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勤王聖旨傳天下 下

勤王的聖旨從陳留之地而出,最先波及的自然是豫州兗州方的郡縣,得聖旨者無數,有各地世家名門,有州刺史,有郡守太守,也有一些縣令。

對於這一份聖旨,有不相信的,也有義憤填膺的,更有開始調動兵馬蠢蠢欲動的。

天子詔書,勤王入京,對於無數人都有一個誘惑。

豫兗之地,本是中原中心,坐擁雄厚兵力的人更不少。

陳留太守張邈是第一個出兵響應勤王召令的人,陳留之兵也最先調動了起來,兵馬雖然不多,但是和曹操麾下的子弟兵回合,聲勢速成,影響力一下子就已經覆蓋出去了。

有了第一個諸侯的響應,這就等於打開了一個堤壩的洪水,自然而然的就一發不可收拾。

第二個響應勤王聖旨出兵的是東郡太守喬瑁。

東郡之兵,向來也是赫赫有名的悍勇之兵,太守喬瑁本是士族之中的翹楚,乃是袁氏門臣的中流砥柱,牧山斬四世三公袁氏,把士族第一門閥滅其京城滿門,觸怒了士族怒火,喬瑁對於牧山早有反意,自然順意出兵。

陳留兵馬,東郡兵馬,加上曹操本部,足有兩三萬的兵馬之多,曹操更是把麾下兵馬一口氣向陳留西部推進二百里,威逼汜水關一線,勤王之勢已成雛形。

大勢所趨之下,響應的諸侯也開始越來越多。

九月二十三日,山陽太守袁遺下了一份告山陽郡上下全體百姓的詔文,徵召郡中八千青壯,聯同八千郡兵,出兵一萬六千,響應勤王,討打國賊牧山。

九月二十七日,濟北相鮑忠,傾盡濟北之力,下令濟北上下開始徵兵,徵召討伐朝廷國賊牧山之兵。

九月二十九日,後將軍袁術身穿白色素麻長袍,頭戴白巾,召集五萬汝南軍,號稱十萬大軍,在汝陽誓師,誓要討伐國賊牧山。

這可不是一個只有聲勢的諸侯,喪父之痛早已經讓袁術悲痛萬千,勤王聖旨還沒有下的時候,他已經集合兵馬了,順着勤王聖旨,他毫無顧忌。

京城遠在關中,而且牧山主力他即使憤怒之中也清楚打不過,不會毫無理智的出兵京城。

可是牧山老巢南陽卻是近在咫尺。

不足三日,汝南軍殺入南陽,首當其衝的是舞陰。

舞陰僅僅擋了汝南軍一天被攻破,汝南軍長驅直入,兵峰直指宛城。

南陽太守劉勁倉促之間出兵抵擋,把暴熊軍留守的一營主力佈置在宛城東側的,直面汝南軍,一場大戰拉開。

一個個太守不斷的響應之下,豫兗之地的勤王之勢已經爆發,一個個的諸侯全面向着勤王的方向滾滾而去。

十月六日,豫州刺史孔秞,兗州刺史劉岱,兩大刺代表兩州的大統,他們聯手發出了告天下之書,號召勤王之兵。

豫州兗州,本是就是中原的核心,人口的集中地,青壯無數,以兩州刺史的威懾力,足以徵召十萬青壯,聲勢一發出來,一下子把勤王之勢推向的一個高峰爆發的階段。

豫兗兩州雖聲勢兇猛,但是想要集合兵馬,還需要時間,畢竟徵召兵馬,準備糧草,兵馬回合,這都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且朝廷畢竟尚有汜水關爲天險,他們想要進入關中,必須經過苦戰一場。

對朝廷之上,影響最大的始終是關中之地,聖旨出了豫州兗州之後,首當其衝的就是關中。

想想當無數份的聖旨進入關中大地的一個個郡守太守的手中,就算朝廷想要壓制,也難以壓制。

進入這些郡守手中,就等於進入朝廷的眼中,袁氏上下被斬首示衆的風波還沒有過去,勤王風波再起,而且是直對當朝第一權臣,牧相國。

這頓時在朝堂之上引起了一番軒然大波。

“居然敢出兵勤王,這曹孟德可真有膽量!”

