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人才難覓

雖然好言寬慰了辦事認真細緻的左司馬張斐,但顏良心裡也難免暗自琢磨。

自己在軍中常設教導營,雖然從長期來看,對人才培養十分有利,但短期之內卻十分欠缺合用的人手。

別看這第一期教導營一下子集聚了九百多人,那是因爲藉着第一屆比武大會的因頭,網羅了不少名列前茅的人才,且加上軍中各部曲挑選出來的軍官苗子,才湊了這麼多人。

比武大會不可能一直舉辦,一年一次最多了,再多就會影響到正常的生產,且常山國內能夠徵募的兵源也就那麼些,這可不是打三國志遊戲,一個城有二十萬人便可以徵二十萬兵。

另外教導營是第一次舉辦,各部曲挑出來的人也都是最優秀的那一批,再之後挑人應該不會比第一次那麼容易。

顏良暗暗估計,之後的幾期教導營能召個三四百人就算是不錯了。

別看現在顏良手下能拉出一萬多人馬,其中的那些將吏還是原來討逆營的那些老底子,真正可以獨當一面的將才還是太欠缺了。

張斐練練兵管管後勤很稱職,統兵作戰就很一般。

隗冉的騎兵運用堪稱精到,戰場嗅覺也不錯,但帶領步卒的能力並不算突出。

昌琦這莽夫就別談了,自己派他駐守上艾,還得特意把軍中頗有威嚴的軍正丞範鳴跟着監督他,不然怕他鬧出什麼幺蛾子來。

仇升斥候遊騎的水準不錯,爲人也頗聰明,但帶兵的經驗還是欠缺得很。

侄兒顏枚這兩年進步很大,但畢竟年輕,還需多多磨鍊方堪大用。

仲棟要說是武將,其實更像文官,只是現在手裡沒有合適的人選,只能讓他挑起重擔。

陳正此人倒是允文允武,但畢竟沒經歷過大陣仗,且被自己安排主持職方掾,短時間內也不可能讓他治軍打仗。

餘下衛恂、牛大、夏侯衡、仲遐之流更是需要好好錘鍊,短期內拿不出手。

顏良越想越頭痛,越想越糾結,直到他回到了元氏,碰到長史辛毗之後,這頭就更痛了。

辛毗與張斐一樣,辦事也勤勤懇懇,剛碰到顏良就和他談起了公事道:“年前督察各縣時,多有發現各縣長吏、掾吏不堪任用乃至於貪贓枉法之事,有些個長吏畏避糾核直接辭官而去,如今各縣長吏多有出缺,需得分別遣人暫守。”

顏良與辛毗來到常山兩三個月後,慢慢將郡國之中各項事務理順,終於站穩了腳跟。

在年前,二人商議決定對郡國內的屬縣開展吏治督察,審覈各級官吏是否合格,主要負責監察事務的便是以郡中幾部督郵。

常山原本的吏治就很混亂,地方官員大都得過且過,沒想到顏良與辛毗下定決心詳細覈查。

這一查之下,諸多貪腐、以權謀私、斷案不公的事情就浮上了水面。

其中中部督郵時苗的工作效率最高,微服走訪各地向百姓們打聽縣鄉官吏和豪強惡紳的種種不法惡行,一一記錄在案,事後詳細覈查,辦下的案子俱都鐵證如山,讓那些地方官吏和豪強惡紳辯無可辯。

時苗與決曹掾夏侯蘭二人一個查案一個審案,半個月內接連糾核推翻了不少冤假錯案,查辦了好些個縣鄉官吏,處置了一些豪強惡紳。

不知何時,常山中部諸縣百姓之間唱起了一句歌訣,叫作“嫉惡如仇時德胄,秉公直斷夏侯蘭。”

