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四百七十六回 我之願望

陳翎在搖頭,不錯,他的確在搖頭。

陸遜有些不敢置信,問道:“子儀兄,你這是爲何?”

深深望了陸遜一眼,長長的嘆一聲,說道:“伯言所言之事,在下不敢苟同啊。”

“這是爲何?”陸遜實在想不出有原因能令他在如此局面之下,不聽從自己的計謀行事,突想起一事來,陸遜忙問道:“是否是因兄嫂、長子還在鄴城之故?”

點點頭,又搖搖頭,陳翎正色說道:“確實有她母子兩人之緣由在,但最大的原因,還在於…”

瞥視了陸遜一眼,陳翎託於心事言道:“我的時間不多了。”

“時間不多?”陸遜上下打量了陳翎一眼,繼而笑言道:“觀兄氣色甚好,何來時日不多?”

又向陸遜看了一眼,陳翎令人進來將陳武扶將下去之後,轉首過來對陸遜正色言道:“伯言,以你觀之,當今這個天下,除去溫侯呂布之外,還有誰能一統天下?”

就在陸遜躊躇間,陳翎接着說道:“昔日范蠡輔越王勾踐,功成身退,此乃當是我之前輩,我意效仿爲之。”

陳翎的語氣間滿是滄桑與感嘆,陸遜聽得亦是落寞不已。

不過念及此刻不比彼時,陸遜正欲開口說道之時,便聽得他言道:“伯言,接下來的話,都是我真心話,非是妄語,還有就是請你不要在諸人面前提及。”

愕然,陸遜不知道陳翎要說什麼,不過在陳翎屏退左右之際,陸遜就有所悟,乃連連點頭。

“若非有伯言之事,實際上此一事,我亦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陳翎心中十分之鬱悶,若非呂布,自己豈會去另闢蹊徑?

聽得糊塗之極的陸遜不知該說什麼,只是陪伴在左右,靜靜的傾聽着。

“在中原的東方有三韓、倭國,而在中原的西方,有西域,在中原的南方,有南蠻,而在中原的北方,則是匈奴等諸異族。”

陳翎緩緩開口言道,“這是世人眼中已知的天下,然在…”陳翎說着一指東方,然後指向東南方,說道:“在大洋的彼岸還有一塊與中原相差無幾的土地無人佔據!”

陸遜的雙眼露出驚詫之色來,他聽陳翎接着說道:“非是我相欺伯言,在琅邪海港鑄就之時,我並無想到自己會淪落到現在這般地步。”

“不過,”陳翎微微一笑,說道:“正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正當陸遜尋思陳翎口中的這“正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之時,陳翎繼續說着道:“如今我青州的海船已經能夠遠洋航行,若是有膽有識,便能於此上得彼處,重開一國!”

陳翎的深謀遠慮是陸遜萬萬不能想到的,他不去與呂布相爭,卻一心想着去往他處,他這是愚忠還是其他?

“此事實際存在我心中不長,自幷州始,我方纔有了這般心思。”陳翎說到這裡,嘆了一聲,直視陸遜言道:“伯言,人貴自知,若是一州一郡之地,我自然能夠治理得井井有條,然若是一個國家,一個天下,非是我這等人的願想。”

“伯言,我如此對你坦誠相待,除了讓你明白我的心思之外,亦有讓江東有識之士,不甘心投向呂布的將校,有了此一退路。”陳翎說到這裡,看向陸遜接着言道:“伯言,呂布雖勇,呂布雖獨,但他的後人,不會再是他那種人,這個天下交付給他治理,不算差。”

寄希望於呂布的後人,這種心思究竟是該說陳翎是個有遠見的人,還是該說他是一個心無大志的人?

陸遜搖搖頭,苦笑了一聲,向着陳翎拱手言道:“想不到子儀兄早有安排。”

不管陳翎心中所思所想,伯符交託給自己的大任,自己必須爲之全力以赴,想到這裡,陸遜開口言道:“如此,恰如兄所言,這個天下爲呂布所取得,那麼子儀兄想在哪裡下海遠航,又帶上幾人才能到底彼岸?”

“子儀兄既然能夠制船下海,有沒有想過掌握了整個天下之後呂布,他的財力、物力非是兄所能比之,難道不擔心隨後追來?”陸遜這般問着道。

聽得陸遜這話,陳翎哈哈大笑一聲,言道:“伯言,毋需擔心這些,我既然與你提及這些,就是有心於江東起航。”

聽得這話,陸遜一愣,接着也是哈哈大笑一聲,問道:“在子儀兄眼內,我江東就是如此不堪?”

陳翎緩緩點頭,說道:“時間長短問題,江東一地之力,並不能阻我大軍圖謀進取。”

感慨了一聲,陸遜又問道:“兄既然定下這一籌劃,想必早有心思把江東放在最後?”

陸遜之意就是陳翎欲先圖西涼,後取益州,然後平定江東,從而一統天下,陳翎的話裡話外的意思,再結合他的謀劃,陸遜若是這一點都參不透,那就不是那個高絕之人了。

陳翎然之,又一次點頭,看着陸遜言道:“這便是我通盤謀劃,伯言以爲可行否?”

