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 曹操之觴

陶商的詞雖然氣勢磅礴,意境深遠,但很多句子的語境,跟當時的盛況並不相符。

比如“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等句,就當時的情況,別說是鹿和烏鵲,就是一隻臭蟲,也根本沒有地方找去。

歸根結底,大家也只能用一個答案來解釋這種情況。

就是丞相實在是太他孃的能胡編了!

但陶商的詞別的都能圓過去,但最後一句他終歸還是不能說出口。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一句實在是太敏感了,陶商說什麼也不能把它抖出來。

其實當天的陶商也是喝的有點多,不然的話,他絕對不可能將《短歌行》順嘴給背了出來。

着實是有些對不起孟德兄了。

不過仔細想想,陶商覺得自己對不起曹操的事情還有很多,好像不差這一件兩件的。

大家都這麼大熟了,應該不算事。

……

陶商這邊張羅着過年,曹操那邊也在過年,除夕夜過後的幾日,曹操沒太理會軍務,而是每日專研一卷珍藏多時的手稿,時不時的靈感來了,就向上面填詞。

這是他這段時間,精心創作的詞曲《短歌行》,目下還沒有問世,只是因爲曹操只寫完了前半段,還有後半段沒有寫完,需要仔細揣摩,嚴加核詞纔是。

畢竟,這首《短歌行》可是說是他這一段時間以來,最費心思的一篇佳作了。

曹操相信,自己的這篇文章一旦面世,必可流傳後世,名留千古。

這一日下午,就在曹操仔細鑽研自己短歌行的時候,曹昂匆匆而來,對他道:“父親!”

曹操擡頭看了看她,笑了。

這次過年,曹昂專門請纓從許昌而來,代表家人來前線看望自己,並帶上了從許昌送來的禮物,可以說是孝順至極。

對於曹昂的表現,曹操感到非常的滿意。

“子修啊,來此何事?”

曹昂恭敬的向着曹操施了一禮,道:“年關已過,父親身體無恙,一切順利,孩兒卻也是應該回去,向母親,姨娘,還有弟弟們報平安了。”

曹操放下了手中的簡牘,道:“回去吧,爲父不在,你便是曹家的頂樑柱,好好照顧你的弟弟們,給他們做個表率。”

“諾。”曹昂拱手稱是,低下頭時,目光所及卻是掃到了曹操桌案上的簡牘。

“咦?”

曹昂擡過頭去,仔細的讀着曹操簡牘上的詞句,道:“這莫不是?”

曹操看見曹昂的表情,心中很是滿意。

自己這乖兒子還是挺識貨的。

“怎麼樣?這詞句還不錯吧?”曹操捋着鬚子,笑呵呵的問道。

曹昂驚訝的擡頭望向曹操,道:“父親也喜歡陶商所創的《短歌行》?”

“噗嗤!”

曹操捋着自己鬍鬚的手,硬生生的拽下了一截。

“你說誰創的……《短歌行》?”

曹昂詫異的看着曹操道:“陶商啊,父親桌案上這個,不就是麼,據說是陶商除夕之夜所創,目下已經傳往各州了。”

曹操的眼珠子幾乎都要蹦出來了。

他使勁的嚥了一口吐沫,艱難的對曹昂道:“陶商寫的短歌行內容爲何?你且背一遍給爲父聽聽。”

曹昂心中奇怪。

你桌案上不就放着呢嗎?

爲什麼還要我背?

但既然是父親的要求,曹昂卻也沒有辦法迴避。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朗聲道:“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隨着曹昂背誦出來的詞句越多,曹操的臉色變越來越蒼白。

自己寫出來的,都沒有曹昂背出來的多,而且自己這段時間,一直卡住的瓶頸地方,經過曹昂一背,便豁然開朗,彷彿爲曹操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

天下之巧合,莫過於此!

難道那姓陶的當真有鬼神之能?能想自己之所想,算自己之所算?

簡直就是妖物啊!

曹操吃驚的合不攏嘴,渾身彷彿都在顫抖。

曹昂一首詩詞背完,感慨道:“陶商雖然是咱們的敵人,但不得不承認,他確實是個厲害的人物,不但會寫小春文,還會寫詩詞……這首詞足可流傳千古了,不過可惜卻差了一句……”

曹操正在愕然和震驚之中,聞言一愣,奇道:“差了一句?”

曹昂又將陶氏《短歌行》給曹操背誦了一遍,曹操仔細一品,發現果然是少了最後一句。

他疲憊的衝着曹昂揮了揮手,道:“你先出去吧,容我想想。”

曹昂心中不明白曹操要想什麼,但還是聽話的走了出去。

曹操在房間中,疲憊的揉了揉眼睛,然後開始一遍一遍的回念着曹昂適才爲他背誦的詞句。

少時,便見曹操重重的一拍桌案,怒道:“這有什麼難寫的……最後一句就用‘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啊!……這姓陶的混蛋!”

