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觀其言而察其行

受了驚嚇的孫鬆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唯恐被認作是張燕的餘黨被一塊兒殺了。

他歷數了張燕這些年犯下的罪行,還把他與高幹暗中聯絡,從高幹處買糧秣物資,並準備投附高幹,從而命張臨等人在高幹的眼皮子底下逃脫。

當然,在述說之中,孫鬆自己肯定是無辜的,是被迫的,是受害者,從來沒有參與其中,也沒出謀劃策,只是無奈之下跑跑腿而已。

顏良對孫鬆在其中起到什麼作用並不感興趣,也不願深究,而是對張燕與高幹之間的事情問得十分詳細。

孫鬆也有幾分眼力件,便着重把他所知的種種細節一一道來。

聽完之後,顏良自然是對高幹暗中資敵,更私縱賊人逃脫之事恨得咬牙切齒。

老子特麼費盡心思剿賊安民,你不幫忙也就罷了,還要拖後腿使絆子。

幸好對這廝早有防備,令隗冉盯着,不然指不定張燕也跟着從後山一併跑了。

有那麼一瞬間,顏良真想立刻就帶人給高幹來個物理超度,讓他消失在這茫茫黑山之間。

不過當顏良想到袁大將軍的時候,還是覺得算了算了,走一個心吧!

眼下還不是動這些宵小的時候,待本初亡去,有得你們幾個不肖子孫苦頭吃。

胡思亂想間,外間有人人來報,說是趙國典農校尉仇升,建義中郎將陶升聯袂而來,同時來的還有一個熟人,即昨天剛剛來過的王凌王彥雲。

顏良冷笑一聲道:“我道是誰!王凌昨日裡與我說得花好稻好,原來都是一片胡言。”

隗冉見又有人前來,便問道:“將軍,末將這就帶此人下去。”

顏良道:“不必!便讓他留在此處。”

隨着扈從引領,仇升、陶升二人並王凌一併來到堂內。

仇、陶二人率先見禮之後便進入兩旁班列中站好,讓王凌這個外人先說話。

王凌入內之後倒是不亢不卑,走到大堂中央,對着顏良一個長揖道:“王凌見過將軍!恭賀將軍一戰克定黑山張燕,建此殊榮!”

自王凌入內之後,顏良一直在觀察他的表現。

他發現王凌雖然看到跪在一旁神情狼狽的孫鬆,但卻既不驚訝也不慌張,只是視若無睹,神情淡定。

顏良心中也不禁生疑,按說王凌作爲幷州別駕,應當是高幹最爲信任的幕僚,肯定知悉他與張燕交通的事情。

王凌此來絕非簡單拜賀而已,定是爲自己派人堵住幷州兵營地而來。

而自己刻意讓孫鬆留下,也是爲了給王凌一個下馬威。

眼下王凌如此淡定,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王凌的確不知情,第二種則是此人大奸似忠,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之能。

顏良決定再試一試他,說道:“黑山覆滅理所應當,不值一提,別駕此來所爲何事?”

王凌道:“張燕盤踞黑山十數載,也只有將軍此等英傑人物才能滅之如拾芥而已。在下此來,乃是爲感謝將軍派兵衛護我幷州大營。只是如今黑山賊已經盡數授首,不知爲何這些友軍還攔住了道路?”

顏良知道他有此一問,反問道:“噢?敢問別駕,昨夜裡黑山賊從後山小道大舉逃逸,而昨日別駕曾言幷州兵能接過此處防務,不知面對賊人下山,幷州兵是如何應對的?”

王凌聞言也是十分羞慚,他也深爲本方的不作爲而羞恥,但在外人面前,他卻要維護自己人,說道:“昨夜我軍新來乍到,對周邊環境尚且不熟,初時聽聞動靜時,還以爲賊人要趁我立營未穩夜襲,故而謹守營寨不出,待到發現賊人居然一路向西逃逸,那時想要出兵攔截卻已經遲了。待使君欲要下令追擊之時,陶將軍、仇校尉已經帶兵前來,便取消了出兵的打算。”

顏良呵呵笑道:“如此說來,汝等畏敵不前,縱放賊人逃脫還是情有可原?”

王凌斷然道:“將軍言重了,深夜之中不知虛實不敢擅動或許有之,然縱放賊人斷斷無有。”

見王凌還要嘴硬,顏良道:“別駕不必急着撇清,你且看看此人,是否眼熟?”

王凌順着顏良所指,看向了跪在地上的孫鬆,他先前就看到了此人,不過並不認得,所以也不太注意,眼下卻是定睛看去,想了一想還是不認得,便答道:“回稟將軍,在下未曾見過此人。”

“真未見過?此人還是你同郡鄉里之人呢!”

“確是沒見過。”

“孫鬆,那你可曾認得王別駕?”

孫鬆被顏良突然大聲一喝,嚇得一抖,立刻老老實實地答道:“罪人聽聞過王別駕之名,卻是未曾見過。”

“那你將方纔與我所言,事關幷州與張燕之事,再說上一遍!”

