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回徐州

七月十三這天,離開彭城已經三月有餘的陶應,領着三十輕騎回到了彭城。陶應這次是突然決定回來的,事前沒有知會任何人,包括陶謙都沒有稟奏一聲,把君子軍暫時交給了堂弟陶基,清晨從梧縣出發,下午申時剛過就抵達了彭城。

陶應不回來不行了,陶應收到消息,七月十一這一天,治中徐方利用徐州百官盡聚刺史府的機會,忽然向陶謙提出了立嫡之事,建議年過六旬又體弱多病的陶謙早立嗣子,並且直接建議陶謙立長子陶商爲嗣。而徐方在三國曆史上雖然籍籍無名,在陶謙時代的徐州卻是大名鼎鼎,與已經被害廣陵太守趙昱並稱徐州二駿,在徐州士林中的聲望,甚至還遠遠超過了同是徐州人的王郎和張昭——當然也超過了諸葛正太,所以徐方帶了頭後,立即在徐州官員中贏得了無數的響應,部分文武官員紛紛出言附和,煽動陶謙立陶商爲嗣。

以徐方爲首的徐州官員熱臉貼到了冷屁股上,正所謂知子莫若父,沒有人比陶謙更清楚大兒子陶商的德行,也沒有人比陶謙更清楚把徐州傳給陶商的後果,所以陶謙幾乎是不假思索的拒絕徐方等人的請求。但陶謙這時候又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陶謙沒有斷然宣佈暫時不考慮立嫡,而是提起了陶應的名字,要徐州官員比較陶商和陶應的長短——當然,這也不排除是陶謙覺得自己確實應該考慮立嫡的問題了,所以纔拿出兩個兒子來比較。

陶謙提到陶應的名字,結果自然正中糜竺和糜芳兄弟下懷,兩兄弟率先開炮,歷數歷朝歷代廢長立幼帶來的各種杯具,堅決反對陶謙做出茶几選擇,請求陶謙不要遲疑觀望,應當立即確立陶商爲嫡,以便將來繼承徐州牧大位。徐方也領着一大幫腐儒幫腔,堅決反對陶謙廢長立幼,鼓動陶謙立即確立陶商,把理不直氣不壯的陶謙駁得啞口無言。

讓糜竺兄弟等人失望與意外的是,眼看他們的大計出現一線曙光時,沒有擔任任何官職的陶謙長子陶商收到消息,竟然直闖刺史府大廳,當中表明自己絕無繼位之心,還請求陶謙確立爲徐州立下了大功的陶應爲嫡,將來讓陶應繼位,自己這個做兄長的情願給弟弟當幫兇走狗。然後遭到以糜竺兄弟爲首的徐州文武官員堅決反對後,陶應的好大哥陶商竟然要拔劍自刎,表明自己絕無奪嫡心思,陶謙乘機喝住陶商與徐州百官,決定暫不考慮立嫡之事,這才把一場立嫡風波暫時平息了下去。而收到這樣的消息,陶應自然是非得趕回徐州一趟不可了。

急匆匆的進了徐州城,又急匆匆的回到自己家中,陶應剛一進門就撞見了陶謙身邊的頭號親信曹宏。見陶應突然出現,事前沒有收到任何消息的曹宏當然是大吃一驚,忙迎上前來行禮道:“末將曹宏,見過公子,公子何時回的徐州,爲何末將竟然一無所知?”

“剛到,有點急事回來,未及向父親稟報,所以將軍不知道。”陶應回答很簡練,又問道:“曹將軍,父親和我兄長現在那裡?我要見他們?”

“主公正在後房養病,公子去了就可以見到。”曹宏也回答得很快,然後曹宏的神情猶豫了一下,又壓低聲音說道:“至於大公子,二公子你一時半會怕是見不到他了——大公子被糜別駕兄弟請去府中赴宴了,至少要到天色全黑才能回來。”

“赤膊上陣?真是迫不及待了啊。”陶應冷哼一聲,向曹宏拱手道:“多謝將軍指點,那陶應就先去拜會父親了,到了晚上再拜會將軍。”

“公子慢走。”曹宏還禮,然而陶應並沒有立即離開,而是讓親兵拿來了一個小包裹,雙手捧到曹宏這個陶謙貼身心腹兼丹陽兵老大面前,微笑說道:“曹將軍,差點忘了,這是陶應從梧縣給你帶來的一點土產,請將軍嚐個鮮。”

“公子太客氣了,曹宏何許人也,那敢讓公子帶禮物。”曹宏假意推讓,但陶應卻硬把包裹塞進了曹宏手裡,小包裹入手,曹宏的手不由自主的往下一墜,曹宏也眼睛一亮,忙低聲說道:“公子,曹宏不敢當啊。”