“聖旨雖是聖旨,我現在就在想,這個聖旨是不是陛下發出去的?”

“恐怕十有八九是我們陛下發出的勤王聖旨,陛下昔日還下旨殺牧相國,如今下聖旨勤王也不出奇!”

“當初牧相國憑藉先帝的詔書,揮兵北上,以勤王大義斬國賊何進,方有今日盛況,如今天下勤王,居以其爲國賊,恐怕牧相國要怒火沖天了!”

“接下來我們可小心翼翼,萬萬不可惹怒牧相國。”

“……”

衆所周知,牧相國本來就是以勤王之兵而入京城,如今又有人勤王,而且勤王的目標就是他牧,可想而知他心中的怒火。

所以連續數日上朝,百官大氣都不敢喘息,生怕惹怒了這一尊暴熊,惹得暴熊大開殺戒。

但是漸漸的,他們去發現牧山比他們想象之中要平靜的多,絲毫沒有受到勤王聖旨的影響,每日如舊的上朝,上朝議事,上朝處理朝廷政務,繼續尊天子之位,繼續落實牧氏政策,彷彿從來沒有這樣的事情。

可正是如此,更讓文武百官心悸,越是安靜,暴風雨就越是狂暴,這一場暴風雨,根本無法避免。

這一日,朝議散後,百官魚貫而出,司徒王允和尚書蔡邕並肩走出了宮門。

“伯喈兄,曹孟德如今手持天子聖旨,召天下勤王,意欲對抗牧元中,此事你如何看?”王允突然開口,低沉的問道。

他的心情很複雜,一方面他的智慧告訴他,勤王一起,大漢永無寧日,甚至會進入一個支離破碎的地步。

而作爲一個大漢之臣,他認爲天子既然下令,天下就應該遵從。

糾結的心思讓他這些日有些的搖擺不定起來了。

“子師兄,你是不是想要問老夫,到底該遵從天子詔書,還是支持牧氏一黨吧?”蔡邕看了一眼王允,淡然一笑。

兩人本是至交好友,可當日牧府行刺的事情讓他們心生芥蒂,皆爲漢室忠臣,他們的道已經不一樣。

“伯喈兄,汝乃是漢臣!”

王允說的很直白。

糾結之中,他早有決斷,漢臣就是漢臣,既是天子詔書,當遵之,他王允貴爲大漢司徒,定要捍衛漢室尊嚴,絕不允許如同牧山這等權臣,凌駕在朝廷的權柄之上。

“老夫是漢臣,卻非他光熹之奴,我大漢四百年的江山就毀在他的一封勤王詔書手中了。”

蔡邕冷冷的說到:“天下勤王,簡單的一份聖旨,可召喚來百萬兵馬,可這些兵馬殺入關中,將會給我們朝廷帶來何等的後果,王子師,你心中明白,自此之後,誰有兵馬,誰就能有勤王之念,屆時的天下,還是我大漢的天下嗎?”

“伯喈,陛下終歸是陛下,是我大漢之君,由不得你來說!”王允陰沉的道:“你與牧元中雖然爲姻親之家,可牧元中行徑你有眼目睹,當日刑場上,他毫不猶豫的下了斬令,袁氏一門,何等無辜,朝堂之上,他把持朝政,如天子無物,如羣臣無人,獨攬權柄,肆意殺戮,天子下令勤王,雖有不妥,但也是無奈之舉,若爲漢臣,當遵之!”

“子師,當日牧山勤王,如今竊取權柄,若勤王之兵至,你如何保證,他們是勤王而不是竊取權柄?”

“天下必有忠義之士!”

“忠義之士有,但是未必擰得過這韜韜大勢!”

“伯喈兄這是執意要支持牧元中對抗陛下了?”王允失去了耐心,看着蔡邕,眼神有一抹陰鷙。

“誰能讓大漢江山穩固,老夫就支持誰,老夫最少問心無愧!”言畢,蔡邕上的馬車,揚長而去。

王允站在宮門前,目送馬車離去,神色之間,陰沉無比,想到多年的好友,如今卻分道揚鑣,他心有悲傷,可這不能阻止他去對漢室的忠誠。

“老爺,河內的急件!”

