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脾氣古怪的醫者

無論是張希還是山曜,聞聽司馬懿的話後都顯得十分驚訝,就連張春華也是第一次聽丈夫提及此事。

山曜問道:“仲達莫非是看好袁公?”

司馬懿搖頭答道:“非也非也,袁本初已行將就木,哪裡值得看好。”

山曜道:“那仲達是爲何?”

司馬懿笑道:“非爲仕進,純是仰慕張子明、邴根矩等海內名儒,欲要前往聆聽訓學罷了。”

書呆子張希立刻讚道:“妙哉!不爲仕進爲求學問,仲達此舉真有古君子之風!”

司馬懿道:“此外,族兄子華與昔日同學荀公高來信與我,信中對常山種種軍政革新之舉倍加推崇,我亦有所好奇,想要親自前往一觀風物。”

張希拍着大腿道:“近來在河內亦多有聽聞度遼將軍之事蹟,好奇的也不獨你一人,不知仲達何時出發,我亦可同行。”

張春華一聽眉頭一挑,咳嗽道:“兄長說什麼渾話,父親大人出門前交代你要嚴守家門照顧好阿母,你若是出了遠門,阿母怎麼辦?”

張希雖然比妹妹大上好幾歲,但一直有些敬畏這個行事果斷的妹妹,聞言抓耳撓腮道:“這個……這個……只是出去十天半個月,不礙事吧?”

張春華眼珠子一瞪道:“什麼十天半個月,我看至少得一個月時間!”

“啊?!竟要如此之久?”

其實這倆兄妹都是瞎蒙的,從溫縣去常山,若是正常速度行進,少說也得十天左右,況且如今河內一分爲二,袁曹各佔一邊,最近的道路已經不通,他們要從上黨繞行的話更費時間。

司馬懿與山曜對道路情況心中略微有底,但也不願與兄妹倆分說。

山曜仔細琢磨半晌後問道:“仲達可是已經決定要去常山?”

司馬懿答道:“還只是如此想想,尚未稟明長輩,且我如今是‘病人’,料來也不是很方便遠行吧呵呵!”

山曜點頭道:“我閒着也是閒着,若是仲達哪天決定出發知會我一聲,我也隨着過去看看。”

司馬懿看了山曜一眼,彷彿對他的想法略略有數,也不問他爲何,只是答了個好字。

這一場小宴直到入夜後方纔結束,既然司馬懿身體無恙,張希只是派了個僕從回家報平安,自己則與山曜留在溫縣遊玩。

司馬懿原以爲自己想要去常山遊歷的想法還很飄渺難以實現,沒想到第二天,司馬防就召他過去,開口就說道:

“仲兒,你準備一下,過幾日以拜訪良醫爲名前往河東,然後就不用回來了,直接取道上黨去常山,暫且投靠你族兄子華吧!”

司馬懿聞言一愣,心想難不成我昨天說的話傳入了父親耳中?

是妻子前去向父親求懇?還是張希、山曜前去遊說?亦或是被僕隸聽了去?

這麼一猶豫的當口,司馬防還以爲兒子不太情願,故意板起臉道:“怎麼?難道你不願去麼?”

司馬懿連忙答道:“兒一應聽從父親安排,只是……只是……”

“只是什麼?”

“只是爲何如此突兀?”

司馬防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說道:“前些時日在懷縣夜間潛入你屋外的人,我已經查實了。

正是曹孟德派來的人,其中有幾名輕俠頗有些本領。

好在你裝得似模似樣,且我派人多方散步傳言,已經暫時應付過去。

不出意料,這些人明日就會離開溫縣返回許都。

只不過,你以爲這些小小把戲,真能夠一直瞞過曹孟德?

只消曹孟德對你起了疑心,必然會接二連三遣人試探。

你能裝得一時,難道還能裝一世病麼?”

司馬懿被說得也有些懵圈,答道:“孩兒都躲到家中了,難道他還會揪住不放?”

司馬防冷笑道:“哼哼!你以爲曹孟德是什麼人?此人最爲記仇,昔日邊讓不過背後說了他幾句壞話,他一旦得掌兗州,便處死邊讓,你如今忤逆於他,還指望他會輕易放過你?”

如今不走,難道還留在家中繼續裝病麼?”

司馬懿汗顏道:“這……那孩兒走了,曹孟德會否遷怒於大人與兄長?”

司馬防擺擺手道:“這些你莫要管了,你此行名義上是去尋醫問藥,旁人也說不出個不是來,病沒治好當然就要繼續尋訪良醫,反正你不在家中,有的是理由搪塞。以老夫昔日與他的一點交情,想必也不會做出什麼出格的事來。”

司馬懿正兒八經地下拜道:“孩兒不孝,勞動大人爲孩兒百般着想,孩兒慚愧!”

