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

熱門推薦:

崇德殿巍峨高大,百官站在臺下,依次排列。

作爲皇宮宮殿,洛陽皇宮其實已經十分破敗,彷彿一個沒落帝國,到了日暮西山的時候。

雨天外面暴雨,裡面小雨。雪天外面暴雪, 裡面小雪。冬天陰溼天氣颳大風的時候,從破敗的牆洞和沒有修繕已經斷裂的門窗吹進來,能將宮殿變成荒郊野外。

整個皇宮,也就崇德殿和劉備居住的西宮稍微好一點,其它地方几乎沒法看,甚至不少宮殿都已經坍塌, 北宮已經成了遺蹟, 全是殘垣斷壁。

這些宮殿的坍塌有些是毀於當年十常侍之亂,有些是年久失修, 還有些則乾脆是人爲破壞,比如當初董卓離開前火燒洛陽。

並不是劉備不想修,而是已經改名爲工部的將作監算過一筆賬,如果把南宮和北宮全部修繕一遍,恢復到康帝時期的模樣,那花費豈止是個天文數字,兩年軍費開銷也不過如此。

因爲皇宮裡用的一切原材料都不是普通材料,而是各郡產的名貴木料和石料,需要從各郡千里迢迢運來。

而且別說修繕,即便是維護費用,也是高的嚇人。

拿後世首都故宮比較,故宮一年的維護費用高達數億甚至十多億,有一次光修繕養心殿就花了二點二億。而洛陽皇宮是故宮的七倍,就可以知道洛陽皇宮修繕花費要多少。

因此漢孝康帝時期,劉宏大肆搜刮錢財, 有不少錢都用來修繕宮室。劉備現在還纔剛過草創期,哪怕已經是天下最大的諸侯,也不可能把錢花在享受上。

當然。

或許有人會問,既然洛陽已經如此破敗,那爲什麼還要把首都放在洛陽?學曹操把首都放在鄴城不行嗎?

還真不行。

一個帝國的首都是有講究的,並不是要它在帝國位置的中心,而是要在帝國資源、人口、利益版圖的中心。

比如帶嚶有大量海外殖民地,且與歐洲大陸要有溝通紐帶,首都就放在倫敦。

一來倫敦周邊平原較多,適合居住。二來它比鄰泰晤士河,擁有出海口,與歐洲咫尺之隔,方便隨時坐船前往歐洲大陸。

目前大漢的情況也是如此。

首都之所以放在洛陽,是因爲洛陽處於整個大漢版圖的最中心區域。從洛陽不管是去那裡,都非常近。

如果學曹操把首都放在鄴城,鄴城離兗州太近了,一旦打起來,就有可能被人輕而易舉地進攻到首都,就好像明代首都離遼東太近,被清軍攻破山海關,立即就導致國滅一樣。

因此爲了調集兵馬和物資轉運方便,至少在大漢重新迴歸一統之前,洛陽的首都地位大抵是不會被動搖。

崇德殿之前好歹修繕過一兩次,雖然看着比較老舊,但不至於破敗。

今歲冬天下了一場雪,正是年末寒冬臘月,雪花飛舞,室內門窗緊閉,大臣們一個個穿着棉襖盤膝坐在殿內的席上,席上還鋪設了棉被,算是體貼這幫年紀較大的老臣們。

劉備高坐在主位上,臺下三公九卿,這次關羽和張飛沒有回來,只有陳暮在。謀士團當中荀彧回來年末述職,反正魏郡到洛陽也不遠,也就兩三日功夫。

九虎上將裡,只有守衛京畿任務的典韋和幽州平定後回洛陽的張遼高順在,其餘人各司其職,牽招守在河內,趙雲在潁川,黃忠在鄴城,太史慈和臧霸在青州,徐榮則目前鎮守遼州。

朝臣們濟濟一堂,做年末工作總結。

“陛下,今年御史臺的御史們走訪多地,暗中調查,共查出貪官污吏四十七名,其中縣令九人,

縣令以上無,縣令以下三十八人,皆證據確鑿。”