王允回到家中,一個老僕送上一份信函。

他打開看了看,瞳孔微微變色。

“動,還是不動?”王允來回走動,眉頭皺成一團。

河內要動,他是贊成的,但是這會首當其衝。

河內郡無非就是兩個人做主,一個是河內太守王匡,另外一個就是河內第一世家,溫縣司馬家的家主司馬防。

一旦河內響應聖旨,必然會遭到牧氏之兵的打擊,河內太近的,牧氏出兵並不難。

司馬防其實他但是不擔心,這是一個老狐狸,最懂得怎麼自保,以他的老成,只要不出河內,恐怕一般人奈何不了他,哪怕南軍正在河內徵兵,也難以對付司馬家,司馬家在河內根基太深了。

但是河內太守王匡恐怕就沒有這麼好命,一旦牧氏針對河內,恐怕他無路可逃。

“動,必須要動,唯有關中亂,陛下才有機會。”王允下定的決心,喃喃自語:“爲陛下而犧牲,爲大漢而亡,此乃爲臣之道。”

他書信了兩封,蓋上了自己的印鑑,然後找來兩個心腹,讓他們快馬加鞭的把信函給送出去。

關中的亂只是暗流,畢竟明面上有暴熊軍鎮壓着,維持秩序還是可以的。

然而,隨着時間的流逝,勤王的聖旨已經波及整個天下。

光熹二年的十月十七日,遠在荊州南部長沙的長沙太守孫堅在接到勤王的聖旨不足三天的時間,悍然出兵,以勤王之名,舉三萬江東軍北上,兵力之強大,聲勢之浩大,一下子驚動了整個荊州。

就連正在交戰之中的汝南軍和南陽暴熊軍都被嚇了一跳。

劉勁接到消息之後,顧不上汝南軍,雖然他憑藉一營暴熊主力和你宛城的的地理優勢擋住了汝南軍,可長沙孫堅北上就不一樣了,求援京城暴熊主力無果,爲了擔憂遭遇長沙孫堅和汝南軍的合擊,他放棄的宛城,向南陽西部撤兵,一來可以緩一口氣,二來可以避開孫堅北上的主力。

雖然荊州刺史王睿尚未表態,但是孫堅北上大勢已成,荊州已經亂成一團。

……

冀州。

鄴城。

冀州州牧府。

一箇中年跪坐在首位之上,跪坐在他左手下側位子上的是一個穩重的青年,正是渤海太守袁紹。

“叔父,牧賊屠我袁氏滿門,此仇不共戴天,即使紹拼盡最後一滴血,紹也要揮兵去京城,斬牧賊父子狗頭,奠我無辜而亡的袁氏子弟。”袁紹拱手,臉上一臉的悲憤,聲音真摯而決絕:“還請叔父借我些許兵馬?”

這個中年五十多歲,兩鬢之間有些白髮,身上有一個書卷氣,他正是冀州牧韓馥。

韓馥是袁氏門生,少年時期拜入袁門求學,與袁隗袁逢皆是同窗,雖執政一方,獨立門戶,但是與袁氏之間依舊有些千絲萬縷的關係。

他目光深沉的看了一眼袁紹,半響之後才道:“本初,牧賊無道,如此對待袁氏滿門,吾自然放過他,仇要報,但是我你要謹記,們乃是漢臣,需以大漢江山的安危爲主,勤王聖旨已下,聖旨是拓本,但是我觀其玉璽之印,並沒錯。”

他頓了頓,繼續道:“既然是天子詔書,吾等漢臣,出兵是必然,汝等我一月,待我集合兵馬,整頓糧草之後,我們一同南下,入京城,斬牧賊。”

“叔父,紹日夜而眠,腦海裡面所迴盪的皆爲袁氏子弟和家主那血淋淋的臉,紹實在一日皆等不下去了還請叔父成全。”袁紹趴下,磕頭在地,聲音有些泣意。

“唉!”韓馥無奈長嘆一聲,道:“既然本初決意如此,老夫也攔不住你,老夫借給你三萬主力,以先鋒軍之勢南下,你南下之後站穩腳步,等待我冀州主力南下!”

