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一狐戲三虎

“孫劉聯軍已到襄陽。”劉曄將剛接到的軍報送到曹操的面前,曹操停下了手中的筆,接過軍報,卻沒有立即打開,而是看了一眼劉曄,眼神中既有意外,又有失落:“真的來了?”

劉曄點點頭:“據收到的消息說,江東對孫權見死不救意見很大,說他借丞相之刀,殺孫策之子。”

曹操嘴一歪,不屑的一笑:“這大概又是孫紹放出的風吧?”

“應該是。”劉曄笑了笑,剛要說話,辛毗滿臉喜色的走了進來,氣喘吁吁的說道:“丞相,捷報”

“捷報?”曹操和劉曄都愣了,孫劉大軍要到了,就算他們出工不出力,至少要也打一打的,這個時候有什麼捷報可言,難道曹丕把細作抓住了?

辛毗站住腳步,喘了兩聲,然後才一口氣的說道:“震旦水師的蘇粗腿部反水,臨陣脫逃,青徐水師全殲江東水師蔣欽部,臧霸斬殺蔣欽,趁勝而進,直抵建鄴,江東震動,反敗爲勝了。”

辛毗的話還沒有說完,曹操“噌”的一聲站了起來,瞪起眼睛大喝一聲:“你說什麼?臧霸反攻建鄴了?”

辛毗吃了一驚,連連點頭,隨手將手中的急報遞了上去。曹操二話不說,搶也似的接過來,查看了一下上面的封泥,從案上接過書刀,一下子割開了捆紮的細繩,“譁”的一聲展開簡策,迅速的瀏覽了一遍。這是臧霸的請功文書,寫得當然要比辛毗從送信的人口中聽來的消息更細緻,曹操看得眉毛色舞,一絲笑容從滿是魚尾紋的眼角綻放開來。許久,他慢慢的放下手中的竹簡,仰起頭長嘆一聲:

“豎子好手段”

劉曄莫名其妙,他隱約聽出了曹操的意思,好象這件事和孫紹有關——因爲他們最近經常談到孫紹,曹操總是稱孫紹爲豎子——震旦水師蘇粗腿部原是孫紹的手下,這一點可以理解得到,可是孫權既然把他們分割開來了,不可能沒有籠絡蘇粗腿的手段,從前一段時間蘇粗腿的表現來看,他似乎已經投靠了孫權,現在突然又反水了,難道僅僅是因爲孫紹的原因?

曹操也說不清,這種情況會有,但是不常有,特別是孫紹現在已經處在敗亡的邊緣的時候,蘇粗腿如果真是那種忠心耿耿的部下,當初他就不應該背叛孫紹,接受孫權的官職,可是他如果真是背叛了孫紹,現在肯定不是他再次向孫紹效忠的時候,因爲孫紹被困宛城,危在旦夕,就算他背叛,讓孫權後方不穩,他也救不了孫紹。

那麼只有一種可能,蘇粗腿並不是背叛孫紹,他是孫紹早就埋下的伏筆,是孫紹解困的諸多措施中的一個,而且,蘇粗腿對孫紹有足夠的信心,以至於他可以拋棄現有的利益,死心塌地的跟着孫紹。

正因爲如此,曹操才認爲孫紹的手段高明,他一直在隱忍,然後在最關鍵的時候,給了孫權狠狠一擊。從這個角度來考慮的話,孫紹必然還有後招,他一定要讓孫權沒辦法反撲。

那麼是什麼辦法呢?曹操十分好奇,劉曄和辛毗也十分好奇。

“孫紹會投降嗎?”曹操舊話重提,在他看來,孫紹要想擺脫孫權的控制,最好的辦法就是向他投降。如果事情真是這樣的話,那麼曹操也不會有什麼善心,他正好利用孫紹來攻擊孫權,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依臣看,不怎麼可能。”劉曄搖了搖頭,語氣雖然婉轉,但是意思卻很明白。“不管怎麼說,孫權、劉備率領大軍趕到,孫紹的處境已經有所改善,先前他不降,現在就更不應該降了。”

曹操看着劉曄:“孫權就算來了,難道就會真的發動攻擊?蘇粗腿反水,只會增加孫權的殺機,怎麼可能還會幫助孫紹?”

