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北府

劉備很關心府兵制度,又不好大範圍倉促推廣,這需要試點。

昭陽邑就很不錯,徵北軍可以拿來試驗。

關平回襄陽不久,劉備就將田信徵入襄陽,詢問徵北軍改制相關事項。

府兵府兵,自然是受將軍府直管之兵,與地方郡縣官員不存在管理糾纏。

田信潛意識裡不喜歡軍人干政,不喜歡州牧、州刺史兼領將軍號。

規劃府兵制度時,繞開了地方郡縣,自成一系。

府兵的基礎在於軍屯,劃撥易於屯墾的荒蕪土地來安置軍隊、軍屬執行軍屯,這樣的軍屯據點受將府直管,也不與地方郡縣發生交集。

小的軍屯據點三百戶,設立曲部;大的軍屯據點七百戶,設立營部。不設置百戶規模的屯部,或千戶規模的大部。

曲部、營部的府兵分爲五個番隊,除防禦戰時,各隊輪番服役、出征。

千里範圍內的戰爭,出兵三番;千里之外,出兵兩番。

昭陽邑施行《麥城戶律》,一戶理論丁壯最多三人;如果丁壯選爲府兵,一戶丁壯寬限爲五人。

府兵兵額空缺,就近從郡縣良家子中揀選,富戶優先壯戶,壯戶優先多子戶。

“府兵授正業田、副業田、軍田,少者五十畝,至多則有百畝。皆免稅租、徭役,凡應徵,自籌刀劍、被服、鞋襪、弓一張、箭三十支,粳米或炒麪三鬥。”

“鎧甲、強弩、長矛、旗號由武庫撥發、維護,事畢收繳歸庫。”

“鼓勵府兵之家蓄養驢馬,既能利於農事,也能利於徵戎。”

“府兵農閒時於本部集番操練,一月兩操,每操兩日。一年四季,夏秋由本部都試,都試五日,考校隊列、武藝;冬春由將府集結,施行大操,並全軍校文武事,選練猛士、幹才。”

田信講述,劉備細細聽着不時詢問細節,因爲府兵五番,始終有一番集結在將府所在的大營待命,充當機動兵力。

那麼冬春的兩次集結,並不是集結餘下四番,而是兩番一組,交替進行大操。

府兵制度跟恢復的郡尉、郡都試製度有重疊現象;郡尉專掌本郡兵員徵發……可現在哪有富足的人口讓郡尉去徵,也沒有富餘的人口進行都試、選拔。

所以各郡郡尉很尷尬,畢竟大漢現在有八個軍,五軍、徵北軍、鎮北軍、衛軍,這些軍隊除了中軍、衛軍,餘下六軍幾乎兵將一體,兵員不解散,也不需要從郡國補充,所以郡尉的職責成爲擺設。

誰敢解散這八個軍?

只恨成建制的軍隊少,解散簡單,想要重新聚攏恢復磨合組織,是要花費時間成本的,時間成本最直觀的體現就是軍糧支出。

如果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各軍陸續裁汰老弱兵員,那郡尉的職責就能漸漸生效,並擴大權威。

從最開始的安置退伍兵員,到平日建設預備役體系、剿匪維護治安,再到戰爭期間徵發預備役兵員,這都是郡尉職責所在。

可現在拋出府兵制,郡守、縣令長兵權被剝奪,不算什麼事兒;可郡尉剛恢復的徵兵、都試職權就成了擺設……但也可以作爲府兵制度的補充,府兵缺額可以由郡尉負責揀選合適的良家子補充。

