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三百一十四回 濮陽城下

陳留、濮陽以及陳翎原本屯兵之所館陶,三地幾乎成一直線,且兩兩之間的距離似曾相仿,因此在陳翎與徐盛兩人帥着二萬餘兵馬向濮陽進軍的同時,曹操遣出的援軍亦出發了。

慎重起見,曹操沒有派出新婚不久且爲陳翎之妹夫的馬超,而是遣出大將徐晃並史渙、文稷兩員偏將。

史渙、文稷兩人與陳翎皆有舊,而徐晃則對呂布軍勢相當的仇恨,無論是在泰山還是在徐州,徐晃都曾在呂布帳下大將手中吃過虧。

這是先鋒兵勢,隨後曹操親提大軍來濮陽。

濮陽已經不能再失守,不然當呂布佔下此城之後,便可隨意出兵攻擊陳留、譙縣等地,兗州將會不控在己手。

相對而言,此刻被兵圍的鄴城,曹操心有餘力不足,只能在濮陽這裡擊敗陳翎兵勢之後,再向河北進發,解鄴城之圍,在此之前,只能期望曹洪自己誓死據守城池了。

與此同時,程昱已經向揚州而去,施計退江東孫策這一路可能攻入兗州的兵馬。

若是退了孫策這一路兵馬之後,便可將曹仁一軍從譙縣那裡抽調出來,派遣向濮陽、抑或是鄴城作戰,曹操即可從容應付呂布兩路軍勢的侵攻。

徐晃帥軍抵達濮陽不久,僅過一日之後,陳翎與徐盛兩人便已兵臨城下。

此刻在帥府之中,看覷着侍立兩旁的李通、史渙、文稷三將以及謀士劉曄,徐晃沉聲開口言道:“青、翼兩州呂布兵馬攻入兗州,主公令我至此統籌作戰。”

徐晃頓了一下,接着言道:“毋需我多言,汝等亦知來敵非同小可,是有着青州三傑之稱的陳翎。”

“陳翎此人性喜使計,敢爲人之所不敢爲者,以往之事不再贅言,子揚,”徐晃說着的同時看向劉曄,接着問詢道:“晃自承若是沙場決勝,不懼任何一人,但若是陰謀詭計,那就…”

謀略之事徐晃雖然知曉,但不精通,故而意有躊躇。

劉曄見徐晃如此,乃開口言道:“將軍毋需多慮,不用出兵搦戰,我等依仗城池便可退敵。”

徐晃聽聞劉曄這般說道,正待說上幾句,以示自己不怯戰,便聽得本來此城的守將李通上前抱拳邀戰說道:“將軍、軍師,未曾一戰便籠城而據守,是否有些

怯敵?”

此話說到了另外兩將的痛楚,史渙、文稷兩人,一者遇上陳翎的初戰,不敵被擒,關押了好一陣才被放歸;而另外一人,事到如今,陳翎還不時的致書過來,閒談攀話,煩不勝煩,雖然主公曹操未曾以此見責,但文稷心中總覺得這般下去,會爲陳翎構陷致罪。此次前來援助濮陽,原本文稷不在其列,不過因他自告奮勇請戰出征,曹操故此遂了他心願,讓他與陳翎瞭解了這一段恩怨。

懷有同樣心情的徐晃自思着道,自從隨曹公以來,自己每戰必先,奈何時運弄人,往往以敗北收場,此次就一徐盛在,再不出城邀戰的話,自己面目何存?

見徐晃、史渙、文稷三人在李通言之後,便看覷向自己,劉曄自知攔不住,乃嘆了聲言道:“小勝即歸城,不可因小失大。”

徐晃頷首,轉首望向史渙、文稷、李通三將,暗自揣測了一番,覺得三人皆非徐盛之敵,此刻自己當以身作則,單騎出戰徐盛。

徐晃話還未曾出口,文稷一臉的厲色上前抱拳言道:“將軍請將首功交付予我,我必當斬將奪旗以報主公!”

