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二百五十三回 變亂之始

建安二年九月中旬,曹操加曹仁爲徵南將軍,封都亭侯,駐下邳,假節都督徐、豫州軍事。

其帳下文武大臣有賈詡、樑習、毛玠、王朗、徐晃、李通、張勳、崔琰、徐邈、鍾繇、蔣幹、王淩、夏侯德、夏侯尚、孔融、王修、朱靈、荀諶、許攸、田豐等。

而曹操自己在留下夏侯惇屯許昌之後,親帥大軍進駐陳留,以防呂布攻入鄴城。

駐宛城的張繡,爲其所遣,移屯弘農,以擋馬騰軍勢。

張繡離開宛縣,進入司隸、三輔地區,實際上就是在孫策、呂布兩勢進逼之下,曹操已經無力繼續維持日益龐大的兵勢,洛陽、弘農兩地防備不足,只能讓張繡過來代領。

十月上旬,平原城中。

陳翎開始聚集兵勢,準備攻入鄴城。

駐樂陵國的審配率五千軍勢首先到達,他就在城外安營之後,便入城中向陳翎交接兵權。

之後是張郃,他帥一萬軍馬來到平原,同樣在城外紮寨之後,入城向陳翎交付將令。

公孫羽、柳毅,顏良、文丑,三路軍馬已經提前部署在鉅鹿、陽平、廣平一線,陳翎自是不必再等候他們率軍前來會師。

十月中旬,陳翎以周泰爲先鋒大將,陳震爲軍中主簿,帥二萬大軍出平原,向鄴城而去。

三日後,陳翎率部將曹性、夏侯恩,並張郃、高覽、審配三人,共三萬餘軍馬,亦向鄴城而徵進。

此次陳翎出兵總計八萬軍勢,顏良、文丑、公孫羽、柳毅四將三路兵馬,每一路皆有一萬餘人,加上週泰以及自己所領在內,便得這數目。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李封、薛蘭二將,一爲轉運使,一爲平原留駐大將,李封負責此次大戰的所有軍需輜重,在周泰出兵之時,隨同出發,薛蘭則代理州郡之事,策應陳翎征討鄴城。

一路無話,數日之後,陳翎帥大軍紮營清河之時,前鋒大將周泰報稟來,言道:彙集文丑軍勢之後,攻陷陽平郡館陶。

陳翎聞知欣喜,館陶乃是陽平郡治所所在,攻取此地之後,便可驅兵直進,向鄴城進發了。

隨之而來的其他消息,則是有關顏良、張揚兩人的。

張揚自從帥軍攻入中山國之後,便強力彈壓當地黑山軍勢力,路過一村莊便挾之爲前驅,繼續向前攻略下一個據點。隨着被挾制的百姓逐漸增多,張揚軍中之糧入不敷出,乃遣人將這些黎民押赴幽州,分散歸入轄下治理。

如此一來,黑山軍爲張揚所迫,乃在唐縣附近與張揚展開決戰。

此戰中因有田豫爲之出謀劃策,黑山軍大敗而歸,中山國遂爲張揚平定。

平復中山國之後,因常山國乃是張燕的根基所在,此處差不多有將近十萬黑山軍在此,張揚對此無力征討,乃遣閻柔至陳翎營中問策,是否攻入常山國?

由於張白騎一直未曾歸來,陳翎不知張燕到底如何想的,中山國一勢說是也屬黑山軍,實則與張燕所直轄部屬有

所區別,正因爲如此,陳翎纔敢命張揚攻入中山國。

而現在中山國既下,陳翎真很想直接令張揚攻入常山,可想到張燕尚有十萬餘兵力,又兼此刻攻鄴之戰中,何必因小失大,遂回覆言道,稚叔可於常山交界處駐軍,以防不測。

這個不測既指張燕或許會攻向己方軍勢,又指張燕或可能聯繫曹操,以爲其援軍,這些都不能不防,有了張揚在彼處,應能掣肘張燕,使得他不敢輕舉妄動。

顏良之事與張揚之事相比,似乎顯得微不足道,在書信中,顏良直言道:過鉅鹿,攻趙國。

趙國治所所在乃是邯鄲,邯鄲是古地名。

邯鄲城邑,肇起於殷商。

商代建都於邢,遷都於殷的數百年間,邯鄲爲畿輔之地。

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制,使趙國成爲戰國七雄之一,就在此處。

顏良能不在鉅鹿中與曹軍糾纏,直接攻襲邯鄲,如此精妙一步,陳翎忍不住要爲其撫掌擊節。

趙國一地,幾與常山、廣平、鄴城成一直線,無論顏良是否攻陷下此城,對陳翎接下來的部署都有極爲重大的影響。

憑藉有顏良、柳毅、公孫羽三將帥軍在此,張燕再想與曹操聯手共擊己方攻鄴軍勢,都已成枉然!

