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4章 歌功頌德

每當劉封被從溫柔鄉中拉出來的時候,他就極其厭惡現在的身份和職位,劉諶還未長大,軍政大事都離不了他,也不放心就此把這即將完成的大業交於他人。

五更待漏,午門外羣臣都在靜候升朝,昨日聽說大將軍忽然到了長安,文武吃了一驚,前幾月還聽說他出海遠征,沒想到這麼快就回來了,今日的早朝必定與往昔不同。

等到朝鼓鐘磬之聲響過,沉重高大的皇宮大門緩緩打開,百官按照各自的位置來到未央宮,中興殿內,各站兩旁,此時晨曦微啓,殿角金光燦燦,柱子上的金龍愈發威嚴。

未過多時,久違的麒麟王、大將軍邁步走出後殿,少帝劉諶也隨後而出,一年不見,劉諶又長高了許多,已經到劉封的肩頭了。

劉諶在歷史上的表現還是令劉封很滿意的,至少他心存漢室,有一股血氣,至於能否當一個明君,就要看他今後的表現了,這個年紀已經能夠初掌朝政,內政的許多事情劉封很少過問,都由費禕和董允輔佐,這也是逐漸放權和觀察的一個過程。

禮畢之後,劉諶看行劉封,笑道:“皇叔此一年進軍中原,掃滅東吳,遠征南海,文武百官及衆百姓無不讚頌,有皇叔領兵,我大漢中心無憂矣!”

劉封看了一眼劉諶,躬身道:“此番遠征能夠圓滿歸來,全仗先帝和丞相、二叔等在天護佑,還有陛下及朝中諸位大臣穩固後方,諸位都功不可沒,中興大事,需仰仗全軍之力,非臣一人所能左右。”

劉諶嘆道:“皇叔不必過謙,諸位前線將士之功,朕謹記在心,自有封賞,唯有皇叔位極人臣,卻是封無可封,賞無可賞,實在叫朕愧疚。”

劉封依舊低着頭,抱拳道:“陛下無需如此,臣受先帝託孤之重,又蒙丞相和關將軍活命之恩,自當竭力匡扶漢室,鞠躬盡瘁,能平定天下,餘願足矣,不求功名利祿!”

劉諶點頭笑道:“皇叔忠心爲漢,實令朕慚愧,朕亦當再三自勉,與皇叔攜手中興大漢。”

劉封道:“臣願效犬馬之勞!”

費禕對劉封此行的收穫大爲滿意,出列讚道:“大將軍此番消滅孫吳,平定江東,大河以南盡歸我朝,又出征南海,收服夷洲,前無古人,乃開疆擴土之大功,必當彪炳青史,名垂千古。”

這句話倒也不是奉承之詞,畢竟孫劉兩家鬥了幾十年,在劉備和劉禪手中差點還丟了荊州,等劉封執掌軍權之後,數年之內便將孫吳給滅了,雖然這也有前人的功勞和基礎,但不得不說消滅一國算得上一件大事。

更何況遠征南海,收服夷洲,這是連秦皇漢武都不曾做到的事,即便是光武帝文韜武略,也只是收回了珠崖島,還不知海外有夷洲呢!劉封謙遜一番,藉機言道:“夷洲孤懸海外,但周邊卻有諸多羣島,海盜成羣,若想長治久安,務必按照大漢政律管教當地。

臣意再設一州,派遣刺史、郡守官員,駐兵管制,教化百姓,十年之後,將又成爲我大漢一處富庶疆域。”

劉諶笑道:“此事先前收到奏章之時朕已與諸位大臣商議過了,就將夷洲改爲夷州,封沈瑩爲夷州刺史,暫令海軍駐紮其地,掃平周境,此一番天下九州變爲十州,實乃開天闢地之盛舉也!”

劉封挑眉笑道:“陛下放心,待中原平定,只要陛下及文武用心,府庫充盈,我大漢江山,將來可不止九州十州,乃至數十州,百州都有可能。”

劉諶一怔,旋即撫掌大笑道:“朕與皇叔先約定,這九十九州,就等皇叔來開創!”

劉封搖頭笑道:“此乃千秋萬代之事,需要我大漢羣臣百姓共同開創,吾等任重道遠,陛下也要勵精圖治,待九州清平,華夏盛襄,方能外馭四海。”

董允言道:“只要君臣和諧,文物齊心,何愁天下不定,四海不平?”

杜瓊言道:“正是正是,眼下中原未定,還是先說說收服河北之事吧!”