文稷的武藝與李通約在伯仲間,徐晃對於他事或許不甚明白,但呂布帳下諸將的武勇,瞭解的非常透徹,知文稷非是徐盛之敵,正欲不予出戰,便聽得於旁的李通開口同樣邀戰言道:“末將駐紮於此多日,未有寸功以報主公,此番出戰徐盛,將軍還請將這功勞讓與我!”

如此甚好,徐晃心中暗暗道着,原本自己出戰徐盛,怕會引起其餘三人不滿,此刻正好藉此遮掩。

徐晃乃喝道:“我意已決,親自出戰徐盛,汝等不必多言!”徐晃說完披甲提斧而出。

與此同時陳翎與徐盛兩人相邀來到濮陽城下觀看地勢,以作明日征戰準備。

濮陽古稱帝丘,據傳五帝之一的顓頊曾以此爲都,故有帝都之譽。濮陽之名始於戰國時期,因位於濮水之陽而得名。

上古時期,黃帝與蚩尤的大戰就發生在這裡,據說蚩尤之首就埋在臺前縣。

黃帝長子玄囂青陽氏邑於頓丘,次子昌意在今南樂縣築昌意城;黃帝史官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被尊爲“造字聖人”。

看着這座歷史名城,陳翎與徐盛兩人暗

暗咂舌,經由曹操屯兵於此修葺整頓之後,此城城牆高約六丈,外城套內城,溝壑池潭無一不缺,想憑藉兩人麾下僅有的二萬餘兵馬,想強攻下此城,純屬妄想。

就在濮水於東紮下營寨,此時陳翎、徐盛兩人不知城中多少兵馬,不敢鬆懈,故而約定一人守上夜,一人守下半夜,以防曹軍偷營。

一宿無話,未見曹軍出城來襲擊,陳翎與徐盛兩人都瞪着赤紅的眼睛於城下開始排兵列陣,既然已經來到了濮陽城下,總歸是要攻一下城池的,不然如何知曉城中底細?

金鑼鼓聲之後,陳翎高據中軍大帳下坐定,而徐盛則是引着陳翎的部將曹性、張白騎、夏侯恩以及陳震的部將楊鳳上前去搦戰。

見呂布兵勢中的大將上前來搦戰,濮陽城中本來偃旗息鼓的戰場情形突變。

“嘭!”

“嘭!”

“嘭!”

三通鼓聲之後,陳翎於後看到一將從城中打馬而出,但見此人身長八尺,廣額闊面,目似朗星,手提一柄巨斧,陳翎心中暗道一聲,苦矣,文向非是其對手也!

在徐晃身後又有數將魚貫而出,陳翎看得眼熟,手持單筒遠眺中,便見竟然是史渙、文稷兩人。

移目看覷向城上,一儒雅少年謙謙君子正對着自己含笑凝視,陳翎不識此人,自然不知道他就是偷取自己所盜竊製造出來諸葛連弩的劉曄劉子揚。

還在陳翎疑惑間,徐晃早已經與徐盛戰在一起。

徐晃斧頭勢大力沉,徐盛卜一接着,便感自己不敵。

不過因在沙場之上,兩軍陣前,徐盛不敢就此撥馬而走,乃勉力支撐着。

於後陳翎看得手中全是冷汗,在此把徐盛折在這裡,主公呂布雖然不待見他,但亦會爲此震怒異常的,出師不利,首戰便折損大將,這無論如何,陳翎都難脫其究。

看着徐盛又躲過一次必殺斬,陳翎高高舉起的手始終不敢放下,那注視中的鳴金手亦感心跳加速,血液倒流,有目眩耳鳴之感。

遲疑、遲疑,再一次遲疑中,徐盛已經與徐晃戰了六合,陳翎心中暗暗給徐盛鼓勁道着,文向,努力呀,奮起啊!

再怎麼說,也得撐過十合,不然面子上太難看了罷?!

