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

“三國之謀伐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袁隗會救袁紹嗎?

答案自然是毋庸置疑。

雖然袁紹不是袁隗的兒子。

但他卻是袁家嫡子。

哪怕他是妾生子,可袁紹過繼給了袁成。

袁隗這一代有四人,老大袁平,老二袁成,老三袁逢,老四袁隗。

其中袁平與袁成早夭,而袁平好歹留了一個兒子袁遺。

袁成卻膝下無子,袁逢就把袁紹過繼給了他。

所以袁紹就是袁成的兒子。

如此一來,袁紹反倒是大宗嫡子,身份地位比袁術還要高。

目前袁家這一代人當中有五人。

袁平的兒子袁遺,袁成的兒子袁紹,袁逢的兒子袁術袁基,以及袁隗自己的兒子袁胤。

其中最出彩的就是袁紹跟袁術,袁遺袁基袁胤碌碌無爲,並沒有什麼才幹。

因此不管是從家族聲望的角度來考慮,還是從保護自家人才的方向看,袁隗都會想辦法出手幫袁紹擺平這件事情。

作爲一隻老狐狸,袁隗太清楚他該怎麼去做,只要搞定滿朝文武百官以及兩位太后,那天子的意見,反而是其次,並不需要在意。

滿朝文武百官很簡單,袁家門生故吏遍佈朝野,其他人就算跟袁家沒有關聯,看在他的面子上,也不會落井下石。

至於太皇太后跟太后那邊,也有辦法解決。

太皇太后爲人貪婪好財,先帝貪財的性格就是被她教育出來,那就許以錢幣。

何太后沒了大將軍撐腰,朝中地位不穩固,那自己這個百官之首的太傅,加上袁紹手中的兵權夠不夠?

雖然在這件事情上,另外兩個握有兵權的人也很重要。

一旦董卓跟劉備聯合起來找袁紹的麻煩,

那即便是何太后與太皇太后,也得掂量掂量他們的手中的兵權。

但袁隗早就有所打算。

一來太皇太后認了董卓這門親,董卓要想上位,少不得他這個太傅出力。

二來董卓也算是他袁家門生故吏,有這份情誼在。

所以只要用金錢買通太皇太后,讓她出面爲袁紹說話的話,那董卓不管是看在太皇太后的面子上,還是看在他這個老上司的面子上,大抵都不會較真。

至於劉備。

呵呵。

袁隗不是沒想過以劉備那曾經頂撞何進的愣頭青性格會彈劾袁紹。

但那又怎麼樣?

只要太皇太后、何太后、滿朝文武加上董卓一起給這件事情定性,一個小小的劉備根本翻不起什麼浪花來。

身處於權力頂層漩渦的老狐狸袁隗看得比誰都清楚。

在統治階層眼裡,只要掌控權力的那一批人統一意見,那麼其它任何事情都已經不重要。

而所謂的那些無辜者的鮮血眼淚,被莫名屠殺的宮裡人與普通民衆?

對不起,你們死了就是白死了。

誰讓你們沒有後臺,沒有人給你們撐腰呢。

從皇宮裡出來之後,袁隗在護衛的保護下,坐上了馬車,跪坐在車裡閉目養神。

這次進宮,他的目的已經達到,說動了何太后,也利用太皇太后的貪婪,讓她同意將袁紹帶兵入宮這件事情定性爲誅殺宦官的正義之舉。

接下來就是靜等朝議開啓,只要在朝議上董卓保持沉默,那麼劉備跳得再歡,孤掌難鳴,一樣沒有人會在意。

袁家府邸就在皇宮邊上的步廣裡,馬車緩緩抵達了他的宅院門前。

“家主,驃騎大將軍來了。”

袁隗的馬車纔剛剛停下,等在門口的僕人就上來提醒。

董卓?

聽到僕人的話,袁隗在心裡思索。

他來做什麼?

難道是想要撈什麼好處?

