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9章:司馬懿與孫仲謀

第2529章:司馬懿與孫仲謀

司馬懿在逃出洛陽後就投靠了李唐,因爲唯有在李世民的身上,才能讓他看到些許報仇的希望,結果第一次關中大戰卻以李唐的慘敗而收場。

爲了保住剩餘的關中之地,李世民不得不向自去王位、割地賠款、並且還大秦稱臣納貢。

秦唐所簽訂了《洛陽條約》,其中之一就是交出司馬家的叛徒,也就是司馬懿。

得知了條款的內容後,司馬懿整個人都絕望了,顯然不認爲李世民會保他,畢竟當時的李唐並不缺人才,他對於李唐的作用遠沒有那麼大。

可之後的所發生的事卻再次超出司馬懿的預料之外。

李世民表面上雖答應了大秦的交人要求,可暗地裡卻陽奉陰違,偷偷佈局放任,並保護司馬懿逃出了關中。

司馬懿深知李世民此舉的風險有多大,極有可能惹惱大秦,從而撕毀剛剛簽訂的和平條約。

可就算如此,李世民也還是了放走了他,這纔是讓司馬懿最感動的地方。

李世民冒着和大秦翻臉的風險放走司馬懿呢?原因有三:

一是司馬懿自身的能力確實非凡,留他在暗處活動的話,必定能夠大秦造成一定的麻煩;

二是作爲洛陽政變的策劃者,司馬懿除了反秦這一條路之外,早已沒有其他路可走了;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當時和談已成定局,兩國都不想在繼續打下去,所以一個司馬懿根本不可能改變大勢。

正是因爲這三點,李世民才願意爲司馬懿賭上一把,而結果也顯而易見,大秦並未因爲一個司馬懿就撕毀條約。

在司馬懿無家可歸時,是李世民收留了司馬懿。

在司馬懿最絕望之際,也是李世民扛住大秦的威脅,偷偷放走了司馬懿。

對於司馬懿,李世民真的算是仁至義盡了,可是司馬懿又是怎麼回報李世民的呢?

他把李世民給坑慘了。

第二次關中大戰,

李唐敗的這麼慘,這麼快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爲內部人心不齊而導致的。

而造成李唐內部人心不齊的罪魁禍首,就是以雨化田、李斯爲首的衆人在暗處活動,幫助大秦分化瓦解李唐的抵抗之心。

沒有雨化田分化瓦加李唐內部,又豈會有那麼多人倒向大秦?

可雨化田是誰帶到李唐的?

ωwш▲ тт kán▲ ¢ ○

司馬懿。

雨化田在洛陽政變中救了司馬懿一命,而李世民也是因爲司馬懿的緣故,纔會對雨化田如此的信任。

所以,長安淪陷,李世民戰死,主要責任雖不在司馬懿身上,但他也絕對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

長安淪陷後,得知雨化田竟是大秦的人,這讓司馬懿憤怒的同時又後怕不已。

畢竟他可從未懷疑過雨化田,而對方若是想殺他的話,可是有着很多次機會。

對於被自己把坑了的恩人李世民,司馬懿心中也是萬分虧欠,但逝者已逝,他能做的也只有堅定自己的反秦決定,這也是他唯一不辜負李世民對他的期望的方式。

在不良人的保護下,司馬懿逃出關中後,最終選擇了投靠楚王劉秀。

原因無他,劉秀是目前所有諸侯中,反秦意志最爲堅定的那個,並且還沒有被秦國給打垮。

但凡徹底得罪了大秦的諸侯,都會遭到大秦的雷霆報復。

李世民得罪了大秦,趁着秦軍主力征戰河北,悍然發動了司州大戰。

李世民這一下無疑打疼了大秦,所以等大秦反應過來之後,一戰就把李唐給打垮了,最終李唐慘遭三國瓜分而被滅國。

劉季也得罪了大秦,結果北伐大軍近乎全滅,自己也身受重傷,而後被劉裕雖取代,連妻子兒子都成了別人的。

由此就可以看出,大秦對於反秦勢力,一向都是能滅就滅,不能滅則持續不斷的打壓,而這樣的態度無疑極大震懾了各路諸侯。

這也是爲何如今天下局勢,都已經逐漸趨於明朗,卻還是有不少勢力,不敢徹底反秦的主要原因。

一是沒有做好和大秦徹底翻臉的準備;