如此一擊,陳翎尋思顏良、柳毅兩人應該無此見識,惟有公孫羽方能有此才智。

現在局勢很明朗,鄴城曹軍若無曹操派遣援軍到達,只能以六萬兵勢抵擋己方軍勢侵攻。

而了有顏良、柳毅、公孫羽一軍,以及張揚軍勢兩路兵馬圍常山國,陳翎心中躊躇不定,若不趁此機會先討滅張燕之後,再麾軍齊攻鄴城?

舉棋不定間,又有消息傳來,曹操親帥大軍趕赴鄴城而來!

聽聞曹操親自前來援助鄴城,陳翎放聲大笑起來!

非是因曹操視己爲勁敵而得意,實則因曹操大軍一動,青州主公呂布亦能突入兗州!

蓋因此刻曹操軍勢一分爲二,一路在陳留附近,曹操親領之,另外一路則遠在徐州,由曹仁下轄之。

曹操提兵來戰自己,兗州腹部空隙,曹仁想攻向青州,不論如何,都得先顧忌孫策是否因此而出兵來攻譙縣。

如此情況之下,有着陳宮、沮授等智謀之士,有着張遼、許褚諸多大將的主公呂布,會放過如此良機而不攻向泰山郡嗎?

那是不可能的!

陳翎隨即手書一信,急令人送往青州北海,之後又傳人進來,命他前往先鋒大將周泰處,着令周泰、陳震兩人帥軍北上,匯合顏良、柳毅、公孫羽三人之後,以周泰爲主將,共擊常山張燕。

慮及軍馬或許不夠,陳翎遂遣還閻柔至張揚處,令其一起共討張燕。

此番一戰,陳翎不容有失,給張揚、顏良、柳毅、公孫羽、周泰、陳震數人的書信中,都提及了一點,務必在圍城之後十日下城!

十日之後,對曹操軍勢來說,可能已經到達鄴城

,並且發覺鄴城之外並無己方大軍動靜,由此曹操或許會來攻擊自己,陳翎據此,在館陶開始修葺城池,以備籠城之戰。

十日之後,消息傳至北海,主公呂布應該帥軍進入泰山,奪取郡縣城池了。

陳翎書信至青州北海之後,溫侯呂布聚重臣議事。

衆人皆以爲陳翎之言實乃良策,其中止有沮授、諸葛亮兩人心中若有所思。

沮授出而向呂布言道:“我觀曹操動向,棄兗州不顧,顯然其中必有詐,主公還需三思而行!”

陳宮見沮授勸阻呂布,心中思慮片刻,向前一步,拱手向着呂布言道:“公與所患乃是曹操或許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舉,以我觀之,其實不然,就算曹操不救鄴城,爲分其兵勢,主公出兵泰山勢在必行!”

看着衆人眼中皆是贊同之意,陳宮乃再勸諫了一句,言道:“主公,只需小心在意便可,不必爲此顧慮重重。”

呂布頷首點頭,看覷殿中羣臣,心中欣慰,暗暗道着,誠如公臺所言,無論曹操提兵援向鄴城,或攻向青州,自己身爲衆臣之君上,在此刻惟有一戰,方能攻城略地,難道真的要待陳翎前來稟報言道,臣已攻下鄴不成?

呂布哈哈一笑,顧衆臣言道:“某意已決,我欲依公臺之言行事。”呂布說着,站立起身,步下臺階,開口繼續說道:“此次留守之將爲文遠,子瑜、魏續,汝兩人輔之。”

張遼、魏續兩將眼中皆帶遺憾之情,各自上前一步,有些無奈的接令道:“末將尊主公之令,不敢有所懈怠。”

諸葛瑾亦向呂布一拱手,隨後退入序列。

呂布滿意的看着三人,接着看覷向高順,言道:“高順,此次就由你爲前軍,徵進泰山吧。”

呂布剛一說完,高順沉穩的站出來,抱拳並手答道:“高順,領命!”

呂布嗯了一聲,接着轉首過去,遍視衆臣,言道:“汝等諸位,就隨某出征罷。”

自陳宮、高順兩人以下,殿中文武,許褚、徐盛、沮授、廖化、侯成、呂岱、呂玲綺、臧霸、孫觀、郝萌、管亥、牽招、辛評等皆向呂布拱手齊聲言道:“臣等謹尊主公之命,誓死相隨!”

