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

陳暮此時並不知道劉備已經成功收服了公孫瓚,不過他也並沒有擔心劉備能不能收服這個問題。

公孫瓚的性格陳暮摸得一清二楚,只要你真心待他,他也願意真心和你相處。

而劉備也是個能摸透旁人性格的人,如果你上去就大大咧咧擺皇帝架子,以公孫瓚性格剛烈,反而容易跟你魚死網破。

如果上去就打感情牌,公孫瓚反而就吃這一套,屬實被劉備拿捏得很死。

按照陳暮策推測,劉備勸服公孫瓚是遲早的事情,公孫瓚臣服之後,連帶着東部鮮卑、烏桓難樓、普富盧等部就順利歸順。

剩下的,就只有蹋頓公孫度之類的小患。

以劉備十多萬大軍,加上公孫瓚的部隊,還有徐榮,又有當地人田疇田豫等人籌劃,今年之內,應該是可以平定幽州。

陳暮對此絲毫不擔心。

他現在要面臨的問題就只有一個——劉表遣大將文聘殺過來了。

前些日子劉表昭告四方,言稱劉備並非光武之後,登基爲帝,必然是脅迫劉虞所致,因而號召天下諸侯,共討劉備,廢除劉備皇位,還天子於章帝之後。

此公文四散之後,頓時激起千層浪。

荊州內部一片風起雲涌。

峴山等地隱居之士,紛紛鍼砭時弊,探究此事對荊州產生的後果。

而整個大漢天下,卻處於一種詭異的局面。

那就是除了劉表的昭告以外,各路諸侯幾乎無人響應,就連劉璋袁術這些人都沒說話。

原因比較簡單,現在這份昭告目前只有離得近的劉璋曹操孫堅袁術等諸侯知道,關中幽州幷州等地諸侯離得遠,尚未得知。

而劉璋自己就是僞帝,響應這號召不是打自己的臉?

至於孫曹,響應就是找死。

袁術自顧不暇,現在重病纏身,孫曹對揚州虎視眈眈,他哪裡有空管這些?

所以周圍諸侯幾乎無人理會。

不過劉表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派人四處傳播昭告之後,就立即派出軍隊北上支援張繡。

文聘領兩萬大軍,號稱五萬,兵出鄧縣,過朝陽縣,進新野,然後兵馬浩浩蕩蕩進入育陽縣,離陳暮佔據的棘陽只有不到三十里地。

目前的敵我態勢是陳暮據西鄂、佔博望、取南就、守夕陽、得棘陽,此五個地方有三個是縣城,兩個是鄉野。

其中最重要的是據點就是夕陽鄉以及南就鄉,此二鄉位於宛城北面和東面,佔夕陽鄉則正面強攻宛城,佔南就則東面策應,佔棘陽則扼守劉表北上的援軍路線。

除了西鄂與博望以外,三個地方都是重要戰略要地。而西鄂與博望則是被安排做後方據點,陳暮的指揮所就在博望,在此地縱覽全局。

此時正是盛夏荊州東南風撲面而來,文聘大軍入了育陽縣城之後,立即安排人手去與宛城張繡聯絡。

二人商議,等文聘休整一日,第三天晚上舉火爲號,約定一同進攻南就鄉。

而那邊陳暮帶着諸葛亮陳羣等人在府中排兵佈陣。

“荊州援軍來了。”

諸葛亮陳羣等人的臉色都十分嚴肅。

敵人雖號稱五萬,可傻子都知道這裡面有水分。

張羨在長沙起兵反劉,劉表不可能不派兵鎮壓,哪來的五萬人手?

不過雖然知道劉表軍隊沒那麼多人,但張繡有兩萬人,這樣敵人至少在四萬以上。

他們這邊只有兩萬以及趙雲安排在葉縣的五千援軍,雙方兵力對比差距非常大,確實是一場硬仗。

陳暮倒是老神在在,面帶笑容地看着下面幾個學生,出聲問道:“細作來報,劉表大軍昨日過新野,今日入了育陽城,你們怎麼看?”

軍中就有地理學院的學生,早就繪製了宛城周邊輿圖,衆人伏在桌案上各自看着圖案,陳羣指着南就鄉道:“師君,我料敵人應該會直撲南就鄉,不如先撤兵,誘敵深入,配合趙將軍一舉將敵人殲滅。”

諸葛亮說道:“棘陽城池不高,但好歹有城牆,而南就鄉則只是鄉野營地,先取南就則能斷了我軍南下支援棘陽的道路,確實應該先打此地。不過撤兵的話,萬一敵人不再追擊怎麼辦?此戰是要奪取南陽,往後撤則一路敗退,再難取勝。”

陳暮看到諸葛亮似乎有所想法,便說道:“孔明有什麼好主意?”

諸葛亮想了想道:“荊州多年未有大規模戰亂,頗爲穩定,劉表軍隊恐怕士氣和軍心以及精銳程度都不及我軍,我認爲,可從棘陽退兵,我軍主力部署於南就,就在此地對劉表大軍迎頭痛擊。”

“那張繡襲擊我後方呢?”

