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二章 曹劉之盟

袁婉當然不服氣。

她怎麼會心甘情願的留在河北,她現在要做的,是跟陶商一起回徐州,然後和甄宓一起想辦法擠進陶家的大門。

她留在這地方幹什麼?

“丞相,我不想留在這裡,我的家是在徐州啊。”

陶商微笑道:“徐州怎麼又成了你的家呢?”

袁婉撅起了嘴,低聲道:“徐州怎麼就不是我的家呢?淮南的家已經破敗了,沒了,父親和哥哥都去了,眼下就只有我和馮姨娘相依爲命,本來纔剛剛有家的感覺,怎麼就突然讓我留在河北了?”

看着袁婉一臉委屈的神色,陶商心中不免有些心疼。

他嘆氣道:“話雖如此,但你畢竟姓袁,如今河北已經沒有袁氏中人坐鎮,但你伯父私有的田產,地契,房屋都還在那裡,而且契約上寫的還是袁氏的名字……我也想給袁氏留個根,以免遭天下人唾罵,但無論如何卻不能將袁熙留在這裡,這些袁氏家產,怎麼樣也得需要有個人繼承不是?”

陶商微笑道:“我思來想去,卻也只有你能夠讓我信任了。”

這一番話說出來,不知爲何,袁婉的心頭突然間流出了一股暖意。

特別是陶商說自己是他最信任的人。

“那我就在這邊處理袁氏要務,等到要事一完,我立刻就回徐州去。”袁婉似有撒嬌嫌疑的對陶商道。

陶商聞言笑了。

“好,都可以。”

那邊廂,甄宓也是急忙道:“那我回中山國之後,處理完家事,我也要去徐州。”

陶商的眼睛頓時瞪大了。

人家去徐州,好歹是因爲那塊有個姨娘在彼……你去卻是要找哪位活祖宗?

……

建康五年,陶商在收服了除去三河之地的河北之地,並削弱遼東,鮮卑,匈奴等勢力之後,糾結納降之將並降卒,兵返徐州彭城國。

此一戰之後,陶氏聲威達到頂點,勢力大增,其治下無論是人口,賦稅,兵力,土地,技術都已經躍居第一位,一舉成爲取代袁紹的新一代霸主。

雖然各方勢力早有準備,但消息傳到他們那裡的時候,還是引起了各部的一陣慌亂。

其中,特別是以荊州和益州的三劉集團爲最。

其他的勢力倒是還好說,但荊州的三劉集團可是擁立了先帝劉協的二子劉瓊,而陶商當年則是擁立了劉協的長子劉曦的丞相。

天無二日,世無二皇。

昔日陶商只有徐州和揚州的時候,三劉集團尚且還能憑藉多年的底蘊與實力,和陶商打成個勢均力敵,有來有往。

但如今河北四州盡皆歸陶商,天下一半以上的疆土成爲了陶商的領地。

而且他佔據的都是關鍵要地。

幷州的兵卒強悍,金陵城的財富極多,幽州量產戰馬,冀州乃是天下糧倉,青州乃是大漢的產鹽大省……

至於人口,那更不用說了。

如此實力和底蘊,再加上擁戴劉協的長子,陶商已經徹底的成爲了三劉集團心中所最爲畏懼的存在。

當然了,同時也是他們最爲惱恨的存在。

劉備在平定了張羨的長沙叛亂之後,立刻率兵趕回了江陵城。

劉表也已經從襄陽趕了回來,和劉備,荊州諸將等人一起商議此事。

“諸位。”劉表一臉嚴肅,表情中都是深深的擔憂:“陶商平定袁紹,勢力大增,如今已經盡遣三軍返回徐州,此子年紀輕輕便成就這般霸業,想來定然是衝勁十足,我荊州一系擁立天子,和陶商一系可謂是不死不休,他下一步則必然是會圖謀我們,卻是不知眼下咱們該如何是好?”

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從各自的眼眸當中看出了彼此的驚慌失措。

少時,卻聽蔡瑁道:“姐夫……明公,陶商平定河北,勢力大增,鋒芒正盛,想必休息一段時間之後,便一定會出兵攻打我們!咱們還需稍作準備。”

“德珪有何高見?”

蔡瑁道:“我意,還是趕緊派出使者,前往益州,請劉璋派兵出川協防,正所謂脣亡齒寒,若是咱們家荊州失陷了,他益州怕也是難逃失地之難。”

劉表沒有說話,而是轉頭看向劉備,道:“玄德之意如何?”

蔡瑁見自己的意見沒有得到劉表的贊同,反倒是去問劉備,心中多少有些不滿。

姐夫這是沒瞧得起自己啊?