“殺是一回事,幫又是一回事。”劉曄連連搖頭:“孫權就算要殺孫紹,也不會藉着這個機會。真要把孫紹逼得投降,對他有什麼好處?”

曹操撫着鬍鬚,沉吟了片刻,忽然苦笑了一聲:“我明白了,這個豎子玩的就是狐假虎威的那一套把戲,現在我們誰也沒有絕對的優勢,他加入誰,誰就佔上風,所以誰也不能得罪他,再加上天子的詔書,這……着急有些不好應付啊,我們這三隻虎結果全被他一隻狐狸給耍了。”

劉曄只是點頭,沒有說話,他要說的話曹操已經說出來了,再表現自己的聰明就沒有意義了。曹操雖然很大度,也有納諫的胸懷,但是現在的他早已經不是以前那個虛懷若谷的司空大人了,自己還是低調一點好。辛毗也作如是想,他捻着鬍鬚,附和着曹操的話:“還是丞相英明,一點就識破了此子的詭計。臣愚昧,直到現在才發現他的險惡用心。現在看來,他對和親的事一直態度不明,大概就是在等孫權和劉備的大軍趕到。如今他口含天憲,我等着實不好魯莽對待。”

曹操苦笑着搖搖頭,揹着手,在帳內慢慢的踱着步。他一輩子都在利用人,忽然之間被人利用了一把,實在不是知味,他冥思苦想,希望能找出一個破綻,不讓孫紹有機會利用他們,可是想來想去,權衡利害,好象和孫權、劉備聯合還不如和孫紹聯合。

政治,說到底還是利益,怎麼做利益最大,怎麼就是最好的策略。曹操猶豫不決,一會兒皺眉苦思,一會兒又搖頭暗笑。劉曄和辛毗一聲也不敢吭,屏聲息氣的看着。

“丞相,天子使者來了。”許禇挑開帳門,輕聲說道。他的聲音雖然很輕,可是卻字字清晰的送入每個人的耳中,就彷彿他在你耳邊說話一樣。

曹操一愣,捻着鬍鬚的手停住了,他看了許禇片刻,這才轉過頭,看看劉曄,又看看辛毗,嘴角扯了扯,似乎在笑,臉上卻看不出一點笑意。

劉曄和辛毗互相看了一眼,都無可奈何的笑了。事情正如他們所料,天子的詔更新最快最]快書遲不來,早不及,這時候來了,顯然,這背後肯定有孫紹的影子。

曹操有些爲難,是接詔還是不接詔?接詔,那麼自己再圍城可就說不過去了,只能與孫紹聯合,成爲孫紹這隻狐狸背後的老虎,可是如果不接詔,那就等於主動聲明自己是叛逆,劉備和孫權肯定會藉着這個機會來打擊他。當然他也可以聲明這道詔書不是天子的本意,就象以前孫權、劉備不接受他發出的詔書一樣,可是那有個前提,他要保證孫權、劉備奈何不了他。

而現在,他沒有這個把握,他的兵力和孫權、劉備的總兵力相差不遠,如果再失去這個名義,此消彼長之下,誰能保證他不會戰敗,誰能保證鄴城、洛陽不會再出事?

就在曹操爲難的時候,許禇又說了一聲:“與天子詔書一起來的,還有皇后詔。”

曹操一怔,立刻明白了。在許縣中,不僅有天子,還有他的四個女兒,還有他不少親信,都是他安插在天子身邊的耳目。這些人現在肯定被孫紹控制住了,一旦他拒絕接詔,那麼他的女兒和這些親信全部將死於非命。就算他可以捨棄這些人,那麼曹仁呢?滿寵呢?難道他也把他們全部捨棄

曹操只做了短暫的猶豫,便下定了決心,再也沒有一刻的耽擱,一揮手:“接詔。”

孫權和劉備幾乎在同時接到了天子的詔書,他們雖然相隔數十里,可是表情卻十分相似,愕然,然後苦笑。

孫權氣得直咬牙,蘇粗腿意外反水,不僅讓他丟去了蔣欽這員大將,喪失了幾千水師,更讓建鄴陷入危機之中,之前左右逢源、進退自如的好局面一下子成了泡影。他雖然沒有證據表明這件事和孫紹有關,但是他可以肯定孫紹在其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本來他還不明白蘇粗腿爲什麼寧願放棄現實的利益,做出這種自絕後路的舉動,死心塌地的跟着孫紹,現在接到詔書他明白了,孫紹早就打算脫離他獨立了,只不過一直在等待機會。