司馬防皺眉道:“何故作如此小兒女作態,你去到常山後多聽聽子華的,彼處遠離許都,你就不用擔心這擔心那了。”

司馬家做事非常效率,就在曹操派去的人離開溫縣的兩天後,司馬懿便從郊外的農莊悄悄啓程北上。

爲了避免惹人注目,司馬懿這次出行低調得很,就連同族中人都沒通知幾個,甚至司馬防都沒有來相送,只是命三子司馬孚前來送行。

司馬懿此次前往常山,乃是要投附族兄司馬芝避風頭,至少要待上一兩年,故而妻子張春華一併同行。

除此之外,張春華的兄長張希,表兄山曜也一起隨行。

山曜本就在河內待得無甚趣味,又對曹操拿他當替罪羊十分不滿,隨司馬懿前去常山無不抱着尋找進身之階的打算。

張希的想法就簡單得多,聽說六山學院學風蔚然便要前往一觀,可惜他家中有高堂,不便遠行,此番只能送他們到河東就要返回。

一行人向西走了半天,終於是出了溫縣,來到了河陽縣境內。

在溫縣時大家都小心翼翼,以尤其是司馬懿要待在密不透風的車廂裡,以免被人看破行藏。

但出了溫縣後,大家都悄然送了口氣,畢竟這年頭隔開一個縣就是很遙遠的距離,等閒人也不認得鄰縣之人。

一路無話,他們一邊觀賞沿途風物一邊趕路,又走了兩天才來到河東郡第一個縣城東垣縣。

由於不趕時間,衆人路上玩了個盡興,經過箕關的時候還登上關城遠眺,賦詩放歌好不愜意。

司馬懿一行選擇的路線是從王屋山的南側一路西行,然後再轉到山的北側,經由濩澤進入上黨,與昔日顏益他們走的路相仿。

張希原本計劃着送他們來到王屋山北側就折道返回,但無巧不巧,不知是不是玩耍得太嗨,亦或是身體太弱,竟然犯了病來。

大傢伙也沒想到,裝病的司馬懿沒病,沒病的張希倒真個病了。

雖然張希說讓他們儘管東行莫要管他,但張春華心憂兄長卻哪裡願意離去。

衆人無法,只能就地歇息爲張希尋找醫者診治。

王屋山邊上窮鄉僻壤的又哪裡找得到好的醫者,胡亂給張希抓了幾副藥卻也不見好。

就在衆人束手無策的時候,被司馬防派來照顧司馬懿的老管家卻道:“前些時日家主讓小人打聽河東有何良醫,小人倒正巧打聽到有個醫者名叫李當之,此人醫術精湛,治好了不少疑難雜症,我記得這李醫就住在絳邑,倒是離此處不遠。”

司馬懿道:“噢?既如此,當立刻去延請李醫者來。”

管家卻苦笑道:“小人打聽過,這個李醫者醫術雖高但脾氣古怪,只坐在家中問診,從不願意出診,即便是出再高的診金也是無用。”

司馬懿道:“噢?這倒是個怪人。”

管家道:“誰說不是呢,也就是因爲這個怪癖,纔有了少主人離家看病的藉口。”

司馬懿笑道:“那我等就去見見這個怪醫吧!”

一行人原以爲這個李醫者在絳邑縣城裡,匆匆來到縣城卻發現撲了個空。

留在李醫者家中的僕從說,李醫者一年裡大部分時間都住在王屋山腳下的莊院裡,一般的病人都知道直接跑那兒去。

好嘛!這可不是白跑了一趟,剛剛從王屋山腳下跑到城裡,如今又要折回去。

在好一番波折下,衆人終於是來到了李當之所謂的莊院前。

這一處莊院與別他的田莊截然不同,乃是處在王屋山的一個山坳裡,屋舍直接修建在斜向的山坡上。

屋舍周圍也沒什麼大片的莊稼地,反倒是被隔成一小塊一小塊,種着各式各樣的花花草草。

張春華畢竟是個小女孩兒,見着奼紫嫣紅的花草便心生喜意。

尤其是一處花樹上開着一種粉紅色的花朵,花朵中央冒出嫩黃色的細蕊,顯得尤爲喜人。

張春華道:“啊!那花好美,我要摘一束放在車上。”

司馬懿鼓勵道:“細君喜歡便摘唄!”

張春華得了丈夫的鼓勵,跳下馬車,便上前想要動手摘花。

不料她剛剛靠近那片花樹,還沒動手的時候,不知從哪裡竄出來一條細犬,對着張春華就是一陣吠叫。

“汪汪汪……汪汪汪嗷嗷!”

饒是張春華平時膽子挺大,也被嚇得花容失色往後躲閃。

司馬懿和山曜連忙攔在前頭,以防惡犬傷人。

那細犬見張春華後退不去摘花倒也不再吠叫,只是站在遠處斜眼瞅着幾人,像極了一個盡職盡責的護院。

司馬懿道:“這條戶犬倒也盡責,只消我們不靠近花樹他就不叫了。”

張春華小女兒性子發了,嬌嗔道:“哼!我便是要摘一朵,看這畜生拿我怎麼樣!”說着就越過司馬懿往前走,作勢欲摘。

而那細犬見狀果然齜牙咧嘴地低吼了起來,嚇得張春華不敢上前。

司馬懿笑道:“細君且退後,我去爲你摘一朵花來。”

司馬懿抄起平時用作裝飾的長劍提防着細犬,慢慢地向花樹靠近。

而細犬見司馬懿手裡拿着傢伙倒也不莽撞,只是在遠處又叫又跳,顯得十分急躁。

就在司馬懿將將要摘下一束粉色的鮮花時,遠處突然想起一陣叫罵聲。

“兀那小子!趕緊放手!莫要碰我的花!”

