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將軍乃忠義之士

“什麼!”

“這怎麼可能!”

“兗州還有曹操,李易若是分兵,曹操豈能袖手旁觀?”

……

對於劉繇的判斷,衆人紛紛質疑,然而,劉繇只是一句話,就讓他們安靜了下來。

只聽劉繇問道:“豫州若是旁人坐鎮,李易自然不敢如此行事,可是,現在做主的是孔融啊,潁川已經拱手相讓,李易若是再對豫州動手,孔融能抵擋多久?”

衆人先是面面相覷,但緊跟着,臉色就開始漸漸變得蒼白起來。

劉繇嘆氣道:“前日收到孔融書信,看其中意思,孔融對李易固然是恨其入骨,但又擔心豫州戰力不濟,不敢與李易正面交戰,於是便將希望寄託在我等身上,希望我們到豫州之後,接管豫州軍事,爲他主持潁川局勢……”

劉繇臉頰上的肌肉這時抽了幾下,他本是不願意說旁人壞話的,可這一次卻是實在忍不住了,一臉怒其不爭的道:“孔融想法不錯,可他卻不該一昧等待,如今豫州兵馬多集中在譙縣,毫無用處,與潁川鄉鄰之地卻是稀鬆平常,根本就沒有徵兵,他或許是擔心貿然出兵會被李易吞併,卻不想想,這般不作爲根本就是開門揖盜,將大半個汝南拱手相讓啊!”

說到這裡,劉繇忍不住揮拳用力的在几案上砸了一下,他也是怒極了,孔融好大的名聲,卻根本不懂軍事,所用的人也沒有在這方面擅長的,不然如何會露出這麼大的破綻。

深吸幾口氣,平復了一些心情,劉繇繼續說道:“按照豫州情形,再聯繫李易的反常舉動,我實在不能不懷疑李易要正在佈局,準備出兵豫州。”

朱皓一臉嚴肅的說道:“正禮如此一說,我也覺得李易可能對豫州有所圖謀,但是,我們又何必連夜逃走?這一路上典韋雖然多有尋釁,卻並未拖延你我行程,萬一本來無事,我們這一逃,不是反而讓李易警惕?”

“文明言之有理。”

劉繇先是點頭,然後又道:“前幾日紮營,典韋都是與我們並排,可從昨夜開始,便將營地擋在我們前方,這是何意?”

朱皓心裡咯噔了一聲,問道:“防備我等不告而別?”

“恐怕是這樣的。”

劉繇眼中帶着寒芒,低聲說道:“李易出兵豫州,事先肯定需要佈置一二,這需要時間,若是一開始就對你我下手,便是對孔融示警,孔融沒了盼頭,也只能奮力與李易一戰,現在卻是不同,李易的佈置恐怕已經差不多了,若是現在將你我除去,不但免了後顧之憂,還能打豫州一個措手不及,所以,他很可能一開始就沒想讓我們離開豫州。”

這時已經沒人再懷疑劉繇的話了,認定李易要害他們性命,一個個又驚又怒,朱皓更是忍不住怒斥道:“這奸賊,他若當真如此行事,便是再也不將天子放在眼中了,他如何對得起……”

朱皓本想罵李易如何對得起天子和朝廷的,可想想李易的起家過程,還真不怎麼欠朝廷的,於是後面的話就有點不好罵了。

劉繇嘆息一聲,說道:“好了,事情就是這樣,我們必須今晚就走,不然——”

正說着,忽然一個侍衛快步走了進來,對着劉繇等人行了一禮,說道:“主公,典韋派人請朱將軍過去一趟,說是有要事相談。”

衆人聞言,心裡都是咯噔一聲,下意識的升起一種不妙的預感。

這些天裡典韋和朱皓可是一點都不對付,要說典韋有事請劉繇還能講的過去,但找朱皓,只能是事出反常必有妖!