孫鬆便依言照辦,他方纔已經在顏良的盤問下說過一遍,如今說來十分熟練。

當王凌聽到孫鬆說高幹曾向張燕暗中賣糧食布匹時,面色立刻驚變,待到聽說張燕欲以子侄部衆投附高幹,而高幹答應了下來時,王凌急道:“一派胡言!高使君豈會與汝等賊人暗中勾結,你豈可血口噴人,造謠生事!”

顏良冷笑道:“此人所言是否屬實,自有種種證據佐證,不消別駕來判斷。”

“別駕且與我解釋解釋,爲何汝等在數十里外盤桓了數天,卻在昨天突然急行軍來到虎頭山下?”

“黑山賊爲何又挑在汝等剛剛來到的夜裡趁夜突圍,還選在汝等紮營的方向?”

“而汝等爲何又放任不理,不派一兵一卒出來阻攔,任賊人從你們營前逃脫?”

“如此多的事情湊在一起,別駕不覺得也太過巧合了麼?”

其實當孫鬆說出那些事時,王凌心中便有些打鼓。

眼下被顏良一句句質問下來,讓王凌想到了高幹、夏昭等人的表現,的確疑竇叢生。

然而他仍舊不願相信這是事實,只是無力地辯解道:“這……這……定是巧合而已,使君與將軍同殿爲臣,豈會行此無端之事。”

顏良心想到你們老袁家做這種窩裡反的事情可是有深厚傳統的,前有袁紹袁術兄弟反目互相交攻,後有袁譚袁尚不顧大敵當前兄弟鬩牆。

不過顏良一直在觀察王凌的表情,他發現王凌的驚訝、震怒、疑惑等表情十分自然並不似作僞,也有些相信他或許是被瞞在鼓裡並不知情。

如若此人是故意裝出來的,那絕對是金雞百花金馬金熊奧斯卡多料影帝的水準了。

顏良意味深長地道:“看來別駕對高幷州忠心耿耿,不過,高幷州未必視你爲腹心啊!”

被顏良如此一說,王凌也有些呆愣,有些困惑,也有些被欺騙的惱怒與痛恨。

他大聲答道:“在下定當回去當面問過使君此中是非曲直,然後再來答覆將軍!”

顏良心想此人倒是與他叔父王允有些像,都那麼剛,想到此處,也生出了些計較來。

“王君,我卻以爲,高幷州貌似寬和有量,實則內心忌刻,並無多少容人之量,你若以此事當面質詢,勢必鬧得不可開交,也得不到你想要的答案。”

王凌拱手道:“謝過將軍指點,只是在下心中存此疑惑,若不得開解,萬難自在。”

顏良道:“夫子有言,觀其言而察其行,時人重言而輕行,我卻不以爲然,這世上,滿口道德文章,行事男盜女娼之輩還少麼?”

“別駕不妨帶着疑惑,靜觀高幷州日後行事,若有心者,必能從細枝末節之中發覺真相。”

“如此,既能解心中疑惑,也可明哲保身,不至於得罪了高幷州,以免被挾私報復。”

見顏良如此爲自己着想,王凌也是心中感動,長揖及地道:“多謝將軍美意,在下自當仔細斟酌。”

顏良點點頭道:“那別駕便回去吧!在幷州營地附近的兵馬稍後就會離開,你與我代話給高幷州,便說賊事尚未完全平息,恕我軍務繁重,便不去當面拜謁了!”

王凌默默行了一禮後告辭離去,離去之前,還特意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孫鬆,好似想要把此人說的話記在心裡。

待王凌離去之後,顏良召集衆將開展軍議。

眼下張燕一死,黑山羣賊便如同沒了主心骨一般,成爲了一盤散沙。

雖然張坦、楊恪兩個山頭有一定的影響力,但絕對及不上張燕的威望。

所以要趁着張燕新死,黑山賊中沒有出現另一個強勢人物來整合之前,先把黑山之患徹底解決了。

對於周邊的一些小山寨,能勸降就勸降,不肯降就物理超度,這沒什麼好說的,反正手下一羣將校都是好戰之輩,打一些小山寨絕對不在話下。

至於張坦與楊恪二人要如何處置,卻很值得商榷。

張坦雖然有意歸附,但其人反覆無常,並不值得信任。

尤其是他的侄子張臨帶部衆不辭辛勞來援救張燕,其中是否有張坦的授意或是縱容還不得而知。

所以,顏良決定派習資再走一趟戍夫山,將虎頭山被破,張燕身死,周邊數十山寨盡數敗亡之事告知張坦,令其早日歸降。

若張坦仍舊首鼠兩端舉棋不定,張燕便是前車之鑑。

當然,僅僅派一個說客前往還不夠有說服力,顏良還打算派一支兵馬去爲習資壯壯聲勢。

左思右想後,顏良還是決定讓隗冉、昌琦二人的北路軍前去執行,一來二人駐地離張坦的營寨較近,二來二人的兵馬衆多,說服力足夠強大。

而楊恪此人,也曾帶人前來救援張燕,卻被仇升的趙國郡兵扼守要道勸了回去。

由於楊恪的地盤與常山國並不接壤,所以對於楊恪的處置倒也並不急迫。

不過事不預則不立,顏良解決黑山之患,並不單純出於對利益的考量,而是真真正正地想要解決這個離中原腹心之地相當之近的毒瘤,還天下百姓一個清平,所以絕不會放任楊恪這樣一個強大的賊兵勢力繼續存在。

