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官渡

荊北戰事告一段落,然而荊州的戰爭依舊還在繼續。

孫策坐鎮襄陽城內,北路軍都督徐盛指揮大軍,南下直指南郡。

長江北岸江陵城,是南郡的郡治,江陵以北和江陵以東各縣,已經相繼被吳軍攻克。江陵城下,終於進入了僵持的狀態。

北路軍都督徐盛、中路軍左都督黃蓋、中路軍右都督韓當,先後在江陵城外會師。

南路軍都督程普攻伐荊南,也是連戰連捷。

卻說黃河南岸,袁曹大戰也終於進入了決定性階段。

袁紹前些日子將田豐下獄之後,便興兵渡河,往官渡進發。坐鎮官渡的曹仁大驚之下,急忙給曹操發來急信。

曹操無奈之下,只等放棄白馬,攜夏侯淵、曹純、樂進、韓浩、史渙、許褚、徐晃、朱靈、劉延等大將,撤回官渡固守。

延津方向,于禁得到曹操將令,堅守不出。袁軍大將蔣義渠則得到袁紹嚴令,率呂氏兄弟,猛攻延津。

曹操屯兵十萬,於官渡坐待袁紹前來。

袁紹大軍二十萬,剛至陽武下寨,又得田豐從獄中上書諫曰:“今且宜靜守以待天時,不可妄興大兵,恐有不利!”

袁紹見此,再次大怒,欲斬田豐。衆臣再次勸諫,袁紹方纔息怒。

半月後,袁曹大軍,於官渡對峙,雙方聚衆共達三十萬餘。

這一日,沮授再次向袁紹勸諫道:“我軍雖衆,而勇猛不及彼軍;彼軍雖精,而糧草不如我軍。彼軍無糧,利在急戰;我軍有糧,宜且緩守。若能曠以日月,則彼軍不戰自敗矣。”

袁紹聞言,怒道:“田豐慢我軍心,汝又安敢如此?”

隨即,袁紹呵斥左右:“將沮授鎖禁軍中,待我破曹之後,與田豐一體治罪!”

袁軍二十萬,於官渡外安營,連綿數十里。

曹操率衆將出營查看,眼見袁軍旌旗遍野,刀劍如麻,衆將盡皆驚懼。

回營之後,曹操召衆謀士商議。

荀攸見曹操面色不好,出言說道:“紹軍雖多,不足懼也。我軍俱精銳之士,無不以一當十。但利在急戰。若遷延日月,糧草不敷,事可憂矣。”

曹操聞言頷首,說道:“公達所言甚是。”

言罷,曹操遂令衆將鼓譟而進。

營外,袁軍來迎。

只見袁曹二軍,在營間排成陣勢。許攸調弓弩手一萬,埋伏兩翼。又調集5000弓弩手,列於陣前,約以鼓聲爲號。

三通鼓罷,袁紹金盔金甲,錦袍玉帶,立馬陣前。

袁紹左右,立着張郃、高覽、韓猛、睦元進、韓呂子、呂威璜、趙睿等將,許攸、荀堪、逢紀、郭圖等謀臣。

曹操列陣出馬,放眼望去,只見袁軍甚是嚴整。

夏侯淵、曹仁、許褚、徐晃、李典、樂進等人各持兵器,前後擁衛曹操。

說起來,曹操與袁紹關係,本是極好。

二人乃是發小,皆爲豪門貴公子,幼年之時,放蕩不羈,曾經一起幹出過偷搶新娘子的荒唐事。

可惜,在利益面前,沒有朋友。

在天下面前,更是隻能成爲敵人。

曹操一身甲冑,雖然身材短小,不如袁紹魁梧,看起來卻也還精神奕奕。

只見曹操打馬向前,揚鞭罵道:“吾於天子之前,保奏你爲大將軍,今日何故冒天下之大不韙而謀反?”

袁紹聞言,冷哼一聲罵道:“阿瞞此言差異,爾託爲漢臣,實乃漢賊,罪惡彌天,甚於王莽董卓,還反誣我造反耶?”

曹操聽了,沉聲喝道:“吾乃奉詔討賊!”

袁紹聞之,嗤笑道:“豈不聞衣帶詔乎?”

