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劉備登基

“三國之謀伐 ()”

這是陳暮最後一次算計劉備了。

勾踐臥薪嚐膽,打敗吳國之後,轉頭就開始清洗功臣。

陳涉做了楚王,同鄉前來投奔,由於鄉民愚昧,直呼其名,惹怒了陳涉,把同鄉殺了。

縱觀華夏文明歷史幾千年,只可共患難,不可同富貴的開國君主多得是,朱元璋最爲人詬病的就是這一點。

雖然陳暮很清楚劉備不是這樣的人,因爲即便是劉備登上了皇位,對於最親近的三位兄弟,給予的信任也是無人能及,不可替代。

但問題是陳暮並不想將太大的自主權交到劉備手裡,他希望擁有的是更多的權力,因此就必不能讓劉備心中產生那種自己登上了皇位,已經與三位兄弟有了隔閡的感覺。

那麼如何才能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呢?

這就要運用到心理學。

范增和項羽鬧翻,田豐觸怒袁紹,許攸被曹操砍了,其實都是情商不足所致。

而陳暮就情商拉滿,表面上爲了維護劉備的威嚴,言稱從此要關羽張飛以及自己不再稱呼劉備爲大哥,而是稱呼陛下,故意人爲地提前營造出這種尊卑有別的隔閡感。

劉備還沒有當皇帝,心態和位置沒有擺正的情況下,突然被這種隔閡感衝擊到,頓時就會覺得渾身不舒服,十分不習慣,從而極力抗拒。

這就是陳暮聰明的地方。

因爲如果這件事情不提前挑明,等將來劉備登基之後,大家再改稱呼,久而久之,慢慢習慣,隔閡感就會真的產生出來。

現在陳暮直接將這種隔閡感表現出來,猶如烈火烹油,病急猛藥,讓劉備有了逆反心理。

他會覺得,我們四兄弟情同手足,一路患難與共走來,哪怕自己當了皇帝,也是親如兄弟,怎麼能因爲皇帝的身份和大家產生了差別而傷害了兄弟之間感情呢?

如此一來,悲傷頓生,情緒激動之下,握緊三位兄弟的手,大聲哭着告訴他們,自己哪怕當了皇帝也不會變,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

然後陳暮的目的就達成了,這樣將來哪怕有小人在劉備耳邊說他的壞話,也絕不會動搖自己在他心中的地位。

四兄弟在大雪紛飛之中,痛哭流涕地抱在了一起,情義比頑石金鐵還要堅固!

六日很快就過去,大年初一,正是登基之日。

新年新氣象,整個洛陽都一片喜氣洋洋,人們張燈結綵,雖然雪花紛飛,天氣依舊十分寒冷,但並沒有沖走人們心中的熱氣與喜悅。

一大早,劉備再次被衆人擁至皇宮,換上一身嶄新的龍袍,來到了南宮崇德殿,殿外洛陽幾乎所有官員都已經抵達,還有劉備麾下青州軍,熙熙攘攘,將近上千名官員擁擠在下方崇德殿廣場上。

廣場上的積雪早就清理乾淨,由劉備帶來的大軍將皇宮裡裡外外打掃一遍,官員們全都站在廣場上的花崗石地板上,面對着崇德殿,就看到贊禮官出來,喝道:“天子上朝。”

羣臣頓時開始行禮,左手壓右手平額,緩緩鞠躬。

劉備在幾名宦官宮女的簇擁下,緩緩走到了殿外,俯瞰着下方。崇德殿外有玉石臺階,有些像後世著名電影《末代皇帝》,小溥儀站在臺階上拍照,後面羣臣叩拜的場景。

“起身!”

看到劉備雙手虛擡,贊禮官又馬上高喝。

隨後太常士孫瑞上前道:“陛下,請移步西郊。”

“可!”

劉備點點頭,他其實還是沒有習慣這樣的身份,具體儀式過程他知道,但他不能改變什麼,只能跟着流程走。

羣臣便簇擁着劉備抵達西郊,

之前說過,皇帝繼承儀式其實很繁瑣,有一整套流程。

禱告上天,登壇祭祀,然後公卿、列侯、諸將、匈奴單于、四夷朝者數萬人陪位,升壇即阼,百官陪位。事訖,降壇,燎祭天地、五嶽、四瀆祭祀先祖和神靈。

匈奴單于和四夷朝者在如今大漢已經陷入頹勢的情況下就不想了,不過滿城百姓聞知劉備登基,蜂擁而至,於西郊天壇圍觀,一樣擁衆數萬。

在滿朝公卿、列侯、諸將以及百官的陪同下,劉備登上祭壇,禱告上蒼,宣讀了登基詔書,然後向上蒼焚燒,以此禱告。

一旁蘭臺令史奮筆疾書,將詔書內容以及事情經過記錄下來,太史令則在一旁主持祭祀儀式。

禱告之後,便是濃重的祭祀活動,祭天地、五嶽、四瀆以及先祖神靈。

一番忙碌,時間就已經到了中午。

衆人已是飢腸轆轆,劉備宣佈羣臣入宴,在崇德殿外廣場開流水席,一桌桌的青州炒菜端上桌,把那些沒有吃過炒菜的漢朝土包子唬得一愣一愣的,吃得滿嘴是油。

不止史無前例地在皇宮會宴,劉備同時派遣大軍,家家戶戶發放銅錢,數量不多,每戶百枚五銖錢,洛陽現在有二十餘萬戶,加起來也不過是二千多萬,還不如軍費開支的一點零頭,屬實是慶祝新皇登基,與民同樂了。

