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二百七十八回 賞罰分明

建安二年歲末,曹操在泰山奉高阻擊呂布,雙方交戰十數日,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戰後兩勢皆因死傷甚衆,而不得繼續征伐,乃各自退兵罷戰。

曹操順濟北、東郡一路退至東郡,聞河北陳翎屯兵陽平館陶,所部大軍正攻戰黑山軍張燕於真定,遂無意提兵助鄴城,留大軍陳留,輕車攜文武在“虎豹騎”的護衛下,徑回許都去了。

而呂布在撤回青州之前,留臧霸、孫觀兩將在泰山郡內駐防,以備曹操突然襲來。

呂布如此安排人事,一來因高順重傷,沒了聲威卓著之將制轄,呂布對他人來領此一郡甚感不妥。相比之下,曾與曹操兵戈相向,有着治徐州一地經歷的臧霸、孫觀兩人,無論是從忠誠這一方面,還是兩者的能力來說,都是相對較好的選擇。

二是許褚、徐盛、廖化等將經由此役之後,部屬傷亡匪淺,亟需補充兵力,又臧霸、孫觀兩人有着首登之功,兼臧霸、孫觀兩人原是本地人,將泰山郡事交付給兩將,於情於理,呂布覺得都比較合適。

此次泰山一役,原以爲能夠趁曹操注目河北之時,殺進兗州,攻略濮陽、東郡等地,未料曹操早有籌謀,呂布損兵折將,只得泰山一郡之地。

陳翎爲曹操所矇蔽,誤報消息是其一,自己孤身犯險是爲其二,徐盛見事不明是爲其三,…

此間種種,令呂布不甚煩惱。

陳翎是自己帳下屈指可數的將帥之臣,能代其號令三軍的人僅有陳宮、張遼兩人,沮授或亦可算一個,但他畢竟歸順自己不久,自己不可能將翼州數郡事交付給他治轄。原本高順恰是最佳人選,但…

聞得陳翎此刻正與張揚聚集兵勢,共擊真定張燕,臨陣換將是兵家大忌,呂布乃對陳翎做出去安北將軍一職,右遷翊軍將軍,罰俸一年,仍督領翼州軍政大事的處置,可謂不疼不癢。

既然罪魁禍首的陳翎如此處罰了,那麼徐盛這一小將,能在兵危之時,奮力向前爲自己抵擋

曹軍攻襲,呂布亦只是做出了去揚烈將軍之職,重新任徐盛爲討寇將軍這樣的處置。

賞罰分明,有懲有獎,在安撫臧霸、孫觀兩人之後,此一役中,爲夏侯淵所斬侯成的家小,呂布同宋憲一般無二,亦出資另置別院,居住在自己府上,贍養之。

陳宮、沮授兩人在此一役中,指揮調度有方,爲己勢取得泰山一郡立下汗馬功勞,呂布乃擇一吉日,在諸將衆軍面前,正式拜爲左右軍師,以誡己心,以踐己諾。

而殺退夏侯淵,令己軍在與曹操攻戰中,取得優勢的管亥,呂布給予其有“劍履上殿”的尊榮。

劍履上殿,衆臣子議事之時,皆席地而坐,入室須脫鞋,權貴、大臣上殿不得佩劍。

劍履上殿,即穿鞋佩劍直入殿堂。

與之相配的還有殿贊拜不名,殿贊拜不名,臣子朝拜帝王時,贊禮的人不直呼其姓名,只稱官職。這是帝王給予大臣的一種特殊禮遇。

這是呂布對管亥的一種肯定,是呂布加給管亥的一種殊榮。

同時也宣告着,呂布呂奉先,他是一個有野心的人,是一個想取天下而自代之的人。

爲何此刻呂布他會想起這麼一樁事來?

緣由就在於與曹操的數次爭戰中,從開始步履艱難,每戰必敗,直至現在有勝有負,使得呂布看清了曹操雖然有着天子在手,卻非不可敵之。

若再戰上數回,就算是每年止攻佔了曹操數郡縣地,但積少成多,這樣下去過個十年八載,失去翼州所有地域之後,兗州、徐州在自己逐步的蠶食之下,曹操勢窮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在呂布的心目中,他已經看得很清楚了,只要陳翎攻下鄴城,自己全領青、幽、翼三州之後,其勢當與曹操相彷如,有兩雄並列當世之感。

佔據三州之地後,休養生息數年,再與曹操相爭中原,沒了後顧之憂的自己,與羣雄環側的曹操相比,孰勝孰負,有一目瞭然之嘆。

陳翎

的大局觀,從出長安那時,他就已經向自己稟明白,可恨自己當然只求一棲身之地,對此言論嗤之以鼻。

亡羊補牢,未爲遲也!

現在得其相助,自己始得有此基業,更有公臺、公與、文遠等文武引爲臂膀,只需按部就班,徐徐圖之,曹操隕落不過是水到渠成之事矣。

這些事情,陳宮、沮授、諸葛瑾等人,間有談及,呂布聞得之後,苦思其中,深以爲然。

就在呂布下定決心,不重蹈覆轍之時,圍困真定的周泰、張揚、顏良等將帥,得到了一封從城上射下來的書信。

書信中言道,張燕願降,但溫侯呂布必須給予“四安”將軍一職,並且將中山、常山兩國作爲安置黑山軍的治地,由張燕、楊鳳、羅市三人下轄領之。

此時呂布處罰陳翎的命令已經傳至真定陣前,周泰、陳震等俱聞之,若是張燕在此之前投書至帳這般言道,周泰、陳震兩人說不得也會順手推舟,接納了張燕的歸順之意。

但在此刻,在顏良、張揚等人的苟同之下,周泰起身激烈反對,並扯上陳震,與顏良、張揚等人舌辯起來。

究其原因何在?