顏良聽聞之後也對二人好生嘉獎了一番。

這一陣督察旋風颳過,地方上的蛀蟲刮掉不少,但各地官吏也出現了不少缺員。

由於民政事務多委之以辛毗,顏良道:“長史可與功曹、五官掾、主簿等人商議些合適的人選,呈我看過後各自署任便是。”

辛毗對顏良的放權也很滿意,又說道:“明府從崔季珪之策,欲在各縣鄉恢復庠序,又要開設六山學院,大興文教之事,可各地庠序多有荒廢,短時間內怕難以找到足夠的講師,且六山學院需得一些博學之士坐鎮爲宜。”

顏良聽起此事又揉了揉額頭道:“崔季珪向我薦舉鉅鹿子明公主持六山學院事,其人如今正在上黨,我欲親自前往延請,據說子明公座下門徒衆多,或可順便禮闢一些。”

辛毗點點頭道:“崔季珪力倡興學之事,明府也莫要放過他,他可是康成公高徒,可令其招致些同門來。”

顏良笑道:“那是自然,我怎會放過他,經過井陘時便與他說。”

辛毗又道:“明府欲要在沿山邊地大舉屯田,雖說先期以軍屯爲主,不過其中有不少流民,依下吏之意,還當別設吏員方便管理。”

顏良這些日子來已經通過各種渠道收容來了數千戶流民,目前已經令這些流民們按照先前既定劃設的區域整理土地、道路,疏浚河道、溝渠,準備大舉屯田。

一開始爲了便於開墾與管理,自然是以軍屯的形式出現,但顏良也知道軍屯只適用於前期,真正要激發屯民們的積極性還是要漸漸轉向民屯,乃至於轉爲縣鄉。

軍屯更類似於後世的集體農場、農民公社,在官方組織之下集體開墾大片荒地,可以在開墾早期充分發揮人力物力優勢。

而民屯更類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早期開墾期過後把土地承包給家庭單位,用以激發人們的生產積極性。

當亂世過去,太平時節到來,除邊地之外的所有的軍屯、民屯都會撤銷,演變成一個個新的縣鄉。

只有把土地的所有權或者長期使用權分給屯民們,才能讓這些屯民徹底安心地紮根在常山,爲顏良所用。

畢竟,漢民族的人們從骨子裡就對田宅傳家有莫大的渴盼。

辛毗提出在軍屯中設民政之官倒是純從長遠打算,並非專門爲爭奪權力,顏良也從善如流,說道:“軍中管理戶籍,教導農桑之事並非所長,各屯部還當軍政一體纔是,設官管理十分必要,不過短期之內,還當以軍中爲主,吏員的從屬關係應歸在軍中。”

辛毗道:“那是當然,可這回一次設下多個屯部,相應的吏員也需得跟上,合適的人才卻是難覓。”

顏良道:“這……且着各縣鄉多薦舉些人才來吧,府中也要多想想辦法,長史不妨與諸掾再議一議。”

辛毗道:“下吏省得,這邊先去了。”

辛毗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卻留下顏良好一陣煩惱。

顏良本就爲軍中人才欠缺而煩惱,辛毗又來和他大提特提政務上的人才缺口,讓他一個頭兩個大。

顏良正覺頭腦發脹間,以手扶額默然沉思時,身後屏風處傳來一陣腳步聲,然後顏良便感覺到有幾根春蔥般的手指輕輕揉按在太陽穴處幫他揉按放鬆。

顏良口鼻處沁入的淡淡體香裡嗅出來正是自己的小妻子甄宓,他索性把腦袋朝後靠去,抵在一處綿軟之處。

甄宓沒想到眼前之人如此無恥,竟被他靠入懷中,欲要推開卻又心疼自家良人處置政務的辛勞,便任由他佔了便宜。

雖然甄宓的指法毫無專業性,但腦袋枕在峰巒之間也讓顏良很是受用,眼睛也閉了起來,兩隻大手有些不安分地亂動。

甄宓一陣嬌羞之下,唯恐良人再有什麼過分的舉動,出言道:“夫君,可是在爲缺乏良才而犯愁麼?”

