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五百七十二回 受封王爵

此人所言的異姓王,就是齊、楚王韓信、樑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韓王信七人。

張耳病死,子張敖即位,後因罪被爲貶宣平侯。

燕王臧荼謀反,被劉邦親兵討平。後燕王盧綰也被逼而叛變,最後老死在匈奴。

楚王韓信被貶爲淮陰侯,後被呂后處死。

樑王彭越被貶,之後也被呂后處死。

淮南王英布謀反,被劉邦抱病徵討,後被外甥吳回所殺。陳豨被迫投降匈奴,後來爲匈奴作戰時被漢軍殺死。

而得以善終的,可以說只有吳芮一人,長沙國曆經五世而亡。

以戰功受封爲王侯,或一時顯赫,然結局除少數人之外皆悽慘無比,殿中衆人念及這些,一時間不由都噤若寒蟬,不敢發出任何一絲聲響。

其因說封賞陳翎爲王的非是別人,正是少年呂喬。

呂喬幼年爲呂玲綺撫養,漸知人事之後,諸葛瑾這一伯父親自教導。

諸葛瑾家學淵源,若只是教導一學子,自然是夠了,但若教導的乃是將來的帝皇,諸葛瑾自忖學識淺薄,乃引呂喬於王朗門下求學。

在陳翎的心目中,王朗一個被諸葛亮罵爲“皓首匹夫,蒼髯老賊”的人物,但真實的王朗卻是一爲當世所推重的經學家。

王朗早年師從太尉楊賜,因通曉經籍而被拜爲郎中。後因楊賜去世而棄官爲其服喪,後來被舉孝廉,但王朗不應命。徐州刺史陶謙又舉其爲茂才,拜治中從事。遷任會稽太守,任內獲百姓愛戴。

若無意外,王朗會著《周易傳》、《春秋傳》、《孝經傳》、《周官傳》等,文集三十四卷。

諸葛瑾有自知之明,以他的兒子諸葛恪可知,由他教導出來的學子,爲一臣子可,但爲帝卻不行。

諸葛恪幼小以神童著稱,成人之後拜騎都尉,孫權長子孫登爲太子時擔任左輔都尉,作爲東宮幕僚領袖輔佐太子理政。

之後歷任丹陽太守、威北將軍等職,赤烏八年丞相陸遜病逝,諸葛恪升任大將軍並代領其兵。

神鳳元年孫權病危時在孫峻的力薦下將諸葛恪任命爲託孤大臣之首。孫亮即位後受封太傅。開始掌握吳國軍政大權。

執政初期革新政治,率軍抗擊魏國取得東興大捷頗孚民望。並因功晉爵陽都侯。

此戰之後產生輕敵之心,開始大舉出兵伐魏,慘遭新城之敗。回朝之後爲掩飾過錯更加獨斷專權。建興二年十月,同爲託孤大臣的孫峻暗中聯合吳主孫亮,將諸葛恪及其死黨以赴宴爲名誘入宮中,在宴會上將諸葛恪殺害,時年五十一歲。

由於所受教導的不同,加上性情的差異,呂布只看到了陳翎在兵圍成都之際,向朝中上書自請爲王,心中忿怒異常,沒有直接出兵征討,是因多年爲君的氣量在不停的告誡着他,於此事上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忍讓,不能因小失大,這才能含怒不發。

而呂喬,他的見識本來就是站在最高點,自他一出生懂事以來,就

有下人臣子不停的告訴着他,他呂喬是將來會爲君上的人,非是平常人。

隨着呂布的疆域擴大,以及如今稱帝,呂喬的氣量與呂布已經完全不相同了。

再加上,他母親曾經有過一段在陳翎門下求學的經歷,念及這些,想的還沒殿下那些臣子多,因此覺得一異姓將帥稱王不算大事。

而且,陳翎的確是一有大才的人,君不見這數年來的開疆避土,都是由他一人在進取着,若是在這一事上,沒有相當的封賞給予有大功的人,豈不寒了旁人之心?

至於將來事,呂喬心中暗忖道着,君不負我,我必不負君。

聽得呂喬開口說了這麼一句,殿中無人開口附和,亦無人稱讚。

呂布看了坐在側面的呂喬一眼,嘆息了一聲,言道:“如此,就如他所願罷。”呂喬這個孫兒,是當仁不讓的儲君,有的時候,呂布寧願失了自己臉面,也不願逆了他的意。

由此可見,呂喬在呂布的心目中,是何等重要的一個存在。

而那陳翎,呂布暗自道着,自己的確對他起過殺心,時至如今,亦沒有變化,這一切都緣於他實在令人捉摸不透。人活一世,到底爲何,你所求的是什麼?