“曹將軍不必客氣,陶應不在父親身邊,父親又年老多病,全靠將軍和兄長隨時照顧,這是陶應替父親感謝將軍的。”陶應嘴上象抹了蜜一樣,又低聲說道:“將軍請放心,裡面的禮物,是陶應在取慮那股亂匪老巢裡抄到的,乾淨。”

“取慮亂匪?!”曹宏大吃一驚,脫口道:“公子,難道取慮那股亂匪,是你……。”

“曹將軍說笑了,取慮離梧縣足足有一百多裡,又在下邳郡境內,陶應那來的本事剷除?”陶應笑道:“說起來,陶應也正想向曹將軍打聽一下,取慮縣那股亂匪一夜之間全部死於非命,到底是不是下邳許將軍的傑作?如果是的話,許將軍可就太了不起了,三四百號亂匪啊,一個晚上就剿滅乾淨,還一個都沒能跑掉。”

曹宏在徐州雖然是以讒慝小人著稱,但爲人絕對不笨,聽到陶應這話稍一琢磨,很快就心領神會的答道:“公子猜對了,正是許耽將軍的傑作,這事曹宏也是剛剛查明,正打算稟報主公,請主公下令嘉獎許耽將軍。”

“果然是許將軍,陶應果然沒有猜錯。”陶應開心一笑,這才與曹宏拱手告辭。但往後院走了兩步,陶應又心中一動,覺得自己是得試探一下自己那個便宜大哥,便又轉向曹宏說道:“曹將軍,一會能不能請你派人去一趟別駕府,知會陶應的兄長一聲,就說陶應已經回來了。”

曹宏捧着沉甸甸的小包裹轉轉眼睛,很快就點頭哈腰的答道:“二公子放心,末將一會就安排人去別駕府,讓大公子知道二公子已經回來的消息。”

一路進到陶謙所在的後房,陶應第一眼就看到陶謙端坐在書案旁邊,正在翻看着堆積如山的竹簡,陶應不敢怠慢,趕緊小跑到書案前雙膝跪下,行禮道:“孩兒陶應,拜見父親,百餘日不見,父親身體安否?”

“應兒,你回來了?”見次子突然出現,陶謙先是一驚,然後趕緊站起身來,雙手攙起陶應,歡喜萬分的問道:“吾兒何時回的彭城?爲何不派人通知爲父一聲,爲父也和與你兄長到城外迎接你啊?”

“孩兒思念父親,臨時起意返回彭城探望父親,所以未及向父親稟奏。”陶應一邊隨口鬼扯,一邊細心打量陶謙近況,而讓陶應鬆了口氣的是,三個多月不見,陶謙的病情已經有了明顯好轉,哮喘和咳嗽明顯減少,臉色也多了幾分紅潤,精神矍鑠了許多——由此可以判斷,這個便宜老爸短時間內應該不會蹬腳扯自己後腿了。

陶應打量陶謙的時候,陶謙當然也在打量多日不見的兒子,分別百日,陶應明顯黑瘦了一圈,身體卻顯得壯實了許多,再也沒有那種肉多骨少的公子哥感覺,同時陶謙還細心的發現,自己這個小兒子的雙手掌上竟然磨起了厚厚一層老繭,由此可見,這個兒子在梧縣練兵期間,肯定是把自己也當成了新兵陪着君子軍將士一起練,同時還要兼顧軍隊事務與梧縣政務,其辛苦與繁雜絕非外人所能想象。

“好,好,好。”滿意之下,陶謙連連拍着陶應的肩膀稱讚,又笑道:“吾兒,其實爲父也覺得你應該要回來了,只是沒想到你能回來得這麼快,看來,吾兒的消息也很靈通啊。好,好。”

陶應有些臉紅,恬不知恥的解釋道:“父親誤會了,其實就是沒有那件事,孩兒也早就打算回來探望父親了,只是軍務和政事實在太忙,一直抽不出時間。”

“沒關係,爲父現在的身體已經好多了,吾兒用不着過多掛念。”陶應慈祥一笑,懶得揭穿親生兒子的虛僞面目,又笑道:“再說了,吾兒不是經常來信詢問爲父病情嗎?有這份心就行了,爲父已經很滿足了。”

說着,陶謙把陶應按到書案另一側坐下,然後陶謙自己坐到陶應對面,微笑着開門見山的向陶應問道:“吾兒急急而回,可是爲了前日徐州百官奏請爲父立嗣之事?”

