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萬人之敵

清晨,雖然昨夜孫燦和劉華聊的很晚,但出於習慣,他依舊於卯時三刻準時起身,意外的發現對面牀上的劉華已經不見了,牀上只有一張已經疊成四方型的棉被。

老人家的勤快,頓時讓孫燦汗顏。

出了臥房,正見劉華在院中打拳。他打的速度很慢,招式一板一眼,一雙手時常划着圓圈,非常的怪異。

劉華見孫燦起的那麼早,臉上露出了讚許的笑容,年青人越是勤快,也就越有出息。

孫燦問了一聲好,也在院子的另一旁練起了劍法來。他向來不喜嚴讀四書五經,但對武學卻有着不小的興趣和悟性,每天清晨練劍已經是他日常作息的一部分了。

過了個把時辰,孫燦才收回了劍。這時,他發現劉華正在一旁專心的擦拭着一把非常華麗卻無劍的劍鞘,好奇大起,忍不住問道:“劉老,這劍鞘有什麼好擦的。”經過了一晚上的夜談,兩人的關係好了不少,也不用見外的稱他爲先生了。劉老一詞,是劉華讓孫燦如此稱呼的。

劉華望着劍,深深嘆道:“這劍鞘是我父親送給我的,意義非凡啊!”

孫燦覺得好笑,“一把劍鞘有什麼好送的。”當然這話他沒有說出來,畢竟父親的禮物別說是一把漂亮的劍鞘,就算是一支筆,一張紙也值得收藏。

只是,他的父親一身並沒有送過他 什麼東西。

劉華那睿智的目光,彷彿猜透了孫燦的想法,說道:“父親送的並非是一把劍鞘,而是一把舉世無雙的寶劍,可惜寶劍意外遺失,實在覺得愧對父親。”

孫燦安慰道:“既然是意外也不必多去計較,只要心意在你父親不會怪罪你的。”接着他轉移了話題,道:“ 不過,那劍舉世無雙,我看未必,我家就有把寶劍絕對你的劍強。”

“不可能”劉華一口否認,他可不信世上真的有劍可以比的上那把以高科技製造成的寶劍。

孫燦笑道:“信不信由你,那寶劍不但厲害,而且還是我家的救命之劍。”

人都有好奇新的,劉華也不例外,他見孫燦如此吹捧他家的寶劍,也想看看是否真的可以和他那把劍相比。

孫燦將他父母遇難,寶劍襄助的事情說了一遍。

劉華神色一變,他知孫哲是荊州人,又在白河遇險,被一把寶劍相救,而他正好被水衝到了白河下游,會不會?他嚴肅問道:“那劍是什麼樣子的。”

孫燦將劍的形狀一說,劉華立刻就知道了那把劍就是自己遺失的那把,因爲那劍造的非常科學,形狀跟大漢的劍根本不一樣。既然那劍的形狀一樣,除了是自己的那把劍外,就沒有任何理由來解釋這一離奇的事情了。

他神秘的一笑,心想:“莫非這就是緣分嗎?我的劍再無意間救了孫家,改變了大漢的歷史。而孫家也是第一個能夠容納我的新思想的人。此子難道就是我今後的明主?我且試他一試。”想着便道:“怎麼樣,腿好了些吧?”

孫燦見劉華已經走出了傷感,高興道:“恩,好了很多了,現在已經可以自由行動,沒有以前那股錐心的痛了。”

劉華聽了,也喜聲道:“那就好,待會酒精你帶些回去,每天晚上都擦擦,直到傷口癒合爲止。另外,我在給你開服活血生肌的藥,加快你的康復。”

“謝了,劉老。”

劉華道:“救人乃行醫者的醫德之本,沒有什麼好謝的。”接着,他突然問道:“剛纔我那套拳法打的如何?”

孫燦搔搔頭,如實道:“不怎麼樣,太慢了,打起來軟綿無力,並不適合戰鬥。不過老人家用來鍛鍊身體還是不錯的。”

劉華“呵呵”笑道:“年輕人就應該如此,實話實說。不過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應當是內在。”

“怎麼說?”孫燦對劉華的學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免疫,見劉華如此說來,立刻就出聲詢問。

劉華指着一旁的木樁,道:“你用力打上幾拳。”

孫燦紮了個馬步,對着那腰桿粗的木樁狠狠的打了三拳。

三聲巨響,木樁也搖晃了起來。

劉華搖着頭,道:“力量不錯。你且看我來!”

劉華走到木樁前,手搭在木樁上,突然,一翻,一收,一轉、一按,那腰桿粗的木樁頓時向一旁傾斜而去。木樁上也留下了一個淡淡的掌引。

“好強。” 孫燦的腦中一時間只有這兩個字。

“來,我交你。”劉華說着就打起了太極。

太極拳簡單易懂,只是跟着劉華打了幾遍就學會了。不過,太極懂則容易,精則難。所謂太極十年不出門正是這個道理。

劉華道:“太極是個圓,是一個象球一樣的立體圓,而非畫上的平面圓。四面八方都是一樣的圓,即十三式中所謂四正四隅的八門,要求鬆肩沉肘,開膀擴膝,含胸拔背,使人形成一個有彈性的球體,不着力則罷,一着力即隨之旋轉;猶如球在地使人很難以站立上去一樣。其靈活的程度猶如靈猿。然球是個死物,人體是個活物,人體不但具有類似球的功能。還有超過球的重量,並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只要恰當地運用沾粘連隨不丟不頂功夫,即可以使人進之不着,投之不脫。就是太極十三式中所謂進、退、 顧、定的五步。”

孫燦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劉華問道:“你知道世上最柔,最強的東西是什麼嗎?”