如果要施行府兵制試點,田信徵北軍有昭陽邑,可以自行發揮,在施行過程中不斷優化、改正,不會觸及太多矛盾。

而漢中平原裡,百姓、豪強被曹操遷移一空,也適合魏延在漢中施行府兵制。

大致的府兵制輪廓已然瞭解,這只是一個規劃,具體如何,施行試驗時會進行修正。

府兵制最直接好處是田信反對高級將領軍政一把抓,那自然也反對州牧抓軍權。

不論魏國還是江東,地方刺史、郡守、都督的權力是越來越大,都督官制日益成熟、壯大,簡直比州牧還州牧。

現在徵北軍體系內,有安衆將軍徐祚、揚武將軍孟達、鷹揚將軍羅瓊、虎牙監孟興,以及從漢興郡遷入昭陽邑的建信將軍申儀。

算上徵北軍本部,一共有六個軍號,三十二個營;田信部曲三營,武當侯國徵集三營無當步兵,昭陽邑七戶一兵徵發的昭陽兵五個營。

總共四十三個營,消化了孟達、申儀、徐祚的部曲勢力,總兵力三萬三千餘人。

如果繼續給編制,田信手裡還有一萬五千人左右的屯田降兵,也是可以逐步改編。

可劉備不敢給編制,田信也不敢再擴……降兵比例實在太高,隨着堵陽、宛口兩場戰爭打完,許多降軍出身的軍吏晉升到屯將、曲將一級,傑出幾個人升到營督。

繼續收編降兵,徵北軍一定會出問題。

徵北軍三十二個營執行府兵制度,府兵五番,那常備只有六個營,五千人。

五千人足以應急使用;而田信的夏侯衛隊三個營,無當兵三個營可以視作常備;昭陽兵五個營也會施行類似府兵的管理制度。

那麼整個昭陽邑常備兵力有十三個營,大軍主力北伐中原尋求決戰時,徵北軍留後休養,有田豫的南陽兵配合,足以擋住武關方向的魏軍。

北伐中原尋求決戰,沒有一開始就派田信上場的說法,不然關羽會不高興,許多將校也會有怨言。

把田信留在關鍵時刻再用……只要始終留着田信所部不用,那就能牽制魏軍部分總預備隊留在藍田,不敢輕易增援中原戰場。

劉備思緒緩慢,算着這筆賬:“既如此,孝先可增募僚屬,在昭陽試行府兵之制,立北府兵。朕身在襄陽,會時常前往昭陽檢閱。此外,朕會使文長在漢中施行府兵制度,遷文長爲徵西將軍,所部爲西府兵。”

“若府兵制度斐然,朕會遣子龍在成都施行,創立衛府兵。”

“五軍不宜改動,且屯且戍。”

劉備自有衡量,田信也不強求五軍跟着改編府兵。

五軍體系太龐大,有三分之一兵員是將校部曲私兵,又是漢軍主力所在,是機動兵團,兵員隨退隨補,貿然更改制度的成本、風險太高。

如果在五軍體系外,再設立東南西北衛五個府兵集團做補充,想來會方便許多。

中原決戰勝負未分前,考慮十年後的事情沒意義。

能做的只有把手裡的事情做好,未雨綢繆,不要犯錯誤。

劉備的處置,田信毫無意見,欣然接受。

第六百一十章 釘子第六百七十九章 仙草解藥第三百四十七章 謀反第四百五十五章 深謀第四百二十六章 輕重有別第五百五十九章 壓迫第四百四十六章 各有各心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五百六十四章 等待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夏侯尚第五百四十三章 敗者無人權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八十七章 編制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二十二章 無法避免第三百九十九章 磚茶第七百五十三章 連環第四十章 糜芳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樊第四百二十二章 風火第四百七十四章 齊心第一百九十七章 無當飛騎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五百三十二章 決意第七百三十五章 藍溪夜談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一百五十六章 參戰第二十九章 白馬將冖車第三百五十八章 孝第六百二十一章 孝廉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八百一十三章 整編第二百一十五章 階第七百六十七章 再聚襄樊第五十章 計較第七百零九章 姜維第五百三十六章 叛徒第三百二十章 脅迫第一百九十章 楊儀第二百七十九章 破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三百八十一章 肥瘦第五十二章 方天第五百八十六章 馬超的推演第四十章 糜芳第四百八十三章 忠孝第七百五十九章 威逼利誘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飯的問題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可名狀之罪第四百八十一章 溺亡第三百八十一章 肥瘦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咬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第六十八章 陣不成二第五百九十章 死國可乎第六百三十一章 畫家第七百七十三章 勇氣所在第八百三十八章 瘋女第七百零三章 掩飾第二章 不可莽撞第四百三十六章 鑄幣第八百一十七章 想得開第四百九十一章 舉例第六百八十一章 單于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七百八十五章 使命第七百三十四章 轉移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一百九十七章 無當飛騎第二百零六章 板甲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六百一十二章 自薦第四百八十五章 桑園第七百八十三章 房價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海鹽花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二百七十章 圍魏救趙第四百零四章 反攻計劃第九十八章 物有所急第八百四十五章 前奏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膽猜測第三百三十三章 退無可退第六百一十章 釘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第五十二章 方天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八十七章 編制第三百四十五章 刺激第六百三十四章 楊公三成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一百三十四章 不敢賭第四百二十九章 糧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