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五百九十八回 終日打雁

看着王基的背影,黃蓋冷笑不已,他的一軍折損一校人馬之後,如今僅只剩下三千餘,這些兵馬在自己大軍前面,與那當車的螳螂又有何異?

捷足衝襲過去,黃蓋驅軍大殺,再無復有任何疑慮,在此一刻他只想儘快將王基解決掉,然後或麾軍北上,或以逸待勞,繼續阻截過來援助壽春的援軍。

狼狽歸陣,王基號令將堆塞在敵軍前進道路上的枯草一一點燃,以阻黃蓋前擊的步伐。

隨着王基的命令傳下去,守候在柴火堆旁的兵卒紛紛引火焚燒,剎那間濃煙滾滾,在王基的陣地前沿形成了一道不能逾越的火牆。

如今是十一月,正是草木枯萎之季,偶爾有個失火亦會釀成大禍,何況是有意縱火?

火光輝耀着半邊天,方圓十里內俱能見。

這是毒計,看着眼前的一切,黃蓋心中惱恨,衝突不得,自己麾下的兵卒靠近那道火牆,大汗淋漓不說,一個不小心就會引火燒身。

遍覽整個戰場,黃蓋露出笑意,王基此計雖好,但不得天時,亦不能久持,只能阻得自己片刻,於整個戰事無益。

堆積起來的草木雖多,但總有燒盡的一刻,且如今風向不對,北面來風,東西相向的兩支軍勢,皆不受濃煙影響,等候一會,自己便可繼續驅軍殺過去。

向河對岸東方望過去,黃蓋深深憂慮着,王基如此爲之,看來不止是爲了阻擋自己軍勢的衝擊,更是爲了引援軍過來。

時不過多久,火勢減緩,黃蓋得機果斷重新號令衆軍衝殺過去,意欲於此斬殺王基。

趟過腳下還在燃燒的餘燼,黃蓋的兵卒步步緊逼,他們或結成一陣,或是前後相連着衝向王基的軍勢。

旌旗無數,在這遍地殘戟破盾的戰場上,黃蓋大軍氣勢如虹,有摧枯拉朽之勢,齊頭並進着殺上前來。

王基嘴角帶着一絲笑意,豎立起拒馬,向前灑出鐵蒺藜,嚴陣以待等候黃蓋的兵勢衝殺過來。

弓矢往來,不分貴賤,無論是將校還是軍中小卒,在這樣的修羅場上,只能各憑天意,看到底誰會更幸運一些。

前面倒下一片,後面膽怯着,畏懼着不想衝殺過去,但身後的監軍不是心慈手軟之輩,稍有遲疑人頭便滾落而下,在如此的慘烈戰局中,不論你是嚎喪還是興高采烈着,都會向前、向前,不是將敵軍殺死,便是爲對方斬了頭顱去。

奮進,搏命拼殺,誓死奪取對方的性命,避免自己淪爲亡魂,便是此刻所有人的想法。

王基的軍勢分爲數個陣式,努力抵擋着敵軍,壓住陣腳,有時候會退卻一些,有時候趁着身後一輪齊射之後,便向外推出去點。

反覆爭奪的結果就是無數人喪命於此,越壘越高的屍山成了敵我雙方躲避弓矢的最佳地點,也因此,站至最後,你若想奪取對方一名兵卒的性命,不得不翻越這座小小的“山”,然後才能揮刀砍殺。

在這最爲膠着之地的外圍,不時有

敵卒掉進陷阱之後,慘厲發出的悽嚎聲傳來,看着那些心驚膽顫的兵卒繞道而行,王基心中暗歎着道,陷阱並非就只是了陷人進去而已,也是爲了讓敵軍不能任由馳騁殺過來。

一個時辰之後,近半的將卒倒下了,王基見之起意退過對岸去,然後決提再拖延一下黃蓋的大軍。

就在王基號令全軍且戰且退之際,一陣雷鳴般的聲響自身後傳來,王基反身望之,一支騎軍穿越過硝煙展露在自己面前。

王基一震,接着回首過來,怒聲朝着黃蓋方向,大喝道:“援軍到了,今日一戰我軍必勝,殺!”

“殺!”

“殺啊!”

“衝啊!”

王基與黃蓋接戰之時,飛馬往來,身在之後的張遼其實已經聞報,不過大軍行止非能急行驟停,又王基少年英武,帳下都是些精銳,張遼忖着他應該能夠支撐到自己帥軍抵達的那一刻。

不過待等天色幽暗下來,張遼望着遲緩的軍伍,實在不堪忍受,心慮王基安危,乃遣三千輕騎先行。

率此一騎軍的乃是桂陽人鮑隆,出身嶺山鄉獵戶,曾射殺雙虎,端的厲害非常。

接將令,知此刻張遼心中着實擔心王基,鮑隆不敢怠慢,不蓄馬力如風一般掠過,穿河過林一路向着東城靠攏過去。

時至王基敗陣退回據點防守,燃起大火,爲鮑隆指明瞭方向,大喜過望,鮑隆暗自忖道,爲將軍看重的人果然不同尋常,若是按照自己此前所走方向,定然會差漏而過,待等自己再聞報率軍過去,豈不就是遲了?

