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六百零三回 大戰將啓

陳翎自是不知周瑜在如此腹誹着他,急募得近千衆,此些新卒陳翎如何敢遣他們入趙雲、夏侯恩、馬岱、郝昭等人麾下效力,乃索性全部交付給蘇飛率領。

如此一來,在陳翎明知蘇飛乃是一員戰將,託付重任的同時,也讓西陵城中父老感嘆陳翎確爲明主,乃父子、兄弟同來應募。

西陵本是一個陳翎心儀中的後方基地,此城中糧草物資堆積如山,又靠近長江,隨手挖掘便能得一口井,故而糧食無憂。

被周瑜輪番攻城數日,陳翎無計可施只是因自己兵力與他相較實在略微顯得少了一些,又兼呂蒙前事在,周瑜重兵提防趙雲劫營才致如此。而如今隨着越來越多的百姓應募進入軍伍,陳翎所缺的只有時間,只要等待這些新卒順利渡過第一次戰鬥,便能出城邀戰周瑜。

不提陳翎憋屈守城,與周瑜輪番大戰,卻說孫策攻下壽春留下一軍駐紮,程普引一萬兵卒去取徐州之後,便出城向合肥而去。

半道中,遇上兵敗歸來的太史慈,驚訝中問起緣由,太史慈苦笑着將前事一一稟來,孫策震怒,欲先滅魏延一軍再來與張遼大戰。不想孫策大軍方起行,前方又有消息傳來,魏延沒有急急回軍壽春,而是去了廬江。

廬江、廬江!

壽春,在他魏延心中難道這裡根本就不值得一救嗎?

孫策暗恨不已,廬江是自己囤糧所在,此地不容有失,權衡利弊,孫策放棄去救援黃蓋的想法,移師向廬江。

黃蓋再難,他有城池可以守,他麾下還有近二萬的兵馬,就算給張遼十天時間,他亦攻不破合肥城池,如此想了之後,孫策當機立斷急行兵向廬江。

就在孫策兵向廬江之際,徐州的求教急使至顏良軍中,聽得壽春被孫策攻破,一軍前往徐州下邳,顏良心中震動,面朝向南邊,暗唾了一聲,便拔營起寨退向徐州。

緣由廬江、合肥皆被張遼、魏延兩人的兵

勢所阻斷,孫輔、魯肅兩人不能及時得報此等消息,不過在顏良退兵之時,兩人心中暗暗有所預料,乃帥軍隨後銜尾追擊。

徐州若有失,顏良自忖不止官位難保,恐怕性命亦有虞,遂不顧魯肅、孫輔兩人,遣臧霸、孫觀兩將率了三千人在身後埋伏,以待追兵。

顏良麾下可是有着三萬軍馬,如今只給了臧霸、孫觀兩人三千衆,這與遣兩將送死何疑?

大恨之下,臧霸、孫觀兩人在阻截了一次孫輔、魯肅的軍勢,折損了近半兵卒之後,便循着張遼的去路,望東城過來。

張遼帥大軍攻了合肥一次,不得下,又聞報孫策攻取了壽春,乃起意來戰孫策。

大軍所需糧草甚多,之前在廣陵之時,可從徐州運送糧草過來,而如今周邊一遍戰亂之地,糧草輜重如何能夠安全送達?

鮑隆回,得知孫策囤糧在廬江,魏延如今正帥軍相向,張遼大怒指着廬江的方向罵道:“無智匹夫,枉爲大將,丟失壽春皆你之過…”

罵了半句,張遼氣餒,心中清楚的明白孫策定然會回軍救廬江,魏延兵馬不多,自己又糧草不足,如今爲他一人之故,自己不得不迎頭趕上,在廬江附近與他孫策廝殺一場,方能解此憂患。

恨也恨了,罵也罵了,張遼撤圍而去,黃蓋見之,如何不知曉這是戰事起了變化的緣故?心中揣摩了一番,亦引軍出城來追擊張遼。

張遼非是無智大將,顏良這樣的一員猛將也知曉在退兵之時還得留下一軍殿後,張遼不知?

張遼令陳應、鮑隆爲前隊,自與王基居中,其餘諸將校陸續撤軍,望廬江而去。

黃蓋引軍出城,追上張遼一軍,王基出馬與黃蓋戰,戰不數合,王基敗走,黃蓋見之,麾軍掩殺過來,張遼居中軍,見王基詐敗而歸,乃號令左右埋伏齊出。

黃蓋追襲王基間,哪料到竟有此等事,一時間大聲呼喊着道:“中計!敵有

埋伏!撤退,撤退!…”黃蓋率先撥轉坐騎,向着合肥退去。

這非是黃蓋自忖不敵張遼,這才急惶惶遁走,而是想保住麾下這些兵馬,方纔自己一人突襲進去,所率的部從不多,陷在其中不得出,若是想去救,不免如同添油一般,遲早會將麾下的兵馬全部葬送在這裡。

見黃蓋逃回合肥去,張遼冷笑了一聲,盡收埋伏之兵投廬江而去。

途中張遼召回陳應,遣王基爲前鋒,鮑隆爲輔帥着一萬軍勢先行。

一日後,前軍王基派人來稟言道:“孫策大軍就在六安,王將軍遣末將過來詢問是否向孫策攻擊?”