這是陳翎的真心話,陸遜深信這一點,毫無理由,確認就是這樣。

可是,心有不甘,爲什麼這個天下一定要由呂布那廝來統一,難道其他人等就不行?

陸遜臉上的神情爲陳翎所見,遂再一次開口言道:“伯符兄還在徐州之時,或許還有反覆,但時至如今,一切都晚了。”

陳翎臉上露出肅殺之意來,陸遜聽他說道:“劉備雖強,曹操雖智,但因地形之故,皆非諸葛亮、司馬懿等人之敵,何況又有當代絕世名將呂布在,餘者皆可休。”

“伯言,你若是無事,現在即可回江東,將我之意稟伯符、公瑾兩人知曉。”陳翎說道。

有些吃驚,有些意外,本以爲陳翎胸襟就算再寬廣,亦會軟禁自己,而不會如此行事。看着陸遜這樣的表情,陳翎嘆氣說道:“伯言,你視我何人?在我眼中,似汝之人,豈是在可囚可殺之列?”

(本章完)

正文_第四百零五回 司馬仲達正文_第十回 少年孫策正文_第二百三十回 姻緣際會正文_第二百四十九回 搶收糧食正文_第五百九十二回 王基顯威正文_第四百七十九回 竟然如此正文_第三百九十七回 後事之師正文_第四百六十三回 瑣碎之事正文_第六百六十回 斬將殺敵正文_第二百零六回 大宛良馬正文_第一百一十七回 負重忍讓正文_第四百七十四回 遨遊天際正文_第五百九十一回 大戰將起正文_第五百二十二回 陳到殺敵正文_第四百七十七回 辛毗落難正文_第三百零七回 三經一體正文_第十五回 李封薛蘭正文_第六百零九回 據守城池正文_第二十回 陳翎療傷正文_第六百六十七回 進退兩難正文_第四百一十回 據城不出正文_第二百二十一回 鉅鹿一戰正文_第四百二十三回 天下縞素正文_第五百九十五回 暗藏殺機正文_第二百七十六回 親冒矢石正文_第五百九十回 小戰一場正文_第三百零四回 屈指可數正文_第七十五回 琅邪海港正文_第一百三十三回 趙雲來沒正文_第五百二十一回 薛蘭用計正文_第六十五回 人心思齊正文_第六百八十二回 大戰將啓正文_第四百三十五回 落入平淡正文_第二百九十四回 龍爭虎鬥正文_第三百四十一回 留守之將正文_第二百七十七回 明見千里正文_第六百零七回 轉戰廬江正文_第四十九回 曹豹退兵正文_第六回 鷹視狼顧正文_第十七回 梳理政事正文_第六百七十八回 龍駕上座正文_第三十六回 呂布擺宴正文_第三百五十一回 株連之罪正文_第五百零三回 人心如何正文_第六百三十三回 後有追兵正文_第六百零九回 據守城池正文_第五百八十回 孫策出兵正文_第四百六十二回 少主駕到正文_第三百七十一回 代天行道正文_第五百二十三回 故技重施正文_第二百四十七回 鬼神之論正文_第八十五回 徐和佈陣正文_第三百五十回 佈局幷州正文_第二百五十八回 陷陣悲歌正文_第六百三十九回 千鈞一髮正文_第三百四十二回 曹洪棄城正文_第五百七十九回 泛舟江面正文_第二百一十九回 天下重騎正文_第六百二十七回 小戰一場正文_第五百三十一回 百步穿楊正文_第一百零一回 籌集糧草正文_第三百八十九回 遁回幷州正文_第六百八十二回 大戰將啓正文_第一百零九回 海上遇險正文_第六百零五回 張遼敗退正文_第五百六十三回 一縱一放正文_第一百九十一回 大事不好正文_第六百一十回 廬江苦戰正文_第一百七十二回 夜間攻城正文_第四百零三回 猛將失一正文_第二百八十二回 誰在祈禱正文_第五百五十四回 舉事謀反正文_第四百五十八回 落葉歸根正文_第三百三十二回 血染戰袍正文_第三百八十六回 府中之隱正文_第四百二十六回 常來常往正文_第二百五十四回 贏縣夜戰正文_第四百四十二回 憂民之心正文_第五十六回 彭城內外正文_第一百七十一回 呂布之怨正文_第一百三十八回 袁呂大戰正文_第二百零五回 柳城之下正文_第五百七十五回 生死離別正文_第五百六十六回 張鬆用計正文_第三十三回 天下大勢正文_第一百零八回 封官行賞正文_第六百五十四回 垂死掙扎正文_第八回 以假論真正文_第三百三十六回 一人之威正文_第四百九十五回 證錯了道正文_第四百七十一回 這是何方正文_第二百九十四回 龍爭虎鬥正文_第三百五十六回 飛燕不再正文_第十七回 梳理政事正文_第六百一十七回 孫權之謀正文_第六百九十五回 生死之間正文_第三百三十三回 何人能戰正文_第六十一回 彭城攻防正文_第六百一十回 廬江苦戰正文_第二百七十八回 賞罰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