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歸屬

長安與潼關之間的道路不遠處的密林中,一支不過百人、身着曹軍服飾的隊伍隱藏與此,不知在等待着些什麼。

在他們的焦急和憂慮中,很快,道路上遠遠傳來了大量嘈雜的腳步聲。這羣人心頭一緊,分出三五個斥候悄悄貓到了道路邊,遠遠看見一支大軍迎面而來,大軍之中,無數“曹”字大旗飛舞。

斥候眼中狂喜,立刻派出一人回去報信。很快,這支百人的隊伍得知了消息後,來到了道路旁,趁着大軍行進,一行人迅速的貓入了其中。一路暢通無阻,彷彿提前準備好了一樣,這行人直接來到了大軍中央,曹操的車架旁。

這行人中一個瘦小的身影在兩個人的跟隨之下走了出來,進入了曹操的車架之中。

“臣兗州刺史曹操,拜見陛下!”寬敞的車架之中,曹操跪拜在地上,恭敬道。

“孟德快快請起!”

這瘦小的身影不是別人,正是我們從長安中逃出的的小皇帝劉誠。見到曹操如此畢恭畢敬,毫無西涼那些莽漢子一般的囂張之氣,劉誠心中閃過一絲滿意,連忙上前將其虛扶起來。

“臣救駕來遲,而且因形勢所逼,不得不讓陛下暫時委曲求全,還望陛下恕罪。”曹操起身後面露羞愧道。

“無妨!”劉誠苦笑一聲:“能從李郭二賊手中逃脫某已經很慶幸了,談何委曲求全?此次多虧了孟德你盡心盡力,某才能從二賊手中逃脫。待回到洛陽後,某就封你爲車騎將軍!”

“多謝陛下!”曹操心中不屑一笑,面上卻依然畢恭畢敬道。

人小鬼大的劉誠見此,心裡一鬆。看來自己沒選錯!

早在曹劉發兵前,劉誠就和自己的“忠臣”們商量好了選擇投奔曹操。說是選擇,其實劉誠也基本沒得選。

天下諸侯,能容得下他的也就曹劉二人。公孫瓚呂布之流就不用說了,一個私藏玉璽、一個狼子野心。二袁,實力名望太強,過去後想要鳩佔鵲巢、重振大漢的榮威根本不可能。劉誠對於這兩個袁家之人一直保持着戒心,當初劉協的死,就這二人動機最大。

看來看去,也就曹劉兩個人能選一下。相對於皇室出身、中山靖王之後的劉備,劉誠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曹操。因爲劉備姓劉,雖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一直掛着個漢室宗親的名頭。

劉誠這個天子,說白了就是劉協死後劉虞情急之下隨便選的一個傀儡。得位不正,帝位不穩,若是投奔了劉備,誰知道哪天犯錯就被這貨給篡位了?都姓劉,劉備若是逼他禪讓,他也沒有辦法。

說白了,漢室餘威尚在,但當今天子只要姓劉就行。當初少帝被廢,劉協被董卓立爲皇帝那段時間不也什麼事都沒有嗎?這在漢室之中太正常了,劉宏當初就是被外戚選出來的。

所以說劉焉稱帝,天下人並沒有多大的反應。不過是由於當時劉虞將劉誠也立出來,出現了兩個皇帝的局面才令天下人激憤的。劉備若是想要篡位,那困難程度確實不高,天下百姓和士子都能接受。當然,天下諸侯認不認就兩說了。

劉備在大局未定之時肯定不會行此昏招,但劉誠不敢肯定啊!劉誠完全就是個翻版的劉協,性情涼薄膽小,從來都是以最深的惡意揣度對方。

所以最終劉誠還是選擇了曹操。與其溝通好後,提前做好準備,如此順利的瞞人耳目進入了曹操的大軍之中。

曹操這麼做是怕劉備與其爭搶。天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管怎麼說他都是大義所在,掌握在手中就可佔據大義上的至高點,佔據先機。曹操可不會因爲與劉備聯盟就放手這件“寶物”。在重要的利益面前,什麼聯盟都是虛的。

劉誠和曹操這兩個演技派你來我往,相互狠狠的飆着演技,車內一副君臣和諧交心的感人畫面。

一番促膝長談後,劉誠很是順從的接受了曹操暫時隱藏在馬車中的建議。此時的他可不願意見到劉備,爲了避免出事,索性當一段時間鴕鳥,反正他也當慣了。

這邊,曹操搶在劉備前面神不知鬼不覺的將天子握在了手裡。而另一邊,長安城內的文武百官卻落在了劉備的手中。

......