司馬懿也是一驚,微微後退朝聲音響處望去。

只見林間小徑上匆匆走來一個頭發花白的長者,一邊走還一邊大聲喝阻。

見有主人來了,司馬懿倒也不便再下手,只是退後半步朝來人拱手道:“小子無狀,未知主人在此,失敬失敬!”

長者來到近前後也不答話,只是反反覆覆打量面前數人,那眼神好似是看賊一般。

張春華方纔連連被細犬嚇唬,又莫名被老頭呵斥,還被當賊一般看,心中就有氣,說道:“不過是幾朵花,竟如此小氣,莫說是還沒摘,便是摘了又如何,一人一狗都這麼兇,至於麼?!”

司馬懿輕聲道:“細君莫要再說了,是我等失禮,此花既是有主之物,我等便不該不告而取。”

長者被張春華出言嘲諷,不怒反笑道:“哈哈哈!小女娃娃好不曉事,老夫這是爲汝等好,此花雖美,但卻只可遠觀不可褻玩,明白麼?”

一旁的山曜見他們夾纏不清,又擔心面前若是他們此行來找的正主,若是言語冒犯了反倒不美,故而裝作一副恭謙模樣請教道:“長者此言似有深意,還請指教。”

長者道:“此木其葉似竹,其花似桃,實又非竹非桃,乃是西方身毒國傳入之物,其葉、其皮、其根、其花、其枝、其實俱有劇毒,莫說誤食,便是久聞花香亦會頭暈目眩。

汝等不看,就連阿細都不敢靠近此木,只敢遠遠提醒汝等麼?

老夫如此說,汝等還要摘來賞玩麼?”

此言一出,莫說是張春華,便是司馬懿和山曜都嚇了一跳,連忙走開幾步遠離那一片花樹。

交談至今,衆人已經猜出,眼前的長者定是他們此行要找的正主李當之。

司馬懿率先躬身行禮道:“李神醫用心良苦,小子佩服!”

第115章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第219章 黑山張燕第373章 新儒學第170章 目標鄄城第126章 南海陳行之第114章 今日一別不知還能不能再見第101章 決戰當在官渡第493章 反戈一擊第52章 罪在先鋒第235章 北方有佳人第557章 從幷州下手第210章 老袁與小袁第523章 天津港第381章 最爲爽快羅掌櫃第39章 血肉泥沼第374章 久違的賊襲第535章 鮮于輔之死第440章 太原王凌第389章 老槐谷第599章 多疑的袁紹第534章 奪占城頭第538章 烏桓突騎第265章 鳳尾簪第171章 潛入城中的暗子第24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47章 胖子與瘦子的不同境遇第419章 趙國郡兵第56章 速追曹賊第246章 紅紅火火第100章 河邊漫議曹軍衆將第242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79章 伶牙俐齒第223章 堂外琴聲起第127章 南蠻巫術和道家仙法第242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189章 解救目標任務第519章 不間斷配合第317章 山地戰兵第89章 “從心”所欲第471章 打翻了醋罈子第355章 劉玄德要來荊州?第5章 曲意逢迎第353章 水鏡先生第42章 誤中副車第561章 高邑侯第5章 曲意逢迎第480章 分酒第401章 變生肘腋第198章 一舉多得第341章 南土名士第472章 豬隊友第114章 今日一別不知還能不能再見第228章 大黃弩第9章 山崗軍議第442章 殺賊建功,正其時也!第312章 中山大商蘇雙第353章 水鏡先生第51章 巧換戰俘第416章 分而化之第135章 誰說南土無俊彥第24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116章 捋順毛第155章 冤乎哉?不冤也!第110章 拉偏架第568章 雙喜臨門第7章 鄉野之民第21章 油滑的從弟第439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364章 太常趙岐第543章 古北口第298章 堂前斥奸徒第553章 “好事”成雙第177章 九月初九第307章 崔琰薦良才第107章 請求與拉攏第184章 高覽的心思第169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17章 聲東擊西第46章 出乎意料的一擊第419章 趙國郡兵第334章 今始從本心第134章 簞食壺漿居安思危第220章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第480章 分酒第221章 斂財手段第161章 夜劫曹營第473章 人才選用第329章 義從第510章 自家子侄第136章 我爲刀俎,彼爲魚肉第75章 鳩佔鵲巢第589章 司馬懿入轂第413章 相煎何太急第84章 構陷得逞第446章 殊死一搏第411章 今之細柳第502章 城門激戰第590章 不設防的城郭第117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379章 委曲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