顏良也懶得睜眼,手上動作不停,嘴裡答道:“嗯……你都聽見了?”

甄宓道:“妾方纔來時聽見了些,若是夫君不喜,妾以後避開便是。”

顏良道:“無妨,你我已然結爲一體,何必分彼此,不過政務上之事,你聽過便可,不必說與旁人聽,便是親族之人,也要注意分寸。”

甄宓柔聲答道:“嗯,妾明白了。”

這時候顏良垂落下來的大手不停使壞,且甄宓聽到結爲一體這等話語,又不免面上發熱,爲了不讓氣氛尷尬,她繼續引開話題道:“若是夫君心憂沒有合用的人才,妾或有一法。”

顏良奇道:“噢?細君有何良法,快快說來。”

甄宓道:“冀州世族之間多有師友之誼,且彼此通婚不在少數,遠的不提,柏人李氏,清河、博陵二崔,清河張氏,鉅鹿魏氏,信都馮氏等皆有不少出色子弟,夫君可致書招攬,以夫君之名,想必各家各族會遣優秀子弟前來座下聽用。”

顏良心想對呀,這年頭人才都集中在世家手裡,雖然這些世家爲家族謀利的心思極重,但要有效地治理地方還真少不了他們。

不過顏良可不是愣頭青,不會以爲自己修書一封,各地世家便巴巴地遣人投效。

要知道這些世家就連袁大將軍的面子都未必會賣,拒絕出仕的例子比比皆是。

顏良道:“世家固多美才,然爲夫德淺位卑,如之奈何?”

甄宓嗤笑道:“夫君爲何如此妄自菲薄?若堂堂二千石常山相,名震中州的討逆將軍還德淺位卑,誰人敢稱德高位隆?”

顏良故作誇張地道:“這可沒得比,世家們可未必看得上我一介武夫,此法不靈,此法不靈。”

甄宓知道顏良半是自嘲半是玩笑,也不當真,猶豫片刻後道:“要不,妾寫封家書求懇一下太僕公,看看他能不能幫忙去信聯絡一下各地世家,爲夫君美言一二?”

顏良見甄宓果然冰雪聰明,知道怎麼幫自己,大手從後邊一勾,一下子就把甄宓給摟到身前,說道:“這纔是我的卿卿好娘子,知道爲爲夫着想,我得好好獎賞你纔是。”說罷便更不規矩了起來。

甄宓正待掙扎,卻發現檀口被封,要緊處被輕輕一捏,渾身上下的力氣便如被點了穴一般抽個乾淨,只得任君採擷。

堂屋之外,初春陽光灑落,檐柱之間冬雪猶未消融,北風呼啦啦陣陣吹過,吹得院中新梅花苞漱落落亂顫。

堂屋之內,卻是春意濃膩,雲裳凌亂,雨打巫山,有道是“桃腮檀口坐吹笙,春水難量舊恨盈。”

待雲收雨歇,顏良整個人從頭到腳都透着股清爽寫意。

同時,他腦中的思路也越發清晰,這缺人的問題隨着自己掌握的地方和軍隊越來越龐大勢必會愈加嚴重,與其到處求才,不如自己來培養。

看來啊,這六山學院的建設得加緊了,是時候跑一次上黨去請張臶來當山長。

不過顏良覺得自己還得發揮一下後見之明的優勢,趁着如今才建安六年,很多人才還沒被老曹家老劉家老孫家給擼去,得花點心思截下胡。

至於怎麼截胡,截誰的胡,顏良取過支筆在紙上勾勾畫畫。

他首先想到的是謀劃之才,所以紙上先後寫下諸葛亮、司馬懿、陸遜等人的名字。

如今此三人應當都還在各自家中並未出仕或者剛剛出仕,能不能想辦法召來所用呢?