陳羣露出疑惑,迎頭痛擊沒問題,可南就位於宛城東南,張繡出兵渡過淯水,直奔他們後方,前後夾擊,我軍必敗呀。

諸葛亮指着地圖上位於南就鄉北面的河畔方向道:“可於宛橋設伏,攔截張繡援軍。”

陳羣搖搖頭:“淯水並非只有一座橋樑,夕陽鄉也有一座,西鄂也有一座,南面的育陽還有一座,即便是把後方橋樑都毀掉,他們也完全可以從南面的橋樑過來。”

淯水其實就是後世南陽市的白河,算是一條中型河流,河面還是很寬,不過也有窄的地方,由於水流比較平緩,並不是什麼湍急難以造橋的河流,因此在沿河各鄉縣河面較窄處都有橋樑,可以容納大軍通行。

諸葛亮從容道:“所以這就需要我軍主力盡快擊潰劉表軍隊,我們可以焚燒夕陽鄉、西鄂的橋樑,留下宛橋,令葉縣守軍南下蹲伏於橋對岸,敵人必然懷疑我軍在此設伏,於是只能南下從育陽過河,如此就會繞遠路,給予我們擊潰劉表軍隊爭取時間。”

陳暮摸着下頜山羊鬚,輕聲說道:“孔明有沒有想過,若是劉表軍隊據守育陽,控制育陽橋樑之後,接應張繡軍隊過河,等合軍之後再北上與我們決戰該怎麼辦?”

“師君,我有想過這個問題。我們在宛城外有探馬,一旦偵查到張繡南下,我們便大軍出擊,包圍育陽,截斷橋樑,令張繡不能渡河!”

諸葛亮拱手說道:“如此即便是劉表據守育陽城池,我們攻不進去,也能從容撤退。”

“嗯。”

陳暮讚許地點點頭:“攻守兼備,大善,就依孔明之計!”

淯水是從伏牛山中流淌出來,由北向南流淌,幾乎當中將整個南陽盆地分開。

宛城在淯水西岸,陳暮則派武安國於同樣是位於淯水西岸,宛城以北的西鄂駐紮一萬精兵。

同時在南就鄉也駐紮了六千人,而棘陽則只有兩千先鋒部隊,並不是用來守城,僅僅只是佔據戰略要地。

如果張繡來攻,武安國以一萬人據守西鄂綽綽有餘,東岸南就鄉的部隊就能從側面襲擊宛城,達到兩面夾擊的目的。

如果張繡選擇防守,陳暮便步步推進,依舊是兩面夾攻,他的軍隊會從宛橋過河,配合夕陽鄉一帶的張郃軍以及西鄂的武安國共同襲擊宛城。

陳暮的軍隊不懼野外作戰,先不提他麾下士兵大多都是百戰精銳,單說兩方各自兩萬人軍隊對壘,兩千玄甲重騎在許褚的帶領下側翼一個衝鋒就能把張繡的軍隊沖垮。

所以兩面夾擊,是爲了把宛城包圍起來。不管張繡是攻是守,都難以逃過陳暮的圍堵。

但這其中也有變數。

這個變數自然是劉表派來的援軍。

有了第三方力量插足,那戰術打法自然也要跟着變。

陳羣的意思是撤兵誘敵深入,然後讓趙雲來援,兵力得到增強後一舉將敵人擊敗。

但這個計策的弊端就是敵人不一定會傻乎乎地一路跟着你追到潁川。

出了南陽人家就不追了,那你這個計策就會顯得很尷尬。

而諸葛亮認爲,劉表援軍來救宛城,順着淯水北上,不如干脆在淯水河畔對來援的兵馬迎頭痛擊,一舉將劉表軍消滅。

爲了拖延張繡過來支援的時間,燒燬後方橋樑,只留下一座宛橋,讓張繡疑心橋對岸有伏兵而不敢過來。

此時張繡要想過河,就必須走南面育陽橋樑,繞了一個大遠路,讓朝廷軍可以從容擊敗劉表。

不得不說,這個戰術是有可行性的。

因爲劉表的部隊北上要想盡快支援張繡就只能走淯水。

否則要是走遠路從穰縣過安衆再從涅陽去宛城的話,除了淯水以外,還得經過十多條大大小小的河流。

這條路線路途遙遠不說,還有被朝廷軍在河對岸伏擊的風險。

所以順着淯水北上行軍速度最快,且沒有太大阻礙,即便中途被截擊,張繡來援也方便。

而諸葛亮的戰術就是,雖然張繡來援方便,可後方橋樑全斷,他想支援劉表就必須要繞遠路過來,可能要耽誤好幾個時辰才能加入戰場。

正是這幾個時辰,就變成了重要的時間節點,他們完全可以趁着張繡沒過來之前,迅速把劉表軍拿下,再回攻張繡。

這也是爲什麼要留下宛橋的原因。

否則你要是沒橋過河,張繡的部隊出城了,你都沒法趁機拿下宛城。

到時候人家回去,跑進城裡一躲,又是一場消耗戰。

從整個佈局來看,諸葛亮的計劃都是可圈可點,可謂是攻守兼備,連後路都已經想好。

唯一的問題就在於,如果被張繡識破了橋對岸沒有伏兵,只有少數人在故佈疑陣,那情況就會很糟糕。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一個險計。