(本章完)

正文_第二百三十三回 郡縣之事正文_第二百六十五回 赤兔奮蹄正文_第四十九回 曹豹退兵正文_第三百三十七回 誰爲王者正文_第四百六十四回 諸將爭功正文_第三百一十一回 開戰啓始正文_第二百七十五回 龍戰虎鬥正文_第三百三十八回 曹性迴歸正文_第三百一十三回 毒士賈詡正文_第五百零八回 張郃擒將正文_第一百六十三回 玄之又玄正文_第一百六十五回 戰事轉進正文_第一百二十七回 大封羣臣正文_第六百七十九回 江東來信正文_第六百五十五回 竟有此事正文_第六百五十五回 竟有此事正文_第四百三十回 心有去意正文_第五百回 大將陣亡正文_第五百二十六回 以一當千正文_第二百三十七回 北海出事正文_第一百零一回 籌集糧草正文_第五百六十九回 萬箭齊發正文_第二百三十九回 迴轉平原正文_第五百八十四回 魏延出兵正文_第八回 以假論真正文_第六百五十三回 脫出生天正文_第二百七十一回 籠城而戰正文_第三百零九回 道法自然正文_第五百四十六回 劉備退兵正文_第二百四十七回 鬼神之論正文_第一百七十回 極智窮思正文_第五百五十九回 進退失據正文_第二百二十一回 鉅鹿一戰正文_第二百四十一回 乘龍快婿正文_第二百二十六回 派兵遣將正文_第四百六十九回 有人來訪正文_第三百九十回 智者多慮正文_第二百零九回 烏桓遷徙正文_第二百七十回 識破計謀正文_第十九回 許褚奪勢正文_第一百六十八回 麴義被擒正文_第六百零五回 張遼敗退正文_第三百八十四回 天意如此正文_第六百七十五回 勝利在望正文_第四百五十三回 將計就計正文_第五百三十八回 思緒萬千正文_第一百二十七回 大封羣臣正文_第三百零三回 或將遠遊正文_第三百零八回 劍中之隱正文_第三百三十七回 誰爲王者正文_第六百零八回 兵圍廬江正文_第六百二十三回 孫策之死正文_第一百九十八回 烏桓來襲正文_第九十五回 對陣決殺正文_第三百四十四回 憂患兩忘正文_第五百五十三回 無中生有正文_第二百三十二回 重甲步軍正文_第七十五回 琅邪海港正文_第四百五十九回 大將之名正文_第二百九十五回 一見傾心正文_第五百八十八回 張遼移師正文_第二百四十九回 搶收糧食正文_第六百零四回 戰鬥不止正文_第一百二十一回 悠閒生活正文_第七十九回 押解糧草正文_第二百八十八回 鬼神夜譚正文_第三百一十六回 損兵折將正文_第三百四十回 應對之策正文_第三百四十四回 憂患兩忘正文_第二百三十五回 夜觀天象正文_第二百一十六回 埋伏之地正文_第三百二十三回 混戰將起正文_第一百五十三回 胡說八道正文_第三百六十九回 究其原因正文_第二百二十九回 陣法之道正文_第七十一回 下邳瘟疫正文_第六百三十回 攻城難下正文_第五百二十四回 浴血奮戰正文_第六百五十四回 垂死掙扎正文_第五百五十三回 無中生有正文_第五百六十二回 老將黃忠正文_第二百八十一回 兵事倥傯正文_第六百四十四回 赤壁之年正文_第三百零二回 誰成誰敗正文_第五百一十五回 技不如人正文_第一百零九回 海上遇險正文_第四百五十七回 亂戰不止正文_第三十二回 溫侯主事正文_第四百三十二回 兵法有云正文_第四百七十四回 遨遊天際正文_第四百九十八回 走火入魔正文_第三百八十五回 冥冥之中正文_第二百零二回 鏖戰柳城正文_第六十三回 局勢變動正文_第五百四十回 攻入城中正文_第六百九十三回 龍爭虎鬥正文_第六百三十二回 取捨兩難正文_第五百七十八回 劉備勢滅正文_第六百七十回 窮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