自己是想仗着手中武器,取得整個天下,然現在這個目標看來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或能實現。

而當年問出此一句話的陳翎,他心底是如何想的?

難道僅僅是爲輔佐自己登上現在這個帝位,然後他自己做一王侯便足夠了嗎?

若是自己身在他那般位置,會如何想?

有威名在世,有大才在胸,陳翎,你的抱負只是一個王侯嗎?

若真的若此,我便遂了你願,只求你將來…

將來,將來,將來在我去的時候,我必須…

七月間,正是天氣炎熱之時,不過此時在成都城外的陳翎軍帳中,所有的將校都自發的爲陳翎賀,陳翎爲晉帝呂布封爲“吳王”!

吳王一名號來自陳翎的家鄉是在吳地,非是他現在征討的蜀地。

歷代受封此一爵位的不少,其中佼佼者有闔閭、吳王僚、吳王夫差、劉濞等。

當然在陳翎的記憶中,最有名氣的應該是那孫權,不過如今麼,孫策尚在,他是稱不了吳王的。

升任王爵的好處之一,開府,這一點,其實陳翎早在受封車騎將軍時候,就已經做到了。

另外一個就是封地,既然爲吳王,那麼陳翎當然的領地在吳地,而現在江東還爲孫策所掌控着,呂布封陳翎爲吳王,其意不言自明,那就是你想要封地,自己去取!

所有說麼,這個吳王還只是個虛職,而非是實職,直到陳翎去攻取了江東,纔算是個名副其實的吳王。

王爵擁有獨立的行政、司法、人事、立法以及兵權,拋開需要繳納一定的賦稅給朝廷,可以說是一個私人的王國。

若想達到這個目標,陳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何況經由此一事後,與呂布關係更加微妙,陳翎能否在攻下成都之

後,迤邐轉道去取江東,前途渺茫。

雖然呂布沒有把益州封給自己,但陳翎並不氣餒,相反在接受衆人賀喜之時,在他的嘴角若有若無帶着一絲笑意。

非爲其他,展望未來,或許江東纔是自己能夠依爲根基的地方。

江東濱臨大洋,憑藉着在琅邪佈下海港,所得來經驗,另外建造一出海口不難。

這般一來,待等將來曹操不再,僅剩下一下,…

此際,在滅了劉備之後,是去戰那曹操,還是麾兵取江東?

換穿上王袍,站立在衆人面前,接受他們的參拜,陳翎暗暗想道,若是先滅曹操,那麼僅剩下有一孫策敵手的呂布,想必會在自己攻取江東之時,隨後進兵。

若是那般,僅有一師的自己,在呂布出言反悔之際,能否抵擋的住張遼、高順等人的合圍共擊?

有前代之事爲鑑,若自己爲呂布,想必也會在大統之時,順手把一個有異心的王侯給滅了罷?

難道要等自己在江東經營數年,繁衍幾代之後,才麾兵過江來,攻滅收復最後一處,名爲晉土,實爲另成一國的疆域?

“恭喜大王!”

“賀喜大王!”

聽着這般恭賀之聲,陳翎心中不由的想起那沐猴而冠的山賊水寇,驀地就笑了起來。

聽得陳翎大笑,衆人皆歡言喜哉,各個向陳翎祝賀言道:“大人進封爲吳王,已是人臣極至,吾等與有榮焉,皆羨之!”

陳翎頷首,振袍而起,左右一顧,言道:“擇日不如撞日,今日便去取了那成都城!”

拖了一月餘的成都,值此陳翎受封爲王之際,他才號令衆人出兵攻佔,張郃、馬岱等將臣聞之,皆喜之。

陳翎受封爲王,身爲帳下吏當然亦感榮耀,但成都一日不下,總覺得心中不安,畢竟大家一起出兵過來,就是爲了攻滅劉備的,如今陳翎終於發下了命令,戰功就在面前,名傳千古,亦非不可能,怎得一個痛快了得?

