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七章 法治國 儒育德

秦侯嬴斐的揮師西征,吞併了無數國家,他的鐵血與懷柔,讓西域三十六國的百姓對於嬴斐的感?w?w?w?·?k?a?n?s書h?u·com

這個人滅了自己的國家,讓自己等人成了亡國奴,歡迎自然是不可能,只是憎恨卻也說不上來。

特別是西域三十六國底層的百姓,甚至於期盼着秦侯嬴斐的大軍到來。

因爲秦侯嬴斐對於麾下百姓一視同仁。不分貴賤,所佔領的國家中都廢除了奴隸制,分給了百姓土地和牛羊。

這樣一來,就造成西域三十六國的達官貴族對秦侯嬴斐極其憎恨,恨不得吃其肉喝其血,卻讓西域底層百姓心中生出了好感。

斬掉達官貴族,拉攏國中百姓!

這便是秦侯嬴斐對於西域諸國準備的最終一擊,沒有人可以小覷奴隸爲了自由而戰的勇氣。

以前甘願忍耐,那是因爲他們看不到反抗的曙光,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秦侯嬴斐的到來,就是那漆黑海岸線上的一座燈塔。

讓西域諸國的奴隸有了勇氣與希望,因爲他們前面就有活生生的例子,在這種誘惑下,積累了太久的恩怨將會在剎那間爆發。

一旦爆發,將是雷霆一擊!

也許西域諸國都不會注意到,這一個疏忽會將他們盡數埋葬。

……

天下風起雲涌,西域大地再一次因爲戰爭沸騰了起來,先前精絕王烏拉率領八國聯軍引來了秦侯嬴斐這隻豺狼。

秦侯嬴斐大破八國聯軍連滅十數個國家,最終佔領了大宛王國,如今烏孫王也時,再一次派出使者聯合十六個國家,組成了北西域聯軍。???ww?w?·kanshu·com

四十萬大軍,這是北西域諸國的舉國之力,四十萬大軍的威懾,令原本動盪的西域諸國,再一次安靜了下去。

任何的反抗,在絕對的實力下都得偃旗息鼓。這是千古不變的法則,沒有人可以例外。

……

大宛王宮中,嬴斐沉默着正在思考着自己對於天下的佈局。手指在地圖上滑動,他不自覺的發現。

事到如今,天下局勢變幻莫測,早已經超脫了當時自己規劃的路線。

在佔領幷州的時侯,嬴斐曾經想過,甚至與軍師郭嘉還曾商議,定下了爭霸天下的主基調。

兼併涼並二州,南下巴蜀東向司州,然後逐一兼併天下。

只是西域八國聯軍的錯入,將秦侯嬴斐的步驟一下子打亂,沒有辦法之下,他不得不放下剛打下來的巴蜀之地,揮師西域。

……

嬴斐心裡其實也清楚,打下西域三十六國,對於中原九州的爭霸幫助近乎於無。因爲他心裡清楚,這二十萬外籍軍團無法投入中原。

對於中原而言,他們終究是異族,不管這一支大軍是否爲己所用,嬴斐都不會明目張膽的投入中原。

引外族入兵中原,這是一個忌諱。

只要是引外族人中原的人,不論是勝敗都會定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

比如石敬瑭,比如吳三桂……

嬴斐有着自己的遠大的理想,更有信心和實力去完成逐鹿中原的霸業,他沒有必要將外籍軍團揮師中原,給自己添堵。

要知道現在的秦侯嬴斐,與世家大族的關係很僵硬,與儒家弟子的關係也不怎麼好。

這根本就是一條死路!

在這個時代,人才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對於這些人,嬴斐不得不用。只是他也清楚其中的危險,故而用的很謹慎。

在嬴斐揮師西域之前,蔣琬就給自己諫言,想要登上未央宮中的那個位置,必須要改善與世家大族的關係。

在這個節骨眼上,嬴斐絕對不會讓外籍軍團進入中原。給儒家弟子一些口實,讓他們造謠生事。

當然了,嬴斐並非固執之輩,也不是不通變故之徒,一旦中原局勢出現大的改變。到了不能掌控的時侯,他必然會在第一時間調集外籍軍團入玉門關。

……

“哎!”