孫燦搖搖頭,這個問題他從來都沒有想過。

劉華道:“世上最柔軟的是水、是風、是空氣,然而力量最強大的亦是水和風以及空氣的膨脹力。太極溫和時可以使人毫無痛楚,而翻跌絕妙;猛烈時亦可以使人如受巨浪的衝擊,五臟皆裂。”

他見孫燦陷入了沉思中,笑道:“太極還有一個非常好的妙用,這個妙用是別的武學沒有的。太極主要講究修身養性,如此常練太極者,不但有助於年年益壽,還可以令人心平氣和,鍛鍊一個人的心志。”

孫燦驚訝道:“太極拳這麼厲害,那不是第一武學了?”

劉華大笑道:“世上那有什麼第一武學,第二武學的。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武藝再強也不過是百人之敵。若是第一武學我有,不知道你願不願意學?”

孫燦有些好奇,剛纔明明說沒有第一武學,現在怎麼又有了。疑惑問道:“不是沒有第一武學嗎?”

“意義不同” 劉華道:“第一武學就兩個字‘兵法’。”

“兵法?”

“對,就是兵法。” 劉華道:“兵法是萬人之敵,若學會兵法,則能縱橫沙場,翻手爲雲,覆手爲雨,一計可破百萬之兵。”

孫燦雙眼發光,忙道:“確實如此,武藝在強也無法抵禦千萬人的攻勢,一個出色的統帥可以以少克多,以弱擊強。先生可願教我兵法?”

劉華面露讚許之色,口中卻道:“不願。”

“爲什麼?”孫燦大急。

劉華道:“兵法非任何人可傳,你且回去,三日之內,等我答覆。”

孫燦點頭,道:“那好,三日後,學生在來。”

劉華看着孫燦遠去的身影,想道:“爲賢君者,必須心、智、德兼備。心者、胸懷宇內之大,智者、善於用人,德者、浩然正氣存乎於心。世間唯凌絕頂者,纔可擴其目而視天下之大,觀己心而明興盛之理。如此之人,當爲世之聖君。此子心若大海,胸藏宇內,懂變通,領悟力極強,舉一可反三。爲人也不拘一格,確實是世上少有的奇才,卻不知德行如何?知德行若好,必成大氣,也將爲我今後報效的明主。古有姜子牙八十一掛帥,不知我是否能在九十歲東征?”

P:有票票的支持一下啊!沒有收藏的請收藏,天豪在此謝過了!

第六章 神匠鄭渾第九章 攜美外出第三章 拜師風波第三十五章 反誘敵計第三十一章 愛才如命第四十五章 破浪飛軍第十一章 初見小霸王第四十六章 棄城而去第六章 苦肉計第十八章 中伏博望坡第三十章 陸遜之謀第五章 獵場比武第十六章 一統淮南第二十八章 神秘青年第六十八章 陷陣揚威(一)第九章 告之聖上第五十一章 事態有變第三十一章 上任三把火第六章 思念如潮第三十一章 秣陵斷水第十章 孫燦二氣袁本初第七章 百姓重於一切第三十一章 死戰到底第十八章 忠義文遠之呂布來襲序章 第三章 奇遇第四十三章 無雙猛士(二)第十九章 淮南霸主第九章 告之聖上第九十八章 撤退中的伏擊(一)第四十一章 甕中之鱉第二十五章 上屋抽梯第二章 曹、孫對策第二十章 戰前的陰謀第十七章 案情突破第三十七章 阻截(二)第四十七章 寶馬配英雄第九章 陣戰交鋒第一百一十五章 神勇老漢第十四章 救美代價第二十一章 暗藏妙語第二十九章 連戰連捷第二十四章 奸臣誅服序章 第一章 時空機器第三十一章 死戰到底第二十七章 合縱之謀第三十八章 明助曹操 暗扶袁紹第八十七章 誰誘誰?第十五章 北方戰事第二十一章 孫家有女第四十四章 初見郭嘉第十章 孫燦救美第十三章 張繡出兵第二章 河東徐晃第一章 終見文姬第二十章 暗中行事第十七章 再起征程第十六章 豐收之喜第三十一章 上任三把火第二十章 捉賊行動第七十五章 用間第五章 募民屯田第一章 離開洛陽第六章 周郎三策第二十三章 武夷兵V陷陣營第三十二章 定計第四章 獵場狩獵第四十四章 初見郭嘉第三十五章 大戰之後第七十就章 大戰之初第九章 告之聖上第九章 孫燦一氣袁本初(下)第二十章 暗中行事第十四章 全軍歸降第十四章 張讓露底第二十三章 足風流第二十六章 忠貞見疑(上)第六十六章 銳金營逞威第十七章 再起征程第八章 一次賭博第六十三章 仇第九十七章 田豐直柬(訂閱過的幾位書友不用訂閱了,內容一樣)第二十六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第七十四章 利嘴如槍第十六章 一統淮南第十章 少帝的智慧第九十二章 底牌初露第二十三章 足風流第十八章 撒下漁網第三十七章 郭嘉出場第四十章 戰後瑣事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三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九十二章 底牌初露作品相關 上架通知!第八十八章 血戰長社第十三章 張繡出兵第三十七章 軟硬兼施第三十二章 望景樓大火(上)第十三章 終得廣陵第四十二章 分析袁曹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