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張鬆請命

張任鏗鏘道:“劉燁無故責我,道義在我,此乃天時;入川艱險,棧道狹隘,此乃地利;我益州軍人人保護家園,士氣強盛,此乃人和。州牧以天時、地利、人和,以任等爲將,抗拒劉燁又有何難?”

張任語氣慷慨激昂,義正言辭,即便是與他關係不怎麼樣的那些人也不由得各個點頭稱是。

而劉璋卻是苦聲道:“唉...我軍就連區區的張魯都收拾不下來,又怎麼應付劉燁的大軍,張都督你未免也口氣太大了。”

“難道州牧不想出兵?”

黃權皺眉道:“今日之事,便如秦王向趙王索取和氏璧,誠如藺相如所言,若出兵,而劉燁伐我,則曲在劉燁;若抗旨不尊,則曲在我,劉玉卿不管有沒有伐我之心,都要興師問罪,州牧可要好好想想。”

“這...”劉璋只覺得進退兩難,愁眉苦臉的,怎麼這破事偏偏讓他攤上了呢?

“司馬朗正在等候,若是等不到消息,他是不會回去的。”黃權催促道:“州牧還是儘快決斷的好。”

“這...讓我再想想,再想想。”

劉璋實在做不出決斷,握緊了拳頭,嘆幾口氣,又把拳頭鬆開來。

見到劉焉無法做出決定,不管是主戰派還是主和派,所有的益州文武臉上均顯出了失望之色。

主戰也好,主和也罷,總得拿出個態度來吧?可是這劉璋,偏偏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比之劉焉遠不如矣。

“州牧勿憂,在下有一條計策,請州牧聽之。”

劉璋聞言看去,只見得說話之人卻是獐頭鼠目,面色焦黃,極爲醜陋,卻是益州從事張鬆。

“張從事有何計策,說來聽聽?”

劉璋正犯難爲呢,聽聽這張鬆說得倒也無妨。

張鬆答道:“劉燁既然想要攻下漢中,必然調兵遣將,時日長久,若是漢中戰事焦灼,又需要一段時間。而張某選取小道,日夜疾行前往拜見大將軍,言語之中加以試探。”

“如何試探?”劉璋來了興趣。

“若是大將軍有伐我益州之心,則我軍便拒不出兵,效仿高祖當年燒燬棧道,別說是十萬大軍,即便是百萬大軍也不得而入;若是沒有伐我益州之心,我軍便出兵相助討伐張魯,而且上表稱臣,年年向朝廷進貢,條件則是益州官吏任命收於地方,如何?”張鬆侃侃道。

蜀道艱險,自古有之。詩仙李太白曰: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入川之途基本上都是大山連綿,即便是經驗豐富的山民,一個不小心踩空也會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而入川的主要路徑便是棧道。

所謂棧道,就是用木頭在山壁之上搭建一條道路,當年劉焉爲了方便益州百姓出行,因此花大力氣修建了棧道,不過如果把棧道一燒,自然就進入困難。

劉璋大喜:“好,真乃妙計也!”

“張從事之言老成謀國,我看可行。”

“是啊是啊,劉大將軍乃是明智之人,若我益州相抗,也有損他威嚴,想必劉大將軍會理解的。”

劉璋喜悅道:“張鬆,特命你爲使者,隨同天使回到洛陽,就按照你說的意思辦。”

“鬆從命。”

張鬆拱手退下。

“好,明日再請天使赴宴,然後告知此事。”

事情定下來之後,劉璋顯得高興了許多,甚至有了胃口。

而他卻沒有注意到,張鬆的眼中閃過了一絲失望和決然。

“諸位都下去吧,呵呵。”

劉璋高興的擺了擺手,益州文武諸臣紛紛從坐墊上起身,隨後告退。

“子度兄且慢,某坐你的轎子,去你府上,呵呵。”

羣臣退散,張鬆忽然快走幾步,叫住了孟達。孟達點了點頭,面上露出了了然的微笑。

見到張鬆和孟達兩人走在一起,張任不由得眉頭一皺。

“蛇鼠一窩。”他輕蔑道。

然而張鬆已經和孟達同上了一輛馬車,逐漸遠去。

“永年兄,你到底是怎麼想的?”

