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蒯越爲質

“這……”

蒯良遲疑了,這個問題對他來說,真的有點不好回答。

對以蒯良蔡瑁等人爲首的荊州世家來說,看李易的所作所爲絕對是個非常有本事的人,而且李易身後也沒太多的家族牽絆,跟他們的利益衝突很少,而且李易還年輕,潛力無限,一個這樣的人做荊州之主,肯定比劉表要強,最起碼在天下隱隱呈現亂局的時候,能保證荊州不吃虧。

但是,這些人,哪怕是最爲覺得李易厲害的蒯良,眼光也都有侷限。

雖然漢室風雨飄搖,但此時天下間鐵了心造反的人,也就那麼幾個,大多數人縱然心不向漢室,但下意識的也不會認爲老劉家要倒,所以,即便是蒯良,目前對李易的期望非要說一個具體的話,大概也就是齊桓晉文那樣的一方霸主。

別笑話蒯良心小,這已經很厲害了,而且也很務實,倘若蒯良這時候跑來很李易說,覺得李易能當皇帝,要跟隨他,李易肯定是表面笑嘻嘻,心裡覺得這傢伙的腦的腦子裡有坑。

就像李易身邊那些親近之人,在李易拿出傳國玉璽之前,就算賈詡也不敢百分百判定李易的想法。

所以,這些人雖然也看中名聲,卻不像李易本人那麼在意,在他們看來,李易的名聲差不多就好了,關鍵還是看真本事,所以,李易將荊州拿到手的具體過程並不重要,名聲在這個過程中損失了一點也不是什麼大礙,反正之後穩定下來,經營幾年,讓百姓衣食無憂,名聲自然就又恢復了。

那些人的這種想法並沒有錯,但李易可受不了,他目標可是全天下啊,名聲是非常重要的,身上的污點能少一些就少一些,他可不想圖一時痛快,在將來留下無數詬病。

就像是曹操,如果早年就有造反的心思,或者知道自己最終的成就,還會在徐州殺的屍橫遍野?

李易這個早就見心明性的穿越者,自然不會選擇以那麼粗糙的方式入手荊州,他寧願繞彎,寧願付出代價,甚至承擔風險,也要以一個高大上形象接下荊州大印。

蒯良一時想不出合適的回答,又對上李易那似笑非笑,後面彷彿掩藏着黑洞一樣的笑容,讓他感覺心中莫名焦躁,還有些難耐,就跟隔靴搔癢似的,那感覺真的很不好。

糾結了好一陣子,蒯良這才欠身拱手,用帶着幾分歉意的語氣說道:“是良思慮步驟,我等若是迎襄侯入襄陽,確實會對襄侯名聲有所損害。”

蒯良隱約察覺到李易似乎還有別的想法後,自然也沒有死鴨子嘴硬,在名聲方面辯解什麼,不過,說完剛纔的話後,他還是補充道:“良原本想法,是在此之後,聯合荊州世家,聯名上書,請天子任命襄侯爲州牧。”

李易輕輕點頭,他知道,以朝廷的情況來看,事情到了哪一步,天子肯定會順勢承認他的州牧之位,所以,蒯良的想法雖然不好,但也不算太糟,差不多算是中上吧。

李易沒有對蒯良的話做出迴應,只是伸出手指在几案上輕輕的點着,伴隨着他的思考,不斷得發出篤篤篤得聲音,聽得蒯良心中更亂。

少卿,李易停下手中動作,似是自言自語一般的說道:“我必取荊州,早在洛陽之時,我就打定主意,必定要入主荊州,若有阻攔,無論何人,必然將之斬於馬下,即便屍山血海也在所不惜!”

聽着李易這聲音雖然不大,但血腥味道濃郁的話語,蒯良也不知是被屋中熱氣薰的還是怎麼着的,額頭上的汗滴呼的一下就冒了出來。

蒯良知道,李易沒有開玩笑,雖然李易手上任命不多,但他連董卓都弄死了,要說李易是個手軟的人,誰信?