曹操聽聞“衣帶詔”三字,頓時怒不可遏,火冒三丈。

只見曹操一聲令下,夏侯淵、許褚、李典、樂進便打馬出戰。袁紹一邊,只見其冷哼一聲,張郃、高覽、韓猛、呂威璜也不甘示弱。

諸人頓時戰作一團,相互廝殺,數十回合之間不分勝負。

大風呼嘯,太陽高掛,黃河滾滾,好一派肅殺氣氛。

鼓聲隆隆,喊殺陣陣,兩軍士卒的叫好聲,響徹天地。

又是數十回合過去,諸人之間相持不下,但呂威璜畢竟武藝不如樂進,終於顯出頹勢。曹操見此,心中暗喜,遂命曹純領虎豹騎在前,朱靈、韓浩各領兵5000在後,共同衝殺袁紹軍陣。

許攸于軍陣中見曹軍出擊,遂命士卒擂鼓。

鼓聲一響,萬箭齊發,曹軍雖然勇猛,卻難以抵敵。

眼見曹軍敗退南行,袁紹大喜,遂驅兵掩殺,一時之間,曹軍大敗,盡皆退回官渡大營。

袁紹領兵殺來,探看曹軍大營。

只見曹軍雖敗,然而損失並不多,且官渡大營經營已久,寨牆高厚,安排嚴謹,環環相扣,曹軍退回營中,旌旗嚴整,退而不亂。

見此情景,袁紹微微皺眉,心下暗歎曹操治軍之嚴。

荀堪眼見於此,遂在袁紹身邊進言道:“我軍可於曹軍寨前築起土山,令軍士于山上下視寨中放箭,也可使投石機射之。若曹操棄之而去,我軍得此隘口,許都可破矣!”

袁紹聞言,思慮片刻,遂頷首從之。

袁紹命以許攸爲主,韓呂子、趙睿二人爲輔,於各營之中遴選精壯軍士,鐵鍬土擔,齊來曹操寨邊,壘土成山。

曹操聽聞斥候報至,心下大驚。

不得已之下,曹操率軍殺出,欲阻止袁軍堆築土山。張郃卻領弓弩手當住咽喉要路,曹操但有出擊,便萬箭齊發以阻之。

曹軍不得前進,只得在寨中以投石機射之。

袁紹以投石機還擊,兩軍十數日之內,損失慘重。

由於歷史的改變,孫策率先將投石機應用於戰爭中。投石機的技術含量並不高,因而各大諸侯很快齊齊配備了這一攻城利器。原本在官渡之戰中,由曹操率先使出的“霹靂車”,改變了戰局的情況,不會再出現。

也許是歷史的慣性。曹軍的投石車,乃是由劉燁統領。

在劉燁的指揮下,曹軍投石車對袁軍殺傷頗多,營外土山近月方成。

五十餘座土山上,立有高櫓,弓弩手於其上射箭。曹軍大懼,皆頂着盾牌守禦。山上鼓響,箭如雨下。曹軍蒙盾伏地,袁軍吶喊而笑。

爲了應對袁軍的土山攻勢,曹操無奈之下,只得跟進,命士卒在營中也築起土山,士卒上山以弓弩還擊。

兩軍猶如競賽一般,在官渡僵持不下。

如此你攻我打之中,時間終於進入了8月份。顏良、文丑二人也自白馬殺至官渡,一時之間,因久攻不克而士氣渙散的袁軍頓時人心大振!

歷史被改變了,顏良文丑二人並沒有被關羽斬殺,關公的威名也未傳開。

而劉備也因這關羽一事,受到袁紹猜忌,不得往汝南而去。如果說此時的劉備是鯉魚,那麼汝南就是龍門,只有越過了汝南這一道坎,劉備才能躍上龍門,化身成龍。

不過,劉備作爲大氣運者,雖然失去了前往汝南的機會,卻也將張飛、糜竺、簡雍等舊部收攏麾下,甚至舊識趙雲也前來投奔。此時的劉備,雖然仍舊在繼續蟄伏,可一有機會,他就會一飛沖天。

依舊是官渡大營之外,袁軍久攻不克。

荀堪又獻上一計,令士卒用鐵鍬暗打地道,直透曹軍大營之內。

有士卒見袁軍於土山之後掘土坑,遂報至曹操處。曹操問計與劉燁,劉燁言道:“此袁軍不能攻明而攻暗,發掘暗道,欲從地下透營而入!”

“有何法以御之?”曹操皺眉而問。

只見劉燁自信一笑,緩緩說道:“主公莫急,可繞大營,挖掘長塹,則袁軍暗道無用矣!”