劉備還是像原先一樣會做人,他首先先是肯定了蔡瑁的戰略。

“德珪之言,深閤眼下形勢,我軍勢弱,彼軍勢強,若是不尋找外援,久後必然勢危,但劉季玉天生性格不好爭強,就算是派兵支援,想來也不會派出多少人馬,且川兵戰力不及金陵軍,出川又困難,若是僅找他們一家支援,只怕未必管用。”

劉表聽出劉備有話外只音,道:“那依照玄德的意思,咱們該引何人爲援?”

劉備忙道:“兗州曹操,目下正以洛陽爲基墊,治略關中,聽聞關中諸侯大部通過鍾繇已經和曹操結盟,若是能得曹操相助,我們兩方聯合,便有了和陶商一戰的本錢!”

劉表聽了劉備的話,低頭若有所思。

蔡瑁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玄德此言雖然有理,但曹操乃是不差於袁紹的梟雄之輩,咱們剛剛擁立天子的時候,也曾派人給他送去詔書,敕封於他,可是當時兩漢共立,曹操卻居中觀望,對兩方皆不理睬,瑁與曹操年輕時便相識,深知此人非等閒之輩,絕非甘於做人下之人。”

劉備微微一笑道:“德珪和曹操乃是舊識,可知此人智計百出,善於判斷形式?”

蔡瑁皺了皺眉:“什麼意思?”

“當年曹操不肯理睬我們,那不過是因爲那時候他看不清風向,如今陶商已經成就了霸業,他的第一目標瞄準的必然便是中原之地!屆時曹操必然首當其衝的面對陶商的壓力,如今再去與他聯合,其實不是我們求他,而是他求我們。”

蔡瑁愣着看劉備,被他說的啞口無言。

就在這個時候,卻見劉表站起身,道:“就依玄德之言,派人前往洛陽,與曹操同盟!”

第四百一十七章 陶謙求命第三百一十二章 東萊太史慈第三百五十八章 陶太傅第四百三十五章 陶商之賭第三百六十七章 時 局第四百七十二章 兄弟蕭牆第三百零六章 糜姑娘的想法第八百二十七章 糾纏第四百九十章 外禍內因第五百二十六章 一葉障目第七百零四章 田豫第三十二章 曹操的邀請第二百三十八章 敗給了袁術第三百九十四章 開倉放糧第四百一十七章 陶謙求命第八百九十三章 揣摩敵意第五百一十一章 燒己營第八百零八章 溫侯的大計第五百五十八章 作壁上觀第一百九十二章 師 徒第三百零八章 驅虎吞狼第八百二十三章 全面戰爭第五百七十一章 麴義的辦法第一百四十九章 相國出手第二百九十二章 陶應獻三策第二百七十八章 奸細是舊人第三百零五章 袁曹的詭異行動第四百五十一章 勝負不分第五百五十一章 曹陶分工第五百七十五章 曹陶再離第九百二十章 出其不意第八百八十二章 倆老者第六百一十九章 競爭對手第三百五十四章 陶商賣官第七百三十二章 你找人我也找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再 賠第四百三十四章 張繡與胡車兒第三十六章 戰華雄第四百九十九章 袁曹陶之戰第二十章 豫州刺史孔伷第六百三十章 城池陷落第八百四十七章 最終年第九十四章 唯此四人第二十四章 分龍化虎第五十四章 年輕的孫策第七百一十章 對付袁紹的詭計第五十六 追擊董卓第五百三十七章 天有二日第五百九十九章 我想要個賢婿第五十八章 趕將而上第六百五十六章 南方動靜第七百八十六章 結爲兄弟第八百六十八章 反擊龐統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濟的輓歌第四百零六章 四世三公之觴第二百一十二章 士族利益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家都惦記呂布第二百四十章 勝利榮光第六百零九章 二男筆友第八百五十六章 蠻王沙摩柯第二百五十二章 豪華陣容第一百四十七章 恍如前世第八百一十二章 丁夫人迴歸第八百零一章 孫家一方的心思第四百二十九章 二劉投曹第八百三十二章 堤壩之爭第八百四十二章 許昌來信第二百二十五章 裝備的差距第十四章 先兵後禮第二百七十四章 法拉利與夢想第三百七十四章 內 訌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 奉第五百二十章 二將露怯第五百零二章 勇猛少年第六百三十一章 擒老將第五百三十六章 微妙的格局第二十二章 江東猛虎第四百七十六章 備戰春後第七百三十九章 誰埋伏誰?第五十八章 趕將而上第一百八十章 查罪諸葛家第二百九十六章 君子與佛爺第三百一十四章 郭嘉行刺第五百五十四章 袁紹的真實目地第九十七章 面見袁公第一百九十一章 陳登薦才第五百八十四章 音火之亂第六百零八章 小樓傳信箋第八百八十六章 劉備的勸諫第一百三十二章 胡 才第一百零七章 避盟友第一百一十六章 願以君重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將之才第八百一十三章 糧谷之戰第五百零五章 少年丁奉第五十九章 汴水之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陶商洞房第七百三十七章 黃敘的成果第六百二十六章 深山猛士第四百四十九章 紀靈來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