想到此,蒯良果斷放棄了自己那個向李易獻城的打算,俯身一拜道:“良,以及蒯家,今後願意襄侯馬首是瞻!”

李易有些詫異,沒想到自己只是撩一句狠話,表表決心,效果竟然這麼好,讓蒯良納頭就拜,難道自己的王霸光環終於開了?

李易伸手將蒯良扶了起來,嘴角也透着一抹溫和的微笑,彷彿剛纔那個放狠話的人是旁人一般,看得蒯良是暗暗佩服,換他這麼大的時候,變臉功夫絕對沒有這麼爐火純青。

“不瞞先生,如何入主荊州,其實我早有謀劃,只是之前只有七成把握,不過今日得見先生,此事雖然不能說全在掌握,但九成是肯定有了。”

既然事情到了這一步,李易肯定要對蒯良表露一些信息,相應的,他這一句話落在蒯良耳中,又是好一陣遐思。

李易早有謀劃,這在蒯良看來是理所當然之事,否則李易真的只在南陽蹦躂,時間長了就是取死之道。

然而,根據李易之前的意思來看,李易不光要奪荊州,還要名聲,這就很難了,最起碼蒯良想不到妥當的方法,然而李易卻說有七成把握,這簡直就是不可思議。

按照這年頭人們習慣性的自謙,蒯良感覺李易口中的七成,恐怕實際上有九成,剩下的一成乃是天意。

這就很恐怖了。

蒯良輕嘆一聲,道:“良愚鈍,不能爲襄侯謀,不過襄侯但有吩咐,良願身先士卒。”

“先生過謙了。”

李易客氣了一句,隨後說道:“我這裡正有一問,希望先生可以賜教。”

蒯良趕忙應道:“不敢,襄侯有話但講無妨。”

李易問道:“倘若我取州牧代之,先生以爲江夏黃祖可會心服?”

“這個……”

蒯良想了想,搖頭道:“黃祖爲人雖然不算桀驁,卻也不合羣,荊州之中,獨與州牧交好,其餘我等,只能說是泛泛,然而即便如此,州牧對黃祖有號令,黃祖雖然不曾違背,但州牧言語中其實多有婉轉,所以,若是襄侯入主荊州,初時恐怕很難掌控黃祖。”

蒯良說的全都是大實話,不過說完後,感覺有些不對,這樣一來似乎是在說李易不如劉表,趕忙又道:“不過,襄侯若是有耐心,多多接觸一番,收服黃祖也未必不能。”

李易輕輕點頭,原本在他的計劃中,袁術打進江夏,黃祖就算不死也廢了,可劉表在江夏調動兵馬,雖然給袁術開了方便,卻也給黃祖留了生路,所以,李易就得考慮一下黃祖了,而根據蒯良的話,再加上李易早先的印象,黃祖這個人的命運基本已經註定了。

畢竟李易入荊州,除了名聲,還要立威,殺劉表立威不合適,那麼很顯然,黃祖就是最好的目標了。

看到李易嘴角那不懷好意的笑容,蒯良在心中微黃祖默哀了一聲,但也就如此了,反正大家又不親近。

李易繼續問道:“我若得襄陽,先生以爲劉使君當如何安置?”

蒯良心中一凜,這個問題有些尖銳,他有心迎合李易,奈何不熟悉李易的做事風格,考慮了一下,還是遵從本心說道:“州牧入荊州,雖然當初是借董卓之手,但州牧之後絕無半點害民之舉,之後雖然荊南諸郡地遠,不服管教,但使君也是盡力維持,使各方平衡,恕良坦言,若非州牧,荊州如今恐怕會是遍地硝煙。”

李易點頭道:“我還不是那麼小家子氣的人,雖然註定要與州牧爭鬥,但還不至於抹殺了他該有的功績。”

蒯良聽了這話,心中大寬,繼續道:“以良之意,襄侯可佔荊州,卻殺不得劉使君,最好是爲城中爲劉使君修一別院,供其頤養天年。”

李易還是點頭,他對劉表沒殺心,甚至還有打算,真的天下大定之後,放劉表去做一地長官,以此來讓世人看看他的心胸。

李易正想的美,蒯良又道:“只是最近州牧行事,與襄侯明顯有不死不休之勢,所以,良擔心,是到最後,劉使君恐怕會寧死不從……”

“嗯?”