如果再把眼光放得遠一點,在他起心要拆散震旦水師的時候,孫紹就做好了準備,所以他留下了蘇粗腿,不爲別的,就因爲蘇粗腿有足夠的實力在他的後方生事,如果換成崔謙或者越海,他們就算有心也沒有這個實力。可笑的是,當時他還以爲這是孫紹的一片好意,是忠心的體現,歡喜不禁的接受了孫紹的提議,到最後才發現,這根本就是孫紹給他挖了一個坑。而他自以爲得計,興致勃勃的跳了進去。

他想着收拾孫紹,可是還沒等他想好主意,他卻發現自己根本沒有能力收拾孫紹了,孫紹躲在天子的後面,藉着天子這面道義上的優勢,背後倚靠着曹操的強悍實力,只要他流露出一點對孫紹不利的心態,孫紹就可能投向曹操,成爲曹操的先鋒——當然了,是有天子詔書的。

只怕到了那個時候,所有人都會站在孫紹的那一邊,認爲是孫權逼孫紹走上這條路,原因很簡單,孫權見死不救在先,違抗天子詔書在後,不管是宗室還是諸將,都會同情孫紹。

對於孫權來說,天子下詔罷兵休戰,他如果抗拒,那就是叛賊,不僅要面對曹操的大軍,還要面對孫紹的攻擊,孫紹手裡有天子的大旗,只要一道詔書,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取代他成爲江東之主,有前面的鋪墊在前,相信很多人都會同情孫紹,進而支持孫紹,接納孫紹。

孫權權衡了利弊之後,與顧雍等人商議了一番,決定接受詔書。

對於劉備來說,情況也差不多,他以前可以不接受天子的詔書,是因爲天子在曹操的手上,現在天子在關羽的手上,關羽是他的親信,是他的兄弟,是他的肱股之臣,他難道要說關羽是奸賊?他做不到。更重要的是,現在三方對峙,誰也吃不下誰,曹操固然是龐然大物,孫權這個盟友也不是什麼可信任的對象。孫紹和關羽挾天子以令諸侯,已經成了左右戰局的關鍵棋子,你可以不理睬詔書,但是你要有實力應付另外兩方的攻擊。

而現在誰也沒有這個實力,曹操沒有,孫權沒有,劉備更沒有。

更何況天子的詔書還帶着一頂大帽子,爲天下百姓着想,附帶着一個沒有言明的好處,只要大家坐下來談,那麼他們三家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割據現有的地盤。

只需要名義上還尊崇天子。

曹操可以不要天子,孫權也可以不要天子,但是劉備不能,他一直以皇親貴胄自居,明知天子已經成了擺設,他也不能無視,縱使他非常想成爲天子,可是劉協一天不死,他就一天不能把這個意思表現出來。

可以天下人都知道,但是誰也不能說。

所以劉備也只能不情不願的接受了詔書。

事情順利得超乎天子的想象,詔書發出去不到半個月,曹孫劉三方先後給出了迴應,接受天子詔書,派出使者到宛城參加會談。收到回報的天子雖然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可是當確切的消息傳入他的耳中時,他還是有些不敢相信。感慨之餘,他對劉若說道:“孫將軍神機妙算。”

孫紹聽到劉若轉達的這句讚語時,只是哈哈一笑,然後很沒誠意的說道:“哪裡,這是我大漢四百年的恩德所致,是陛下的英明,是關將軍與諸位國家棟梁的功勞,我只是適逢其會,湊巧出了一個主意罷了。”

劉若滿臉堆笑,他試探的問道:“將軍,接下來的會談,當如何安排?”

