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三百八十一回 肅清內賊

閻行之舉是有功於社稷,但曹丕不喜此人,爲防止後事在生,斬殺此等奸佞之臣,方能令自己心情舒暢!

斬殺閻行這一事,除了能夠得張繡一系文武的忠誠之心外,更能使得朝綱肅清,沒有小人在旁,可以藉此收攏人心。

出此之外,曹丕還嚴命人手追查陳留一戰中,暗中投書呂布文武,收集人證物證,以待他日之用。

曹丕要斬殺閻行一事,除去韓遂西涼一系人兔死狐悲之外,皆有人人拍手叫好的意味在裡面,但曹丕暗中查尋通敵之證這一件事,卻是令羣臣人人自危,不得安寧。

當時,呂布勢大,若是真的讓他攻破了陳留城池,那麼如今這般局面就不會出現了,而是曹操會退向三輔地區。

呂布君臨天下的日子不遠,那麼衆人心下存着的私心,也就顯得理所當然。

但由於閻行誤打誤撞,展現在衆人面前的就是現在這麼一副景象,曹操雖然沒有做出任何追查之舉,但羣臣私底下還是得知,主公曹操無意於此,不會追究下去。

如今,曹操還沒有去,只是病倒了,當曹丕代爲行使權柄之時,就開始追查這等事情,這如何讓人能夠安心待在家中引頸受戮?

不能就此放棄,遂曹操之三子曹植是爲賢主的名聲被傳揚開來,爲衆臣廣爲散佈。

此二事沒有一人敢向曹操直言,就算是夏侯惇、曹仁這等重臣,亦不敢!

如今曹操病勢沉重,再聽得這等消息,若是就此撒手而去,夏侯惇、曹仁等人不敢想象,今後的曹氏政權是會怎麼一副景象。

聞聽羣臣擡出曹植的名頭來壓自己,年輕氣盛的曹丕渡過最初的不安之後,曹操沒有就此而有任何處罰的他家法,曹丕心中就有了難道父親心中其實也是這般想的嗎?

難道父親是想假手自己,來剪除此次奸賊?

心中有所明悟的曹丕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越發不待見那些心中已經知曉是通

敵的臣工,將其中最爲活躍的陳矯削爲平民,打發回原地,也就是徐州之後,靜待朝中諸臣的反應。

陳矯曾經爲陳翎所徵辟,可他沒有投向呂布,而是選擇了曹操。

當陳留之戰尚未出現反覆情況的時候,記起這般一段往事來,陳矯投書給呂布,表示願爲前驅,迎呂布入城。

後來的結果自然沒有趁他心,如他意,曹丕自忖着自己如此辦理已經屬於法外開恩了,你們就不要再不識趣,畢竟曹植給他的壓力亦不小,他不想弄得全朝文武都反他。

文人名士的心思曹丕他不懂,雖然曹丕自幼就熟讀“詩書”,更疑是以後“五言詩”的開山鼻祖,亦屬當世高士之一。

羣臣見曹丕對於朝中這個反亂最爲中堅的陳矯,亦只不過是罷官了事,心中有了底氣之後,便紛紛重新開始爲曹植造勢。

就算不能把曹丕壓下去,也只不過丟官而已,沒什麼大不了,沒有了你曹氏一家,難道我不會去其他孫、呂,甚至遠在川內的玄德公那裡爲官麼?

雖然早爲賈詡諫之言道,若真想平復此事,惟有殺雞儆猴,可曹丕原本以爲只要示之以誠,便能得這些臣子的心,可萬萬沒有想到結果竟是這般!

大怒之下,在陳矯剛剛離境之後,曹丕大開殺戒,武官中的殷署、朱蓋等,被梟首在街市,文臣列的傅巽、韓嵩、劉馥、毛玠等株滅九族!

傅巽、韓嵩倆爲荊州名士,本是隨劉表之子劉琮投降曹操的大臣,砍殺了就砍了罷,但其中劉馥、毛玠兩人就顯得有些太過。

劉馥,字元穎,沛國相縣人。初平年間避難於淮南,說服袁術將戚寄和秦翊率部投奔曹操,曹操大悅,使司徒闢其爲掾屬。

後揚州刺史嚴象被攻殺,劉馥受任揚州刺史,單馬前往建造州治合肥,又安撫地方武裝與百姓,發展生產,興修水利,並修城壘以加強城池的守備,頗有功績,深受百姓愛戴。

劉馥在任雖

然時間較爲短暫,但確爲能吏一名,如此一人就這麼被曹丕砍了,使得朝野皆有失語之惑。

相對劉馥來說,而毛玠更是不凡。

毛玠,字孝先,陳留平丘人,年少時爲縣吏,以清廉公正著稱。

因戰亂而打算到荊州避亂,但中途知道劉表政令不嚴明,因而改往魯陽。後來投靠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的戰略規劃,得到曹操的欣賞。

之後毛玠與崔琰主持選舉,所舉用的都是清廉正直之士。毛玠也很廉潔,因而激起天下廉潔之風,即使尊貴得寵的大臣,衣着車輛都不敢太奢華。毛玠和崔琰一改朝中風氣,令曹操大爲讚賞。

殺了這數人之後,曹丕心中難道着,這還是念及父親尚在,不然還有那幾人,難逃正法。

曹丕自忖這算是輕的了,可在整個朝野來看,曹丕雷厲風行,殺伐果斷,認可的人,曹丕當可在曹操去之後,操持起曹氏的家業來;而在另外一羣臣子來說,曹丕如此涇渭分明的辨晰諸臣,不當人子!