一上了馬車,孟達頓時就變了面色,嚴肅道。

“子度兄,益州文武之中,也就只有你能和我說得上話。”張鬆苦笑一聲。

他長得獐頭鼠目,面貌醜陋,常人見到他便不自覺的皺眉頭,而孟達卻是截然相反,談吐文雅,舉止有度,就連後來的魏文帝曹丕都對他十分欣賞,可見孟達氣度過人。兩個人在一起,就好像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做了朋友。

張鬆隨後立刻嚴肅起來,看着孟達道:“子度兄,如今乃是亂世,雖然劉燁和曹操勢大,但是我益州民衆富庶,糧草豐厚,也有精兵數萬,我等若是輔佐一明主,未嘗不能爭奪天下。”

“可是你看看劉季玉,他像個明主麼?”

說到這裡,張鬆就氣不打一處來:“鮮卑入寇,昏庸的漢桓帝好歹還知道出兵反擊,可是劉季玉呢?癡癡呆呆跟個傻子一樣,益州在此人領導之下,有什麼前途?”

“你的意思是?”孟達嚴肅的看着張鬆,馬車內的氣氛一時之間似乎嚴肅起來。

“獻、出、益、州,作爲我等進身之階!”

張鬆一字一頓,語出驚人。他方纔所說顯然都是用來矇騙劉璋的,真正用意竟然是...

“方今天下,有實力一統天下者,非大將軍與曹操莫屬,而大將軍麾下兵多將廣遠勝曹操,又與我益州接壤,我等謀求前途,舍大將軍其誰?”

張鬆熱切的拉起了孟達的手:“子度,難道你就不想效力於明主麾下,一展胸中所學?”

孟達憂慮道:“只恐此事敗露,危及家眷。”

“呵呵,等到大將軍平定漢中,我等暗中派人接出家眷,然後舉兵響應大將軍,到時候榮華富貴只是反掌之間耳。”張鬆微笑道。

“可是...”孟達擔憂道:“若是那劉璋真的聽從張任之言,燒燬棧道,大將軍不得而入,又當如何?”

“嘿嘿,你看,這是什麼?”

張松露出得意的微笑,從袖筒中掏出一幅卷軸,隨後輕輕展開。

“這是?”孟達大吃一驚,張開了嘴巴。

第206章 友軍變敵軍第434章 上前領死第407章 旗鼓對壘第703章 技高一籌第452章 英雄惜英雄第213章 馬騰堅守第440章 原來是她第22章 慕名而來第921章 平定南北第641章 重重包圍第210章 驍將龐德第257章 逢迎天子第471章 法正奇謀第809章 所向無前第499章 劉勳密謀第770章 強弩之末第649章 沮授之死第32章 五子良將第517章 水中激戰第797章 成都震動第118章 征衣染血紅第402章 逼問糧倉第146章 破曲陽第904章 夏侯惇成獨眼了第353章 五鼎之禮第166章 臨涇之戰(3)第527章 一意孤行第591章 蔡瑁撤兵第783章 葭萌關第396章 攻城準備第161章 收穫頗豐第829章 連殺二將第892章 于禁出擊第951章 正兵交鋒第978章 諸葛連弩第599章 心狠手辣第800章 按部就班第556章 張遼南下第953章 大戟士第630章 負嶽軍第125章 定策破賊第921章 平定南北第87章 夜攻長社第523章 大勢變動第32章 五子良將第374章 甕中捉鱉第740章 曹軍來了!第920章 知難而退第295章 誘敵深入第113章 無路可退第900章 進擊的皇叔第360章 收復南陽第831章 陷坑破敵第294章 勢如破竹第824章 張任赴死第697章 首戰失利第176章 羌人復叛第505章 三雄對峙第77章 董卓主北軍第925章 減竈記第322章 樊於期故計第614章 伏兵之計第506章 兩虎相爭第801章 張頜奮命第991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第744章 僞裝之計第721章 兩路出兵第295章 誘敵深入第102章 一鼓作氣第568章 毋極甄家第298章 兵敗如山倒第446章 疲敵之計第10章 夜戰八方第850章 高覽建議第228章 韓遂之怒第428章 戲志才獻計第380章 天下動盪第665章 調兵遣將第3章 獲賞第202章 韓遂奪權第636章 戰前議事第966章 退入內城第934章 拿下臨湘第319章 北伐動員第566章 君臣商議第988章 曹軍隱忍第871章 強攻水寨第517章 水中激戰第183章 韓遂妙計第360章 收復南陽第16章 爭權奪利第19章 周駿破膽第242章 上軍校尉第153章 引兵第5章 暗箭第153章 引兵第7章 斬車騎第492章 人心變數第67章 定策破賊第240章 荀攸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