王基年少氣盛,張遼知其性情,忙回道:“不可!”之後張遼帥大軍急行,在半日之後方在六安左近一處見着孫策的軍勢。

張遼提戟縱馬馳騁,身後將校無數,旌旗飄蕩,漫山遍野幾乎都是他的兵卒,與王基相對峙中的甘寧望見此般軍勢,眼神一縮,急遣使報至孫策得聞。

孫策出,隨行文臣武將百人計,前後護擁中,正訓斥王基的張遼見之,斥退王基,提戟縱馬上前來與孫策說話。

孫策欲拍馬而出,旁邊閃過一人勸諫言道:“夫兵者兇器,戰者危事也。今麾下恃盛壯之氣,忽強暴之虜,三軍之衆,莫不寒心。雖斬將搴旗,威震敵場,此乃偏將之任,非主將之宜也。願抑賁、育之勇,懷霸王之計。”說道這裡,此人一指侍候在旁的甘寧、太史慈兩將言道:“興霸,太史子義,主公無論遣何者出戰,俱可敵那張遼。”

說話者正是顧雍,顧雍,字元嘆,吳郡吳縣人。

孫策然之,納其言,乃遣太史慈出,來戰張遼。

太史慈曾經敗過張遼,在江東衆人看來,此次也不會有意外,張遼當敗,無論他兵馬有多少,今日他張遼定然會再一次敗在太史慈的手下。

在這之後,沒有了張遼的敵軍就算其勢再浩大,也不堪一擊!

(本章完)

正文_第五百五十七回 兵行險道正文_第七十一回 下邳瘟疫正文_第二百三十六回 陳震迴歸正文_第二百六十三回 真定亂戰正文_第一百零四回 如夢似幻正文_第四百四十九回 伏兵盡出正文_第四百一十七回 大營被襲正文_第二百三十五回 夜觀天象正文_第三百二十二回 取吾弓來正文_第六百零八回 兵圍廬江正文_第二十六回 安營下寨正文_第三百三十九回 計將安出正文_第三百四十九回 劉備入蜀正文_第五百二十三回 故技重施正文_第一百七十七回 袁軍降俘正文_第五百二十七回 軍前議事正文_第四百六十五回 城中亂戰正文_第一百一十四回 探明底細正文_第一百七十一回 呂布之怨正文_第六十七回 呂縣之戰正文_第一百四十八回 搶灘登陸正文_第四百五十六回 內訌將起正文_第三百零九回 道法自然正文_第五十一回 喜憂參半正文_第一百四十七回 大戰之前正文_第二十九回 周泰夜襲正文_第四百七十四回 遨遊天際正文_第四百二十二回 天縱之才正文_第二百四十九回 搶收糧食正文_第六百四十六回 風行雷動正文_第二百三十九回 迴轉平原正文_第六百一十一回 于禁密謀正文_第三百零九回 道法自然正文_第二百七十三回 中計中計正文_第七十五回 琅邪海港正文_第七十一回 下邳瘟疫正文_第四百二十五回 曹植子建正文_第五百四十六回 劉備退兵正文_第二百九十七回 兵圍鄴城正文_第五百四十一回 千鈞一髮正文_第三十回 陳宮在後正文_第五百七十五回 生死離別正文_第二百四十一回 乘龍快婿正文_第六百一十四回 酣戰不已正文_第三百九十六回 曲折轉進正文_第五百零一回 山間被伏正文_第六百八十一回 君臣奏對正文_第二百九十回 一門三傑正文_第二百三十八回 花落誰家正文_第四百六十六回 離別在即正文_第三百三十二回 血染戰袍正文_第六十一回 彭城攻防正文_第三百六十五回 蔡文姬正文_第三百零四回 屈指可數正文_第四百五十三回 將計就計正文_第五十八回 亂世之象正文_第六百四十四回 赤壁之年正文_第一百四十一回 時也命也正文_第三百三十一回 波折橫生正文_第六百九十回 人在半途正文_第五百九十六回 魏延衝陣正文_第五十三回 斷髮明志正文_第五百七十七回 張任死節正文_第六百九十五回 生死之間正文_第一百五十回 身世顯露正文_第六百五十一回 軍前計議正文_第六十回 提兵北上正文_第三百二十回 虎步關右正文_第四百六十九回 有人來訪正文_第二百八十九回 道門弟子正文_第四百三十二回 兵法有云正文_第一回 溫侯呂布正文_第五百二十三回 故技重施正文_第五百九十五回 暗藏殺機正文_第一百六十七回 先登之士正文_第六百二十五回 中計受伏正文_第四十三回 譙縣攻戰正文_第二百二十九回 陣法之道正文_第一百二十八回 九州之地正文_第六百三十八回 殺入城內正文_第三十七回 許褚一諾正文_第二百七十五回 龍戰虎鬥正文_第四百三十三回 斬將奪旗正文_第五百七十二回 受封王爵正文_第十三回 陳震難脫正文_第三百四十八回 離京赴任正文_第三百四十一回 留守之將正文_第二百七十六回 親冒矢石正文_第六百三十回 攻城難下正文_第三百零五回 銅雀現世正文_第三百零五回 銅雀現世正文_第四百八十五回 兵圍襄陽正文_第二百九十一回 割須棄袍正文_第四百七十七回 辛毗落難正文_第二百四十六回 天下所宗正文_第一百二十八回 九州之地正文_第五百三十三回 突入城中正文_第一百三十三回 趙雲來沒正文_第二百六十一回 陣法之爭正文_第二百零八回 後院爭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