“關將軍,如此不好吧!你我加起來不過兩萬精騎,若是李郭二賊在城中埋伏,恐怕我們都要隕身於此!”夏侯淵勸阻道。長安城如此毫無防備的情況令他心中難安,生怕有什麼埋伏。

關羽冷冷的看了一眼夏侯淵,語氣僵硬道:“夏侯將軍若是擔心就在此等候,某先進去看看。”

看到關羽冷淡的表情,以及言語中透露出的不滿,夏侯淵微皺眉頭。他不明白自己什麼時候又得罪與其了。

這天下也就劉備能勸得住關張二人,夏侯淵儘管不斷的曉之以情動之以禮,但關羽卻依然充耳不聞,直接率軍浩浩蕩蕩的進入城中。

“將軍!此人太目中無人了!”副將看到關羽就這麼臭着臉直接從夏侯淵面前離開,連招呼都不打一聲,怒罵道。

夏侯淵面色平靜的看着關羽遠去的身影,輕聲道:“就讓他去試試吧,爲我們探探路。我總覺得,這件事沒這麼簡單。”

看着空無一人的城牆,夏侯淵不知爲何,心中總有一股擔憂縈繞不斷。

關羽儘管明面上一副毫不畏懼的樣子,但行事卻極爲謹慎。派出去很多小隊先進入城中探查消息,自己率大軍不緊不慢的行進着。

隨着各方傳來的消息,關羽得到了一個令他驚喜的消息。李傕和郭汜逃了,整個長安成了一座空城,天子在前一日晚上失蹤不見,但現在百官還在!

關羽絲毫沒有考慮爲什麼李傕郭汜逃了、長安空了而百官還在的問題,第一時間直接堵住了長安的城門,派遣麾下的士卒挨家挨戶的將百官集結在一起,“保護”起來。

第六百二十五章 求援第八百三十四章 生育第九百三十七章 開局第五百八十五章 震撼與無奈第四百五十四章 詔書第六百四十八章 震驚天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小二喬第五百八十三章 安排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安異動第八百一十三章 望其項背第八百六十二章 殺招現第三百二十七章 隱藏着的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僵持第八百五十二章 戰啓第三百四十一章 人口戰爭第一百二十四章 拼音和標點第五百六十七章 改革第八百五十五章 圍困第七十七章 汜水關第四百九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八十二章 破局的關鍵第二百五十六章 賄賂第一百五十六章 威懾第六百四十章 產量第二十二章 根源第九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四百一十八章 說劉第九百一十章 僵持第五百八十九章 對峙第四百四十四章 狗血第三百三十三章 暗中角逐第五百五十七章 白衣下城第六百一十三章 夜襲第一百三十七章 進擊的公孫瓚第四百零九章 大火第八百四十六章 虎豹騎第八百六十四章 象兵出擊第三百三十二章 李儒的遺贈第九百三十章 開局第三百七十五章 弩陣第六百三十一章 狂熱的陳宮第九十六章 遷都第四百六十章 羞怒第五百九十一章 底牌第四百二十五章 降書第五百九十五章 瘋狂第六百二十章 約法三章第四百四十九章 西域第九百六十九章 謀劃再起第六百六十四章 拒絕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遼東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匈奴乞降第六百七十三章 調虎離山第五百九十一章 底牌第六百九十二章 亂戰第二百六十二章 雪恨第四百四十九章 西域第六百五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六百三十三章 遊牧民族第六百九十章 戰始第七百三十四章 暗子第六百九十四章 腰引弩第六百五十章 缺人第四百零七章 定計第二百三十章 主公之論第四百四十九章 西域第四百一十章 詐關第三十章 揚州現狀第七百三十七章 拒絕第五十七章 大壽第四百四十一章 借糧第二十二章 根源第七百九十五章 破軍弓第二百七十章 生死一線第一百二十一章 鹿門書院第八百八十四章 氣運vs意志第五百零五章 決定第三百六十五章 爭吵第四百七十六章 陳登之能第二百四十六章 生路第五十三章 碾壓第二百六十一章 火燒大營第六百七十三章 調虎離山第八百五十六章 圍點打援第八百一十六章 可悲的國王第二百九十六章 更改決戰之地第六百七十章 決意第六百三十六章 勸導第二十章 冀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鹿門書院第五百九十五章 瘋狂第三百五十六章 孫策的天賦第八百二十九章 魏武卒第九百一十一章 轉變第七百三十三章 陰影八百零一章 天命之子第四百五十三章 情報第九百零六章 世家聚集第一百五十九章 四方震動第三百三十章 外戚之禍