鯁在喉地衍生出兩個問題:“伯雅,高祖與韓信之前,雖然沒有武將篡帝、皇帝忌憚功臣之能而殺大將的惡例,但春秋戰國時國君殺大將、大將篡國君的例子還是不少的。

那爲何只要國君與大將之間沒有篡逆相殺,天下的人心就可以信任這種穩定能一直被借鑑下去呢?爲什麼他們不會借鑑到勾踐文種范蠡身上去?

如果高祖之前,秦始皇不再用民過重,以秦之正統,是否可以完全不殺功將而平穩有天下?秦始皇生前,王翦等人也頗得善終,蒙氏之死,那也是胡亥時所爲。”

劉備想到這一步,完全是徹底進入了“酣暢”向“酩酊”過渡的階段,所以連同情秦始皇的假設都開始說了。

當然,他作爲漢朝皇帝,肯定不是出於希望秦始皇的天下一直下去,他只是忍不住做一個“正統性足夠的君主,該如何建立一套世世代代安撫武臣的制度”的思想實驗,以爲自己借鑑所用。

這種思想實驗,他也只敢在沒有外人的時候問,否則太有損皇帝的形象。

面對劉備執着求知求安慰的狀態,李素決定給個高屋建瓴的回答,讓他放棄幻想,同時結束今天的討論。

李素:“陛下,諸侯國君背信棄義、出爾反爾、鳥盡弓藏,與皇帝做上述三類同樣的事情,性質是完全不同的。諸侯國君並非天下共主,有無道者,還有天下他國共誅之,弔民伐罪。

шωш ¸ttкan ¸℃o

所以哪個國君做得不地道,自有外部勢力懲罰他,國民也不用擔心天道正義得不到伸張,不會把自己代入受害者,只會覺得那個君必然被百姓所棄、國力日衰、最後爲其他諸侯所滅。

所以從這個角度,皇帝背信棄義的傷害要大得多,士庶百姓都會發現其上再無制衡競爭之人去懲戒這種背信棄義。而秦始皇不可能久有天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也跟他看不透這一點有莫大的關係,這種假設一開始就不成立。”

番外第3章 孫權之死第775章 他一直這麼勇敢嗎第236章 勤王綱領第293章 乾坤大挪移第197章 連耗糧都耗不過劉備(三更)第154章 你算過奉天子的好處到底值幾塊錢嗎?第19章 咱也是官了第280章 意想不到的展開方式第529章 不是徐晃無能,而是“陰間歸來”的賈詡太狡猾第106章 引盧植救太后第418章 大家都戴着四筒,下不了手啊第611章 最想不到的地方纔最有操作空間第231章 再戰陽平關第191章 尋找自貢第293章 乾坤大挪移第799章 史上僅此一次第12章 一魚三吃,一功三立第233章 萬事俱備,關門打狗第701章 克復兩京,還於舊都第368章 沒有西瓜,葡萄也好第615章 諸葛亮:打一杖就能總結出一本兵法第38章 欽定人教版第202章 蠻將歸降,景毅授首第672章 周都督:李素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如何對敵?第62章 誰告訴你造玻璃就能發財的第637章 憋出內傷的周瑜第132章 敵進我退,敵疲我打第85章 巴西三賊第139章 龐羲求降第798章 做丞相的好處,就是隨口說句話都能當科舉考題第440章 內部參考錦囊第379章 關起門來才能說大逆不道的話第526章 斬顏良,中箭第596章 跑馬圈地,全面光復第115章 據說泡澡傷元氣第815章 諸葛亮:挖掘技術哪家強,大漢荊州找南陽第224章 真沒想到,劉備能來啊第55章 安排得明明白白番外第32章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第304章 天命不可違地410章 準備北伐涼州第759章 斬曹純,奪襄城第45章 我守居庸關,敵在八達嶺第84章 三隻手都要硬第231章 再戰陽平關番外第13章 移民拓荒基本國策第493章 是個人都會盡量隨機應變第3章 什麼?州郡兩級領導都是反賊?第439章 真相只有一個第489章 袁紹的殺手鐗番外第43章 拓跋力微:打進張家口,活捉張翼德第91章 打仗髮型不能亂第324章 關雲長水淹陳倉第679章 平定吳越第85章 巴西三賊第507章 新野練手第802章 鄴城落第112章 徵西將軍唯車騎將軍馬首是瞻番外第47章 搶得越狠,死的越慘第704章 李司空的幕府,當然是大漢朝各個利益集團都要代表第10章 李丞相的一生,是搶奇觀的一生第619章 還是年滿三十歲再當丞相吧第203章 要當酋長必須讀書第53章 用你的錢辦你的事第19章 冊封都亭侯第252章 天胡開局的新年第260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第70章 大破韓遂只是基本操作第260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第829章 走王道的紅利第76章 老子全都要第845章 “文若無能,喪權辱國”第823章 曹操的認知,是停留在沒有地圖編輯器的前提下的第608章 只給三天時間差?足夠攻下野王城了!第350章 有驚無險第449章 出兵交趾第521章 多米諾骨牌第460章 不再發生的魏晉玄學第199章 南中街亭第525章 果斷迎擊顏良第842章 荀彧的和平談判建議第80章 帶着三點五個億的戰利品跑了第54章 能做皇帝的果然都不傻第646章 管你幾路來第18章 舌戰羣儒-下第241章 太史慈迴歸第801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86章 化解董賊的最後一張牌第771章 有種就全家老小一波流第737章 太原圍城戰第197章 連耗糧都耗不過劉備(三更)番外第29章 航海先鋒周公瑾第69章 屯兵五丈原第50章 官位秒回收,元寶秒到賬第158章 不爲五斗翡翠折腰第815章 諸葛亮:挖掘技術哪家強,大漢荊州找南陽番外第52章 漢化東胡草原第1章 我不想被滅口第70章 大破韓遂只是基本操作第218章 郿塢的美女都是徵西將軍仁義的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