朱皓面沉如水,張英,樊能等人更是有些躁動,但劉繇擡手示意他們安靜,然後問道:“典韋來了多少人,可說了具體什麼事情?”

那侍衛答道:“只來了一個人,具體事情沒有講,不過再三強調,說是襄侯傳過來了什麼消息,好像還關乎國家社稷,一定要請朱將軍過去。”

劉繇緊皺着眉頭,不知道該如何回覆,朱皓問道:“典韋營地可安排妥當,人馬可盡數入營,騎兵坐騎是收入圍欄,還是在外面?”

侍衛雖然見識不多,但也感覺到氣氛不對,便一邊努力回想,一邊說道:“似乎許多人都在外面,騎兵……屬下看到許多騎兵在外面,說是在戒備。”

聽到如此答案,朱皓腦袋裡就是嗡的一聲,他知道,事情壞了。

張英看到兩個主心骨不吭聲,便忍不住抓着劍柄說道:“主公,朱將軍,典韋若是執意要害我等,這便與他拼了罷!”

餘下的樊能、於糜二將也是一臉殺氣,他們能跟着劉繇來豫州,自然不是什麼貪生怕死的貨色。

劉繇與朱皓也不怕死,可他們卻不能像張英他們,只憑一腔血氣之勇行事。

朱皓的眼中閃過一抹掙扎,不過很快就轉爲堅定,低喝道:“都安靜,事情還不到最壞的地步!”

說罷,朱皓看向劉繇,一臉認真道:“典韋用心險惡自是無疑,只是他應該還忌憚你我身份,不敢明着做的太過,所以纔沒有直接動手,而是讓我到其營中,然後很可能會以我性命爲由,要挾正禮,所以……”

朱皓再次看了劉繇一眼,又看看張英等人,然後沉聲說道:“既然典韋請我,我便過去,然後我會藉口讓他擺酒,拖延時間,你們則趁此機會,速速逃離此地。”

劉繇目光復雜的看了朱皓一眼,沒有說話,但張英等將卻是不願了,張英大叫道:“這如何可以,如此豈不是害了將軍性命?”

朱皓搖頭道:“你們若是留在這裡,典韋爲了讓你們就範,我即便僥倖活命,也少不了挨些皮肉之苦,可你們若是離開了,典韋便是殺我也無多少用處,又何必動手?”

“所以,此事就按照我說的來,我去拖延時間,你們準備連夜離開。”

說罷,朱皓便對着劉繇躬身一禮,道:“朱皓無能,不能完成朝廷託付,之後一切,就拜託正禮了。”

朱皓說罷,便轉身往外走去,樊能拉了他一把,也被朱皓扯開,然後腳步再不停留。

見此,張英忍不住對劉繇叫道:“主公,就這麼眼睜睜的看着朱將軍以身犯險不成!”

劉繇的嘴脣發顫,直到現在,他才轉頭看向朱皓離開的方向,只是那裡只剩下不斷晃動的布簾子,卻是已經沒了朱皓的身影。

“主公!”

幾個將領齊齊叫了一聲,終於讓劉繇回過神來,隨後劉繇的神色漸漸恢復平靜,甚至冷酷,然後緩緩說道:“此行豫州,我與朱將軍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只要能完成朝廷託付,死而無憾,所以……大家快快準備去吧,莫要讓……”