“孩兒不敢欺瞞父親,孩兒確是爲此而來。”陶應沒有必要在陶謙面前裝傻,直接就點頭承認。

“那吾兒是何打算?”陶謙笑笑,問道:“爲父若依百官之請,將汝兄長立爲嗣子,吾兒是贊同,還是反對?”

“孩兒反對。”陶應的直接反對讓陶謙萬分意外,也有些不滿,還好陶應又補充道:“父親,孩兒絕非爲了與兄爭奪嫡位才反對父親立嗣,孩兒只是認爲,倘若父親立嗣,那麼不管父親是立兄長爲嗣,還是立孩兒爲嗣,都要中大耳賊奸計。”

“中劉玄德奸計?”陶謙銀白的眉毛一揚,道:“吾兒有話儘管說,直言無諱。”

“那孩兒就斗膽陳述了。”陶應也不知道陶謙有沒有看穿劉備的詭計,儘量小心的緩緩說道:“依孩兒之見,徐州百官奏請父親立嗣,幕後必是出自大耳賊指使,而父親一旦中計宣佈立嗣,那麼不管父親是選擇兄長,還是選擇孩兒,都將正中大耳賊下懷,爲大耳賊侵吞徐州提供可乘之機。父親,不知你對此可有察覺?”

陶謙不動聲色,道:“吾兒可細細說來,不必詢問爲父意見。”

“孩兒遵命。”陶應更是小心,道:“孩兒認爲,倘若父親立兄長爲嗣,那麼大耳賊必然全力拉攏兄長,先以酒色財氣腐蝕,阿諛諂媚奉承,全力討得兄長歡心,獲得兄長信任,繼而挑撥兄長與孩兒的手足之情,唆使兄長與孩兒骨肉相殘,大耳賊乘機坐收漁利。”

“屆時,孩兒如果沉不住氣,對父親的州牧之位生出貪心,做出大逆不道的悖逆之事,那麼大耳賊立即師出有名,以武力誅殺孩兒,削弱我們陶家力量,大耳賊再奪徐州易如反掌。而孩兒如果沉住了氣,情願奉兄長爲主,大耳賊也無其所謂,大耳賊只要控制住兄長,就可以利用兄長的名義先將孩兒兵權剝奪,然後將孩兒流放至窮鄉僻壤,遠離徐州機樞。甚至直接誅殺,永除後患,繼而嫁禍兄長,再以爲孩兒報仇的名義起兵奪城,對大耳賊來說,也不失爲一個奪佔徐州的快捷之計。”

陶謙笑了,問道:“吾兒,難道你的兄長,真這麼容易被他人控制操縱?”

陶應也笑了,低聲答道:“父親,孩兒竊以爲,如果父親不是擔憂此事,恐怕早就確立兄長爲嫡了。”

陶謙再次微笑,又道:“繼續說,假如爲父立你爲嗣,那劉玄德又將如何乘機漁利?”

“倘若父親立孩兒爲嗣,那麼對大耳賊來說就更有利了。”陶應笑道:“首先,糜竺兄弟就有的話說,說什麼自古以來廢長立幼乃是取亂之道,拉着一大幫腐儒酸士天天上表反對,不把徐州鬧得雞犬不寧、烏煙瘴氣絕不罷休。大耳賊也乘機向兄長靠攏,能唆使兄長武力奪嫡固然最好,若不能,待到徐州天崩地裂之時,大耳賊也有的是混水摸魚的天賜良機了。”

陶謙靠在牆上,斜倚着身體盤算,許久後,陶謙忽然一笑,衝陶應笑道:“人說知子莫若父,應兒,你可真是越來越讓爲父看不透了,如此心計,爲父都有些自嘆不如。”

“父親過獎了,孩兒也是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陶應謙虛道:“孩兒還擔心,或許孩兒是誤會玄德公了,玄德公其實並沒有這些打算。”

“玄德公有沒有這些打算,爲父也不知曉。”陶謙搖頭,又微笑說道:“不過吾兒,或許你真是誤會玄德公了,玄德公乃是赤誠君子,這等詭計,或是出自糜竺兄弟之手。”

“不是孩兒小覷糜竺和糜芳,他們還想不出這樣的詭計。”陶應恭敬答道:“能想出如此混水摸魚的離間毒計,徐州境內,除了玄德公之外,絕無第二人。”

“恐未必吧?”陶謙笑道:“吾兒能在百里之外一眼看透此計,難道吾兒就用不出如此妙計?”

