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章 南陽世家

新野屬於宛郡,整個郡一共有三十七個縣,可以說是一等一的大郡。附近有伏牛山,伏牛山是秦嶺餘脈,其主峰乃是老君山。

“老師,我等查明瞭宛郡三十七縣。石灰岩分佈最多的地方是南陽縣,南陽西北是伏牛山,山上有很多石灰岩。”回來的學生,不是別人,正是韓信。

這位跟故淮陰侯同名同姓的少年郎,這會兒已經洗漱乾淨,換了一身新衣服。正拿着標註着發現石灰岩的地圖,給董明如此這般的交代着。

“其他人呢?”董明很是好奇:“怎麼就你自己回來了?”

韓信聞言解釋道:“他們如今都在南陽,我自己先回來的。”

“他們在南陽做什麼?”董明有些搞不明白了:“難道出了什麼事情不成?”

“卻也不是什麼大事。”韓信說道:“有人想要高價買張田手裡的地圖,他不願意賣。”

“誰?”

“朱野。”

“朱野?”董明回憶了一下,貌似記憶中沒有這麼一號人物,想來不是什麼大佬:“他是何人?”

韓信聞言頗爲激動的說道:“已故侍御史、冀州刺史朱穆之子,光武時丞相朱暉重孫。”

董明愣了,怎麼隨便拉一個出來背景都這麼厲害?董明當初爲什麼要選在宛城,選在新野安家落戶?其中一個考量就是這裡沒什麼拿得出手世家大族。不要說跟袁楊兩族、荀陳鍾三氏相比,就是能達到江夏黃氏、龍亢桓氏、博陵崔氏、太山羊氏這個級別的家族都沒有,甚至比再次點的中廬蒯氏、濟陽蔡氏、下邳陳氏都有不足。

整個宛城,以南陽爲尊。如今南陽的世家大族,也就是朱、鄧、李、吳四家。這四家往上數,那真的是顯赫一時,但是眼下,實在拿不出手。

董明只看眼前,自然不知道這四傢俱體的情況,但是韓信可不同,他很清楚這四家的背景有多顯赫。

論家門淵源,南陽世家絕對是東漢獨一檔的。

南陽是光武的老家,也是光武龍興之地。光武帝起兵時,就有南陽豪族李通家族、鄧晨家族毀家相隨;光武單車安集河北時,又有鄧禹、吳漢、岑彭等匯聚於麾下。征戰四方時,鄧禹經略關中、來歙安定隴右、吳漢攻滅公孫述,這些人全都是南陽人!

這是戰功赫赫,再看光武中興之後。

東漢剛建立的朝堂上,南陽人幾乎把持了朝政,雲臺二十八將中,南陽人就佔了十三位;光武的開國三公:鄧禹爲大司徒,李通爲司空,吳漢爲大司馬,全都是南陽人。

光武統一全國後,決定退功臣、進文吏,軍功集團皆以列侯奉朝請歸家,不再參與朝政,僅有三人例外:即鄧禹、李通、賈復,這三個人,又是南陽人。

至於爲什麼南陽的士族會沒落,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南陽的士族都屬於軍功集團,享有爵位田宅,可以通過任子、貲選等直接入仕,也可以通過察舉、徵辟等形式。其中任子制最直接,不需要參加考試,只要是二千石以上的官員子弟即可以門蔭封官。貲選就跟簡單了,只需要花錢就能成爲候補官員,這對豪族來說也不是很困難的事。

東漢的統治集團極爲重視經學,而其軍功集團是豪族出身,本身即擁有不錯的儒學造詣。在光武、明帝、章帝三代皇帝的大力推崇下,開始大規模的向經學化轉型,使其家族有了程度不一的經學化。

南陽豪族經學化的代表是南陽湖陽樊宏家族,南陽宛城朱暉家族。

但是南陽豪族並無一家成功把士人家族轉型成了東漢末年的世家大族。從一個數據可以看到南陽士族的沒落。

南陽籍官吏在光武、明帝、章帝三朝有52人,和帝至順帝爲38人,桓帝之後爲12人。可見在桓帝之後,南陽士人迅速退出了政治中心,並最終導致了其在東漢末年的失勢。

這裡面還有一件事,就是大將軍樑冀的覆滅。樑冀是關隴豪族安定梁氏樑統的後人,可以說是東漢軍功集團、豪族、外戚的代表人物。大將軍樑冀覆滅後,宦官勢力興盛,外戚引士人爲援手,則進一步促使了世家大族的形成。

而這件事正是發生在桓帝時期。桓帝和如今在位的劉宏,真的不是傻子。只能說能力不那麼充足。搞定了軍功集團和外戚之後,卻沒能安排明白宦官和世家大族。

站在歷史下游去看南陽的士族。

到了三國時期,南陽的這批世家幾乎統一了行動。作爲光武帝的老鄉,這些人,幾乎全部都選擇了劉備。鄧禹後人鄧芝、來歙後人來敏避漢末戰亂入川,在蜀漢出仕;宗預隨張飛入蜀,也早早就投靠了劉備;樊氏不知道何時入蜀,但樊建在蜀漢時期,最高官至尚書令。