劉封言道:“如今各路兵馬懼已齊備,軍器糧草也在籌備運輸之中,只等春和解凍,大地回暖,便可揮師北上,數路大軍其出,就算司馬懿有三頭六臂,也難以抵擋。”

費禕皺眉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曹魏在河北經營數十年,就怕司馬仲達詭計多端,未必便如東吳那般簡單吶!”

劉諶言道:“東吳敗在孫權年老昏聵,濫殺忠良,君臣離心,文武不和,是自取其禍耳,朕看如今司馬懿到河北,魏國上下也是如此,以皇叔和衆將之能,破之不難!”

劉封沒想到劉諶會有如此見地,點頭道:“不錯,三軍將士,陣前之戰,陛下及諸公儘管放心,只要能安保後方,不使司馬懿有可乘之機,只在陣前較量,以我軍威之盛,將士之勇,就算他詭計多端,也是回天乏術了。”

劉諶似乎聽懂了劉封的意思,正色道:“皇叔儘管放心,他司馬懿若想在朝堂上耍弄手段,破壞我君臣之誼,那是癡心妄想,朕雖尚年輕,卻非昏庸之人,還有尚書令等愛卿共同定奪,絕不會做誤國誤民之事。”

劉封笑道:“陛下聰睿,將來必爲一代聖主,臣料中興盛世,必將超越光武。”

杜瓊撫卹笑道:“大將軍此言甚是,陛下這一年多都在學習光武治國之策,獲益頗豐呀!”

劉封也有些驚喜,笑道:“陛下有此大志,臣平定河北,無憂矣!”

劉諶畢竟還年輕,聽衆人誇讚,多少有些自得,笑道:“今河北兵力不足,曹魏苟延殘喘,吾軍壯威,士氣正盛,朕也期待有一日能夠巡行燕趙之地。

。”

馬良點頭道:“常言道: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那司馬懿本事再大,若無兵可用,無將可調,也是枉然。”

正當衆人暢想未來,談興正濃的時候,大鴻臚許勳站了出來,高聲言道:“陛下、大將軍,這天下將平,自當歡慶,卻怎奈朝堂未穩,宮室不平,未免叫人憂心吶!”

第644章 百密一疏第1563章 恪盡職守第1840章 虎噬軍第2063章 莎車歸順第374章 智取雁門第681章 破敵之策第737章 代價第786章 成都軍情第631章 東進洛陽第1956章 原形畢露第493章 意氣奮發第1939章 撲朔迷離第400章 假途伐虢第1957章 化險爲夷第1334章 爭拔頭籌第18章 兩虎相爭第984章 否極泰來第900章 人言可畏第264章 吳魏結盟第2070章 英雄抱憾第488章 奇襲徐州第1364章 雙親俱喪第155章 漢中發展第1993章 撕破臉皮第1364章 雙親俱喪第200章 事出有因第1451章 五大軍團第442章 丹水大戰第721章 昔日夙願第756章 春情氾濫第1421章 神秘族羣第1974章 擺宴白玉宮第476章 鬥陣第1234章 四路出兵第2023章 認清形勢第764章 德才兼備第671章 專軻的能力第1211章 無奈敗逃第1264章 靜觀其變第2057章 宮內之謎第1263章 背水一戰第1752章 暗藏私心第1614章 連得三郡第1513章 孔雀樓第1564章 臨危不亂第393章 安置山越第1262章 父子之戰第1479章 開設當鋪第1891章 勝利曙光第1646章 剷除惡霸第944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375章 逃出海外第2039章 古蜀國後裔第1182章 大獲全勝第888章 一馬當先第43章 遣使議和第2033章 無奈退兵第2003章 關內混戰第392章 河東出兵第1807章 狼狽逃竄第618章 再遇狼羣第1324章 自斷生路第206章 荊州決策第2087章 委派監軍第1190章 強行攻城第910章 蒼梧降書第431章 虎豹騎第289章 長安發展第1605章 彼此提防第1047章 唐林靠山第1954章 席間兇險第1544章 實力懸殊第1801章 故佈疑陣第47章 東吳反應第1655章 故技重施第1000章 如法炮製第2132章 龜茲之矛第561章 破局之策第79章 諸葛信任第1029章 出師無名第254章 渡河第449章 生死突圍第912章 老驥伏櫪第1058章 詩驚四座第993章 歪打正着第917章 調虎離山第569章 不明刺客第551章 水陸齊發第19章 意外收穫第788章 直擊要害第722章 以下犯上第1159章 爽約不至第1639章 西營大火第1388章 愧於見人第890章 寧死不屈第1589章 同歸於盡第1139章 輕取小沛第1528章 老兵的無奈第308章 陷入絕地第1639章 西營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