陶應楞了楞,頗有些害羞的低下腦袋,道:“孩兒不過是旁觀者清,僥倖看破此計,真要親手佈置如此毒計,孩兒實難辦到。”

陶謙再笑,越來越覺得這個兒子太象自己,然後陶謙又問道:“應兒,那現在爲父選擇暫緩立嗣,既不表態要立你兄長爲嗣,也不宣佈立你爲嗣,玄德公可還有應對之計?”

“當然有。”陶應輕鬆笑道:“而且已經開始了,父親不會不知道吧,糜竺兄弟已經把兄長請去赴宴了?相信要不了幾天,又該有人在父親面前提起立嫡之事了,說不定還會有人在徐州城中散播謠言,總之不把這個話題炒大炒熱,玄德公就不會罷休。”

“和爲父分析的一樣。”陶謙點頭,又嘆道:“可惜啊,應兒,你爲什麼偏偏是爲父的次子呢?”

“父親不必可惜,多虧孩兒只是父親的次子,否則事情可能更麻煩。”陶應恭敬答道:“有人看不到混水摸魚的機會,難保不會生出武力強奪的心思,而我徐州大軍現在元氣大傷,內部又有無數隱患,正面抗衡,很難爭得過對手。”

“你能看得這一點,爲父很欣慰。”陶謙滿意的拍拍陶應肩膀,又說道:“不過吾兒大可放心,徐州現在還在爲父掌中,徐州立嫡更是爲父家事,爲父不開口,誰也別想混水摸魚。”

“父親又誤會孩兒了。”陶應微笑說道:“孩兒此次急匆匆返回徐州,並非是想勸父親暫不立嗣,爲孩兒自己留下機會。孩兒此次回來,是爲父親排憂解難來了——孩兒有一計,可使玄德公的詭計落空,徐州百官閉口,進而以其人之道反治其身,讓玄德公與他的親密同盟生出嫌隙,互相猜忌。”

“還有此等妙計?”陶謙眼睛一亮,喜道:“吾兒是何妙計,快快說來。”

“孩兒的計策其實很簡單。”陶應向陶謙拱手笑道:“首先,孩兒請父親擇立嗣子。”

第448章 無法收場第19章 糜家妹子第4章 送信第193章 楊長史在荊州的日子第415章 有備無患第440章 難兄難弟第376章 穩紮穩打第140章 兵馬未動計先行第68章 殺虎滅豹第47章 孫策死了第232章 禽獸不如第421章 用事實說話第417章 關中之戰第65章 強盜也是一門學問第82章 不讓徐州了第286章 四面樹敵第439章 龜雖壽第340章 守株待兔(上)第239章 阿異第205章 討伐青州第441章 不敗之地第288章 書信錯寄第245章 未雨綢繆第431章 決戰之前第277章 不騙你們了第85章 破綻第420章 引蛇出洞第279章 不謀而合第406章 避敵鋒芒第208章 丹陽兵第146章 真正目的第118章 仁義道德的力量第324章 出兵藉口第184章 交換第56章 又被耍了第389章 孩兒無能第101章 借題發揮第23章 同室共處第163章 包郵免運費第80章 絕對意外第251章 恐嚇第130章 牛刀殺雞第218章 惹禍了第396章 爲了抄家第191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14章 名君子(下)第391章 混淆視聽第53章 棋高一着第159章 太可怕了第1章 老實孩子第111章 信譽問題第175章 人質第324章 出兵藉口第159章 太可怕了第331章 九尾狐大戰神經刀(中)第237章 以德報怨陶主任第77章 拆遷小沛(上)第323章 兄弟和談第20章 人才問題第177章 歷陽之戰第100章 弄巧成拙第6章 七步成詩第448章 無法收場第358章 該不會有伏兵吧?第242章 禍害冀州(上)第53章 棋高一着第446章 曹賊遺命第98章 捨身飼狼第397章 該袁尚了第177章 歷陽之戰第320章 仁至義盡第419章 最後先手第29章 媒人第252章 陶賊條件第308章 二奸爭鋒(上)第20章 人才問題第227章 話不投機第444章 備胎曹丕第95章 正面強攻第285章 垂死掙扎第12章 父子第372章 反陶賊聯盟第445章 矛盾擴大第126章 分一杯羹第375章 典型誘軍第94章 袁氏忠臣第97章 凱旋歸來第60章 明鏡高懸劉皇叔(上)第401章 遠方親戚第157章 吐血了第379章 戰火四起第159章 太可怕了第387章 真累啊第189章 羅網漸漸張開第24章 皇叔好意第118章 仁義道德的力量第158章 黴運不斷第374章 被洗腦太嚴重第63章 被揭穿了第96章 頭號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