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一錯再錯

魏國前護軍桓纂因風寒染病氣力衰弱,幾個親兵拉扯着才搖搖晃晃攀登到關城外圍石砌矮牆。

守衛這裡的反正魏軍剛把魏軍、南山軍旗幟丟棄在地,見突然爬上來的十幾人,面面相覷。

桓纂的親衛將大呼:“大都督麾下大軍頃刻就至,平樂鄉侯速速出兵助戰!”

守衛此處的百人將張口喘氣,周圍部屬都盯着他,百人將盯着桓纂左右,見這些精銳親兵個個眉目剛毅,大有強闖之意。

這些親兵也緩緩移動,將桓纂護衛起來,桓纂見氣氛緊張隨時可能拔刀,就勸:“大都督前鋒萬騎已至藍橋,晉陽侯已焚燒狼煙,此次前鋒晚期必火速來援!”

桓纂擡手指着天上游動的青龍,聲音激憤:“此徒有其形之物,不過障眼幻術,不足爲慮!”

此處百人將還在猶豫,身邊一名都伯附耳低聲:“降夏公,我等尚能保全性命家室。若大都督來,我等十死無生。此戰若敗,家室焉能保全?唯有助夏公入主關中,我等纔有活路。”

百人將微微頷首,僵硬神情趨於緩解,打量桓纂的親衛將,張張口才說:“平樂鄉侯與王典軍爭執不下……我等也無所適從。”

一聽還有爭取的希望,桓纂往前兩步急說:“快!快放行!”

作爲桓階的幼弟,桓纂在大魏也算有一些薄面;雖不如龍亢桓氏那樣強盛,但湘陰桓氏也是有牌面的家族。

不管是藍田關守將閻圃,還是琅琊王氏的王雄,多多少少要給自己一點面子。

買賣不成仁義在,最不濟,也能全身而退……再不濟,也能保住命。

他當面的百人將面色反覆變化,還是垂頭,向後退了幾步,持矛、持戟的吏士紛紛端正矛戟,也往後退,讓出盤山小道,這是一條鋪設條石,很有年頭的古老小道。

桓纂心中焦慮,也習慣了武人的服從,當即擡腿就往前走。

他的親衛將左右審視,拿不定主意,也只能一揮手督促其他親兵護着桓纂左右,一起沿着陳舊石階小路往最裡面的關城輕步疾馳。

跟在後面的幾名親兵不時回頭觀察,見百餘守軍調整隊形,要結陣堵死小路,驚駭大呼:“桓公!有詐!”

桓纂扭頭去看時,就見小路那邊已有盾陣在中,矛戟站在兩邊,盾陣之後是弓弩手,已瞄向他。

“殺賊!”

百人將手中環首刀斜舉振臂,怒喝一聲,桓纂身邊親兵紛紛靠攏,簇擁桓纂繼續沿着石階狂奔,只要見到王雄、閻圃,就還有迴轉的餘地。

王雄、閻圃出身高貴,是講究人,不似軍吏這般粗鄙、衝動、無謀。

王雄的確是個講究人,站在關城門樓垂眉盯着即將登頂的桓纂,思索之餘不由眨動眼皮。

作爲同僚,自然清楚桓纂的家事。

桓纂的大兄桓階已經病故,二兄桓彝在長沙隱居不仕,湘水之盟後長沙割給孫權,桓彝也就成了孫權治下的士人。襄樊戰役前期,桓彝受徵,效命於孫權,隨後就是荊南變動、分立湘州一系列事情。

湘陰桓氏的根基,幾乎被漢軍、夷兵連根拔起。

桓纂自幼跟隨桓階入魏效力,桓階交遊廣闊,跟孫堅也有很深的關係。偏偏……這個家族跟劉備一方沒有關聯,現在勉強算是窮途末路,垂死掙扎,已經沒了退路。

王雄猶豫間,桓纂被架到到關門前,仰頭哀容:“元伯!元伯!萬萬不可一錯再錯!”

桓纂身邊只剩下三名負傷親兵,個個背上插着箭,十分悽慘。

就連桓纂小腿也中了一箭,狼狽之極。

王雄探頭,俯視桓纂,面容僵硬,緩緩擡起手,閉上眼睛猛地揮下。

關城門樓百餘弓手齊射,三輪箭雨停歇,王雄垂眉掃一眼,回頭去看另一側。

投石機、牀弩都已經搬到關城西南側,都已經做好大致的瞄準,靜靜等候發射命令。

他們在等王雄的命令,王雄在等田信的命令……有傳令過來的話,就有一點點對話的機會,這個很重要。

可始終等不到田信的督促命令,也沒等來姜良的命令,卻等來了桓纂。

如今已射殺桓纂,桓纂屍體還沒涼透,卻也意味着自己沒了退路。

王雄審視各處,對身邊軍吏微微頷首:“擂鼓,助威!”