當下諸將帥在陳翎的號令之下,一一從帳中出,急切馳向各自的營帳,開始爲攻城做準備。

看着他們的背影,陳翎心中有些蕭瑟,在此一事上,自己是冒險了的,自己的家人在許昌,張郃、馬岱等人的家屬亦有人在許昌,若是呂布沒有同意自己的心思,而是派兵來征討,那樣的後果不堪設想。

不過,結果還算不錯,不管朝中任何,自己能做到這一步,亦也是爲了大家將來着想,有些各自的安危,亦得承受。

現在走到這一步,距離自己的理想越來越近,只需將劉備覆滅,然後等,…

究竟去江東還是曹操那邊,陳翎左右捉摸不定,乃長嘆了一聲,暗自道了一句,等這成都攻取了下來之後,再論其他罷。

還有一事,舉步欲出帳前,陳翎想道,周泰,經過此一戰後,必須讓他回許昌。

這不僅是爲了他着想,也是爲了自己等人,有周泰在彼,將來事不管如何惡化,總歸有一人能夠爲己等人向呂布求情。

(本章完)

正文_第二百五十四回 贏縣夜戰正文_第二百八十四回 絕代佳人正文_第二十九回 周泰夜襲正文_第三百六十七回 緣何如此正文_第三十九回 呂布之女正文_第三百一十回 陣法之秘正文_第四百三十六回 家有三小正文_第五百三十五回 四將混戰正文_第八十七回 城外埋伏正文_第三百三十八回 曹性迴歸正文_第八十八回 搬請救兵正文_第五百六十四回 大將張飛正文_第六百三十二回 取捨兩難正文_第一百七十六回 城破將降正文_第四百八十五回 兵圍襄陽正文_第六百零五回 張遼敗退正文_第五百一十九回 黃權用計正文_第三百一十八回 決戰之始正文_第六百五十五回 竟有此事正文_第二百五十回 霹靂戰車正文_第二十三回 旗幟飄揚正文_第三百五十回 佈局幷州正文_第一百零九回 海上遇險正文_第四百二十七回 小沛難守正文_第一百一十回 諸葛子瑜正文_第二百四十一回 乘龍快婿正文_第三百一十七回 孫翊回鄉正文_第七十一回 下邳瘟疫正文_第三百一十回 陣法之秘正文_第四百八十回 鄴城難事正文_第五百七十四回 窮途末路正文_第六百二十七回 小戰一場正文_第一百零三回 破堡誅族正文_第四百四十五回 雙壁失一正文_第四百九十八回 走火入魔正文_第六百三十一回 僵持不下正文_第六百六十八回 攻戰不息正文_第三十八回 袁曹之爭正文_第三百三十四回 旗鼓相當正文_第六百三十四回 白地將軍正文_第三十一回 許褚破門正文_第二十四回 修養生息正文_第一百三十四回 袁紹來襲正文_第一百八十七回 南皮城下正文_第二百三十三回 郡縣之事正文_第二百九十回 一門三傑正文_第四百四十一回 太史子義正文_第三百五十六回 飛燕不再正文_第六百二十二回 舊事重演正文_第六百九十回 人在半途正文_第四百六十八回 又見離別正文_第一百零六回 破門而入正文_第六十七回 呂縣之戰正文_第三百八十四回 天意如此正文_第四百八十七回 林中小憩正文_第一百九十回 度遼三將正文_第二百七十六回 親冒矢石正文_第三百一十四回 濮陽城下正文_第二百零三回 平原決事正文_第六百零九回 據守城池正文_第二回 呂布之志正文_第五百二十一回 薛蘭用計正文_第一百二十七回 大封羣臣正文_第六百九十一回 猛將衝營正文_第三十六回 呂布擺宴正文_第三百零四回 屈指可數正文_第四百五十四回 鬼是何物正文_第二百六十三回 真定亂戰正文_第一百零一回 籌集糧草正文_第四百二十一回 迂迴突襲正文_第六百六十九回 死戰不退正文_第六百六十四回 各施己計正文_第四百五十八回 落葉歸根正文_第十八回 汝陰初戰正文_第五百五十回 張達賺城正文_第五百二十七回 軍前議事正文_第二百零二回 鏖戰柳城正文_第二百九十回 一門三傑正文_第二百二十四回 諸侯林立正文_第二百六十三回 真定亂戰正文_第五百六十七回 周泰陷陣正文_第二百七十七回 明見千里正文_第二百七十五回 龍戰虎鬥正文_第六百一十回 廬江苦戰正文_第二百七十回 識破計謀正文_第四十七回 敵將授首正文_第一百三十四回 袁紹來襲正文_第五百三十七回 禦敵無策正文_第三百六十三回 漢中之地正文_第十四回 蝸居小縣正文_第六百六十六回 大戰不息正文_第五百七十四回 窮途末路正文_第六百五十回 出兵漢中正文_第一百九十一回 大事不好正文_第三百四十三回 誰人無死正文_第四百一十五回 世事難料正文_第五百七十六回 首登者泰正文_第六百九十回 人在半途正文_第二百七十三回 中計中計正文_第三百八十一回 肅清內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