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長社城內

當城門緩緩關上的那一刻,陳暮就知道自己賭對了。

他的身邊有幾個親衛,也都騎着馬。

張飛從黃巾兵營中撤出來,按照之前的約定,往城門方向跑。

陳暮也同時從遠處的林間出來,在城下與張飛會合,三千人列着隊,緩緩進入長社。

長社城門和大部分縣城一樣只有兩三丈高,寬不過一丈,城矮兵少,這麼小的城池能堅持這麼久,也多虧了黃巾兵沒什麼攻城器械。

進入城內,以皇甫嵩和朱儁的戰術素養,四門早就佈置了大量守城道具。

早在戰國時代,攻城道具和守城道具就已經非常豐富。

這得益於墨家和公輸家。

攻城方面有衝車、壕橋、雲梯、巢車、井闌、投石車、木幔等等,各種類型數不勝數,在《三國志》和《後漢書》中都有大量記載。

шωш ●ttκд n ●co

可惜黃巾兵這些東西一個沒有,就只有普通雲梯。

反觀長社城防守就十分嚴密。

城門口有閘板,與城門覆蓋,敵人如果攻打城門,可以把城門放開,打開閘板置入固定好的槽內,利用閘板上的孔用矛探出去刺。

門內道路兩側有左右陷馬坑,上面覆蓋着泥土,下面藏着鹿角木、竹刺等,一旦敵人策馬攻城,立即陷入進去。

除此之外,鐵菱角、地澀、拒馬、壕溝、頂板、機橋等一應俱全,若非城內有人接應,一步步地告訴他們走哪些地方安全,這三千多人直挺挺地衝進去,最少得折損大半。

而且這還只是城門的守城道具,城樓上五花八門就更多,女牆、弓弩臺、塔樓、白露屋、釣橋、垂鍾板,城牆上大量放置石灰、擂木、火鞴等。

黃巾軍沒有大型攻城器械,哪怕十倍於官軍,每次攻城的時候,折損都是官軍的十倍以上,可以說殺敵一百,自損一千。

在城內守軍的指引下,陳暮的隊伍繞過各種陷阱,佔地方的馬匹都被拉走,這才勉強容下。

陳暮四下掃視,長社城是縣城,沒有甕城,進入城內就是街道民居,房屋鱗次櫛比,角落似有人影森森。左右兩邊稀稀疏疏有數十名官軍,表情嚴肅,警惕地看着他們。

再擡頭張望,就看到右側城樓石梯上站着十多名將士,爲首的人穿着高級軍官穿的鎧甲,在城樓上向下窺視。

“請問這裡是哪位將軍主事。”

陳暮揚聲問道。

朱儁在城樓上說道:“我乃右中郎將朱儁,汝是何人?”

“原來是朱將軍,小人是盧中郎將帳下北軍中郎,盧將軍那邊戰事順利,聽聞南邊進展不利,特派我等爲援軍,這是信函憑證。”

陳暮從馬上下來,懷裡取出蓋了盧植北中郎將官印的手續文件,遞給一旁的士兵。

士兵拿着文件快步上樓給了朱儁,朱儁藉着城樓上的火光檢查無誤,大漢官方文件都有制式,上面的官璽銅印對於黃巾兵來說也很難造假,現在可以說是信了十分。

不過雖然確定是援軍,但聽到他們是盧植派來的,朱儁還是忍不住皺眉道:“怎麼只有你們來了嗎?不是說還有朝廷派來的騎都尉曹操?”

陳暮解釋道:“稟將軍,的確還有曹都尉的人馬。只是他們人多,難以在黃巾兵眼皮地下大搖大擺進城。所以只能駐紮在幾裡外的長葛鄉,等待時機,裡應外合。”

“原來如此。”

朱儁下了城樓,緩緩向陳暮走來。

陳暮微笑着拱手一禮:“將軍,

現在信我們是援軍了,城內的伏兵是否收回去呢?”

朱儁四下掃視,驚訝道:“你怎麼知道我有伏兵?”

弓箭手都安排在城牆上,刀斧手則安排在街道兩側房屋後,一旦城下有變,城樓上萬箭齊發,兩側房屋上千刀斧手同時殺出,可以保證將他們三千人盡數誅滅。

但朱儁自認爲隱藏地很好,這是怎麼被看穿的?

“忘了自我介紹。”

陳暮笑道:“在下姓陳名暮字子歸,蒲陰人,祖上爲曲逆侯。”

蒲陰縣,以前就是曲逆縣。

大漢開國以來到如今四百餘年,曲逆縣除了陳平以外,就再也沒有其他人的封地在那裡。

因此曲逆侯在漢朝幾乎特指西漢開國丞相陳平一人。

朱儁臉色微微動容:“原來是曲逆侯之後,怪不得能一眼看穿我的埋伏。”

陳暮心道我們這些人進來的時候,你接應我們的士兵都像是見瘟神一樣慢慢散開,不敢靠近,城內氣氛這麼緊張,隱隱像是把我們包圍了一樣,傻子都知道有伏兵了。

咚咚咚!

正在此時,遠處街道傳來馬匹奔跑的聲音。

過了片刻,七八騎在街口停下,爲首的是另外一名高級軍官,翻身下馬,焦急質問陳暮他們道:“你們就是朝廷的援軍,怎麼只有這點人手?”