曹操使劉燁之計,袁軍掘暗道至長塹邊,果不能入。

卻說,官渡之處,袁曹大軍,再次陷入僵持。

然而,鄴城坐鎮的審配,正在籌謀一件大事。

袁紹原本命令審配在鄴城籌措運輸糧草,總督鄴城大小事務。審配性格剛正不阿,眼中揉不得沙子。審配雖身處河北陣營,卻也一貫不給己方陣營面子。導致審配此人,往往在兩大陣營之間都討不得好。

審配雖在鄴城督運糧草,卻聽聞有人檢舉許攸,遂命人查之。

不查不要緊,一查了不得。

原來,許攸在冀州之時,常常濫受民間財物,且縱令子侄輩多科稅,錢糧入己。審配得知此事之後,勃然大怒。

於是乎,審配直接命士卒將許攸子侄下獄,並寫急信往官渡而去。

鄴城府衙之中,審配端坐桌前,手中的毛筆在不停的寫着。良久之後,筆墨方停。

審配拿起手中的信紙,在油燈的照耀下,輕輕審視着自己的親筆信。

皺了皺眉頭,審配開口說道:“來人啊!”

很快,從黑暗中閃出一個人影,正是審配身邊的親信侍衛。

“將此信急送官渡!”審配沉聲說着,將信紙放進信封中,緩緩封上,遞給了侍衛。

那侍衛接過信封,點了點頭,沉默着匆匆離去。

審配坐在桌前,一動不動,良久之後,方纔輕輕嘆了一口氣。他不知道,自己這麼做到底對不對。

審配雖然不屑許攸的爲人,但對於此人才智還是極爲佩服。

審配知道,這封信一旦交到袁紹手中。許攸就完了,即使不身死,也再無情分可言。要知道,袁紹之所以在河北頗得民心,就是因爲善待百姓。而許攸,敗壞了袁紹的名聲,袁紹怎能饒他?

88、官渡151、朦朧夜165、陳公臺船中對100、吳郡漁鹽100、羣聚觀江閣(一)146、書院考試(四)39、銅陵鎮4、引兵北上戰廣陵(二)53、視察會稽郡(三)53、視察會稽郡(三)67、平山越(九)82、享用戰利品79、薄霧90、傳人14、老將黃漢升91、許都來使99、毗陵農事37、霍峻投降1、顧瀅有孕84、書房夜議91、先登97、棱堡計劃27、遷山越以實丹陽148、書院開學88、官渡56、山越戰事(三)49、劉備反了67、平山越(九)113、滿載而歸的海軍87、文聘80、多愁善感36、孫策西巡(一)157、雪夜70、聲東擊西83、人獸相搏73、派系19、沔口水戰(一)9、城頭變幻大王旗52、血戰柴桑(十)17、漁鹽之利(一)102、觀江閣之亂(一)65、平山越(七)117、淮南戰事(四)86、馬妍出嫁26、蠢蠢欲動曹阿瞞(二)51、血戰柴桑(九)29、巡視長水縣67、平山越(九)61、偷襲海鹽縣79、富春山上127、九江事97、毒士28、孫策大軍回江都96、視察秣陵縣(一)52、血戰柴桑(十)109、十勝十敗論43、血戰柴桑(一)38、秣陵火起2、毗陵城(二)150、各有所想84、書房夜議52、猛人張翼德61、平山越(三)87、巡視秣陵郡29、呂子衡閣中對5、引兵北上戰廣陵(三)118、淮南戰事(五)39、陳橫之死30、徵兵擴軍備戰19、美豔不可方物(二)53、血戰柴桑(十一)51、視察會稽郡(一)21、戰會稽(三)2、毗陵城(二)5、大業當興在江都7、花貓44、長沙的人事任命79、徐元直自西而來131、廬江周氏72、郭奉孝車中對163、呂布之死16、討逆將軍烏程侯孫7、黑衣魚服親衛軍78、殺奔襄陽22、無堅不陷張文遠(一)21、挺進沙羨61、平山越(三)40、兵圍宛陵34、楚王好細腰36、樊能之死72、郭奉孝車中對1、顧瀅有孕91、許都來使2、投石車9、引兵北上戰廣陵(七)23、臨湘之戰(二)142、亂平78、殺奔襄陽50、牆頭草陳登64、郭嘉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