二則是害怕翻臉後遭到大秦的報復。

有李世民和劉季的先例在前,其餘諸侯就算有心反秦,可一想到李劉兩人的悽慘下山,心中自然不免會感到敬畏和害怕,結果就是一拖再拖,直到現在也不敢和大秦徹底翻臉。

可在那麼多反秦勢力之後,卻有一國極爲特殊,那就是楚國。

楚國從頭到尾都是反秦勢力,早在劉表時期就和大秦結仇,之後的劉秀也是一反到底,從不放過任何針對大秦的機會。

大秦也將劉秀視爲眼中釘肉中刺,針對劉秀和楚國的打壓更是從來都沒斷過。

可結果呢?從最初的南郡一郡,到荊南四郡,再到交州七郡,雄踞荊楚。

大秦越打壓,劉秀反而越強了。

楚國成了天下所有勢力之中,唯一一個在大秦的打壓下,不斷沒有衰敗,反而還成長起來的勢力。

雖說楚國能夠存續至今,這主要歸功於大秦先被後南的方針。

大秦也從未集中力量來對付楚國,只有荊北一地在對付楚國,這纔給了楚國喘息發展的機會。

可先後鎮守荊州的秦瓊、岳飛、薛禮三將,也都是聞名於天下的名將。

在這三大名將的打壓下,劉秀還能發展壯大起來,並且守住江陵,足可見其能力和運勢,以及楚國的強大和韌性。

也正是因爲如此,司馬懿才選擇了劉秀。

在他看來,除了已經隕落的李世民之外,也只剩下劉秀能和嬴昊對抗了。

至於蜀國的劉裕,雖說在內鬥中取得了最後勝利,接管了蜀國的軍政大權,可內部畢竟留有隱患,依舊有很多人面服心不服。

所以,在司馬懿的心中,靠政變奪權的劉裕,自然比不上劉秀這種靠自己逐步發展起來的君王。

既然決定投靠劉秀,司馬懿也要爲楚國的未來謀劃。

楚國東面是死敵吳國,北面是宿敵秦國,西面是盟友蜀國,南方則是未經開發的暹羅蠻荒地區。

除了形同雞肋的暹羅之外,楚國唯一可以擴張的方向,只有吞併東面的吳國。

司馬懿思前想後發現楚國吞併吳國的障礙有三:

一,吳楚兩國實力相當。

楚國就算比吳國強,也強不了太多,根本做不到在短期內吞併吳國。

二,吳國的猛將雖不多,卻擁有百戰百勝的名帥孫武。

楚國包括劉秀在內的所有將領,基本都敗在了孫武之手。

楚國根本就沒有能夠擊敗,甚至是匹敵孫武的名將,只要孫武這個威脅不解決,楚軍連吳軍都無法擊敗,就更別說是吞併吳國。

三,秦吳兩國乃是盟友,秦國對楚國忌憚太重,絕不會坐視楚國吞併吳國。

楚國一旦對吳國發起滅國之戰,就必要在短期內取勝,否則的話就會讓秦國漁翁得利。

楚國的這三大難題,無論哪一個都不好解決,就更別說是三個一起了。

司馬懿思考了許久,也只想到了和大秦對付李唐同樣策略,那就是從內部分化瓦解吳國,這也是楚國唯一能夠戰勝吳國的方式。

不過楚國對吳國實施分化瓦解的難度,肯定要比秦國對唐國實施的難度大得多。

大秦能夠成功從內部分化瓦解李唐,是因爲大秦比李唐強太多了,李唐幾乎沒有獲勝的希望,內部纔會如此的不團結。

但楚吳不一樣,兩國國力相差不大,吳國內部又極爲團結,楚國想從內部分化瓦解吳國,幾乎就是件不可能的事。

司馬懿一開始也覺得不可能,可在他歸順楚國,並對吳國的情報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後,才發現吳國並非無懈可擊,而唯一的破綻是繼承人的問題。

在司馬懿看來,吳國的繼承人問題,是最不應該存在的,可是它偏偏就是存在,而且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吳王孫堅年邁體衰,長子孫策的統兵之能雖強,可在政績方面只能說是一般。

至於二公子孫權,統兵之能平庸,打仗更是屢戰屢敗,可政務能力卻是極強。

孫權擔任豫章太守期間,豫章大治,從江東最窮的一郡,一躍成爲僅次於丹陽,吳國第二富裕的一郡。

除此之外,孫權更是直接指出了豫章郡在區域劃分方面的不合理,並將其分割成了:豫章、彭澤郡、鄱陽三個郡。

自此,豫章郡一分爲三。

щщщ_тт κan_C ○

分割之後的豫章三郡,發展速度不但沒有變慢,反而因行政細化,以及資源整合,發展速度比之前更快了;

正是因爲有着治理豫章的傑出政績,孫權纔敢和大哥孫策競爭,覬覦本不該屬於他的吳王之位的,卻沒想一場大敗將他直接打回起點。

倭寇入侵東南沿海,孫權慘敗,再加上主力都在和楚軍對峙,吳國國內兵力空虛,繼而引發了連鎖發應,造成國內山越齊齊反叛,差點把整個吳國都給掀翻了。

雖說倭寇和山越的問題,後來都被孫策和孫武先後解決了,並且還給吳國增添了大量的人口,算是壞事變好事。

可這件事終究是孫權惹出來的,僅憑這一點,他就失去了和孫策競爭的資格。

孫堅自然也知道這點,於是他將孫權調離了豫章,前往會稽郡擔任太守。

會稽郡就是後世的浙江福建兩省,同樣也是吳國面積最大的一個郡,但因地廣人稀,而且山地衆多,所以並不算富裕。

豫章大治之後,江東倒數第二的會稽郡,自然也就掉落到了倒數第一。

孫堅將孫權從豫章調去會稽,就是爲了徹底斷了孫權的念想,卻沒想到再次因司馬懿而弄巧成拙了。

好不容易發現了吳國的破綻,司馬懿自然要深挖下去,於是他主動向劉秀請命,化名爲鍾達, 潛伏到了孫權的身邊,開啓了從內部分化瓦解吳國的計劃。

司馬懿之所以會選擇從孫權入手,除了孫權是唯一能威脅到孫策的人之外,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孫權的政治觀念。