由此,在傅巽、韓嵩、劉馥、毛玠等人屍骨未寒之後的一月內,辭官而去就有崔林,崔琰從弟;楊修,其父楊彪在曹操迎駕天子之時,被其妄殺,楊修心中懷恨,從未真心服侍過曹操,只是想借此從中見機爲父報仇;趙範、劉度,此兩人心中念道着,反正我倆暗中投書呂布一事爲你曹丕知曉,不如就此真的去投呂布算了。

崔林、楊修、趙範、劉度四人出了許都,相互問起將去向何方,知曉對方的意願之後,便並做一路人,尾隨一月之前投向河北的陳矯,同歸了呂布。

曹丕並不是不想尾隨追殺,不過他還是強忍住,自己的令既然已經下了,就不能再做如此宵小之事,不然害得全朝文武皆寒了心,將來自己如何接收父親的家業,令羣人臣服?

至於爲羣臣所看好的三弟曹植,曹丕心中起了另外一番心思,是好是壞,留待以後再決。

(本章完)

正文_第一百八十回 議取幽州正文_第一百三十二回 戰前集訓正文_第十一回 玉璽下落正文_第二百二十六回 派兵遣將正文_第三百四十回 應對之策正文_第三百四十四回 憂患兩忘正文_第三百零五回 銅雀現世正文_第二百零四回 諸使紛至正文_第三百零九回 道法自然正文_第六百五十八回 營中亂戰正文_第三百六十九回 究其原因正文_第一百三十五回 文丑攻城正文_第三百八十五回 冥冥之中正文_第五百二十八回 許褚攻城正文_第十二回 目的何在正文_第四百七十八回 去往何方正文_第一百七十一回 呂布之怨正文_第五十八回 亂世之象正文_第三回 初識八將正文_第六百一十七回 孫權之謀正文_第三百一十七回 孫翊回鄉正文_第六百二十九回 抉擇爲何正文_第五百四十八回 居永安縣正文_第二百三十七回 北海出事正文_第四百六十九回 有人來訪正文_第三百八十一回 肅清內賊正文_第六百六十八回 攻戰不息正文_第三百三十一回 波折橫生正文_第一百五十七回 呂布軍至正文_第二百五十三回 變亂之始正文_第一百一十六回 篡改經典正文_第二百三十回 姻緣際會正文_第四百六十四回 諸將爭功正文_第六百八十七回 亦師亦友正文_第二百四十九回 搶收糧食正文_第三百九十八回 逆天之舉正文_第六百八十四回 天下至強正文_第三百零二回 誰成誰敗正文_第二百四十七回 鬼神之論正文_第一百四十五回 北海建觀正文_第一百八十五回 攻戰城下正文_第六百六十一回 招降納附正文_第三十六回 呂布擺宴正文_第一百四十六回 重甲騎兵正文_第三百二十一回 文遠顯威正文_第九十一回 呂布神威正文_第三百零八回 劍中之隱正文_第二百三十六回 陳震迴歸正文_第六百七十六回 進逼長安正文_第二百四十二回 天災之年正文_第二十回 陳翎療傷正文_第六百一十回 廬江苦戰正文_第二百九十回 一門三傑正文_第一百八十一回 調兵遣將正文_第四百八十回 鄴城難事正文_第二百一十七回 混戰之中正文_第六百零三回 大戰將啓正文_第六百三十八回 殺入城內正文_第五百二十回 趙雲襲糧正文_第四百一十九回 將遇良才正文_第三百一十四回 濮陽城下正文_第五百三十回 兩將爭雄正文_第六十八回 入駐琅邪正文_第二百七十二回 臧霸先攻正文_第四百八十回 鄴城難事正文_第四百零一回 搏命一擊正文_第六百三十六回 趙雲殺陣正文_第一百二十五回 種田生涯正文_第五百二十回 趙雲襲糧正文_第六百七十回 窮途末路正文_第三百四十四回 憂患兩忘正文_第三百一十四回 濮陽城下正文_第三百四十七回 食邑封侯正文_第六百四十四回 赤壁之年正文_第三百五十一回 株連之罪正文_第二十一回 賺城汝陰正文_第六十四回 陳宮說曹正文_第二百零八回 後院爭鬥正文_第六百三十三回 後有追兵正文_第二十回 陳翎療傷正文_第五十九回 玄德劉備正文_第七十七回 先鋒張遼正文_第十七回 梳理政事正文_第二百一十回 平定幽州正文_第二百五十七回 沙場決勝正文_第五百六十二回 老將黃忠正文_第六百三十回 攻城難下正文_第二百四十一回 乘龍快婿正文_第八十七回 城外埋伏正文_第三百七十六回 孰忠孰奸正文_第五十一回 喜憂參半正文_第二百四十七回 鬼神之論正文_第六百四十七回 僅差一步正文_第二百九十三回 錦馬超正文_第四百七十回 神之旅正文_第二十五回 汝陰易手正文_第五百一十五回 技不如人正文_第一百二十九回 謀逆造反正文_第七十四回 倒行逆施正文_第四百四十五回 雙壁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