李易眉頭頓時皺了起來,這個情況倒是出乎意料了,在他感覺,劉表一家子都不像是有多少血性的人,可聽了蒯良的判斷,再想想劉表最近在襄陽的“乾綱獨斷”……

兔子急了都咬人,劉表急了會做什麼?

設身處地的想想,換做李易是劉表,他是寧死也不會受那份窩囊的。

李易嘆了一聲,沒有就劉表的事情上再問,畢竟有些事情是很難把控的,不過,正當他要繼續問其他事情的時候,蒯良忽然說道:“襄侯,劉表新任命的中郎將蘇飛,襄侯若是有意,或可招攬一二。”

“哦,具體說說?”

李易聽過蘇飛這個名字,但蘇飛不是名將,李易對他的瞭解就不多了。

蒯良說道:“良與蘇飛之前就有過數次會面,此人雖然性情內斂,但良聽聞,江夏幾次剿匪之中,唯有蘇飛最爲果決,很有大將之風,此黃祖向州牧舉薦蘇飛,除去州牧主動要人之外,還有一點就是蘇飛在黃祖帳下,經常因直言勸諫,且言之有理,黃祖雖然不快,卻也無可奈何。”

“所以,蘇飛雖是黃祖舉薦,卻並非全是善意,州牧對蘇飛雖有提攜信任,也不見太多重視,所以,襄侯若是有意,良願爲襄侯聯繫蘇飛,當然,如果能讓蔡軍師也修書一封,良不敢保證蘇飛立即投靠襄侯,但讓其在關鍵時候按兵不動,絕非難事!”

“好!”

李易忍不住讚了一聲,再看向蒯良的時候,目光也略微有些不同了。

之前蒯良說要獻城,這方法太過簡單粗暴,根本不看大勢,李易對他是有些失望的,可聽了剛剛的幾句講述,李易不由得重新高看了蒯良幾分。

這人不是沒有才能,只是眼光被侷限罷了。

想到這裡,李易果斷道:“明日我就書信一封,讓人快馬送到蔡軍師處,先生以爲如何?”

“必然不讓襄侯失望!”

蒯良深深一禮,李易再次將他扶起,雖然還是同樣的動作,但蒯良感覺的出,李易在態度上明顯真誠了許多,這讓蒯良鬆了口氣,同時也有點唏噓,看來自己的獻城,人家是真沒當回事啊。

“此事儘量就好,縱然有些許差錯,易也不怪先生。”

李易的話比之前客氣了許多,蒯良卻不敢大意,說道:“襄侯寬厚,良不能及。”

李易笑了笑,說道:“莫要故意吹噓於我,我知道,蒯越之事,你心中必有包袱,唉,說實話,我心中也有不快,但今日見到先生,這樁恩怨已經過去了,真的。”

這是李易第二次向蒯良表明自己對蒯家的態度,雖然兩次的話差不多,但蒯良知道,這回多半是真的了,當即拜道:“多謝襄侯!”

李易正要伸手相扶,不料蒯良又道:“不瞞襄侯,舍弟如今就在城中!”

“什麼?”

李易有些被驚到了,蒯亮好大的膽子啊,兄弟倆都來南陽了,真不怕自己腦子一熱,把他們給一鍋燴了?

似乎是早就料到李易會有此反應,蒯良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舍弟有罪,只當當面向襄侯賠罪,只是我心中不忍,所以先行與襄侯相見。”

“而且,襄侯欲取荊州,此事幹系甚大,良雖然願爲襄侯效力,卻知曉若不能得襄侯信任,良所爲恐怕會事半功倍,甚至,成爲拖累,所以,蒯越入城,雖然是向襄侯請罪,同時也是然他留在宛城爲質,以此表明蒯家投效之心!”