無論張燕是否真心來降,在自己受託帥軍攻真定以來,鄴城那邊于禁等人悠哉悠哉,根本毋需擔心自己攻打上門前去,陳翎交託十數日攻下真定的籌劃,在張燕的拖戰中,時至今日,已經是歲末,十二月份了!

就算是接受了張燕的投降,今年已然是不可能再行帥軍征討鄴城,只能歸平原,以待來年再說。陳翎報稟給主公呂布取得翼州全境的作戰意圖,已經是不可能實現了。在這樣的境地之下,爲至交好友的將來打算,張燕不能降,必須強攻下來,取得輝煌的戰績,方能免除主公呂布對陳翎、自己等人的偏見。

呈報上去的戰績,受降張燕一軍,己方傷亡數萬,與斬殺敵將無數,討滅張燕,並中山、常山等郡國,哪一個對己比較有利,周泰還是能夠分辨得清楚。

(本章完)

正文_第九十三回 傳檄而定正文_第四百一十五回 世事難料正文_第四百二十五回 曹植子建正文_第一百零三回 破堡誅族正文_第四百八十回 鄴城難事正文_第三百三十四回 旗鼓相當正文_第六百五十八回 營中亂戰正文_第一百零三回 破堡誅族正文_第十一回 玉璽下落正文_第五百三十四回 兩敗俱傷正文_第一百二十一回 悠閒生活正文_第二百九十二回 抹書間遂正文_第一百八十七回 南皮城下正文_第四百一十八回 混陣廝殺正文_第一百八十一回 調兵遣將正文_第二十四回 修養生息正文_第一百四十九回 背水一戰正文_第三百五十七回 重塑爲人正文_第六百零六回 周瑜撤軍正文_第二百二十三回 混亂之戰正文_第六百六十二回 定軍山落正文_第六百五十八回 營中亂戰正文_第五百五十六回 急轉直下正文_第五百九十八回 終日打雁正文_第五百五十七回 兵行險道正文_第十一回 玉璽下落正文_第四百七十三回 陸遜說事正文_第四百三十二回 兵法有云正文_第六百五十七回 攻山難佔正文_第一百七十一回 呂布之怨正文_第四百三十一回 兵強馬壯正文_第六百九十四回 雪地伏殺正文_第六百四十二回 有賊劫道正文_第四百二十一回 迂迴突襲正文_第九十四回 太史子義正文_第四百五十三回 將計就計正文_第二十回 陳翎療傷正文_第四百四十六回 汗血寶馬正文_第四百七十四回 遨遊天際正文_第三百四十六回 局勢突變正文_第四百八十六回 銅錢交易正文_第十三回 陳震難脫正文_第三百四十回 應對之策正文_第三十一回 許褚破門正文_第三百一十七回 孫翊回鄉正文_第四百四十七回 呼之欲出正文_第一百九十七回 征討烏桓正文_第五十回 借兵三千正文_第五百八十九回 暗中遇敵正文_第六百五十回 出兵漢中正文_第四百四十八回 定計破敵正文_第三百四十回 應對之策正文_第一百四十七回 大戰之前正文_第三百七十九回 戰事多艱正文_第二百四十一回 乘龍快婿正文_第五百零二回 上蔡有村正文_第二十八回 相城南下正文_第四百四十九回 伏兵盡出正文_第七十六回 周之分封正文_第三百零三回 或將遠遊正文_第三百七十六回 孰忠孰奸正文_第五百三十三回 突入城中正文_第五百五十七回 兵行險道正文_第三十五回 何去何從正文_第一百二十二回 在水一方正文_第四百零二回 生死大戰正文_第四百五十七回 亂戰不止正文_第六十四回 陳宮說曹正文_第二百一十四回 天下奇兵正文_第六百七十四回 猛士猶在正文_第三百一十八回 決戰之始正文_第三百零六回 真人三位正文_第二百零七回 遷徙人口正文_第四十三回 譙縣攻戰正文_第一百八十三回 刺史逢紀正文_第一百三十一回 公孫勢滅正文_第五百四十回 攻入城中正文_第一百四十三回 兩呂賣城正文_第六百九十五回 生死之間正文_第三百六十回 弄巧成拙正文_第四十二回 曹操攻城正文_第一百三十七回 東平陵郡正文_第五百九十三回 走爲上策正文_第二百九十一回 割須棄袍正文_第十二回 目的何在正文_第五百六十回 攻下綿竹正文_第二百六十八回 君臣相得正文_第四百七十八回 去往何方正文_第一百六十五回 戰事轉進正文_第四百九十回 陰差陽錯正文_第二百六十二回 陷陣之營正文_第三百二十八回 互有後手正文_第四百三十二回 兵法有云正文_第二百四十一回 乘龍快婿正文_第四百三十七回 一路走來正文_第三百七十六回 孰忠孰奸正文_第二百一十五回 埋伏之處正文_第七十七回 先鋒張遼正文_第二百零三回 平原決事正文_第三百五十九回 鬼話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