豫章郡經歷了無數太守,可爲何獨獨孫權一治理,豫章就迎來了大治呢?

司馬懿發現,除了孫權自身的能力之外,另一大原因就是世家的支持。

孫堅和孫策對於江東世家態度,從來都是利用和壓制,而且用完就扔,對世家苛刻至極。

當然,這也是大勢所趨,畢竟天下各路諸侯,除了李唐之外,就沒有一家不打壓世家,而明國境內更是都已經世家的存在了。

誰讓世家掌握了那麼多的資源呢。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本章完)

第2672章:嬴昊出兵郟縣,祝融生擒紀靈第1588章:武悼天王VS梁山三虎(下)第597章:后羿與刑天第845章:鬼神VS五虎(終)第822章:聯軍的破綻第2689章:餘化龍請元九靈,各方勢力援曹魏第1112章:晉商八大家第2698章:牛莫忘獨戰羣雄,楊廣鬆懈李靖動第631章:將星璀璨第1767章:異想天開?第2122章:戰前會議第1891章:燕京攻防戰(2)之瘋狂第1458章:南郡攻略第1838章:聯姻河北世家第1728章:九大戰神爭超神第1080章:三無少女小龍女第1803章:絞肉機第790章:酸棗會盟(下)第1658章:袁紹之死(上)第859章:韓擒虎投降?第1600章:臨戰撤軍第1881章:呂布大戰四猛八大錘(下)第2166章:天助第2267章:二分雍州,罷兵休戰第2246章:楊戩戰高寵宇文成都第2855章:定陶之戰,弒神之威(終)第2672章:嬴昊出兵郟縣,祝融生擒紀靈第30章:雪龍駒 九龍戟第814章:二李初戰(上)第2232章:驅唐攻唐,再敗徐榮第2780章:強收傅友德,牛莫忘教子第1742章:你TM管這也叫海盜?第407章:白銀武力召喚第156章:人間煉獄第2525章:蜀漢三猛大戰李存孝第962章:識破第540章:項羽百騎劫營(下)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些天發生在作者身上的事第1827章:十二大太監第930章:洛陽亂第1784章:祖龍(上)第1957章:吾名劉平第581章:分崩離析(下)第519章:詩王詞宗 拉攏糜家第1522章:聯盟抗秦第2458章:生擒與誘降土行孫(中)第1205章:亞瑟、樊梨花VS樑林第1018章:蘇定方與定彥平第1805章:一人敵一國(中)第2347章:秦倭混戰第1124章:增竈計第269章:傲嬌公主愛上我第75章:子龍的騎兵神技第2053章:豪華陣容第305章:狂刷存在感的劉備第555章:天下第一猛將(終)第522章:四十萬條人命的交易第991章:董卓之死(中)第672章:萌萌噠第1267章:我綠了我自己第2002章:荊北大戰第1627章:正義背刺第727章:與劉秀的初次交鋒第1255章:楊四郎VS佘太君第1018章:蘇定方與定彥平第2258章:自去王冠,稱臣乞和第2786章:仇恨加深,郭嘉之計第1106章:慕容恪來了第281章:決戰開始第848章:元氣大傷第1362章:補償明軍第1935章:屠龍術(下)第1602章:這麼弱的宗師?第1906章:秦王特使葉輕眉第2345章:激鬥決死第2290章:徵倭之議,建造海船第2590章:劉辯駕崩,劉裕繼位第415章:世家對百姓的第一次妥協第2022章:龍槍第2783章:魔門隱秘,收徒賈復?第917章:伊闕關之戰第2784章:敵後諜報戰,郭嘉的擔憂第741章:連斬三將第1290章:兩面夾擊第1079章:臥虎藏龍(下)第1655章:斬顏良誅文丑(下)第1713章:飛虎帶傷戰南宮第982章:劉秀徵荊南第2484章:第二次玄武門事變(中)第921章:甩鍋與坑爹第1934章:屠龍術(上)第864章:大破廣成關(下)第2470章:鎬京大捷(5)之申公豹與呂嶽第2587章:郝昭與鄔文化,隱藏的英傑們第1714章:老子不行兒子上第2432章:敗孔鵬,斬獅象(中)第776章:百美大召喚第851章:兵分三路第1675章:南線告急啓用岳飛第988章:澠池之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