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兩朝定都

對於這位深不可測的宗親兄長,劉備自打到了荊州之後,便是一直抱着極爲尊敬的態度的。

眼下見劉表跟自己嘮了真心話,劉備心下感動,他不敢怠慢,急忙道:“備自當以景升兄馬首是瞻。”

劉表微微的點了點頭,道:“老夫年紀大了,而劉季玉那個人非平世之才,咱們三個宗親越往後,只怕是越得靠你挑大樑,但眼下時機不到,一切卻還需以老夫爲首,老夫年長你幾歲,今後便自賣以兄長自居,玄德可心服否?”

劉表給劉備的感覺,多少有些深不可測,劉備自然不敢怠慢輕視。

“爲了漢室天下,備自當以兄長爲先。”

劉表滿意的點了點頭,道:“好,既然如此,玄德,那老夫便安排你這第一件事……你回頭去江陵那邊,督促宮殿建立,在江陵興建都城,然後將天子和伏完等人都接過去便是了。”

劉備聞言驚呆了。

你這是耍什麼賤招呢?

先前你不是不答應在江陵建都城嗎?怎麼一日三變,這回又答應了呢?

看着劉備渾然不解的神情,劉表不由的笑了。

“玄德賢弟,其實老夫也並非是冥頑不化之人,這襄陽之地,地處荊北,臨近中原,確實不是一處適合建都的地方,大老夫如今的基業在此,卻也不能隨意捨棄。”

說到這,劉表四下觀察了一圈,見左右無人,道:“襄陽之地,一定是離不開老夫的,不然荊州必亂,但老夫確實也是有意藉着爲天子建都的時機,在荊州之地,另外再開出一片天地,你可明白老夫的意思嗎?”

劉備乃是聰慧之人,所謂聞弦而知雅意。

他一下子就嗅出了這當中的貓膩。

“襄陽之地宗族林立,兄長是打算在江陵建都,將荊州的政治中心逐漸向南郡傾斜,徐徐剝奪蔡,蒯……那些宗族的權柄和影響力?”

劉表欣慰的點了點頭,道:“賢弟果然聰慧,不愧是咱們漢室中人,老夫當年一人一騎來荊州上任,藉助地方宗族的勢力而安七郡之地,得此成就,已是極限,但眼下內憂外患,老夫又不能輕易的對宗族動手,一直苦無良方,但天幸陛下蒞臨荊楚之地,給了老夫這樣一個在襄陽以外,想辦法弱化宗族勢力的機會。”

劉備仔細的揣摩了一會,暗道劉表之言確實有理,果然非等閒之輩。

“景升兄,不過弟不明白,既然你已經有意將都城立於江陵,那爲何又執意與伏完相抗,非要定都於襄陽呢?”

劉表呵呵笑道:“此事也容易解釋,老夫對於在江陵建都的事,若是過於支持,難保不會引起襄陽大宗族的警示和提防,他們能稱雄荊襄之地多年,絕非平庸之輩,老夫辦事,一向講究一個穩字,若是操之過急,怕是會被旁人看出破綻……而且這段時間,老夫也一直在仔細的觀察你,看看你是不是一個可託大事之人。”

劉備越聽,對劉表的能耐越聽越是佩服。

“如今老夫與伏完爭的也差不多到火候了,屆時雙方各退一步,讓他保着天子去江陵安居,而劉氏宗族這面由你統兵,前往江陵駐守,玄德你在江陵,按照老夫的授意,慢慢的發展勢力,並替老夫接洽南郡士族宗人,擴大朝堂影響,若是宗族勢力,老夫不定期的會前往江陵面君,有什麼事,你我兄弟二人可隨時商議。”

劉備聞言急忙道:“兄長如此器重,備自然無所不應,只是丞相和襄陽的宗族那面……”

劉表呵呵笑道:“放心吧,伏完跟老夫掰扯了這麼久的時間,心中早就沒了耐性,老夫現在跟他提什麼條件,只要能定都,他都會答應,至於宗族那面,你雖然是漢室宗親,但畢竟是和伏完一塊來的,想來他們對你也不會有什麼過多的戒備,無需擔心。”

劉備聞言大喜過望,忙道:“備自當爲景升兄效力。”

“錯了,是爲天子效力。”劉表出言糾正他。

“不錯、不錯。”

劉表突然又道:“玄德,你麾下有關、張兩名虎將,據說都不在呂布之下,老夫現在同時對付孫策,呂布和叛賊張羨,兩面戰線同時應對,較爲吃緊,需借用其力……你此番去江陵不許帶上他們,且將他們留在襄陽,老夫自有重用。”

劉備自然想的明白劉表的隱晦之意。

但他乃是非常之人,幾乎是沒有任何猶豫,當時便答應了。

……

徐州,彭城。

陶商的計劃一步一步的實行了之後,校事府向彭城不停的帶回了奏報,而果然如同陶商所猜想的那樣,天下之人和各路諸侯對於伏完的行事果然是有了猜忌和猜疑,而小劉曦的聲望因爲陶商的宣傳效應,已經達到了一個峰值。