劉繇喉頭動了動,後面的話卻是說不下去了,只是擺擺手,讓衆人下去準備。

張英樊能等人也從最初的義憤中冷靜下來,想清楚了朱皓的犧牲與劉繇的苦心,於是,衆人都沒有再說什麼,默默的退離了營帳,準備晚上離開的事情。

典韋那邊,邀請來朱皓之後,典韋少有的沒主動上去挑釁,只是讓蔣幹出來與朱皓東拉西扯,而朱皓有心拖延時間,便也樂得如此。

等到天色漸暗,典韋又擺酒請朱皓飲宴,典韋話不多,主要依舊是讓蔣幹作陪。

起初的時候,朱皓還算鎮定,畢竟他就是來拖延時間的,可漸漸的,他感覺有點不對了,因爲現在在拖延的人不是他,反倒像是典韋在磨蹭。

這讓朱皓感覺非常不安,有心試探,或者直接問問典韋,可他又有些猶豫,擔心暴露自己這邊的情況,進而連累了劉繇他們。

這般又過了不知多久,有個親衛低聲對典韋說了句什麼,典韋點頭會意,放下了手中的酒碗,然後轉頭看向朱皓。

朱皓很快就察覺到了典韋的視線,心神不由的緊了緊,而坐在一旁的蔣幹更是鬆了口氣,朱皓就跟個悶葫蘆似的,他一個人東拉西扯這麼久,也是很費神的。

蔣幹起身來到了典韋身邊,朱皓眼睛一眯,知道要說正事了。

果然,典韋打量了朱皓一會,便問道:“朱將軍可曾參與黃巾平亂?”

朱皓不明典韋用意,但還是答道:“自然是有參與的。”

典韋又問:“那朱將軍以爲,自黃巾之後,直至現在,天下百姓過的如何?

朱皓皺了皺眉頭,問道:“你到底要說什麼?”

典韋笑道:“無他,只是想問問朱將軍,自黃巾開始,近十年來,各地戰亂不休,民不聊生,其中無辜殞命的百姓,怕是要以百萬計算,直至如今,形勢絲毫不見好轉,朱將軍久居朝堂,見識非凡,不知朱將軍有何辦法,能夠救百姓與水火之中?”

朱皓看了典韋一眼,雖然他知道典韋的話多半別有用心,可他還是很認真的道:“辦法自然是有的。”

典韋當即抱拳,道:“還請朱將軍賜教。”

朱皓目光忽的有些飄忽,似是走神,過了一會才說道:“只要有忠義之士爲朝廷除去李郭二賊,還政於天子,以天子英明,必可號召天下臣子,重建朗朗乾坤。”

朱皓說罷,就聽得典韋口中發出一聲嗤笑,不由怒道:“難道典韋將軍另有高見?”

典韋搖頭道:“某隻是想起了一件事,當初有人說只要殺了董卓,天下就可以太平,於是我家主公便不顧個人安危,將董卓殺死,然後還請了呂布這等猛將護衛天子左右,結果還不是,呵呵,所以典某很是好奇,就算現在有人殺了李郭,之後朝廷是不是還會再出個姓王,或者姓楊的國賊,到時候又是需要忠義之士救駕,朱將軍,你說呢?”

朱皓臉色漲紅,卻是無力反駁。

李易當初能得到那麼高的讚譽,就是因爲李易幹掉董卓,給了大漢振興的希望,但之後誰能沒能想到,這希望來的突然,去的更是飛快。

朱皓心裡很清楚,董卓、李傕、郭汜雖然都是國賊,但如果不是朝廷自己先出了問題,他們根本就沒有當國賊的機會。

見朱皓不說話,典韋便道:“朱將軍,如今朝廷已是病入膏肓,積重難返,而將軍——”

典韋正要繼續說,朱皓卻豁然起身,指着典韋怒喝道:“亂臣賊子住口!”

朱皓這一罵,帳內武士當即紛紛亮出兵刃,寒光閃閃落在朱皓的身上,可朱皓卻是絲毫不懼,只是一臉怒意的盯着典韋。

若是兩年前的典韋遇到這一幕,肯定二話不說先把朱皓收拾一頓,但陸續經歷了那麼多事情,典韋的見識眼界也增長了不少,自然不會輕易動怒。

相反,別看典韋一路對朱皓冷嘲熱諷,到處跟朱皓過不去,但受李易的影響,他還是挺敬佩這種忠臣義士的。

搖搖頭示意衆人將兵刃收了起來,然後典韋也站了起來,說道:“將軍不要着急動怒,等我將後面的話說完,如何?”