建安二年十月下旬,溫侯呂布出兵十萬,攻向兗州泰山郡,先鋒大將高順,陳羣則爲軍中糧草轉運使。

看着軍馬絡繹不絕出軍營向着前方而去,諸葛亮心中不禁有些壓抑,呂玲綺此次亦在從軍之中,惟有自己被留了下來。

諸葛亮心底深處不禁有些不亦悲乎的感觸,呂玲綺身爲溫侯之女,似乎此次從軍之舉是在情理之中,可想起她只不過是一女子,諸葛亮有些不滿起來。

若是自己能掌兵權,定然不會遣呂玲綺上戰場!

諸葛亮如此想着,慢慢的向着書院而去,現在正是自己積累學識的最佳時期,不能因旁事而消磨了進取之心。

惟有當自己學業有所成就之後,方能一展心中抱負,令這個天下爲己而側目!

(本章完)

正文_第三百二十五回 死戰求生正文_第一百一十七回 負重忍讓正文_第五十九回 玄德劉備正文_第六百一十回 廬江苦戰正文_第二百三十回 姻緣際會正文_第一百零二回 徵借糧草正文_第五百五十五回 黃雀在後正文_第六百六十九回 死戰不退正文_第一百九十六回 盡降其衆正文_第五百二十六回 以一當千正文_第五百二十回 趙雲襲糧正文_第五百七十三回 攻城開始正文_第六百一十一回 于禁密謀正文_第四百零九回 免戰高懸正文_第四百八十五回 兵圍襄陽正文_上架感言正文_第三百八十五回 冥冥之中正文_第二百五十二回 奸雄曹操正文_第四百六十二回 少主駕到正文_第三回 初識八將正文_第一百九十二回 袁紹兵敗正文_第八十四回 呂岱出戰正文_第三百四十七回 食邑封侯正文_第五百一十九回 黃權用計正文_第二百二十三回 混亂之戰正文_第六百一十四回 酣戰不已正文_第二百二十回 陷陣突進正文_第一百一十四回 探明底細正文_第一百七十九回 張郃心境正文_第三百六十二回 引火燒身正文_第三百一十四回 濮陽城下正文_第五百五十四回 舉事謀反正文_第三百九十三回 上巳兵出正文_第一百零七回 攻入北海正文_第三十一回 許褚破門正文_第一百二十五回 種田生涯正文_第四百六十二回 少主駕到正文_第二百九十四回 龍爭虎鬥正文_第二百二十八回 兄妹相見正文_第三百八十六回 府中之隱正文_第五百三十二回 奪城大戰正文_第一百五十七回 呂布軍至正文_第四百九十四回 來來去去正文_第二百二十四回 諸侯林立正文_第一百六十回 窮途末路正文_第二百零三回 平原決事正文_第四百三十二回 兵法有云正文_第六百四十二回 有賊劫道正文_第五百一十四回 生死之間正文_第三百八十四回 天意如此正文_第六百八十四回 天下至強正文_第四百二十七回 小沛難守正文_第五百五十八回 攻向綿竹正文_第六百一十四回 酣戰不已正文_第五百四十三回 張飛敗退正文_第四百一十回 據城不出正文_第三百八十三回 可曾後悔正文_第三百五十回 佈局幷州正文_第三百二十九回 忠義難全正文_第五百三十一回 百步穿楊正文_第三百七十六回 孰忠孰奸正文_第五百五十回 張達賺城正文_第一百三十七回 東平陵郡正文_第九十回 管亥逞威正文_第一百二十六回 時局變化正文_第四百回 如疾如徐正文_第六百九十五回 生死之間正文_第七十七回 先鋒張遼正文_第五百六十六回 張鬆用計正文_第五百六十四回 大將張飛正文_第二百零八回 後院爭鬥正文_第三百三十五回 挑燈夜戰正文_第一百八十二回 邊塞胡人正文_第六百六十七回 進退兩難正文_第二百九十四回 龍爭虎鬥正文_第一百一十三回 至北海城正文_第二百八十二回 誰在祈禱正文_第三百九十回 智者多慮正文_第三百七十九回 戰事多艱正文_第六百六十回 斬將殺敵正文_第四十五回 兵分兩路正文_第六百二十回 泰始二年正文_第四百五十六回 內訌將起正文_第五百二十一回 薛蘭用計正文_第六百五十一回 軍前計議正文_第五百一十八回 鳴金收兵正文_第四百五十回 風雲際會正文_第二百零八回 後院爭鬥正文_第二十八回 相城南下正文_第五百四十七回 攻取永安正文_第六百四十八回 死傷慘重正文_第四百二十二回 天縱之才正文_第三百三十五回 挑燈夜戰正文_第五百零八回 張郃擒將正文_第二百七十八回 賞罰分明正文_第二百六十八回 君臣相得正文_第五百三十七回 禦敵無策正文_第六百六十八回 攻戰不息正文_第一百八十二回 邊塞胡人正文_第四百九十四回 來來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