慶幸不已,蹄聲隆隆中,騎軍沿河而行,驚擾起一片沙鷗,突出迷霧的鮑隆如同鬼魅一般出現在交戰雙方的面前。

黃蓋面如死灰,望着縋繮墜馬下到河牀準備過來的王基騎卒援軍,他向身旁的呂範問策說道:“子衡,事到如今,老夫該如何行事?”

不似黃蓋這等沙場宿將,對戰事的把握能夠做到成竹在胸,呂範見敵援軍不多,還多是些騎軍,故而拱手回稟言道:“敵雖然有援,但兵力不足,…”

黃蓋搖頭,一指王基身後還在熊熊燃燒的火堆,解說道:“老夫非是畏懼眼前之軍,實乃擔心其身後張遼大軍。”

呂範雖然是文吏,卻也略通武事,故而聽得黃蓋這麼一句話之後,笑而言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老將軍難道不能在那張遼抵達之前,盡殲王基一軍?”

說完這句話,呂範亦伸手一指,指向王基身後正在牽馬上岸的騎軍,繼續說道:“有此大河阻隔,只要決提放水,任憑那張遼全師抵達,亦不能奈何我等。”

深深的望了呂範一眼,黃蓋並非不知道確如呂範所言那般,自己是可以決提放水阻擋張遼大軍過河,但在此之前,自己耗損的兵馬將會幾何?

而且張遼的前軍已經到達,那麼他的大軍想必就在距離此地不遠處,黃蓋擔心在自己沒有決提之前,張遼或已經帥軍來到了。

左右權衡了一下,黃蓋心中一狠,向左右喝道:“全軍突擊,所有兵馬都給我衝上去,將那王基的頭顱給我斬下來!”說完這一句話,黃蓋提起雙鞭向着呂範看了一眼,殺向對面去。

皓首白髮,隨風飄舞,黃蓋氣勢雄壯,他大聲吶喊着驅馬前突,雙鞭在他手中舞動起來,迎上前去的將校無一能接二合。

王基見之不忿,提槍欲來戰黃蓋,便見鮑隆上前一步,躍躍欲試着笑道:“不用將軍出馬,請看末將射殺了那老匹夫!”

鮑隆說完此話,配弓攜箭而出。

鮑隆之能在於他的弓術,而非是武藝,張遼用他來援王基,也是想憑藉此人的弓射之能,在援助王基之時減免傷亡。

徐州本非是產馬之地,陳翎能夠在建制了鐵騎之後,再另起一騎軍,皆得益於幷州。

而張遼則相對有侷限,他麾下軍伍若想編練起來一支騎軍來,還需經過重重波折才能做到,因此張遼對這一支騎軍甚爲愛惜。

鮑隆出,覷得黃蓋斬殺無數,偶然間有破綻顯露出來,乃捻箭在手,搭弓便射。

一箭、二箭,…

鮑隆也不看是否射中,急速狂射,一囊箭瞬息間就爲他射空。

一箭囊弓矢約在十支至三十支左右,箭有大小輕重之別,若是平時鮑隆一般是攜帶十數重箭,以求箭箭斃敵,而在統兵在外之時,譬如就現在,箭矢多一些會讓人更加安心。

二、三十支箭先後輪射出去,幾乎不分先後形成一張箭網,籠罩在黃蓋的周圍。

於後觀戰的王基見之駭然,自己雖然亦能開射,卻沒有鮑隆這般急速,雖然他的準頭有些差漏,但在這一片箭雨中,黃蓋想掙脫出去,卻也不容易。

伸手自親衛手中接過另外一箭囊,鮑隆看着忙亂撥開箭矢的黃蓋心中暗暗發笑,沒有指望就靠這一箭囊就取黃蓋的性命,故而在射箭之時,覆蓋射擊的同時,鮑隆覷機射殺了他身旁的數名部從。

沒有了部從的黃蓋顯露在自己的面前,無遮無攔便是自己取其性命之時。

心中滿是自得,鮑隆知曉自己沒有當世聖上那般騎射之能,在投在張遼帳下爲將之後,便放棄過往的一些陋習,重新想了一些方式,以求能夠在陣上迅速殺敵。

彷如太史慈那般一箭一敵自己做不到,彷如黃忠那種站在一處,便能威脅到所有弓矢所能及範圍內一切敵人的性命,鮑隆也是做不到,那麼只能現在這般了,不求精準,但求能夠殺敵。