各路諸侯現在都在靜靜的觀望,如此算來,時機已至,那麼確實是該定都的時候了。

郭嘉在金陵城安頓好了曲老之後,已經趕回了彭城,陶商於是找來了他的這些親信,商議立帝之事。

國號毫無疑問自當是漢朝。

登基所用的土臺和高臺,以及一應用具也是已經在完善之中。

至於建造宮殿,憑藉金陵城的富庶,不出數月,便可完工。

登基的時日定在明年的年後,年號建康……

這些事情倒是都好說,無傷大雅,關鍵是都城應該設立在哪裡。

按照陳登,郭嘉,諸葛亮等人的意見,他們認爲都城應該設在金陵城。

畢竟金陵城經過七年的建設,已經成爲了天下強城,富甲一方不說,還吸收了稠密的人口。

特別是張紘當年還曾向陶商諫言,言此處乃是龍興之地。

但不知爲何,陶商對這件事就是沒有吐口。

他似乎還在等待着什麼。

商量一日無果之後,衆人紛紛告辭,只有司馬懿沒有走,留在陶商那裡似乎是還有什麼私事想和他談。

”仲達,你怎麼還沒回去?”

陶商疑惑的看着他道。

司馬懿沉吟片刻,突然拱手道:“金陵乃是老師的心血,若是立爲漢都,本應該屬於老師的名望便付之東流,此地乃是老師的根本,不可作爲漢都。”

陶商長舒一口氣。

這就是他想說但又沒法說出口的事。

”那你說,這都城應該設在什麼地方?”

司馬懿猶豫了一下:“學生思慮了好久,認爲定都南昌,方最委妥當。”

第八百三十二章 再顯崢嶸第三百三十五章 銀槍白駒第三百一十八章 化敵爲友第八百四十一章 蔡瑁行動第五百五十七章 壞事的曹昂第四百二十四章 糜貞的湯第四章 龍兄虎弟第七百九十六章 曹府死士第五百七十九章 潁川私學第六百二十九章 我爲內應第二百二十二章 濡須塢(第三章)第二百三十八章 敗給了袁術第二十一章 親 近第一百二十四章 第一場勝利(二合一章節)第六百一十五章 首戰失利第六十一章 刺 目第八百四十四章 陷陣之威第八百零九章 再成全你一次第三百九十四章 開倉放糧第七百五十章 夫妻上陣第六十四章 禍水第三百五十三章 衆籌大會第九百一十六章 結拜兄弟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禮的想法第六百零五章 深夜會妹第三百二十三章 陶應裝憨第二百四十二章 擁刺史以令揚州第四百八十八章 傷心的俘虜袁譚第二百六十九章 李傕的崛起第七百零二章 曹操之觴第四十四章 人中呂布第八十四章 洛陽行第六百章 驗貨玲綺第四百八十五章 忐忑欲出逃第七百五十三章 暗流第八百四十七章 最終年第八百四十七章 最終年第八十六章 往 昔第四百八十七章 袁女之心第二百八十章 京中鉅變第八百三十六章 小溪邊的伏擊第七百七十九章 梟雄隕落第七百九十章 夢的解析第七百三十六章 兄弟齊上陣第七百七十七章 除袁佈局第四百三十八章 徐盛請纓第二百六十三章 替你們報仇第一百二十七章 約 見第四百五十五章 過目不忘第二百六十六章 董卓的無奈第七十七章 國 寶第一百八十六章 新任太守第七百零九章 匈奴新王第三百六十一章 古戰場九里山第四百三十章 曹操的小心思第五章 第一次廷議第九百一十六章 結拜兄弟第七百三十九章 誰埋伏誰?第五百一十二章 遊擊襲擾第五百五十八章 作壁上觀第三百五十三章 衆籌大會第三百六十九章 婚期除惡第八百六十三章 韓浩第三百五十三章 衆籌大會第二百八十章 京中鉅變第九百零一章 了結恩怨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絕技第一百一十二章 王允之心第二百六十九章 李傕的崛起第八百一十五章 計算之外的強兵第四百一十九章 袁家之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彭城之遊第三百四十章 曠世大作第七百一十三章 名將再揚名第七百九十四章 叛亂的士族第三百三十六章 郭嘉的宣言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答應你(二合一章節)第六百一十四章 當世強將第十三章 軍隊與宗民第八百零八章 溫侯的大計第六百三十四章 如此收將第一千一十章 金陵第一將軍第二百五十七章 對陣呂布第五百九十九章 我想要個賢婿第三百一十九章 以糧擒賊第七百九十五章 破許昌第五百六十四章 子度子修第五百六十四章 子度子修第三百零二章 浪子小渣男第四百二十二章 扛槍將第九百一十九章 兩將醒悟第四百六十四章 美人計第九百一十二章 錦馬超第四百一十七章 陶謙求命第八百六十九章 立功的機會第三百五十五章 幽州牧的歸屬第七百一十九章 離間諸王第四百九十二章 遊說二人組第八百七十七章 遁 逃第四十九章 豎子不足與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