孫紹一攤手:“這樣的事我可不擅長,朝中賢者甚多,爲什麼不請一兩位出來主持呢?”他想了想,又說道:“我倒想起一個人,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誰?”劉若連忙說道:“請將軍直言。”

“故太尉楊公。”

劉若思索片刻,恍然大悟,興奮的一拍大腿:“唉呀,我怎麼把他給忘了,不錯,要論主持這個弭兵大會,沒有人比他更合適了。

楊彪出自弘家楊家,和袁家一樣,楊家也是經學傳家,四世三公,而且比袁家更注重道德,是大漢響噹噹的門戶,袁家已經名聲盡毀,現在只剩下楊家一枝獨秀。不管你喜歡不喜歡楊彪,你都不能漠視這樣的一個家族存在,也不能漠視楊彪這樣的一個人存在,雖然他從建安元年開始就託病不出,但是他的名聲卻絲毫不減。

這樣的一個人來主持弭兵大會,不管是曹操還是劉備、孫權,亦或是天子,都不會有任何意見。

劉若欣喜萬分,對着孫紹連連拱手:“這次弭兵大會如果成功,將軍是首功。”

孫紹卻不以爲然的揮揮手:“君侯不要想得太簡單了,使者就算到了宛城,沒有一段時間也是談不妥的,眼下宛城已經成了實際上的國都,人多嘴雜,馬上要到宛城來的那些人又都是勾心鬥角,這私底下見不得人的事多了去了。君侯身爲陛下身邊的近臣,不可不防啊。”

劉若立刻明白了孫紹的意思。現在三方派出使者來會談,那是迫於形勢,不得已,並不是他們真心的,這個時候只要出點簍子,他們隨時都可能因此退出合談。要想保證合談能夠成功,宛城的安全是重中之重,不能出任何的差錯。

“有關將軍和孫將軍在,應該不會有事吧?”劉若試探的說道。

“我們?”孫紹嘴一歪:“名不正,言不順啊。”

劉若會意的一笑,明白了。說了兩句閒話,他起身告辭,時間不長,天子詔書到,封關羽爲驃騎將軍,領南陽太守,南陽周邊的安全。封孫紹爲衛將軍,領宛令,負責宛城的安全和糾察百官,劉若爲光祿勳,負責宮外城內的安全,封荀惲爲衛尉,負責宮內的安全。同時下詔,命前太尉楊彪火速趕到宛城,主持宛城的弭兵大會。

詔書發出之外,天子又下詔,宛城缺糧,請三位封疆大吏趕緊運糧來。接到詔書的曹操等人見大局已定,無可奈何,只得上書送糧,總不能一面尊崇天子,一面餓着天子吧。最着急的還是曹操,孫紹派人私下給他送了一封信,首先感謝他第一個響應弭兵大會,爲孫權、劉備做出了榜樣,然後又威肋他說,你要不送糧來,我就先把你曹家人的糧給斷了。曹操明知道自己被孫紹利用了,但事以至此,他也只能捏着鼻子認倒黴,他一面後退二十里,撤開了對宛城的包圍,一面送去了糧食。

當長長的運糧車駛進城門時,被圍困了數月之久的人都興奮起來,再聽到天子下詔罷兵休戰的消息,他們一個個都覺得好日子快要到了,奔走相告,宛城很快就成了歡樂的海洋。雖然不少人覺得這件事離最後的和平還有很遠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普通的百姓和士兵不會想這麼多,他們早就不想打仗了,只想早點回家,一聽到這個消息,他們就認定幾十年的戰亂終於要結束了。

順理成章的,關羽和孫紹成了僅次於天子的大恩人,漸漸的每天都有人到府前來磕頭。孫紹怕麻煩,躲在府裡不出去,關羽則不然,他非常享受這樣的感覺,他喜歡看着無數認識不認識的百姓對他頂禮膜拜、山呼萬歲,他喜歡帶着親衛巡城,享愛所到之處百姓感激的目光。

曾經惶惶不安的宛城漸漸的安靜下來,孫紹建議關羽把那些戰力不強的義軍放出城去,現在已經到了春耕季節,與其把他們放在城內消耗糧食,不如讓他們回去種地,這樣也好減輕一些宛城的糧食供應壓力和安全管理壓力。關羽現在對孫紹是言聽計從,立刻請示了天子,將三萬多義軍留下很少的一部分,其他的都遣送到城外屯田耕種。南陽地熟,只是這幾年一直在打仗,人力嚴重不足,所以不少地都拋荒了,一下子來了幾萬勞力,只要能保證不會再起戰事,到秋收之後,糧食壓力就可以得到極大的緩解。

