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若降,其之一脈與國同休

儒家與嬴斐的目標不同,兩者根本就尿不到一個壺裡去。一個代表着鐵血強權,代表着森嚴的法制。

一個代表着仁義,崇尚道德,可以說儒家與法家走的是兩個極端。嬴斐雖然崇尚百家爭鳴,但其骨子裡依舊是一個法家。

……

內聖外王,這是一種成熟的思想,只是並不適合亂世。內聖外王即指,對內以王道以服其民,對外以霸道鐵血服其國。

這是治世之策,或者說是天下一統之後的國策。

只是亂世用重典,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都只能推行霸道。以霸道滅其他勢力,一統中原九州。

只有這樣才能將戰亂結束的時間縮短到最短,唯有如此,才能讓中原大地保留更多的元氣。

“主公,只是與儒家關係惡劣到了這一步,恐怕對主公日後的霸業有所阻礙,畢竟儒家之勢太大。”

周瑜的小臉上露出一抹擔憂,出身官宦世家的他,自是比其他人更能體會儒家之勢。

……

“天下熙熙,皆爲利往,天下攘攘,皆爲利來!”

嬴斐朝着周瑜搖了搖頭,笑着解釋,道:“公瑾,汝多慮了。不管是儒家還是諸子百家的其他,他們追求的最終還是利益。”

“雖然此刻本侯與儒家敵對,但只要本侯給他們足夠大的利益,儒家就一定會倒戈相向。”

望着大帳之外的藍天,嬴斐低聲嘆息,道:“被董仲舒閹割了儒家,只剩下了一味的迎合帝王,更何況當今天下也不再是春秋戰國。”

……

“嘶。”

……

倒吸了一口涼氣,周瑜的臉色也不在輕鬆,他不是白癡,自然能夠聽懂嬴斐話中的意思。

春秋戰國之時,諸子百家極其興盛,百家爭鳴,學術璀璨奪目。那時候的儒家雖然並不強大,但極其獨立。

如今被董仲舒閹割的儒家,早已經失去了獨立生存的本能,它只能依附皇權而存在,一旦秦侯取得天下,儒家只有繳械投降。

想明白了這一點,周瑜心中震驚於嬴斐的高瞻遠矚,心裡念頭一轉,其起身朝着嬴斐躬身,道。

“主公深謀遠慮,瑜佩服!”

這一句佩服真心實意,是周瑜的心裡話。他心裡清楚,眼前的秦侯嬴斐不僅是一個戰略高手,更是一個戰術高手。

……

“公瑾。”

“主公。”

瞥了一眼神色恭敬的周瑜,嬴斐微微一笑,道:“派遣使者入成都,告訴劉焉就地投降,封侯,他之一脈與國同休。”

“諾。”

周瑜震撼於嬴斐給出的手筆太大,封侯還好,畢竟劉焉貴爲一地州牧,原本就是侯爺。

可是這他之一脈與國同休,這代表着日後秦侯嬴斐立國,大秦不滅,劉氏一族長存。

這句話比封侯誘惑大多了,只是周瑜明白此刻嬴斐的想法,清楚秦侯在擔憂幷州戰事。

袁紹與曹操都是天下一等一的梟雄,他們的手段層出不窮,麾下大軍更是強大。兩個人麾下都有數一數二的謀士團,徐庶與蔣琬雖強,終究有點勢單力孤。

此刻唯有兼併巴蜀,以最快的速度穩定下來,秦侯嬴斐才能抽身北上。然而這一切的關鍵,就在於劉焉。

只要劉焉跪地乞降,巴蜀之地將會在短時間民心盡收,同時也能得到劉焉手底下的七萬大軍,北上之事將會更有力量。

……

成都城。

州牧府中劉焉高坐其上,臉上的頹廢,根本無法掩飾而去。偌大的巴蜀之地,如今就只剩下成都一地。

作爲一個梟雄,這一刻的劉焉身上散發出一抹遲暮。梟雄遲暮,這對於一個人,一個勢力是最大的悲哀。

“高卿。”

法真恭敬的坐在下首,臉上掠過一抹凝重,其朝着劉焉,道:“主公。”

“嗯。”

點了點頭,劉焉眼中閃過一抹莫名,其盯着法真,道:“城中局勢如何,秦侯有何舉動?”

這是劉焉目前面臨的最大困境,故而一出口就是重點。

聞言,法真眼珠子一轉,立即躬身,道:“稟主公,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屬下現已將巴蜀四大宗族軟禁。”

“此刻他們沒有了與秦侯通敵的機會,至於秦侯嬴斐正在採南山之石。”

“嗯。”

點了點頭,劉焉凝重的臉色終於有了一絲鬆動,朝着法真,道:“密切關注秦侯的一舉一動,至於四大宗族就先軟禁吧!”