之前李易只是心裡驚訝,可現在卻直接被蒯良驚得下意識的張開了嘴巴。

他實在沒想到,蒯家會如此果斷,山門投靠不說,甚至連人質都送來了。

事到如今,李易心中對快良最後的那點疑心也徹底消散。

李易一瞬間,很想說不用這樣,人質什麼的,完全不需要,可他轉念一想,這件事可是關係着他的根本,如果真是因爲他的偶爾聖母心導致出了差錯,恐怕得悔死。

所以,李易沒有就蒯越的事情說什麼,只是拉住了蒯良的手,問道:“先生可願聽我這取荊州之法?”

蒯良拱手一禮:“良,洗耳恭聽!”

第471章 夏侯淵來信第88章 心機第569章 鄭家堡第155章 文仲業淚流滿面第574章 全才虞翻第394章 徵南將軍!第232章 南陽功曹第237章 你我是一家人了第469章 散了吧第517章 鍾離城破第396章 毛玠的無奈第642章 打仗,沐浴,更衣第502章 陳登到來第158章 蔡瑁的九死一生之局第551章 蜜中有毒第419章 請襄侯爲荊州牧第696章 岳父大人怎麼了第250章 以襄侯馬首是瞻第31章 高順升官第624章 謀定第742章 柳暗花明第693章 翁婿第131章 請聖旨 謝謝“wanderi”的打賞第557章 慈不掌兵第231章 一羣烏合之衆第58章 爲太師做諍臣第383章 劉表什麼都答應第158章 蔡瑁的九死一生之局第14章 司徒可聽聞百步飛劍第605章 關羽下落第51章 怒火中燒王司徒第680章 喪家之犬第559章 熊熊烈火第61章 節操要少,底線要牢第53章 當街刺殺第745章 年後有禮第116章 大婚 謝謝“Guiltp???”的打賞!第177章 李易要跑路?第27章 見袁隗第173章 襄侯,紀某錯了!第226章 他是怎麼做到的第716章 險之又險第333章 能躲多遠躲多遠第80章 屠村第487章 一鍋端了第139章 挑撥離間 謝謝“水水水冬天”和“彼抱”的打賞!第3章 公孫將軍怎麼看?第680章 喪家之犬第528章 送你傳國玉璽第744章 冒犯天子,當誅第716章 險之又險第94章 曹操死於此樹下第403章 荀攸第255章 天子稱我亞父第134章 荊州一年可下第184章 水中看美人第111章 李太白忠心耿耿第713章 請主公親自出戰第663章 曹操撤軍?第71章 入營第二百六十章 蒯家的決斷(二)第415章 親自出馬第680章 喪家之犬第296章 孫策要反袁術?第745章 年後有禮第504章 請戰第416章 黎陽事了第607章 荊州情況第483章 又到年末第173章 襄侯,紀某錯了!第545章 禍不單行第728章 趙子龍入青州第401章 殺機第32章 專爲太師而來?第605章 關羽下落第389章 豈不美哉第253章 蔡邕急了第337章 主公眼光十倍於曹操第161章 小霸王名震荊襄第561章 袁家大小姐第393章 龐德公獻寶第127章 張遼,見過主公!第622章 呂布負傷第146章 坐等郭嘉當牛做馬(4000字加更)第395章 雙喜臨門第732章 趙雲第549章 不請自來周公瑾第526章 豫章捷報第537章 求見孫夫人第393章 龐德公獻寶第165章 別怕,我會保護你的第115章 教徐晃行賄第597章 我信得過張繡第760章 可以開始了第352章 蔡邕教王璨第433章 軍元券第179章 醫聖不是萬能的第281章 放袁術的鴿子第713章 請主公親自出戰第636章 可能對豫州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