關城鼓聲響徹,關下張虎、姜良齊齊擡頭去看,彷彿等待命運的裁決。

突然,兩軍將士就見關城弓弩齊發,還有拳頭大的石塊紛紛揚揚砸下來,以不可預測的軌跡朝北落下。

Duang!

張虎身邊一名甲兵持盾在頭頂,被沉重石塊砸中,震的這名甲兵險些栽倒,彈起的石塊砸到另一個人,頃刻間發出一聲哀嚎,隨即這聲哀嚎被更多的哀嚎聲、馬嘶聲掩蓋。

嘈雜、慌亂之中,張虎的千餘騎士瞬間隊形散亂,馬匹受驚四處奔跑,人馬一亂,徹底開始無規則運動。

姜良橫矛壓住部伍企圖衝鋒的心思,也剋制了自己,等待着最好時機。

張虎受驚的馬匹被親兵死死扯住,四周強勁弩矢有意無意追着張虎,視線以內徹底亂了,張虎仰頭長嘯、怒吼,喝罵的聲音也被掩蓋。

王雄也探頭盯着,見前將軍、晉陽侯兩面大纛前的張虎沒有被射殺,略有遺憾,見張虎調整方向朝北奔逃,兩面大纛倒下一面,當即呼喝:“鳴金!”

叮叮噹噹的聲響從關城傳下,姜良長矛朝前一揮,竭聲吶喊:“衝!”

千軍萬馬這一刻齊頭並進,如同浪涌,張虎所部未戰先潰,或倒戈就跑,或朝南面奔逃躲開主要戰場……密集的道路中間,你投降,衝鋒的北府兵也停不下來!

虎山之上,田信對身邊抱着文件夾書寫軍令的虞世方說:“傳令左軍、揚武軍,向霸上進兵。我會遣虎牙左衛斜趨灞水峪口,以接應偏軍。”

藍田關這個三岔口,一個通向灞水峪口,一個通向藍田,己方軍隊出現在灞水峪口,那整個峪口以內的魏軍據點後路斷絕,自然也能知道藍田關已經丟失,很少有人會進行無謂的反抗,能加速偏軍運動。

軍令下達,田信見北府黑綠服色的隊列衝潰、淹沒土黃服色的魏軍陣列,就起身囑咐李衡:“叔平,天黑後收回風箏。若風力改變……就放了吧。”

短時間內,最好還是別讓敵我吏士看到風箏的原型。

李衡應命,這一戰也是運氣好,把這個東西用上了。

很多東西戰前準備了,可不見得有機會用。

第二百二十三章 簡體之倀第一百零八章 堵陽第八百七十八章 延遲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六百八十四章 服之第三百八十五章 學校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七百四十七章 政務第一百八十三章 鑄幣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五百六十三章 應對第一百二十三章 副軍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公無私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七百二十二章 婚事第九十三章 畫第一百四十章 二回熟第三百章 精兵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三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八百五十四章 花園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一百四十六章 怨言第七百八十三章 房價第一百三十五章 白兔第八十章 糧食第六百二十八章 錢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五百九十七章 要命的誤會第八百零四章 意在拖延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與舊第六百七十五章 二代中堅第七百一十八章 籌劃第二百二十二章 碧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無可退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六百六十七章 麥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四百九十七章 套馬索第四百三十七章 惠子第六百零九章 錢與要害第五百六十三章 應對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七百二十四章 期期艾艾第一百二十四章 爲難第五百九十八章 合適的人選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聲士第六百七十二章 還剩三個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約第五百五十七章 藍田青龍現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五百七十七章 耐心第七百三十九章 火坑第六百四十章 轉化第八百四十五章 前奏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五百二十六章 十二孫侯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情第二百零九章 潘濬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煙第二百九十七章 非敵手進退兩難第四百三十三章 無心第三百四十九章 出身第七百九十七章 分析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二百六十五章 後發制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斬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舊更替第四百七十章 五龍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立字據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雙第五百二十五章 改制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六百零一章 規劃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雲六鎮第五百二十三章 爭第六十七章 陣不成一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在意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升第三百六十二章 智囊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談判第五百二十二章 執宰之難第四百三十七章 惠子第七百六十三章 彳言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四百三十三章 無心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八百二十四章 變故之初第二百七十章 圍魏救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