嘆息了一聲,嬴斐將目光從地圖上收了回來,神色變得難看起來。當初他不喜歡儒家,除了骨子裡是一個法家弟子外。

最大的原因就是,儒家弟子看不上自己,特別是因爲自己的身份與姓氏。

他們擔憂暴秦會再一次到來,不止一次向劉宏中傷。若不是大量的錢財打通了十常侍的門路,也許現在的嬴斐早就成了一堆枯骨。

儒家弟子的所作所爲,根本就是要致自己於死地,若不是自己慷慨解囊,恐怕死的就不是自己一個人了。

正因爲如此,嬴斐對於儒家沒有一點好印象,置人於死地,這件事已經成了嬴斐的心病。

哪怕是蔣琬與徐庶等人勸說了無數次,嬴斐一直都沒有打算緩和與儒家關係。

不支持自己,想要致自己於死地,偏偏這個儒家還佔據正統地位,勢力龐大到無邊。在諸子百家之中,號稱儒門。

這樣強大的隱患,嬴斐不可能讓他們安然存在。對付儒家,甚至於世家大族的辦法有很多,只是沒有一個安靜的環境去開展。

國考只不過是劉辨的投石問路,爲了解決當前的困境而拋出來的東西,並非怎麼高深的計謀。

嬴斐其實非常清楚,單一的國考根本無法衝擊世家大族與儒家的普世地位。但是國考配合學校,會讓他們成爲無根之木。

對於儒家與世家大族的怨念,以及麾下衆人對於世家大族以及儒家弟子的態度,逼迫秦侯嬴斐不得不趁早下定決心。

儒家好是好,卻不適合治國。要不然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諸子百家大行於世之時。

爲何不管春秋五霸,還是戰國七雄,他們都不用儒家治國,他們能夠崛起成爲霸主,靠的不是仁義道德,而是軍隊是令天下人顫抖的實力。

沒有一個國家因爲儒家而興盛,哪怕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不過是對外包裹着一層儒皮,裡面全部都是錚錚法骨。

嬴斐這一次要將儒法剝離,讓法家裸露出來,以法治國,以儒興德。

……

當嬴斐的目光落在漢州,嘴角浮現出一抹笑意,他相信再不久的將來,漢州將會成爲儒家最興盛的地方。

第三百三十四章 勾心鬥角於宴間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跨海橫擊吳郡的方略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攻 2第二百二十章 投降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這纔是真正的兵家第十一章 向洛陽第三百九十八章 天下皆怒第二百二十七章 連橫第四百三十一章 詭異的局勢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正午時分,三刻已至.第七百七十三章 有總比沒有強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伏擊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禦敵於國門之外!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快刀斬亂麻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得不停止的討論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於毒劍指張南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趙家祖傳之物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來自羅馬的消息!第六百四十六章 稱公立國可否?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戰爭會教會他們成長第七百一十一章 本侯親率十萬大軍南下,試問天下何人敢阻之!第一百一十八章 殺入戰場第二十七章 鬧劇結束第一百八十九章 關張的第一次交手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祭壇一旦建成,就必須有人獻祭.第七十一章 典韋持戟,誰敢一戰?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神都!第九百三十二章 父親的消息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戰落幕第六百七十章 天命在我第四百七十三章 決於虎牢關下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有一隻大手在推動第六百零三章 五原風雲起第七百九十章 大宛王的決定第七百五十七章 連斬八將 1第七百零四章 黃權隕第七百六十四章 血祭第九百六十一章 勾心鬥角第六十一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八百五十二章 徐庶的霸氣側漏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五萬兩黃金,兩百零五萬石糧草.第三八十六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第八十五章 圍而不闕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秦軍破安風第六百五十三章 天下皆白唯我獨黑第三百零一章 千差萬別第六百零六章 拓拔天下梟首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通直道,報仇雪恨.第三八十六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第八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七百零一章 女人是一種和平的籌碼第二百六十三章 亥時第一百一十三章 老天都幫忙第一千零四十章 佈局三載,終於到了收網之時.第七百二十二章 風、大風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秦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伏地乞降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殺使第九百六十九章 舉火爲號第二百零一章 長社之鬥將第七百八十七章 再滅一國第三百一十九章 鳴冤鼓響之萬民審判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要如日中天第九百七十四章 秦人的精神第三十一章 天使到來第三百八十四章 十常侍之謀第一百零三章 擴大匠作坊第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木偶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想象中的大秦海軍!第三百八十五章 最後勝者誰?第七百三十四章 徐庶欲破局第七百七十五章 西域將成爲大秦男兒的牧馬場第一千一百章 一人師天下第九百零三章 龐統的首秀第八百九十章 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第三百七十四章 計定大將軍府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趙王呂布的巔峰一擊第八百五十三章 當派何人前去止戈息武?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箭陣之威,扶羅韓的末日.第八百二十五章 文官系統的複雜第十八章 何足道哉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韓王與諸子爭鋒第一百一十六章 箭陣第四百六十八章 我爲王第三十一章 天使到來第七百零六章 鬼才的點火之計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亂韓之分化第九百八十九章 戰爭陰雲籠罩雁門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以書籍易糧草第三百零三章 袁氏的分歧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跨海橫擊吳郡的方略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之天下若何?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出城與趙王一會.第十六章 半夜拜訪第五百零二章 盟約就是用來撕毀的!第一千兩百八十章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雷霆暴怒!第二十一章 願爲周亞夫第二百零八章 翻臉第六百零二章 呂布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