但是遠離故土之後,就沒了根基,無法成爲小地主階級,自然更沒辦法轉型成爲世家了。

總的來說:鄧氏、陰氏因爲是外戚被滅;李通家族、吳漢家族、賈復家族、岑彭家族,一直侯爵傳承,在東漢末年屬於醬油黨,特別閒魚的坐看風雲變幻,雖然沒有什麼風險,但也沒撈到什麼政治資本,無經學無顯宦無政治影響力,最後消失在歷史長河裡。

朱氏自朱穆子朱野後無名;樊氏、來氏、宗氏都入川仕於蜀漢,成爲劉備的馬仔。

當然,好漢不提當年勇,也不去說日後如何。就說現在,宛城的世家,也就朱家、來家還有些聲勢。除此之外宗氏、韓氏、樊氏也算還可以。

還說董明師徒二人。

“信哥兒?你是南陽人吧?”董明忽然問道:“看起來你對南陽很熟悉的樣子。”

韓信聞言點點頭道:“學生卻是南陽人,也是南陽韓氏的旁系子弟。”

“怪不得。”董明點點頭:“朱野這個人怎麼樣?你瞭解嗎?”

韓信回道:“有些瞭解。朱家是宛城人,他也只是路過南陽,正好看到了正在四處尋找石灰岩的張田,兩人交談了一番之後,被他發現了張田的地圖......”

後面的事情不說自明。

“賣就賣吧。”董明對此一點兒都不在意,道:“反正不過一郡之地的地圖而已。”

董明更在意的是南陽世家的情況,畢竟他教的東西,可是挖世家的牆角,再小的世家發起狠來,也能給現在明德書院帶來巨大的傷害。

“你們收集一下南陽世家的信息,事無鉅細,都收集一下。”董明想了想道:“弄完了之後你們再回來。對了,到時候你走一趟,把南陽世家的信息給南鄭郡守劉備送一份。”

“喏!”

韓信應了下來。

350章 小故事和一齣戲043 光和六年二月(感謝本座玄清的打賞)408章 那你說怎麼辦?011章 返回293章 太子是....劉辯103章 八月初一393章 實務115章 上課與筒車196章 除了董伯照052章 上奏341章 小冊子和新戲179章 明德書院,沒了.....104章 漢中一行(這章很重要!)039章 簡憲和只能做這麼多了003章 紙張018章 袁家兄弟279章 劣勢333章 武舉豐收、進士風波301章 燕人張飛、九原呂布!053 章 彭城來人251章 萌芽025章 徐暖103章 八月初一086章 要更努力才行121章 耕牛、耕牛171章 雷管096章 曲轅犁和劉琦112章 中平三年三月215章 又要逃離洛陽?235 科考(二)087章 作坊319章 變法到了新階段(下)314章 答司馬朗問074章 解圍和被圍254章 你聽說過收費站嗎?309章 那麼新的開始了!234章 科考(一)341章 小冊子和新戲324 請吃飯245章 變法第一槍(二)138章 十一月,風雲變幻(中)157章 董明歸宗,李通入學359章 一波三折的講學134章 機關算盡,一地雞毛046 捱打要立正(感謝離風霽月、本座玄清的打賞)170章 不太成功的試飛418章 爲了大運河設立一個新的衙門?047章 要入夏了284 不愧是你338章 好一個劉辯118 潛移默化375章 一個小驚喜163章 穿越衆都是無賴246章 觀政分配322章 荀爽應召,劉宏後手337章 新學和舊儒學419章 想當工部尚書084章 董明的決定100章 歸來245章 變法第一槍(二)061 蓋勳340章 身在局中192章 來自何皇后的惡意112章 中平三年三月308章 太子劉辯和忽悠鄭玄233章 變法(終)383章 劉辯掏錢040章 董明的粉絲劉玄德277章 以碗算人260章 科學司的生財之道044 馬明的眼淚216章 無雙王越203章 是時候了274章 爭論226章 建設兵團347章 我兒張鋒,有大智慧200章 皆大歡喜275章 洛陽、幷州和鹽場008章 陳登300章 我王斌,聰明人!192章 來自何皇后的惡意342章 楊修和鹽場的意外343章 還有誰!159章 藥到病除352章 多了一個劉岱209章 那件事情078章 廣宗388章 泡澡325章 高大壯398章 你跟我去賣酒228章 尚書令221章 這一章好漫長(二)236章 科考(三)316章 安玄和尚和劉宏的遺願176章 多了一批死忠粉083章 潰敗的董卓238章 第二場328章 高朗的反擊?164章 要結親了嗎053 章 彭城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