太尉楊彪向劉備啓奏道:“臣已經聯合司徒,罷黜了這些官員,又從各地提拔了新的能臣幹吏,以填補這些空缺,請陛下閱覽。”

下方就有御史臺的御史們拿着這四十七人的案件卷宗上來,有紙之後,標點符合也早就有了,且古人寫字比較簡練,文言文繁體字,一個字就有多個含義,因此卷宗不會太多。

實際上現在劉備擁有幽州冀州青州司隸關中將近五州數十郡,四五百縣,才查出四十七名貪官污吏,已經算是政治比較清明的了。

一般這種現象多出現在開國時期,等時間一久,官員逐漸腐化,形成利益團體和政治團體,貪官污吏會更多。

但現在的御史臺和監察院上下級一體化,御史們就相當於後世的巡查組,經常喬裝打扮走訪地方,如果發現地方上有貪官污吏,就會聯繫當地監察院,在特殊情況下,縣級監察院有權把縣令給雙規掉。

如果這名縣令在地方上勢力比較強大,在必要時刻,甚至可以從郡城裡動用軍隊過來,強行控制住,只要證據確鑿,上報給太尉,太尉就可以直接把這名官員罷黜。

監察院有權力罷黜官員,而司徒執掌吏院,吏院不能罷黜官員,卻能夠掌管官員升遷。

所以如果皇帝選人不明,在某種情況下,若是太尉和司徒聯合起來,幾乎想讓誰丟官就丟官,想讓誰升官就升官,權力還是非常大。

司徒趙溫也站出來道:“啓奏陛下,今年年初九品改制,以前不列入官吏的無數吏員亦被算入官吏當中,吏院今年原本是打算計劃根據官員的道德水準、精幹能力以及地方政績,列出上品優茂,中品良等,下品及格,末品差劣四個等級,奈何官員增多,光統籌官吏名錄,就花了大量時間。如今纔剛剛將大漢目前官吏數目整理出來,總計是十九萬六千八百七十二人,預計明年泰山學宮畢業之後,青州政務臺再次舉行官吏考覈,人數應該會突破二十萬。其中吏院也已經統籌出一部分官員的優劣,目前主要是青州臨淄城中的官吏,有優茂者二千八百四十二人,良品者六千五百三十九人,及格者二千六百七十六人,差劣者三人,還請陛下閱覽。”

吏治院的吏員同樣擡着一大堆人事卷宗送上來,這些都是已經統籌過的官員,而且都是臨淄的官員。這是因爲臨淄是青州政務臺的駐地,鍾繇如今爲青州牧,執掌政務臺,涉及全青州的官吏、民生、治安以及經濟農業等等問題,全都由政務臺解決。

當初陳暮主持政務臺,後來是荀彧,兩人先後主政,給青州留下了一個高效率和極度精簡幹練的機構,朝廷要評選官吏優劣,臨淄大小吏治院立即行動起來,在政務臺的高效運轉之下,短短數月時間,就完成了優劣評選。

臨淄城現在的人口已經超過五十萬,按照一比五十左右的官民比例,包括各院的低級辦事員以及小吏在內,大小公務員能夠達到一萬多人。畢竟是青州治所,官吏比地方上多,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些人的資料現在全都放進了薄薄的一張統計表裡,內容很簡單,姓名、年齡、出生年月、民族、學歷、官職,然後是吏治院對其政績以及風評、能力給予的評價等等。

青州是最早實行把德治實際到填表當中的地方,以前的漢朝德治,往往都是聽說這個人很孝順很有才幹,於是州郡府就把這個人推爲孝廉和茂才。

而如今的吏治院要經過實際調查,確認這個人很孝順,且左鄰右舍,同僚百姓有口皆碑,纔會把這個人真實的道德水準寫入進去。

要想得到優茂評選,能力、品德、政績缺一不可,有了這個評選對於未來仕途有非常大的幫助。

只不過德治歸德治,劉備坐在臺上看着殿內逐漸開始堆積如山的各種卷宗,眼皮子就開始狂跳,不自覺地看向不遠處如老僧坐定,頭都不擡,彷彿已經打瞌睡了的四弟陳暮,眼神當中流露出一種“四弟救我”的感覺。

可惜陳暮像是完全沒看到,根本不搭理這茬。

開玩笑,處理政務很累的。

這些都是國家大事,本來就該你這個皇帝過問,不能啥事都指望我呀。

然而還沒完。

司空種拂也跳了出來說道:“陛下,今年民院統籌戶籍人口,全國新增人員.......還有將作監今年.......”