袁隗一邊在心中快速思考,一邊緩緩走下馬車。

跟普通人想問題不同,普通人想問題,想的是如何解決問題。

而袁隗想問題,則想的是如何讓問題直接消失。

正所謂既然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所以一開始,袁隗就走的上層路線。

劉備愚忠他是知道的,也很清楚,袁紹帶兵入宮這件事情可大可小。

以劉備那性格,說不準就會把事情鬧大。

可只要太皇太后跟何太后沒有意見,劉備再反對也沒有用,直接會被無視。

因此在別人眼裡,袁紹的事情關鍵在董卓跟劉備二人身上。

而在袁隗眼裡,關鍵卻在太后與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可以說動董卓。

而劉備肯定會聽取太皇太后與何太后的意見。

到時候哪用得着那麼麻煩直接去找董卓劉備幫忙,一道皇權政令下來,就足以讓他們閉上嘴巴。

這就是老狐狸與小狐狸的區別。

智力可能差不多。

但在看待問題的時候,憑藉着多年經驗,卻能一眼找到問題的本質所在。

所以荀和他們還在糾結怎麼說動董卓跟劉備的時候,袁隗卻早已經穩坐釣魚臺,根本沒有任何擔心。

只是他唯一的問題,就是小看了董卓的野心。

他根本沒意識到,一個區區驃騎大將軍,從來都不是董卓想要的東西。

董卓要的是,是想樑冀那樣的權臣地位!

聽聞董卓來訪,袁隗還以爲他是想來撈點什麼好處。

錢和權?

無所謂,給他一些又有何妨?

袁家的狗終究是袁家的狗,給他兩塊骨頭,就能高興地汪汪叫。

想到這裡,袁隗平靜地回了家,連衣服都懶得整理,徑直走到了自家客廳裡。

董卓已經跪坐在席上等候。 wωw ⊙тт kān ⊙co

“仲穎!”

袁隗進門,蒼老的臉上立即露出一副和熙的笑容,像是看到了一位多年未見的子侄一般如沐春風。

董卓連忙站起來,拱手行禮道:“太傅。”

“坐。”

袁隗招呼他坐下,自己坐到了主位上,笑呵呵地看向董卓道:“仲穎,上次一別,已經有十年未見了吧。”

董卓笑道:“應該是九年,上次見面,還是我任河東太守時,來洛陽拜訪太傅。”

“哈哈哈哈。”

袁隗大笑道:“老咯老咯,記性也不太好了,不像仲穎,正當壯年,未來也將是你等天下。”

“哪裡哪裡,太傅老當益壯,爲我輩楷模。”

二人互相吹捧了一陣。

過了片刻,袁隗才撫須說道:“仲穎此番上門,是有事要找老夫吧。”

“什麼都瞞不過老大人。”

董卓笑着說道:“實不相瞞,卓來拜訪太傅,是因爲袁本初的事情。”

“噢。”

袁隗點點頭,一臉願聞其詳的表情。

董卓繼續道:“劉備那人太傅也應該知道,死腦筋,此次他找我,是想邀請我一同在朝議時,彈劾袁紹謀逆之事。”

袁隗微微眯上了眼睛,裝作絲毫不在意地道:“哦?還有這等事情?仲穎也以爲本初是謀逆嗎?”

“當然不是。”

董卓正義凜然道:“袁紹此舉,一者爲大將軍報仇,二者也是誅殺宦官,此乃正義之舉,怎麼能是謀逆呢?”

袁隗笑了起來:“原來如此,既然仲穎心中已有了決斷,那爲何還要來找老夫?”

“只是......”

董卓一臉遲疑道:“劉備此人一來爲司隸校尉,位高權重,二來,袁紹雖是正義之舉,但畢竟帶兵入宮,又差點讓天子蒙難,怕是不好處置。”

“那看來仲穎是打算附和劉備了?”

袁隗語氣沒有絲毫變化,臉上依舊保持着笑眯眯的表情,但沒有任何變化,纔是最精彩的變化。

“這個嘛......”