……

年節之後,這一日,劉虎俾悄悄的來見陶商。

陶商早就知道劉虎俾會來見他,因此也不意外。

“丞相要派我父親去南匈奴王庭?”劉虎俾猶豫的問陶商道。

陶商點了點頭,笑道:“正是如今南匈奴王庭的大單于之位虛位以待,你父親對此事上了心,若是不乘此機會拿下大單于之位,今後只怕是沒有好機會了。”

劉虎俾聞言盲打:“丞相當初不是答應過我,不讓我再回草原了嗎?”

陶商笑呵呵的道:“其實我也不想這樣做,但現在是你父親想要回去掌權,陶某也不好說什麼。”

劉虎俾緊緊的咬着嘴脣:“若是如此,我這輩子豈不是都不能回金陵?我是漢人啊。”

陶商長嘆口氣:“話雖如此,可惜你終歸還不是南匈奴的大單于,你若是當了單于,這當中之事或許就好解決了。”

陶商的話猶如警鐘一樣,重重的敲擊在劉虎俾的耳膜中。

劉虎俾呆愣了一會,突然道:“若是我成爲了南匈奴大單于,是不是就可以攜裹着部落的人,歸於漢境了?”

陶商聞言一愣,長嘆口氣。

“想法是好的,可惜你當不了。”

“我爲何當不了!”劉虎俾急忙自諫道:“論及忠心,我父親遠遠不及我對丞相,丞相若是願意扶持於我,事成之後,我一定攜匈奴之衆歸於王化,爲丞相驅馳。”

第七十一章 回 軍第八百七十三章 突 襲第四十八章 火 焚第二百六十九章 李傕的崛起第五百八十章 郭嘉的秘密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雲的歸屬第八百五十九章 魯肅詐降第九百零八章 二人皆叛第三百二十八章 謀算河北第五百五十二章 荀彧之詢第三百五十章 袁紹南來第五十四章 年輕的孫策第二十三章 虎有傷人意第四百五十九章 策反張繡第八百七十一章 擒虎射鳳第五章 第一次廷議第三百七十三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第六百四十三章 劉陶水戰第八百三十五章 呂布主陣第二百八十八章 威逼郡守第一百四十八章 月旦評與十句金語第七百九十六章 曹府死士第七百七十八章 袁紹之觴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濟的輓歌第四百六十五章 太傅抄家第七百八十五章 識時務的高覽第三百四十一章 勤勉好讀第九百一十八章 攻陽平關第八百七十七章 復仇的火焰第七百七十八章 袁紹之觴第二百零五章 二強交鋒第四百零四章 三家謀袁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子的恍惚第六百二十八章 演給你看第七百九十二章 曹劉之盟第九百一十六章 結拜兄弟第八百六十章 醉酒雙雄第五百零九章 再用袁譚第四百三十四章 張繡與胡車兒第七百一十七章 背德離心第一百二十一 章 第二條謀略第三百七十六章 華 佗第七百九十六章 中原戰場第六百零六章 曲譜第二百五十五章 柿子不軟第三百三十二章 荀攸與郭嘉第七百五十一章 心情低落的張郃第八百三十八章 雪 恨第九百一十一章 兄弟再見第七百一十四章 誘敵之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又見曹操袁紹第五百三十五章 尋找外甥第八百六十章 醉酒雙雄第四百章 袁術求親第六百章 驗貨玲綺第八百七十八章 滅 朝第八百八十章 益州的接應第八百三十七章 仇人見面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付兵權第六百八十二章 深夜審訊第四百九十五章 江東姐妹花第八百六十六章 金陵城的守護者第七十六章 無 法第九百一十二章 錦馬超第八百零六章 重用降臣第九百二十二章 授計曹丕第一百零三章 河內四望第六百九十章 陶商的底線第一百四十一章 降賊(二合一章節)第四百七十九章 陶家長子第八十五章 狄道女第三百四十七章 暗中毒第七百二十九章 五路平冀州第七百三十一章 召長子第三百四十九章 各方表現第七百二十四章 陶商出動第八十章 站 隊第十五章 浮雲軍黃巾衆第八百一十五章 計算之外的強兵第七百七十章 謀劃鄴城第九百一十章 定長安第三百九十一章 蓋世雙雄第八百七十七章 遁 逃三百零三章 曹操崛起第四百三十六章 曹陶再戰第四百一十八章 子承父業第七章 第一次遠征第七百七十九章 梟雄隕落第五十三章 見文臺第六百八十九章 黑山軍再請援第四百八十九章 河北使者許攸第六百章 驗貨玲綺第六百九十一章 張寧的決心第四百七十一章 放火燒山第五十四章 年輕的孫策第二十五章 袁術,心存猜忌第八百三十三章 一浪續一浪第三百三十章 老人精第二百二十七章 霹靂車與鐵浮屠(一會還有一更)第七百一十二章 求敗而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