又是一大堆工作報告和卷宗。

然後執掌祭祀和教化的太常士孫瑞又站出來將今年在各地推行的州學、郡學、縣學進度向劉備彙報,同時建議加緊從泰山學宮抽調老師,重新組建太學。

因爲如今大漢幾乎五成以上的官吏都出自泰山學宮,導致天下學子紛紛涌入青州,前往學宮求學。

青州路途遙遠不說,人才也大量跑到山東去,這對於各地來說不是件好事。

因此儘快落實太學,同時發展州學、郡學、縣學乃至於鄉學,進行普及化教育,提高優秀人才的知識儲備,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最後又是一堆亂七八糟的計劃書,堆滿了大殿。

緊接着光祿勳司馬防又上來報告了今年都察院的工作,衛尉孫堅報告了尉院的工作,廷尉張義報告了大理院的工作,太僕魯旭報告了交通院的工作,大司農王邑報告了農業發展的進度,宗正劉艾,大鴻臚徐璆,司隸校尉宣璠等等。

就差兼職少府的陳暮沒有給劉備找事做了。

光三公九卿彙報工作就已經過去了一個上午,劉備左右看看,總算是等到了衆人把工作彙報完,眼巴巴地看着皇帝,等待着天子做出批示。

好不容易等大家說完後,劉備顧左右而言它道:“今年大家的工作進展都很不錯,不知不覺已經到午後了,不如先在宮中吃了飯,午後再談國事。”

楊彪站出來道:“陛下,這些事情都是國家大事,需要迅速做出批示。那些貪官污吏還被羈押着,如果不能迅速處理的話,定製罪名的話,恐怕難以安定人心。”

趙溫也道:“是啊陛下,吏治乃是國家頭等大事,可不能等。”

種拂也道:“民生治理亦是國家基石。”

“法制不可缺失啊陛下。”

“農業纔是根本。”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未來!”

“宗室也不能不管。”

三公九卿們紛紛站出來勸說劉備儘早定奪,整得劉備人都傻眼了。

去年的時候因爲三公九卿的職權纔剛剛劃定,所以在政務上還處於摸索階段,並沒有太多的實際進展。

今年一年下來,工作基本都已經上手,下屬職能部門也逐漸趨於完善,各地的各部門也都紛紛開展工作,包括陳暮執掌的少府財政部,也已經在各地組建府庫,用來做給各地撥款之事。

像士孫瑞執掌的太常需要推行教化,在各地興修學校,那麼一個學校在地方上就需要多個部門合作,如教育院調研當地孩子入學情況,種拂的將作監要準備修建,而陳暮的府庫則需要進行財政撥款,由各個部門進行審批。

一個鄉學由郡府審批,縣學由州府審批,郡學以上則由中央審批,層層上報,才能完成這一切。

所以分攤到各部門頭上,工作量其實不小。

以前這種事情大漢朝廷基本不管,即便是要修建學校,基本都是地方官員自己做主,與中央無關。

造成地方官員與中央出現割裂感,同時中央集權也在這其中被一一打碎。

但如果中央啥事都管的話,每年天下政務實在是太多,跟康帝時期比,完全是當時尚書檯所能夠處理的政務十倍百倍,現在全都堆積到劉備面前,自然讓他傻了眼。

其實這事說來也容易。

明清怎麼解決的?