董卓裝作舉棋不定的模樣說道:“所以我才上門找老大人,尋個商量,看老大人是希望卓在朝議之上,該如何說。若是老大人想的話,卓倒是願意......”

“不用了。”

袁隗出乎意料地拒絕道:“仲穎一番好意,老夫心領。只是此事皆因袁紹而起,袁紹既是朝廷官員,朝廷判決自有公斷,若天子判定袁紹謀逆,那就是謀逆,無從變更。若是袁紹僥倖得個正義的名聲,那也是他氣運所在。便就把這件事情交給太皇太后、太后以及天子來處置吧。”

聽到他的話,董卓有些傻眼。

他萬萬沒想到袁隗居然一點緊張害怕以及談條件的意圖都沒有。

要知道,他之前去劉備軍營,就是想向袁隗施壓。

沒想到袁隗根本不在乎。

是他打算將袁紹拋棄掉,壁虎斷尾、棄車保帥。

還是別有所圖,早就有了其它對策?

董卓拿捏不準,當下也不敢再亂說話,既然袁隗態度堅決,他就打了個哈哈,告辭離開,準備回去找李儒閻忠商量商量。

而袁隗看着他離去的背影,卻是一聲冷笑。

原本以爲董卓上門來是討兩塊骨頭,沒想到居然拿捏起來,想要威脅他,獅子大開口。

雖然不清楚董卓想要什麼,但袁隗很清楚,若是董卓一上門,立即就旗幟鮮明地站在他這邊,說不好自己還會賞他點什麼。

可要是姿態拿捏,言語隱隱威脅,那就不好意思。

反正袁隗早就圖謀。

因爲袁隗很瞭解劉備是個什麼樣的人。

董卓以爲找了劉備當盟友,卻不知道,劉備或許確實會站在他那邊。

可那又能怎麼樣?

只要太皇太后與何太后背書,劉備很快就會偃旗息鼓,不敢與皇權作對。

難道劉備會敢違抗太皇太后與何太后乃至天子的詔書,悍然與董卓聯合起來攻打袁紹的兵馬嗎?

給他十個膽子都未必敢!

除非劉備是想身敗名裂,走一條揹負天下罵名的道路。

所以袁隗很清楚,搞定劉備,完全不需要說服他,只需要說服他效忠的那些人就行。

到時候孤掌難鳴的, 反倒是董卓。

因此袁隗根本不擔心。

若是董卓以爲這樣就能要挾到自己,那也太小瞧四世三公的袁氏。

袁隗看着董卓肥胖的身軀走出了自家大門,冷冷一笑。

他袁家。

在楊賜死後。

可是如今朝廷當中,唯一的世家旗幟。

憑藉你董卓一個暴發戶?

敢來袁家撒野?

也不看看自己是個什麼東西。

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36章 老狐狸的算計)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第五十章 弔唁通知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二章 反間計第二十章 徐公明威震戲亭,關雲長萬軍衝陣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六章 哥,咱家有後臺了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請假條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三章 雙面間諜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一十一章 正義的夥伴陳子歸第一百二十一章 強漢的二板斧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第一十二章 尚書檯第五十七章 巫蠱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二十六章 戲志才病危請假條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二十一章 追擊請假條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請假條第三章 漢末羣雄之白馬公孫瓚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一十一章 茶藝第二章 結義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二十六章 王允的騷操作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五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二十三章 呂布歸順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二百六十五章 年大業換帝位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達倭奴國第四十八章 諡議第五章 善與惡的抉擇第一十一章 大事業第二十一章 前漢南北軍第四十章 章武三年第一百三十七章 毀成第七十章 沈亭之戰(2)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三十六章 雞澤設伏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五十四章 肘,跟我進屋請假條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五十章 弔唁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斬將搴旗第二章 結義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三十一章 先發制人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六十七章 自然課第五十六章 繁星點點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六章 觀察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七十一章 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