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曹操發動技能——奸雄

陳暮當然不知道曹操就在身後。

不過他很快就知道了。

隊伍兵行不過二里,他們就得淌過洧水,也就是後來的雙洎河。

這兩條河河流匯聚到一起,交匯處水勢浩大,無法通行,只能從新鄭上游的溱水繞路,走水淺的地方淌過去。

由於行軍速度緩慢,等人過了一半,就有探馬喊道:“中郎,後方來了一隊人馬。”

早在新鄭的時候,陳暮就已經得知了朝廷最新命令。

盧植向朝廷表功,不僅劉備升爲北軍司馬,陳暮也榮升中郎官,關羽張飛各爲曲長。

其中劉備爲秩比一千石,陳暮關羽張飛則是秩比六百石。

比,相當於後來的從。

按照官級品秩來說,秩比六百石,已經跟普通的中縣縣令差不多,等於明清時候的從七品。

陳暮坐在馬上遠遠瞭望,只見遠處河對岸旌旗招展,從道路盡頭緩緩走來大隊人馬。看穿着打扮應該是官軍,隊伍最前頭數人騎着馬,浩浩蕩蕩而來。

等那隊人馬靠近河灘兩岸,能夠看得稍微清楚一些後,就能看到那旌旗上赫然寫着一個大大的“曹”字。

曹操?

陳暮騎着馬,立於河岸坡上,面無表情地看着這支隊伍靠近。

“是朝廷派來的官軍?”

張飛湊過來。

陳暮淡淡地道:“不去管它,我們走我們的。”

等自己的人馬過了河,那邊也開始渡河了,陳暮收整隊伍,準備離開。

卻在此時,有人駕駛着馬匹飛奔淌過河水,向這邊奔來,大喊道:“前方軍隊慢行,我部乃朝廷宿衛,有事詢問。”

宿衛軍,就是東漢的禁軍。原來叫羽林軍,後來羽林軍沒落,這支隊伍也就變成了宿衛軍。

這批人馬算是劉宏最後的精銳,雖然沒有全給曹操,但也給了很大的支持,其中騎兵就有一千。對於兵力已經捉襟見肘的漢室朝廷來說,能擠出五千人馬給曹操,已經很不錯了。

對方喊出名頭,要是不留下來等,那就是得罪別人。現在局勢還未明朗,冒然得罪背景深厚的曹操不是一件好事,陳暮也只能立足原地,等待那騎士過來。

片刻後,那騎士到了近前,問道:“這位將.....先生,我等爲朝廷宿衛軍,主將乃曹都尉,都尉讓我來問你,你部是哪處人馬,爲何在此?”

這騎士原本是想喊將軍,雖然將軍沒那麼氾濫,但在軍中如果不知道對方職務,統稱爲將軍屬於慣例,就好像你後世看到一個不認識的妹子,不管人家漂不漂亮,叫一聲美女肯定沒錯是一個道理。

不過他靠近過來才注意到陳暮根本沒有穿鎧甲頭盔,身上也沒有攜帶武器,穿着打扮像個士子儒生,甚至連士子標準的佩劍也沒有,一時拿捏不準,就只能喊句先生。

陳暮迴應道:“我部乃是北軍中郎將帳下部曲,我爲北軍中郎官陳暮,如今盧中郎將戰事順利,兵圍張角,大事已定。因此派遣我等前往豫州支援朱將軍和皇甫將軍,一應手續軍令俱在,請問曹都尉有何見教。”

其實曹操已經知道了陳暮的底細,但聊天嘛,總要有個藉口,先假裝不知道過來詢問,這樣才能順勢攀談上。

騎士說道:“都尉說,讓你等原地等待,他隨後就到,屆時有事相商。”

有事相商?