內閣和軍機處。

六部尚書兼職內閣大學士或者軍機大臣。

裡面成員多達七八人,下面的附屬官吏更是數不勝數,高效運轉,能夠快速處理政務。

而現在雖然已經有了內閣,但內閣成員除了幾名一等錄事尚書以外,基本都沒什麼實權,只有參議權而無審批權。

偏偏這幾名一等錄事尚書都有自己的要職在身,國家四處在打仗,不可能因爲地方政務而耽誤國家統一。

因此這些事情堆在一起,就只能交由皇帝處理。

當然。

或許有人說,爲什麼不三公九卿內部處理?

那樣太容易濫用職權了。

比如一個太尉如果想罷黜某些高官而不需要經過內閣和皇帝審覈的話,那會導致太尉權力過大,形成一個以太尉爲首的政黨,其餘敵對官員想罷黜就罷黜,這還得了?

司徒也是如此,作爲掌控升遷的官員,相當於吏部天官和組織部長,讓誰升遷就升遷,很容易出現朋黨滿朝,到時候朝野遍地都是門生故吏。

所以讓三公九卿內部處理的話,造成的後果會很嚴重。

因此正確的打開方式還是三權分立,三公九卿作爲一方,內閣作爲一方,皇帝作爲一方。這樣互相監督,最終大事由皇帝定奪,防止公卿以及內閣互相勾結,產生各種問題。

形式上和唐朝的三省六部以及羣相制度有些類似, 三省六部負責自己分內的事情,然後交由各個宰相處理,宰相們也互相監督,大事皇帝處置。

幾乎是從唐到明清,差不多都是這種模式,如宋朝的樞密院,明代內閣,清朝軍機處等。

這樣就能幫助皇帝高效率地處理國家大事。

劉備現在缺的就是一個高效率的內閣,這個弊端他是知道的,當初陳暮沮授荀彧都跟他說過,只是當時他要組建內閣,任命丞相的時候被陳暮反對了。

畢竟那時他纔剛登基沒多久,連位置都還沒有坐穩,立即就開始邁一大步,直接恢復丞相制度,這太快了些。

所以此事也就耽擱下來。

現在看到這堆積如山的文件,劉備又想起來了自己爲什麼要被處理那麼多東西,再看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四弟,頓時覺得牙癢癢,朗聲道:“從今日開始,全國大小事務,都交由內閣審批,最後再交由朕處置。”

荀彧連忙說道:“陛下,內閣現在幾位錄事尚書都有職務在身,其餘閣員只有參議權而無審批權,若是陛下放權給內閣的話,豈不是讓那些資歷還不足的二等三等內閣成員,掌控了國家大事?”

劉備又說道:“朕決定恢復前漢丞相制度,總攬內閣朝政,子歸何在。”

陳暮左右看看,不情不願地站出來道:“臣在。”

“從即日起,子歸爲丞相,可自由組建內閣,一切事物,皆由內閣處置!”

“臣.......遵詔!”

第六十五章 邙山救駕第一十二章 母親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端午節請假條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五章 四弟很忙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三十章 窺伺關中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第二十二章 朝議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儁重病,攻城之日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二十二章 南陽之戰(4)第一十七章 分贓第二百章 江山易老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一百九十六章 破城只需要一架雲梯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第四十四章 曹操發動技能——奸雄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一十五章 易陽城破第一百一十九章 靈魂拷問第二十三章 年關將至第三十章 窺伺關中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第七十二章 閻忠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五十四章 周瑜第二百零五章 自毀城牆第六十章 陳暮發動技能——萬箭齊發第五章 定策第九十七章 漢口水戰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四十六章 把四弟抓起來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三十章 窺伺關中第七十六章 三股勢力古無雙,國之功勳。第六十九章 萬惡之源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二百三十七章 觀望局勢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三章 得兗州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第七十九章 天下惡名,由我劉玄德來背!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七十九章 徐榮的部署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二十九章 反攻長安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鞠義練兵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愛你們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戰(完)第五十章 關羽出征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五十一章 分崩離析(新年快樂)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分天下論第一十八章 忍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