對於這等賊頭,能招撫當然最好,實在不行,那也得物理超度,沒啥好商量的。

所以顏良再派晏姜、汲陌二人出使一次,既將張燕敗亡的消息知會他,也向楊恪表達了招攬之意。

安排好了這兩件事,顏良也考慮起了如何填補張燕敗亡後的黑山勢力真空。

由於綿延千里的大太行山脈地理環境特點,一直是不法之徒與逃民的聚居地。

在華夏文明的歷史上一貫如此,而按照原本的歷史發展,之後的近兩千年來也並無改變,直到新中國解放後才徹底根治了這個頑疾。

可以想象,若是隻剿而不撫不治,這片大山之中很快便會重新爲新的山賊佔據。

死了張燕,還會有張坦、楊恪,有張三李四王二麻子,在戰亂的世道里,從不缺鋌而走險之徒。

即便是顏良把這些山寨盡數付之一炬也並無卵用,賊人們完全可以重建,至多也就是在下次攻打的時候會省力一些。

想要根治黑山賊之患,必須將這茫茫黑山納入官府的治理之下。

而這,纔是比打打殺殺更難的難題。

黑山之間道路不暢,多山林少谷地,正經人家都不願意在此生活,反倒被賊人亡民們視爲樂土。

當山間有了賊人後,安分守己的百姓更不敢居留在山間,這便是劣幣驅逐良幣,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的道理。

所以,治理黑山的首要任務便是恢復秩序。

用強有力的武力來捍衛秩序,保證百姓能在這片並不算太過豐饒的土地上安全生存,恢復生產,再逐步改善生活條件。

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既需要有武力,有需要有願意墾殖的百姓。

而顏良手中,正有解決這一困難的利器。

那便是,軍屯。

陶升負責的常山典農就是很好的例子,這些屯民們通過一定的組織訓練之後,還是能夠具備一定的自保能力。

各山寨控制的山坡、谷地中雖然缺乏大片的田地,但還是有一些已經被開墾與適合開墾的土地,

這些土地養活衆多不事生產的賊人固然不足夠,但養活爲數不多的屯客卻沒有問題。

往黑山之間安排上一批經受過訓練的屯民,再在各個險要山寨與關隘處設置一些精幹強兵,就能防止亡命之徒再度佔據此地。

假以時日,這茫茫黑山間的秩序會逐漸恢復,將不再是亡命之徒的樂土,而是成爲一處處人間桃源。

第124章 新官上任第224章 登樓遠望第249章 勾心鬥角第133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197章 官渡落幕第17章 聲東擊西第346章 結業典禮第258章 神射手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425章 仇升的心跡第323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40章 某乃河東關雲長是也第122章 兵戈向何方第117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194章 將爲兵膽第268章 教導營第526章 漁陽太守的人選第133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573章 商隊第466章 相爲情顛倒第544章 破虜障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389章 老槐谷第311章 黑山大練兵第198章 一舉多得第120章 此去烏巢第29章 黎陽來使鼻孔朝天第161章 夜劫曹營第153章 將軍的家事第373章 新儒學第5章 曲意逢迎第469章 功高難賞第581章 “刺”客?第166章 州中故人相見第485章 將軍的氣魄第407章 穿越者欒武子第109章 當廷問對第214章 回鄉第211章 清河崔琰第84章 構陷得逞第96章 嘆世間奸人多當道第425章 仇升的心跡第506章 爲了利益成爲舔狗第281章 顏良的怒火第307章 崔琰薦良才第487章 合兵攻城第457章 鴻門宴?第219章 黑山張燕第498章 白龍山口第184章 高覽的心思第34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459章 士之冠冕第275章 六禮第237章 福利彩票第480章 分酒第504章花汝錢睡汝妻打汝娃第99章 來自江東的意外消息第360章 劉皇伯第543章 古北口第342章 高幹的小心思第170章 目標鄄城第449章 黑山後事第311章 黑山大練兵第131章 瞞天過海第94章 論功行賞第254章 伐柯如何第120章 此去烏巢第475章 人主氣象第535章 鮮于輔之死第202章 目標黑山第37章 孰爲黃雀第23章 三個人三句話第593章 醫學分科第380章 饞她的身子第433章 工匠的思維定式第582章 司馬防的算計第18章 試攻東城第116章 捋順毛第363章 官二代第260章 難產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426章 北路軍第143章 血戰長垣第478章 輕騎猛進第497章 伏兵連環第533章 不是我不明白第305章 分田到戶第452章 襄陽送別第88章 逢紀的好意第327章 識時務者第526章 漁陽太守的人選第516章 火力壓制第408章 案牘勞形第136章 我爲刀俎,彼爲魚肉第155章 冤乎哉?不冤也!第369章 恭謙君子劉景升第464章 送上門的小美人第157章 大練兵第422章 張燕託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