等到下午所有的儀式結束,劉備這才讓百官回去,留下三公九卿,關羽張飛趙雲典韋沮授等少數,現在劉備集團高層都匯聚洛陽,冀州那邊則只剩下田豐荀攸臧霸張遼高順他們,兩邊皆有安排。

按照慣例,此時應該是要更改年號,大封羣臣。年號在前幾天還未登基之前就已經通過幾次朝議決定了,劉備將改元章武,國號沒有變過,依舊是漢。

並且原來的大漢是把高祖廟和世祖廟並列祭祀,如今劉備登基,作爲西漢皇室後代,與東漢皇室血緣相隔過遠,沒有繼承資格,於是將二祖廟合一,並且又爲劉虞上了廟號稱之爲“定宗”。

兩漢時期並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廟號,迄今爲止,只有漢高祖劉邦,漢文帝劉恆,漢武帝劉徹,漢宣帝劉詢,漢元帝劉奭,漢平帝劉衎,光武帝劉秀,漢明帝劉莊,漢章帝劉炟,漢和帝劉肇,漢安帝劉祜,漢順帝劉保,漢桓帝劉志擁有廟號。

而且在歷史上,漢獻帝時期,有人上奏說劉肇、劉祜、劉保、劉志爲大漢沒有做很大貢獻,應該廢除他們的廟號,漢獻帝劉協同意了,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西漢的廟號更爲嚴謹,東漢的廟號則即便沒有功勞也一般會給。

正所謂有功爲祖,有德爲宗。劉虞雖然沒什麼太大功績,僅僅在位時期,有麾下宗室劉備收復了冀州,但未能收復天下,便沒辦法給予“祖”的稱號,因爲“祖”的廟號,必須有劉秀那樣的功績纔可以。

現在爲劉虞上了廟號,一來是感激他把皇位傳給自己,二來是宣佈他皇位的合法性,也證明劉備這個皇帝來源的正統性與合法性。雖然這樣做有些勉強,但本身正統就需要不斷加強。

同時,爲了繼續加強這種合法性與正統性,陳暮又給劉備出了個主意,那就是認漢桓帝劉志爲父,認漢孝康帝劉宏爲兄,追尊孝崇皇爲祖,也就是劉志之前追尊的平原孝王劉翼,認他當祖父,這樣劉備就變成了漢章帝的玄孫,把自己過繼到了章帝一脈。

一通騷操作,直接把朝中那批反對派給搞傻了眼,在宗廟將祖先排序給列好,再將大漢各代先帝靈位重新進行排序之後,別說孔融,就算是禰衡都只能五體投地。

因爲之前劉備登基還名不正言不順,現在直接把自己弄成了正統,自然就有了繼承法理。

而這通操作劉備也並不抗拒。

因爲光武帝劉秀就是這麼幹的,劉秀出身於長沙定王一脈,屬於宗室當中小支的小支,和劉備一樣沒有對西漢皇室的繼承權,他想要合法繼承皇位,就得找個由頭。

於是劉秀就把自己過繼給了漢元帝劉奭當兒子,一下子小宗變大宗,就有了對西漢政權的合法繼承權,這樣纔在法理上挑不出什麼毛病。

這種宗法是當時的認可的東西,就跟曹魏追尊和曹操沒有直接血緣關係的曹騰爲高祖皇帝是一個道理。

所以現在劉備也是完成了從小宗到大宗的飛躍,就有了合法性。

認了新爹,又完成了祭祖儀式,登基成了皇帝,劉備人逢喜事精神爽,整個人都榮光繁華,坐在崇德殿席上,俯瞰着下面諸多公卿,正式開始了章武元年第一場朝會。

“諸位,新年伊始,又是朕的登基之日,如今天下,可謂是千瘡百孔,宛如光武世祖皇帝時一般,還需要諸位多多努力,早日收復大漢江山纔是。”

劉備對諸多朝臣說道。

“尊詔。”

朝臣們紛紛表示明白。

劉備就又道:“天下大亂,百廢待興,朕剛剛收復冀州,現在冀州還需要休養生息,諸位以爲,朕現在該當如何?”

楊彪上書道:“臣以爲,應當立即遣使於天下各路諸侯,讓他們奉詔入朝覲見,以彰顯陛下天威。”

現在天下各路諸侯,到現在爲止,居然只有豫州的孫堅和屯兵涿郡的鮮于輔上書道賀。

連公孫瓚都沒有,雖然可能是因爲路途遙遠,從遼西到洛陽一千多公里,信使沒有送達,但還是讓劉備頗爲失望。

他以爲至少曹操劉表這些人應該是服從自己的,畢竟他們之前也承認了劉虞政權的合法性,既然劉虞政權是順利轉接給自己,他們也應該承認自己纔對。

楊彪上書正合劉備心意,就準備點頭同意,他也想知道爲什麼這些人不承認自己。

然而還沒等他說話,陳暮就笑着站出來道:“陛下不可。”

“哦?”