鬆弛了一下手掌,緊握、舒展,如是三次,鮑隆雙目之中精光一閃,深吸一口氣,從箭囊中抽出第一支重箭向着黃蓋就射了出去。

紅纓在頭盔上無聲無息的飄動,黃蓋滿臉都是汗水,自己畢竟是老了,不像年輕時那般,可以數晝夜不息,鏖戰不止。

手中的雙鞭有些沉重,敵方那將的箭矢所覆蓋的範圍實在有些大,使得自己不得不全力去抵擋、撥開這些箭矢。

(本章完)

正文_第四十七回 敵將授首正文_第三百七十回 盜文著書正文_第三百八十一回 肅清內賊正文_第二百七十回 識破計謀正文_第六百九十二回 爲臣之道正文_第八十六回 呂岱搏命正文_第六百零四回 戰鬥不止正文_第六百回 一挫再挫正文_第二百零三回 平原決事正文_第六百三十回 攻城難下正文_第六百一十八回 程普闖營正文_第四百一十七回 大營被襲正文_第二百六十三回 真定亂戰正文_第二百七十三回 中計中計正文_第三百八十八回 君臣相談正文_第二十回 陳翎療傷正文_第四百八十一回 陳平理事正文_第六百八十七回 亦師亦友正文_第一百七十五回 開城者誰正文_第六百七十八回 龍駕上座正文_第二百一十九回 天下重騎正文_第五百九十八回 終日打雁正文_第六百八十九回 王佐之人正文_第六百一十一回 于禁密謀正文_第六百七十回 窮途末路正文_第十七回 梳理政事正文_第一百八十九回 昌平一戰正文_第一百九十八回 烏桓來襲正文_第八十回 草寇劫道正文_第五百零九回 縱敵之過正文_第五百七十八回 劉備勢滅正文_第八十五回 徐和佈陣正文_第二百一十回 平定幽州正文_第一百九十回 度遼三將正文_第五百七十四回 窮途末路正文_第六百三十九回 千鈞一髮正文_第二百五十一回 袁術勢滅正文_第二百二十七回 家人來歸正文_第二百三十六回 陳震迴歸正文_第三十二回 溫侯主事正文_第一百九十五回 出征在即正文_第六百一十五回 陰差陽錯正文_第四百二十五回 曹植子建正文_第七十七回 先鋒張遼正文_第二百三十八回 花落誰家正文_第二百三十六回 陳震迴歸正文_第三百四十七回 食邑封侯正文_第三百三十九回 計將安出正文_第五百六十回 攻下綿竹正文_第一百零九回 海上遇險正文_第五百四十三回 張飛敗退正文_第三百二十九回 忠義難全正文_第三百五十七回 重塑爲人正文_第一百六十六回 出征河北正文_第四百四十五回 雙壁失一正文_第五百四十六回 劉備退兵正文_第四百一十四回 夏侯罹難正文_第二百三十四回 出仕無門正文_第六百五十五回 竟有此事正文_第五百九十七回 暗箭傷人正文_第五十五回 呂玲綺正文_第六百四十回 攻陷城池正文_第二百一十六回 埋伏之地正文_第五十一回 喜憂參半正文_第三百一十回 陣法之秘正文_第二百四十二回 天災之年正文_第四百八十五回 兵圍襄陽正文_第二百一十四回 天下奇兵正文_第一百回 糧草不濟正文_第五百九十三回 走爲上策正文_第一百四十三回 兩呂賣城正文_第二百一十八回 劉備出兵正文_第一百一十回 諸葛子瑜正文_第二百六十三回 真定亂戰正文_第一百回 糧草不濟正文_第二十三回 旗幟飄揚正文_第二百四十五回 神秘莫測正文_第一百三十八回 袁呂大戰正文_第六百九十二回 爲臣之道正文_第三百四十八回 離京赴任正文_第四十四回 混戰城外正文_第四百六十七回 所謂伊人正文_第一百二十七回 大封羣臣正文_第一百四十六回 重甲騎兵正文_第九十九回 爲將之道正文_第五百六十七回 周泰陷陣正文_第三百一十九回 殿中點將正文_第二十五回 汝陰易手正文_第五百一十五回 技不如人正文_第一百四十四回 于禁夜襲正文_第四百九十六回 張郃敗了正文_第四百零五回 司馬仲達正文_第五百一十回 陣前暄言正文_第四百一十回 據城不出正文_第六百三十八回 殺入城內正文_第四百九十一回 陌生世界正文_第一百七十五回 開城者誰正文_第三百零九回 道法自然正文_第六十四回 陳宮說曹正文_第三百六十七回 緣何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