朱皓沒出聲,典韋便繼續說道:“能救天下百姓之人,不是朝廷,也不是天子,將期望寄託於長安,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否則當初如何會有黃巾之亂?董卓更不可能入主洛陽,所以,想要救黎民於水火,唯有真正的英雄豪傑方能做到。”

“我主襄侯,以布衣之身,單槍匹馬成就十八路諸侯所不能成就之事,爲朝廷可謂是已經盡心盡力,然而朝廷自己不能把握機會,我主萬般無奈,爲天下百姓,只能披荊斬棘,自己開拓基業。”

“朱將軍或許沒有到過荊州,但應該知道荊州百姓狀況,只要是願意勞作的,家中皆有餘糧,這麼大的天下,沒有哪裡的百姓能與荊州相,這還只是我主數年之功,只要我主最終成就大業,受益的就不再只是荊州百姓,而是所有天下人!”

“我知道朱將軍乃是忠義之士,但忠於天子相比忠於整個天下而言,孰輕孰重?若朱將軍能夠以天下百姓爲先,助我主一臂之力,使天下恢復太平,讓百姓早日脫離苦難,豈不大善?”

第434章 甘寧的消息第567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262章 火炕第157章 要在南陽設書院第461章 李易乃是真君子第580章 皇甫堅壽第429章 任命第375章 韓嵩獻計第686章 看在你女兒的面子上第592章 爭第37章 西涼核心圈子第527章 主公,救我!第244章 不愧是大儒啊第678章 孟德吾友第327章 無法化敵爲友第354章 絕非忠義之臣第738章 張揚第341章 蔡瑁知道了第681章 昭然若揭第652章 峰迴路轉第400章 用心良苦第736章 稱帝?第761章 建功立業就在今日第500章 程昱願降第375章 韓嵩獻計第484章 抱歉了,皇叔第119章 站樁第389章 豈不美哉第414章 世家與百姓第133章 賈文和納頭便拜第338章 提醒郭嘉第175章 爲豎子不顧大局第3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78章 天下?野心?第595章 司馬氏第588章 不愛玉璽愛美人第153章 小霸王攔路第202章 情不自禁啊第496章 實話實說第522章 伯符可還安好?第749章 矛盾第60章 封官許願第85章 此乃老夫義女第740章 馬超第669章 王佐之才第24章 呂奉先要封侯?第100章 果然來了第139章 挑撥離間 謝謝“水水水冬天”和“彼抱”的打賞!第650章 地道第245章 書院第245章 書院第763章 攻佔平原津第533章 王朗獻計第107章 不可與之相爭第207章 史阿死的冤第437章 我是大漢功臣第718章 主公如此,男兒當爲其效死第257章 伏完來信第541章 孫家對不住襄侯第689章 兗州安排第147章 撲倒張文遠第594章 先生辛苦第172章 將軍,我們中計了!第149章 將軍!某有一計!第432章 留扇窗戶第405章 誓死追隨徵南將軍第212章 易英連弩第126章 當爲大漢左將軍第403章 荀攸第738章 張揚第747章 重器 利器第734章 大義第80章 屠村第487章 一鍋端了第21章 董國舅節操何在啊?第194章 不勝而勝第686章 看在你女兒的面子上第735章 許攸獻毒計第572章 會稽世家第538章 孤身入城第557章 慈不掌兵第469章 散了吧第449章 他不是甘平第764章 萬箭齊發第509章 揚州情況第11章 大丈夫當建功立業第423章 黃忠不知所蹤第298章 孫策的請求第481章 劉備獻計第741章 還請將軍成全第633章 求收留第646章 多謝將軍手下留情第408章 典韋斬將第5章 待我歸來再飲第702章 落魄曹孟德第133章 賈文和納頭便拜第66章 又暈了一個第142章 又搶了一位妹妹第37章 西涼核心圈子第420章 道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