這諸葛遠在隆中,離自己十萬八千里,據說架子還特別大,罷了罷了,顏良無奈把諸葛亮的名字劃去。

那司馬懿呢?河內郡倒是不太遠,不過如今袁曹雙方各自佔據一部分河內,雙方的邊界把守極爲牢靠,且司馬懿這廝明哲保身,連曹操的徵辟都不願屈就,估計自己這點微薄名聲難以招攬,顏良又嘆了口氣把司馬懿的名字劃去。

那陸遜距離更遠,且陸氏爲江東冠族,怕是不會理自己的招攬,顏良把筆一摔,心想這特麼不是說好應該有穿越的福利嗎?什麼開局送諸葛亮送呂布呢?

身旁甄宓已經收拾好衣裝,見自家良人有些生悶氣,奇道:“夫君怎麼了?”

顏良對甄宓笑笑道:“無妨,在想事情。”

顏良理了理思路,心想這有大才的都心高氣傲得很,不好搞定,不如把目光放到那些次一等的,或者出身較微寒的還靠譜些。

他腦袋裡靈光一現,想到後世頗有美名的“建安七子”。

雖然孔融、陳琳這等歲數大的不是自己能招攬的,可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幾個歲數都不大嘛。

這幾個出謀劃策或有不足,教教書作作文管管地方事務應當綽綽有餘吧?

顏良依照這個思路又想了幾個有印象的三國名人,想着花些時日一一尋訪。

突然,顏良一拍大腿,心道這人應當還沒顯露崢嶸,若是把他招攬到手下就又多了一員統兵大將,豈不美哉!

第295章 軍制變革第517章 石砲曲第584章 脾氣古怪的醫者第452章 襄陽送別第501章 巧奪城門第50章 固辭東郡第380章 饞她的身子第124章 新官上任第363章 官二代第137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49章 做人難第426章 北路軍第45章 宿命的對決第1章 造化弄人第345章 爲天地立心第412章 甜蜜的誤會第111章 以退爲進第107章 請求與拉攏第84章 構陷得逞第389章 老槐谷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115章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第112章 且行且珍惜第539章 此子斷不可留第19章 城下攻防第147章 亡命少年第572章 黑山賊復辟第557章 從幷州下手第137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372章 中考與高考第512章 兵分三路第271章 捷報頻傳第59章 將爲兵之膽第427章 誘餌第16章 走一步看一步吧第338章 中道遇賊第231章 辛毗對策第91章 與君共勉第345章 爲天地立心第159章 吃棗藥丸的志向第465章 上艾閱兵第138章 將軍之慮有三第9章 山崗軍議第127章 南蠻巫術和道家仙法第49章 做人難第28章 城外來客第348章 有教無類第580章 春華絕情第96章 嘆世間奸人多當道第576章 不裝了我攤牌啦第5章 曲意逢迎第499章 龐統的條陳第578章 孫氏兄弟與江東二張第502章 城門激戰第345章 爲天地立心第148章 戰後處置第567章 ****第552章 宅鬥第379章 委曲求全第465章 上艾閱兵第209章 常山國相第331章 間客第411章 今之細柳第462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503章 制衡再製衡第587章 勾搭與矜持第423章 重歸故地第364章 太常趙岐第384章 進山第501章 巧奪城門第353章 水鏡先生第185章 官渡迷局第167章 閃襲句陽第160章 奇襲冤句第487章 合兵攻城第58章 曹操的煩惱第550章 老袁家的難題第214章 回鄉第439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85章 拒不奉亂命第597章 心懷天下第516章 火力壓制第459章 士之冠冕第19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11章 今之細柳第298章 堂前斥奸徒第590章 不設防的城郭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103章 從其所請又何妨第341章 南土名士第482章 一鍋端第514章 泉州牢不可破第149章 新到貨的小鮮肉第526章 漁陽太守的人選第433章 工匠的思維定式第139章 香餌第285章 六山學院第407章 穿越者欒武子第415章 招撫第476章 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