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取捨之間

隨着黃忠將營帳慢慢安扎完畢,秦軍開始圍着南鄭城進行軍事封鎖。

兩日後,秦成的大軍也來到了南鄭城下。此時合圍在南鄭城下的秦軍,已經有了三萬之多。

“主公,要不要現在進攻南鄭?”法正看着秦軍鼎盛的士氣,笑着問秦成。

其實秦成也在猶豫,按照現在秦軍的能力,拿下南鄭,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傷亡。但是,想了想,秦成還是否認了。“每個士兵都是我們的財富,儘量少些士兵的損傷吧!我們等待上庸的消息,一旦上庸被攻破,南鄭自然再無堅守的必要。現在進攻南鄭,最少要損失一萬人,不划算!”

“那好,既然主公如此決定,我們就等待魏延將軍的消息吧!”法正見秦成堅持,也不在勸言,而是陪着秦成開始視察軍務起來。

閻圃立在城牆之上,看着越來越多的秦軍,內心滿是焦慮。

他此時已經看出的一些問題,只是還不敢確認。

秦軍只是圍城,卻不攻打。這就說明,秦軍的目的不是這裡,難道是圍點打援?但是上庸的楊任沒有張魯的調令是不可能出兵的,那麼,秦軍等的是什麼?他怎麼也想不到秦軍竟然可以分出四萬人去攻打上庸。

......

從定軍山東下,沿着漢水,就可以直接來到一個重要的戰略要地-上庸郡。秦漢時期,分天下爲郡縣,上庸縣屬漢中郡。縱觀歷史變遷,一個地方的重要與否,首先主要看他的政治經濟作用或者軍事地位。“上庸”由於是山郡,人口稀少,所以很難談得上經濟政治作用。其實在整個三國時代,“上庸”起先並沒有太受人重視,包括早期荊州的劉表。

上庸的地理位置有一個特點,兩面是山(西面是秦嶺及米倉山,南面是大巴山);另兩個方向相比較卻幾乎是“坦途”。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上庸位於襄樊的上游頭,如果順江而下,對襄陽是個極大的威脅,所以得到襄陽的劉備對上庸十分上心,這也是當初龐統極力鼓吹劉備偷襲上庸的原因,但是諸葛亮更看重的是荊州四郡,自從劉備得到荊州之後,上庸的重要地位就凸顯出來。

想要進入上庸,只有兩條道路。一條是從漢中,沿着官道或者漢水東下,另一條是出襄陽,走新城,沿江直上。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在襄陽劉備別院內,兩個丫鬟正跪在地上清理破碎的碗碟。

一個身穿紫袍的中年男人用力的揮舞着手中的細劍。手臂極長,耳垂到肩,不是劉備還能是誰?

“該死的曹操!氣煞我拉!”劉備一邊揮舞着手中的細劍,一邊大聲的嘶吼着,似乎要將心中的怨氣全部發泄出來。

“主公!”遠遠走來一個身穿白衣的文士,正是諸葛亮。

他皺着眉頭看着滿地的碎片,若有所思。

“軍師!”劉備看到諸葛亮來到,右手發力,將手中細劍徑直插入院中樹幹之上,然後從木桌上拿起一方手巾,擦拭起來自己的額頭。

“主公,可是還在因爲新野的變動而生氣?”諸葛亮知道劉

備生氣的源頭。建安十六年春,秦成揮兵進攻漢中,引動了天下大勢的走向,諸葛亮籌劃已久,準備趁秦成進攻南鄭之際,出奇兵拿下上庸。一旦上庸打開,劉備的兵力就可以直接面對漢中,無論是西進還是東下,都可以從容週轉。但是還不等劉備出兵,屯兵在新野的樂進和李典就已經開始出兵,不斷的騷擾襄陽的外圍城鎮,令劉備煩惱不已。

“軍師也知道,我欲出兵上庸,但是現在曹軍在新野一直不安穩,可有退敵良策?”劉備十分希望諸葛亮可以給他謀劃一個兩全其美的計謀。

“主公,曹操安排新野的軍隊,最多隻是詳攻,曹軍現在正在潼關與西涼大軍僵持,他斷然不敢兩線開戰!如果主公想要拿下上庸,不妨在襄陽留守五千人,其餘人馬突襲上庸!”諸葛亮建議道。