“諾。”

法真躬身而出,他心裡清楚方纔的最後一句話便是劉焉對自己的敲打。這個時候,不是與四大宗族交惡的時候。

劉焉害怕法真暗地裡下黑手,畢竟南下士族與益州四大宗族之間的矛盾,無法緩和。

“高卿,希望汝能夠明白,此刻牽一髮而動全身,不是本侯不想教訓四大宗族,只是時機尚不成熟。”

……

望着法真離去的身影,劉焉心中微微一嘆息,呢喃,道。

……

益州四大宗族在關鍵時候背叛自己,劉焉心中殺機滔天,只是他心裡清楚,此刻殺不得。

一旦冒然殺了四大宗族,成都必亂,而且南下永昌郡的劉璋等人,將會得到四大宗族瘋狂的追殺。

……

“主公。”

聽到孟達的聲音,劉焉眼珠子一轉,開口,道:“發生了何事?”

走進大廳,孟達朝着劉焉行了一個軍禮,道:“稟主公,方纔屬下在巡城時發現一少年,自稱秦侯使者想要見主公。”

“秦侯使者?”

雙方已經是不死不休之局,此刻嬴斐派遣使者到來,一時間劉焉還未猜不到嬴斐此舉的用意。

“孟達,將人帶進來。”

“諾。”

……

“秦侯麾下週瑜,見過益州牧!”

周瑜的禮節一絲不苟,沒有一點錯誤,高坐在上首的劉焉眼中精光閃爍,頓了片刻,道。

“周使者不必多禮,坐!”

“多謝劉益州!”

等到周瑜落下來,劉焉虎目中掠過一抹精光,其盯着周瑜,道:“周使者,不知昔日河南、尹周大人是汝什麼人?”

聞言,周瑜眼中閃過一抹笑意,其擡起頭盯着劉焉,一字一頓,道:“不瞞劉益州,正是家父!”

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父子親情,天地常理,自古皆如此!第七百九十六章 幾乎相同的選擇第三百三十八章 渾身是血的傷兵第六百六十八章 左慈與國考第五百二十七章 內外交困第一百五十七章 殺其首以攝衆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臨機決斷之權!第一千五百零十章 長末之戰 2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雷霆暴怒!第八百一十八章 十萬降卒築延城第二百九十章 誰言女子不如男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三千楚軍詐開城門!第四百五十七章 道路唯艱第五百四十五章 天下無帝第八百三十一章 世家大族的反應第十二章 我幫你倆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親手打開潘多拉魔盒第五十一章 流言四起第一百七十九章 兄弟相見第十一章 向洛陽第五百四十四章 不足五成!第九百四十二章 嬴斐擺駕坤秀宮第一千七百零四章塞普蒂米烏斯·塞維投降,亞歐大陸統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之天下若何?第一百四十二章 四面闕之第六百七十四章 十年寒窗苦讀,今日終有出頭之日!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五萬兩黃金,兩百零五萬石糧草.第九百零三章 龐統的首秀第九百章 湘水倒灌臨湘城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步度根心中的顧慮第四百七十章 華雄之威第二百零一章 長社之鬥將第一百六十章 鳴金收兵第六百一十八章 蔣琬到來第六百二十五章 帝與王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嬴斐的滅越之計第九百四十三章 驅逐第九十二章 大戰起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二將戰呂布第八百七十七章 帝王心術第三百六十章 動作第七百五十六章 精絕從此將成爲歷史推封感言第五百九十七章 殺臧霸者封萬戶侯第九百七十九章 只能二選一第四百零八章 以百姓之犁鑄帝國之劍第三十八章 用兵之道在於財第三百八十九章 世襲罔替的汝南王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秦軍破安風第四百六十三章 火中取栗第九百一十七章 黃祖的瘋狂第二百九十六章 天性薄涼第七百四十九章 五天破七縣第七百六十章 重騎兵出有我無敵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恭恭敬敬的送回去!第五百零八章 美人爲陷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大明宮中的父子第九百一十九章 落幕第六百九十一章 燕趙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第七百零一章 女人是一種和平的籌碼第八百三十八章 化私學爲官學第三章 竊國要趁早第五百四十八章 犯我強漢者 雖遠必誅第六百五十一章 諸侯使者向扶施第七百九十二章 正面交鋒第八百零五章 既然仁義道德換不來和平,那便手舉屠刀殺出一個朗朗乾坤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未解之謎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魏軍殺到,韓軍退入鄴城.第一百八十章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第六百九十八章 旨在練兵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田豐讓步了!第三百零二章 母子相見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亂國毒士的三策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氣勢如虹,洶涌澎湃! 3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五萬兩黃金,兩百零五萬石糧草.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一人守一城第九百五十三章 當合縱以攻秦第八十五章 圍而不闕第一百章 偷竊算否?第五百零九章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連否二人,秦王乾綱獨斷.第六百五十二章 法家傳人第六百五十一章 諸侯使者向扶施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下令:投石車無差別攻擊半個時辰!第三百六十八章 誅絕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攻 2第三百九十八章 天下皆怒第九百九十一章 不是鯨吞而是蠶食第八百五十九章 戰爭的陰雲再一次密佈第八百八十章 取荊州的必要性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丁奉投降!第一百八十一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時不我待奈若何!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攻佔君士但丁堡第一百一十章 智者千慮第三百一十七章 亂成一鍋粥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稱王的野心第四百六十五章 盟主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提前出手第八百九十九章 大難臨頭心思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