劉備問道:“爲何?”

陳暮就說道:“天下各路諸侯還在觀望朝廷局勢,現在朝廷內部還有那麼多問題沒有解決,怎麼能立即對外部就展開問詢呢,臣以爲,目前應當維持現在的局面,先治理冀州,整頓兵馬,休養生息,等兵強馬壯之後,再做決議。”

“嗯。”

劉備說道:“少府之言甚對,就先如此吧。朕最近一直在想,如今朝廷三公九卿,共同商議,多有拖延不便,若朕親領大軍出征,朝廷不能沒有主事之人,朕欲恢復高祖時丞相制度,諸位以爲如何?”

“陛下不可!”

又是陳暮站出來反對道:“新朝建立,當務之急應該是維持現狀,而不是大刀闊斧改制,臣以爲,現在就挺好。”

劉備撓撓頭,他這個念頭其實是有人想拍陳暮馬屁給他上書建議恢復丞相制度,讓陳暮擔任丞相所以才臨時決定的,事先沒有跟陳暮商量,想給他一個驚喜。

沒有想到本人卻直接推辭反對,雖然不明白爲什麼陳暮要這樣做,不過劉備無條件信任四弟,既然他這麼說肯定有他的道理,所以便說道:“這其實就是朕的一個想法而已,既然少府認爲不可,那便作罷。”

想了想,劉備又道:“那既然什麼都不做,那總要做點什麼吧。”

陳暮笑道:“臣認爲,當前最重要的便是維持青州與冀州的發展,當今之亂,起源於州牧制,州牧權力過大,從而變成各路諸侯分裂疆土,臣建議,軍政分離,州牧不再擁有軍權,設州將,州牧管理吏治民生,州將管兵馬,二者州牧官更大,州將在平時需要聽從州牧指示,但戰時自主權更高。”

其實軍政分離在漢朝本身就有, 或者說除了漢末的州牧制度以及唐朝的節度使政策,從漢到清,基本都是軍政分離。雖然它的存在也有一定弊端,但至少確實能夠保證將領擁有一地財政收入而做大做強。

如今劉備登基了,不再擔任青州牧,他人在洛陽管理地方比較遠,現在麾下已經有青州冀州兩塊大地盤,還有關中長安也已經被朝廷奪下,這樣除了河南幷州幽州以及另外半個徐州以外,基本已經到了曹魏時期的地盤程度,如果任命的州牧有異心,就不太好處理。

當然,劉備肯定會任命信任的人去,比如沮授荀彧關羽這樣資歷老,又是親信的人,然而其實陳暮更願意沮授荀彧他們回洛陽做統籌天下的事情,他們屬於大戰略家級別,應該發揮的作用是在中央,比如荀彧歷史上擔任尚書令,權力僅在曹操之下。

所以爲了防止將來出現意外,就必須提前做好準備,這一點曹操也是這麼做的,他當權以後很快就廢除了州牧制度,全國各地都是派曹家夏侯家的親信去控制,像荊州派了曹仁,關中派了夏侯淵。

雖然目前劉備勢力還沒有到曹操那樣的地步,但提前走位,肯定是有備無患。

“善!”

劉備認真聽取陳暮意見,點頭同意。

其實在朝議上基本只能談一些政策外交以及民生治理方面的東西,軍事謀略以及具體規劃,就得私下談,畢竟誰也不知道朝廷有沒有其它諸侯耳目,因此在簡單地與公卿們談論了民生問題之後,很開宣佈散朝。

散朝之後,劉備留下了陳暮關羽張飛沮授等內部人員開小會。

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二十二章 南陽之戰(4)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一章 黃河以北,三分之勢第九十六章 開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三章 漢末羣雄之白馬公孫瓚第七十七章 一肚子壞水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計第八章 回京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戰爭第九十六章 開戰!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二章 孟德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頭城外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七十三章 亂世一鍋粥(1)第四十章 鳴金第六十章 孫策第六章 漢末羣雄之猛虎孫文臺第三十四章 養蠱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四十三章 慘勝第八十一章 郭嘉發起了挑戰第九章 陌上桑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完結感言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一百二十八章 安陽城下第五章 定策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降?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三十六章 劉焉進宮第五十五章 家庭與傳承(恭喜陳暮喜提兒子一個)第八十三章 浮陽之戰(2)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三章 得兗州第二十一章 楊賜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五十四章 周瑜第二百六十五章 年大業換帝位第五十章 關羽出征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七十八章 重甲對輕甲第六十四章 給年輕的虎癡上一課第一十六章 奇襲曲樑第二十六章 試探第七十七章 大善人陳暮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新書發佈了,九荒聖師,求大家收藏推薦一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降?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二十八章 我回來了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一百二十八章 安陽城下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一百四十九章 轆轤車第二十五章 鹿門山訪賢第十章 天子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術佈置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齊王第二十二章 朝議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請假條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義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一十一章 茶藝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