“軍師,襄陽只有三萬人,單獨上庸就有守兵兩萬,倘若沒有新野的壓力,我軍全力一搏,或有可爲,但是,如今外敵環繞,再勞軍遠征,城內空虛之下,定會被曹操所乘!可還有其餘的方法?”劉備想了下,拒絕了諸葛亮的建議。在他看來,上庸雖然不錯,但是遠遠不到必不可少的地步,萬一上庸沒有打下,再丟了襄陽,就後悔莫及了。

“江陵與長沙的駐軍都不能動,如今可以調動的只有襄陽張飛將軍的部隊,主公如果擔心新野的樂進部隊,那就只能堅守襄陽,坐觀其變了!”諸葛亮見劉備不採納自己的建議,搖了搖頭,表示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這該死的曹操!自己拿不到漢中,竟然暗中給我使絆子!”劉備憤憤不平。

“主公,曹操的想法其實很簡單,他想利用秦成的手,將漢中的棋局全部打亂。”諸葛亮平淡的說。

“軍師還請慢慢說來!”劉備一聽諸葛亮的話,急不可待的想知道下文。

“漢中位於長安、西涼、成都、襄陽四處的中心位置,曹操現在正在爭奪西涼,他又不想失去漢中,所以纔會出兵,阻礙我們進攻上庸之地。”諸葛亮用手在地上簡單的勾勒出一個簡單的地形圖:“主公,張魯最弱,如果秦軍與我軍同時進攻漢中,那麼張魯一定滅亡,曹操隔着馬超的軍隊,不能進攻秦軍,所以,現在只能通過新野給我們施加壓力,讓我們不能西進上庸!”

“我軍不西進上庸,對曹操有什麼好處?”劉備還是不解。

“秦軍想要攻克漢中,必須先與定軍山的軍隊交戰,然後還需要在南鄭城下鏖戰。這兩番戰役,秦軍與張魯定然都會有所損傷。如果張魯守不住南鄭,主公認爲他會逃到哪裡?”諸葛亮微微一笑。

“南鄭如果失陷,張魯只能逃到上庸了!”原來這樣,曹操準備讓秦軍、漢中軍、襄陽軍三個勢力陷在漢中,然後他掃清西涼後再來接手殘局。想到這裡,劉備不禁驚訝於曹操的佈局,這纔是一代梟雄的氣概。

“主公,屬下還是原來的建議,火中取栗!趁亂拿下上庸!機會一失,以後再想拿下上庸就難了!”諸葛亮再次勸言。

“算了!我已經有荊州幾郡在手,現在的情況

,拿下上庸風險太大,軍師就不要再說了!”劉備思索了許久,最終坐在木椅之上,否定了諸葛亮的建議。

“哎,如果主公不取,秦成一定會藉機拿下上庸的!到時候秦成上庸、永安兩處都可以沿江直下,我軍再想反擊就難了!”諸葛亮惋惜的說。

“軍師,你看我這幾日發怒摔碎的水杯數量就能知道我對上庸的關注,如果此時襄陽有五萬精兵,我定親自領兵進攻上庸,兵力短缺,我有心無力啊!”劉備不是不想要上庸,而是太擔心新野的樂進。他與曹操打了半輩子交道,深深知道曹操的可怕。

“那好吧!只得再尋找機會了!”諸葛亮也只能這樣安慰自己。

......