怕是黃鼠狼給雞拜年吧。

陳暮心中冷笑,曹操這廝真是不負狡詐之名。

想吞併就直說嘛,還玩什麼套路。

雖然曹操是騎都尉,秩比兩千石大員,和北軍五校尉的官職相當,次於盧植皇甫嵩駐軍宗員等人。

不過雙方軍隊互不統屬,也沒有上下級關係,就算曹操官比陳暮大,按照慣例,能指揮這支部隊的,也就只有盧植、宗員以及劉備三個。

連北軍五校尉吳蘭鮑鴻他們都不行,因爲北軍司馬,按照品秩,和孟震他們級別相當。

他也再不隸屬於孟震的先鋒軍,而是歸屬在盧植帳下近衛軍。

上級領導換了人,雙方隸屬沒有聯繫,因此除了盧植和宗員,以及盧植頭上光祿勳跟漢靈帝以外,其他人一律指揮不了劉備。

所以如果曹操下命,陳暮可以完全可以不聽他的。

但現在人家做出一副過來商量的語氣,沒有仗着官大給你下命令,那就是屬於正常交談。

你要是不給面子,那就是打臉的行爲,不怪人家事後報復。

因爲這是另外一回事。

也許有人說,萬一人家只是閒着無聊過來和你聊聊天,沒有別的意圖呢?

然而用腳指頭想都知道,曹操過來能和他商量什麼事?

還不是兵合一處,一起去長社救援皇甫嵩的事情。

如果兩幫人馬分開去長社,到了那邊開打,那就是兩路援軍,兩處戰場,打贏了功勞各自分各自的,沒有上級領導分你的功。

但兵合一處,那就是一股人馬殺過去,打輸了責任分半,打贏了誰官大誰拿大頭功勞。

這種借雞生蛋的事情,曹操輕車熟路,未來也不會少幹。

不過現在陳暮還真沒辦法化解。

因爲人家沒有用命令的口吻,而是商量的語氣來,這就是所謂的綿裡藏針,笑眯眯地用鈍刀子割你的肉。

你要是拒絕,就是打人家的臉,容易引起爭端。

所以沒辦法,只能原地等待,見招拆招。

過了片刻,曹操渡河而來。

陳暮和張飛不得不下馬過去,到河灘邊迎接曹操。

靠近過去,來到近前看到曹操模樣,讓人不得不讚一句長相的確當得起威風凜凜四個字。

只見此人細眼長髯,看起來約三十上下,面目紅潤,披風翻飛,不怒自威。

在曹操的身邊還有另外一高大威猛的漢子,面如紫玉,目若朗星,提着一把約九尺長的環首大刀,看身材就知道非等閒之輩。

陳暮裝作不認識他們,上前拱手行禮:“北軍中郎將帳下中郎官陳暮,見過都尉。”

“我爲騎都尉曹操。”

曹操坐在馬上打量着他,說是軍官,卻不穿鎧甲也不佩兵刃,一身儒生打扮,倒是稀奇得很。

陳暮心裡有了準備也不驚訝,鎮定問道:“不知曹都尉喚我何事。”

“聽聞汝部爲盧中郎將遣去豫州的援軍,恰好我爲朝廷軍馬,如今豫州黃巾猖獗,兵兇如火。我見你部人少,想邀請你兵合一處,一齊進軍,方便照應,陳中郎是否願意?”

曹操露出狡黠的笑容。

按官職,騎都尉秩比兩千石,北軍中郎官秩比六百石。按人數,他有五千人,陳暮只有三千人。

兵合一處,肯定就是以他爲主。

到時候兩股力量合在一起,攻打黃巾軍獲勝之後,攫取的功勞怎麼可能會對半分?

最重要的是曹操還是以陳暮兵少爲藉口,一片好心。

到了戰場上,陳暮不僅要幫他白打工,還得承曹操的情。

一頓操作猛如虎,換了不明就裡的人,沒準還真對他感恩戴德。

只是陳暮早就識破了他的伎倆,一臉爲難道:“一齊進軍倒也無妨,只是我部爲客軍作戰,沿途地方沒有朝廷指令,不供應我軍糧草,所以我急着要去找皇甫將軍索要軍需。若是跟了都尉,我軍就得餓肚子......”

說到這裡,陳暮一臉期盼地看着曹操。

你想讓我給你打工,那我就找你要糧草,而且保證我軍一個個都是大肚漢,飯量是常人的一倍,吃都吃窮你。

曹操臉色一滯,他的軍需也都是地方提供,一路從洛陽過來,由沿途的緱氏縣、京縣、密縣等地給予糧食,到新鄭的時候食物剛吃完,才從新鄭令那領了糧草,還沒捂熱就要分出去?