朱儁見皇甫嵩來了,忙道:“義真,這是盧子乾的援兵,朝廷的援兵還在後面,因人多,不敢進城。”

“原來如此。”

皇甫嵩鬆了一口氣。

只要有援兵就好,就是不知道是一萬還是兩萬,如果有個四五萬那就最好了。

想是這麼想。

如果讓皇甫嵩知道曹操只有五千人,不知道該怎麼個失望。

不過援兵進不了城也沒辦法,城門四處都是陷阱,三千人進城就已經十分緩慢,人更多的話,反而是件麻煩事。

黃巾不是傻子,肯定會反應過來襲擊,到時候援兵沒救到人反而添亂。

朱儁見大家都聚集在城門口也不像是個事兒,就說道:“先回縣衙再說吧。來人,帶援兵先去城內休息,陳子歸,你跟我去縣衙,詳細說說情況。”

“唯!”

陳暮拱手應是。

古代有唯唯諾諾這個成語。

說的就是古代應答語。

其中“諾”,是上級領導迴應下級的話。

而“唯”,則是下級迴應上級。

陳暮的士兵奔波一天,又剛剛衝殺過敵軍,十分疲倦,的確需要好好休息。

朱儁和皇甫嵩帶着陳暮張飛去了縣衙。

四人在大廳分列而坐。

由於皇甫嵩朱儁都是五官中郎將,雙方平級,所以沒人坐主座,在左右坐下,陳暮和張飛自然只能坐在他們下首。

落座之後,皇甫嵩就迫不及待地道:“朝廷派了多少人馬?”

陳暮想了想道:“約莫一萬。”

他沒有說謊,曹操五千多人,自己三千多人,加起來八千多人,四捨五入,勉勉強強算是接近一萬。

“只有一萬啊,黃巾兵有十五六萬之衆,怕是杯水車薪。”

皇甫嵩感到失望,如果只有這麼點人,加上城裡也不過兩萬多人,與敵人十餘萬比起來,力量依舊懸殊,幫他們突圍都困難。

陳暮笑道:“左中郎將何必擔憂,黃巾軍者,烏合之衆也。盧中郎將在冀州也不過是三萬兵馬,卻能打得黃巾賊首張角二三十餘萬衆棄甲拋戈,望風而降。如今豫州黃巾不過十五六萬,又有何懼之?”

皇甫嵩氣笑了,怒視道:“你這小兒好大口氣,盧子乾的兵馬全是三河精銳,北軍五校尉手下的人馬都是常年操練的老兵。我手下全是新招募的新兵,二者戰力怎麼可以同日而語?”

陳暮還未說話,朱儁卻想到陳暮的聰慧,思忖道:“義真先莫動怒,聽陳子歸言,似有良策對敵?”

“並無良策。”

陳暮搖搖頭。

皇甫嵩啞然失笑,搞半天原來是個銀樣鑞槍頭,中看不中用。

也對。

此人不過是個小小的中郎官,職比曲長。

估計是跟着盧植打了幾場順風仗就以爲天下英雄不過如此,卻不知天高地厚。

若非看他是援軍,平日自己恐怕連理都不會搭理這樣的低級軍官。

算了,何必與他見識。

想到此,皇甫嵩正準備打發了陳暮和張飛離開。

哪知道朱儁似有問不完的話,又說道:“我原以爲你身爲曲逆侯之後,來到長社城內,藐視黃巾。面對老夫與皇甫義真將軍必有高論,沒想到竟說出毫無良策這等話來,既然如此,何故口氣甚大?”

曲逆侯之後?

皇甫嵩豎起耳朵,這小子居然出身不凡?

陳暮笑言:“回稟將軍,我說黃巾不足爲懼,看今夜便可知。我部三千人劫營,黃巾一不做警戒,二不布暗哨,三無人瞭望,僅僅只有幾隊巡邏的兵馬,可見其士兵懈怠,將領懶惰,毫無警惕之心。這等兵馬,只是仗着人多勢衆而已,無需懼怕。至於退敵良策,還需我明日觀望之後,再做分曉。”

朱儁點點頭:“也是,你初來乍到,尚不知敵軍厲害,那便明日先看看再說。”

雙方又聊了一會兒。

也就是朱儁詢問盧植那邊的情況,陳暮一一作答。

當聽到盧植連番計策,打得張角潰不成軍,幾近將冀州黃巾全殲的時候,朱儁和皇甫嵩只能連連搖頭嘆息。

他們三月從洛陽出發,一開始進展還算順利,結果沒多久就在潁川被波才擊敗,一路丟盔棄甲損失兩萬多人,敗退到長社,與盧植一比,實在丟盡顏面。

不過現在朝廷有了援兵,至少給了城裡的官軍很大的希望,只要明日大肆宣揚朝廷的援軍已至,官兵的士氣必然大漲,未嘗不是個反敗爲勝的機會。

第二十七章 智者交鋒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一百七十四章 進攻內黃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愛你們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五章 賄賂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三十九章 晉升資本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七十三章 亂世一鍋粥(1)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紹之死,禪位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二十六章 廣年對(2)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四十章 章武三年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第五十二章 借東風第二百七十章 劉協的心思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六十九章 萬惡之源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三十六章 海內聞名,天下皆知第六章 哥,咱家有後臺了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說明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五十一章 約戰曹操第五十五章 家庭與傳承(恭喜陳暮喜提兒子一個)第二百一十章 陣斬高覽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一百七十四章 進攻內黃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會來救我的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二十八章 劉備來京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六十三章 荀攸與許褚第一十九章 徐晃通知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請假條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六十三章 人心險惡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二十六章 戲志才病危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二百三十章 要變天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六十六章 曹操未曾設想的道路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六章 觀察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四十章 章武三年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六章 馬鈞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一百二十二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十一章 大事業第二十五章 侍女阿香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請假條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二十章 他在想什麼?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六十五章 人心叵測第八十一章 賊往東去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