從萁谷到上庸,大約七百多裡。因爲沒有水軍,所以魏延的大軍只能順着漢水的走勢在陸地的官道上前行。陳到早就率領騎兵一路開去上庸。

此時從萁谷出發已經六日。大軍每日行進八九十里,一路推進,早有無數斥候將消息告知上庸守將。

此時上庸的守將是楊任與楊昂兄弟兩人。

楊任年過三十,臉龐消瘦,一身鎧甲顯得勇武非凡,他是張魯手下大將,縱觀整個漢中,除卻張衛,就屬楊任統軍最爲有方。

此時楊任正站在上庸的城牆之上,遠遠的看着漢水方向。

“大哥!”一個喊聲從城牆之下傳來,一個瘦高的武將沿着臺階,大步朝城牆上走來。此人正是楊任之弟楊昂。

“外邊的情況怎麼樣了?”楊任問道。

“根據斥候回報,漢水上游出現大量秦軍,上庸西北平原,也有秦軍輕騎的身影,看情況應該不會在少數。”楊昂來到城牆之上,說着打探到的情報。

“怎麼會有這麼多秦軍?”楊任內心滿是疑問。

“襄陽方面那?”楊任現在最擔心的是兩面受敵。

“襄陽的劉備被新野樂進的軍隊牽絆住了,一時半會出不了兵!”楊昂呵呵一笑,這確實是個好消息。

“那還好!”沒有劉備的插手,上庸還有堅守的空間。

“大哥,你說,會不會南鄭已經失守了?”楊昂小聲的問道。

“不可能!南鄭城高糧多,從秦軍進攻最多不過半個多月,南鄭一時半會,肯定不會失守。如果我猜的不錯,這股秦軍一定是從定軍山那邊繞過來的!看來張衛將軍已經凶多吉少了!”楊任與張衛一起多年爲官,兩人各守一方,此時秦軍從定軍山過來,就說明了張衛的守軍已經失敗了。

“這次秦軍到底帶了多少人出來?”楊昂也是十分意外。如果秦成想要圍攻上庸,就必須抽出一部分兵馬圍堵南鄭,要不然兩方夾擊,秦軍就會全部崩潰。

“先不管這麼多!你說西北有騎兵,我估計數量定然不會很多,趁秦軍大軍未到,咱們先吃了這股騎兵!削一下秦軍的銳氣!”楊任想了想,準備先拿陳到的先頭騎兵下手。

“好!那我這就下去準備!”楊昂應聲道。

(本章完)

第二百二十三章 固執二百四十一章 各自謀劃第一百九十章 陷陣對虎賁第一百五十五章 至死不渝第二百一十五章 借曹操之手第二百零四章 陳兵邊境第七十八章 火氏的沒落第一百四十八章 格局再變第五十章 風雨欲來第五十九章 嚴顏的反擊第六十八章 秦成學藝第十四章 第一戰第一百七十八章 獨眼夏侯惇第一百一十六章 萁谷之殤第一百八十三章 讓我來斷後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度結盟第二百三十四章 襄陽易手第二百零九章 兩軍交鋒第一百三十九章 四線戰況第八十四章 冊封大典第四十七章 秦成中計第一百三十四章 離間之計第一百八十九章 雞肋第七十九章 美女與寶刀第一百四十九章 養精蓄銳第二百五十九章 壽春爭奪戰第二百零七章 白衣渡江第二百一十七章 多事之秋第二百零五章 假戲真做第六章 初識魏延第二十三章 三軍會盟第二百六十三章 七步成詩第四十三章 喋血成都第七十三章 財迷孫乾第二百二十三章 固執第二百二十一章 夾縫中的廝殺第二百二十一章 夾縫中的廝殺第二百零八章 江上激戰第二百一十二章 危難之際第五十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二十八章 空城計第九十三章 迎頭痛擊第八十五章 無當飛軍第一百五十二章 令人不齒的計謀第一百零九章 心懷鬼胎的使者第二百零三章 各自的心思第二百二十二章 經濟戰上架感言第九十六章 風雨中的成都第九章 東風到第六十六章 秦成的選擇第一百八十四章 曹操上當第一百一十六章 萁谷之殤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安淪陷第九十一章 廣漢血戰第一百九十五章 秦成話天下第二百六十章 最後的屏障第七十九章 美女與寶刀第二百一十九章 百鳥朝鳳槍第一百三十一章 馬超首敗第一百九十七章 夫人要回家第二百三十一章 垂死掙扎第一百九十章 陷陣對虎賁第一百九十八章 江邊攔截第二百零五章 假戲真做第二十一章 永安防守戰(一)第六十二章 長沙風雲第一百七十章 心碎第三章 潛龍在淵第十三章 搶先出手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分兩路第二百六十三章 七步成詩第一百二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一十四章 爭執第一百四十三章 雙英戰天水(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攻克汝南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士之言第三章 潛龍在淵第八十五章 無當飛軍第二百三十六章 襄陽論策第二百零四章 陳兵邊境第一百二十六章 潼關之戰的起因第一百九十九章 單刀赴會第十八章 荊州之亂第一百一十六章 萁谷之殤第六十章 退走第二章 一個怪老頭第二百二十二章 經濟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火燒連營第二十章 奇襲永安第十九章 再出奇策第一百四十八章 格局再變第二百二十五章 謀士的勾心鬥角第一百六十二章 裡應外合第四十八章 孫權的心思第一百六十五章 拜不拜第四十五章 備戰第一百零七章 梓潼佈防第十四章 第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