不過想到長社已經離得不遠,到了皇甫嵩帳下,找皇甫嵩要物資也不是不可以,用一點糧草換一羣打工仔血賺不虧,於是咬牙道:“吾來提供。”

“那真是太好了。”

陳暮一臉喜悅的表情,又說道:“剛巧我軍兵刃不足,箭矢短缺,若都尉有多餘的器械,可否......”

“不行,我部的兵刃箭矢也沒多少。”

曹操毫不猶豫拒絕。

開玩笑,糧草到了皇甫嵩那還可以補充,軍需這麼重要的東西他自己也沒多少,分出去的話,自己麾下的士兵怎麼辦?

“那真是可惜。”

陳暮搖頭惋惜道:“等到了長社,我就只能去找皇甫義真將軍,帶領隊伍投入到他的帳下,不然我部的後勤是個很大的問題。”

曹操皺起了眉頭。

他之所以想拉陳暮入夥,原因是因爲他並不想融入皇甫嵩和朱儁的帳下去。

古代軍隊打仗都有主將次將末將之分,主將不僅僅只是將軍的稱號,按照後世的說法,其實就是元帥,就是三軍統帥的意思。

比如漢武帝打匈奴,主將是衛青。所以著名的漠北大戰,衛青就是元帥,由他統領全局,帶各路將軍打仗。

只是兩漢時期,“帥”這個字還沒有衍生出“元帥”這個含義,因此以將軍代之。

如今朝廷出征,三路兵馬,皇甫嵩朱儁和盧植,就是三路主帥。

他們三人的兵馬是單獨列出來,地位相等,立下的功勞也由他們分配,都有向朝廷奏功的權力,自主權非常大。

而如果融入他們的帳下,那就要受到他們的節制和統帥,立的戰功也會被他們分潤走。

因此曹操就想單獨自成一派,並不希望自己的功勞被他人分去。

不過想法是挺好,但他的人數畢竟不多。

聽說皇甫嵩和朱儁都被困在長社,敵軍浩浩蕩蕩二十多萬人,聲勢浩大,以他這點人馬,想打勝仗還是力有不逮,這纔打上了陳暮的主意。

哪知道陳暮這支部隊居然還缺兵器少糧草。

雞還沒借到,蛋也還沒下,自己先搭出去幾把米。這種賠本買賣,傻子才願意做。

想到此,曹操搖搖頭,說道:“若是如此的話,那便算了。”

陳暮瞧了眼曹操身後依舊還在渡河的軍隊,笑了笑,說道:“既然都尉不肯收留,陳暮便去投皇甫將軍了。唉,可惜了,若是都尉軍糧輜重齊全,我是很願意追隨都尉的,告辭。”

好傢伙,最後再倒打一耙,說是自己願意追隨曹操,是曹操不收留的鍋,不關他的事情。

一番太極拳打下來,反倒變成了曹操的不是,弄得老曹這個氣。

可沒辦法,誰讓人家的理由正當呢。

出兵在外,沒有後勤,就相當於孤軍。

就連曹操都需要到地方再補給,更何況陳暮。

這也算是曹操想要獨領一軍最大的弊端,那就是皇甫嵩朱儁和盧植出來的時候把大部分軍需輜重帶走,曹操得到的支持很少,後勤壓力比較大,只能顧自己,顧不了別人。

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六十九章 崩潰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二十六章 戲志才病危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一章 雖非同胞,情同手足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第二十五章 哥幾個,走着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請假條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戰(完)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二十四章 夷滅三族第八十四章 計中計中計中計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會來救我的第八十二章 計中計第七十章 沈亭之戰(2)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二十六章 戲志才病危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七十六章 三股勢力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前三刀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三十六章 海內聞名,天下皆知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四十六章 小細節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八章 回京第一百一十章 開戰吧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戰爭第七十七章 大澤鄉之戰第二百二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八十章 陳暮之計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傳說第九十章 徐榮敗退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二十一章 楊賜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二章 活着第二十五章 鹿門山訪賢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一百三十七章 毀成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二十四章 戰略謀劃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五章 善與惡的抉擇第五十三章 西進關中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古無雙,國之功勳。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三十七章 離別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一十五章 攪亂天下格局第五章 善與惡的抉擇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完結感言第五十章 關羽出征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縣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