不過諸葛亮爲人謹慎,自然不可能露出這麼大一個破綻,因此他是讓陳暮去把葉縣趙雲派駐的五千後備軍調過來,補上這個窟窿。

這樣一來,即便不能短時間拿下劉表軍,在後方有接應部隊的情況下,他們也可以安然撤退,不用擔心戰敗的問題。

陳暮其實自己都沒有去想什麼戰術打法,只是考驗一下自己的學生們,見諸葛亮的戰術穩健中帶着一股銳意,頓時覺得不錯,仔細想想沒有什麼太大問題後,直接就同意了這個方案。

當下各種命令迅速傳至諸軍,武安國得到命令後,讓張郃從夕陽鄉撤回來,然後焚燬了兩地橋樑,沖天的火光和濃煙只要不是瞎子,數裡之外都能看得見。

張繡軍的斥候探馬迅速將這個情況報告給了張繡,張繡連忙找來賈詡詢問情況。

賈詡進入廳內,見到張繡並沒有坐在主位席上,而是在大廳中來來回回地走着,模樣看起來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不知所措。

見他進來,張繡立即焦急地迎上去說道:“先生不好了,朝廷軍隊要撤了,我們投降計劃失敗了。”

“誰跟你說朝廷要撤軍了?”

賈詡一臉詫異,雖然跟陳暮沒怎麼打過交道,但自己按照那位少府君多年行事風格分析,他可不是個喜歡半途而廢的人。

張繡便說道:“剛纔斥候來報,夕陽鄉和西鄂縣的朝廷兵馬撤走了,還焚燒了橋樑,這不是撤兵是什麼?他們肯定是知道劉表派了軍隊過來,不敢與我們交戰,選擇撤兵了。”

“焚燒了橋樑?”

賈詡摸着鬍鬚,想了想,目光望向東面,詢問道:“宛橋也燒了嗎?”

“沒有。”

張繡很肯定地回答,宛橋就在宛城城外,從東門出去之後走一里地就到了,站在東城的城頭上都能看得見橋面,如果有人縱火,城內守軍不可能不知道。

賈詡頓時笑了起來:“那朝廷的軍隊根本就沒有走,將軍想想,如果他們是想焚燒橋樑來拖延追兵,那爲什麼只燒了夕陽鄉和西鄂縣的橋樑,特意留下宛橋呢?這說明他們是想拖延時間,準備南下先發制人,進攻劉表的軍隊。”

“啊?”

張繡一想賈詡的話很有道理, 連忙問道:“那先生我們該怎麼辦?”

賈詡沉吟道:“此事好辦,你立即派人傳告文聘,說朝廷軍焚燒了兩地橋樑,是打算南下襲擊他。宛橋對岸有朝廷伏兵,我們不敢從宛橋過河,只能南下從育陽過河,讓他明天白天就進攻南就鄉,拖住朝廷軍兵馬,我們從育陽過河之後,便奇襲朝廷軍側翼。”

張繡想了想道:“如果文聘不同意自己先出兵拖住朝廷呢?他完全可以說自己據守育陽城池,等待我們來援呀。”

賈詡笑着說道:“他守城池,可橋在城外,人家把育陽團團包圍,把橋一堵,馬上就能將我們堵在河對岸,文聘來得匆忙,糧草肯定帶不了多少,育陽城內無糧,朝廷兵馬將他圍困住,不出半個月他就得餓死,要是他想守城,無異於取死之道,只有先拖住朝廷兵馬,等我們來援纔有可爲。”

“嗯。”

張繡一想也是,點點頭道:“好,我即可派人傳告文聘。”

第八章 回京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於桃園,終於桃園(大結局)第六十七章 不打了第六十章 何進之死(二合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七十七章 大澤鄉之戰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一百章 收復荊州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時定策第八十七章 股掌之間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八十六章 大戰前夕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七十二章 陳暮的鬼名堂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三十七章 離別第三章 漢末羣雄之白馬公孫瓚第二十二章 曲樑城破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閘第二十八章 劉備來京第一十五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請假條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一百四十二章 誘餌第四十六章 小細節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謀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方會談第一十二章 滅爸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第八十八章 攔個張郃折磨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八十六章 大戰前夕第七十五章 徐榮,奏起戰爭的號角古無雙,國之功勳。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頭城外第四十章 章武三年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九章 羅市賊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達倭奴國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五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九章 陌上桑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二百八十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一十六章 奇襲曲樑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八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二十章 儒生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一十七章 盜掘陵墓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九章 給曹操送口棺材第三十章 窺伺關中第七十五章 給老大哥擦屁股請假條第二十四章 戰略謀劃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五十一章 青州諸子家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四十七章 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