三月下,楊彪風塵僕僕的趕到宛城。下車伊始,他不顧身體疲憊,立刻進宮去見天子,君臣一見面,還沒等楊彪說話,天子就從御座上起身,三步並作兩步的趕到楊彪面前,拉住楊彪的手痛哭失聲。他九歲登基,接下來的幾年是在腥風血雨中度過的,董卓先是在洛陽大開殺戒,然後又強迫他搬到長安,王允好容易設計殺了董卓,李傕和郭汜又禍亂長安,直到中平二年逃離長安,這幾年是他揮之不去的噩夢。在這段最艱苦的日子裡,楊彪一直陪在他的身邊,象父親一樣支撐着他。建安元年到了許縣之後,楊彪不憤曹操的行爲,設計要趁曹操來覲見的時候殺了他,結果天子膽怯,沒有同意,但是曹操聽到了風聲,後來找了個其他的藉口把楊彪關進大牢,酷吏滿寵把楊彪打得死去活來,險些把一條老命送掉。在這之後,楊彪心灰意冷,杜門不出,算起來,天子已經有二十多年沒見過他了。

楊彪老了,白髮蒼蒼,滿臉的皺紋,褐色的老人斑長得滿臉滿手,但是他的腰還挺直筆直,往那裡一站,還是威風八面,凜然不可侵犯。天子一看到他,就象是看到了主心骨,渾身的擔子一下子輕鬆了許多,所有的委屈和壓力似乎都隨着淚水發泄出來。

這二十多年,天子已經麻木了,就連伏皇后被人拖出去的時候,他都沒有哭過,可是今天一看到楊彪,他忽然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就象是受了很多委屈的孩子終於看到了親人一般。

楊彪也是老淚縱橫,他雙膝跪倒在天子面前,仰着臉看着天子:“陛下,臣接到詔書,欣喜若狂,恨不得一步飛到陛下身邊。陛下,臣沒有想到,當此垂死之年,還能再有機會爲大漢效命。”

天子悲喜交加,他用力扶起楊彪,親自把他扶到旁邊的坐席上,然後把自己的席子拖到楊彪面前,緊挨着楊彪坐下,膝蓋碰着膝蓋,和着眼淚輕聲問道:“楊公,你看大漢……還有機會中興嗎?”

“有,也沒有。”楊彪的聲音顯得很疲憊,卻不失鎮靜。

天子茫然。

第17章 本是一場戲第58章 漏網第67章 拜師第19章 蠻女第48章 羅馬軍團第91章 越俎代庖第45章 機會送上門第20章 新氣象第34章 流觴之會第60章 扶南第10章 遼東公孫第78章 意外收穫第72章 雛鳳初啼第64章 塞琉古城第74章 欲擒故縱第70章 用間高手第41章 事情搞大了第11章 渾水摸魚第13章 羅馬太后第62章 和爲貴第60章 殺機第47章 人到中年第15章 烈酒第88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95章 辛憲英第84章 關公門前罵大街第15章 僱傭軍第45章 願望第64章 美夢第50章 戰機第72章 誰中誰的計第37章 新軍第60章 扶南第7章 馬中赤兔第76章 羅馬銀行第65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67章 小刀子割肉第78章 意外收穫第3章 英雄還是懦夫第77章 虛名與實利第38章 葛仙翁第33章 渾天儀第35章 一石三鳥第40章 千里眼第48章 欲擒故縱第73章 僵局第53章 夢想第91章 **第12章 第三條腿第62章 和爲貴第28章 喪家狗第5章 大橋發飈第68章 印刷術第34章 請君入甕第50章 戰機第98章 百川歸海第94章 潤物細無聲第13章 酒家胡第63章 備戰第54章 鈴兒響丁當第36章 示巴公主第93章 窮天子第70章 攻心爲上第7章 你打漁,我收網第75章 粗漢第75章 粗漢第17章 所謀者大第40章 父子爭雄第4章 橫吹第23章 財大氣粗第15章 打劫第9章 秦皇島外打漁船第79章 自說自話第55章 海盜集結令第56章 盛宴第69章 戰象第7章 一山更比一山高第12章 第三條腿第34章 操之過急第88章 凱旋第101章 公道在人心第64章 美夢第37章 一本萬利第3章 純屬誤會第37章 水上豪宅第95章 停戰協議第77章 請纓第9章 他們是狼第94章 潤物細無聲第1章 入營第47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第63章 林邑國太子第59章 跟我混吧第15章 烈酒第25章 青出於藍第14章 舍虛名,取實利第68章 戰機第86章 勾心鬥角第87章 挺進中原第82章 奉子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