“多謝叔父成全。”袁紹頓時喜出望外。

他在渤海任太守雖然依靠韓馥的影響力,但是那個地方太過於荒涼的,人少,青壯更少,即使執掌全局,兵力無法擴張。

他的兵力依舊只有一萬多,雖然戰鬥力提高了不少,還收了幾員猛將可如果沒有韓馥的兵馬協助,他根本不敢響應勤王之死。

……

幽州。

劉虞站在長廊,看着外面的小雪,思緒有些陰沉不定。

“大人,將軍來了!”

“請他進來!”劉虞開口道。

“屬下公孫瓚拜見大人。”公孫瓚拱手行禮。

“伯圭,有件事情需要你做的!”劉虞拍拍公孫贊,然後才道。

“請大人吩咐!”

“你代替本人去一趟京城!”劉虞道:“帶上你的兵馬。”

“爲什麼?”

“看看這個!”劉虞把一份東西遞給他。

“勤王?”公孫贊雙眸圓瞪,眼神之中有一抹灼熱……

第一百五十三章 釜底抽薪 (補更,8/20)第七百五十三章 以進爲退第三百六十九章 能用糧食解決的戰爭 一第七百八十三章 荊州城戰役 下一第二章 圖謀舞陰 一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奪荊州 四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新歲,太武二年!第四百八十七章 再戰上庸 七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八百五十五章 牧氏子弟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五丈原的突襲之戰第六百三十四章 誰是黃雀 上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戰後大動作 十二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王對王 四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此戰無悔,生死有命!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決戰上黨 五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天下五分 八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殲滅韓遂部 四第二百九十七章 巔峰之戰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糧道爭奪 一第三百一十六章 他不合適你第四百一十六章 猛虎之敗 上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直搗黃龍 一第五十四章 舞陰士族的驚懼 上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滅燕 十六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漢名將皇甫嵩的恐怖 五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豫州戰場第七百四十一章 襄陽血戰的拉開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決戰之開始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黑暗之中的對決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柴桑之戰 六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戰關羽 六第一百一十章 北上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最終博弈 一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偷襲 十一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偷襲 十四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馬超和龐德 上第九百九十九章 入閣參政 上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柴桑之戰 六第六百八十六章 入冬第二百章 風起 一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決戰上黨 八第八百三十九章 彙報 下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宛城之戰 四第九百二十八章 想做黃雀第一百三十七章 一戰成名 十三 (上架第十更)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壯哉!雖百死而不悔! 上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 突襲第一千零二十章 徐庶出仕第七百九十八章 謀算第三十一章 張諮的軟弱 下第四百二十七章 挾帝西去第四百五十二章 局中局,計中計,誰是獵物誰爲狩? 三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天下五分 五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雒陽之戰 續二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西北風雲再起 五第三百三十七章 一個時辰平亂第六百七十九章 前線失利?第五百六十一章 建立水軍第九百四十八章 對交趾的志在必得第七百七十九章 俯首稱臣第二百七十一章 好戲開場了第四百二十九章 牧氏十萬軍,天下無不可去!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政事堂 八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宛城之戰 二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劉表的驚恐 三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願者上鉤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上黨之戰 十九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天子最後的爆發 十八第二百零四章 最後的平靜第二百三十八章 定雒陽 三第四百六十八章 亂局,羣雄並起! (五千字,兩章合一)第一百零一章 戰後整編 (補更,3/20)第六百零九章 商賈本質,利字當頭! (補更,5/15)第五百九十六章 水軍初戰 中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長沙亂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三大諸侯會盟 九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五丈原的突襲之戰第九百五十二章 最後的通牒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誘餌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 摧枯拉朽的一戰 九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軍備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 摧枯拉朽的一戰 六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他是你的誘餌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滅燕 十二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蓄勢以待,誰爲黃雀?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功虧一簣 上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潼關之戰 二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決戰上黨 十八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鬥氣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景平水師 一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宛城之戰 八第一千八百六十章 大漢的天,塌下來了!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明豐錢莊的歸屬 七第六百二十五章 招標 下第七百四十三章 圍城第九百一十一章 孟獲的怒火第八百八十八章 廣漢決戰 下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決戰上黨 二十四第二百零二章 風起 三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時機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